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天,一起读完《黄帝八十一难经》(第57天)

81天,我们一起读完《黄帝八十一难经》第57天:

《五十七难》

原文:五十七难曰:泄凡有几,皆有名不?

然: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名曰后重。

胃泄者,饮食不化,色黄。

脾泄者,腹胀满,泄注,食即呕吐逆。

大肠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

小肠泄者,溲而便脓血,少腹痛。

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

此五泄之法也。

翻译如下:

第五十七问曰:泄泻大致有几种情况?都各自有名称吗?

回答:泄泻大致有五种情况,名称也各不相同。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痢疾的古称),大瘕泄又名叫后重。

胃泄的病人,是饮食不能消化,排泄物颜色发黄。

脾泄的病人,腹部胀满,排泄时如同水之灌注,进食就会呕吐反逆。

大肠泄的病人,进食之后腹部自觉急迫,大便颜色发白,肠中鸣响,疼痛如同被刀切。

小肠泄的病人,尿液和大便中带有脓血,少腹部疼痛。

大瘕泄的病人,有里急后重的症状,就是便意急迫但屡次到了厕中却并不能排出多少大便,多腹中疼痛(原文为“茎中痛”,但验之实际,里急后重者多有腹痛,阴茎中疼痛并不多见,因此《集注》中改为“腹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