碧桂园,你给我站住!

今天大A股盘面很好,喜气洋洋的局面,所以夜报本来是打算扯扯淡给大家拜个早年的。但有一则消息则让我如鲠在喉,只能在这个大好的日子里多吐槽几句了。

读者大人们可能注意到了,今天房产股是大跌的,如下:

但实际上今天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利空消息出来,预售制取消这些暂时也是不可能的,都是炒冷饭了。如果要说原因,可能只有一条:

“正负零”是一个房地产术语,简单来理解就是地平面。任何房子都有地下工程,也有地上工程。杨老板的意思就是说已经开始施工,但时间不长,还处于地下阶段的项目统统停工。

停工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反正造了也卖不出去。泰禾合肥院子售价从2.1万降到1.4-1.6万的事儿夜报里讲了好几次,没讲过的是合肥院子斜对面有个碧桂园的项目叫做时代倾城,价格1.7万。由于合肥院子是豪宅,时代倾城是普通住宅,所以目前自然一套都卖不出去了。类似的例子很多。

停工的第二个原因就是碧桂园拿地成本极低,不怕土地积压。碧桂园的拿地套路大致是,在某个地方低价拿一大片地,然后就开始和政府联手炒地皮。后面的地皮炒起来了,前面的地自然大赚一笔,说白了就是坐庄。在许多地方,碧桂园早期拿地的价格每平米1千块钱都不到,自然屯得起。

令人愤怒的就是第二点,可以用数字说明一下:

假设碧桂园用1000块钱的价格在A地拿了一大块地,然后把后续的小地块哄抬到6000块钱。既然面粉都要6000了,面包怎么都要卖10000吧。三四线城市的建安成本每平米大约是2000块钱,加前期地价1000一共3000,这样碧桂园的毛利就做到了7000。

3千成本的房子卖到了1万,你让我说什么好呢?但注意了,这只是游戏的A面,牛市的时候开发商通过炒地皮来大赚一笔。接下来的B面就是,当熊市来了,开发商反正拿地成本低,就屯着不卖,反正是不会让你买到便宜房子的。

这一套香港的开发商玩得最溜。现在香港在卖的一手房,很多都是十几年前拿的地。总之无论地价涨还是跌,P民都是要高价买房的。就像《创世纪》里面的许文彪说的那样:

你去问问他们(老百姓),随便问一个人,问问他们需要什么,他们的答案很简单,只想要很普通很普通的一个房子,为什么他们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供一套房子,因为是那些有钱人再耍他们,越有钱就越玩的起,这个世界公平吗?

作为广东的头牌开发商,这一套碧桂园自然也学的很熟练。

...

专业一点来说,碧桂园就像拿到了一个接近免费的房地产看涨期权。地价涨的时候大赚一笔,跌的时候则只亏一点点。

但作为市场中的交易对手,买房的P民就惨了。地价涨的时候只能用尽六个钱包,地价跌的时候想出手结果市场上都买不到货。

换句话说,在这个买房的游戏规则里面,事先已经规定好开发商就是赢家,P民就是输家。你拼尽全力,无非也只能少输一点而已。

这样的游戏规则真的好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37条规定:“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二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

这就是为了防止开发商囤地。而最早摸到规则BUG的是李嘉诚。

2007年和记黄埔在重庆拿地2400亩,每平米价格不过700多元;10年以后,以7000多元出手。

他的确开发土地啊,只是慢慢开发,10年下来就在地上挖了个坑,赶到地价高的时候就直接把土地转手出去走人。

碧桂园的套路也是一样的。反正我每年的资金成本不过5%,大不了屯10年相当于地皮从1000涨到2000,毛毛雨而已。

....

我对这一切无能力为,但却愤怒无比。

凭什么普通人买套房子要搭上去自己的一辈子,还要搭上六个钱包的一辈子?

凭什么普通人买套房子,发现最后减价了、降配了,去闹一下就是没有契约精神,被叫做房闹?

如果这个契约本身就规定了赢家只能是开发商,那么遵守的意义又在哪里?

正常的市场有人看多有人看空都正常。开发商看多赌对了赚钱都能理解的,但凭啥看错了你就还能合法耍赖呢?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市场行为。我的愤怒也在于此,是的这是一种市场行为,我是杨老板大概也会这么干。但问题在于这是一个垄断下完全扭曲和失灵的市场。股市里面有人坐庄,ZJH还会装模作样去管管,房市里面有人坐庄,请问谁来管呢?

所以我很想高喊一声:碧桂园,你给我站住!你们统统都给我站住!

但如果真的站住,我TMD还真不知道该说什么。难道说你们必须给我流着道德的血液么?

大概只能无力地说:是的,对不起。这个游戏规则又不是你们定的,我找错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