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雍正没有即位,而是八阿哥或十四阿哥即位,清朝该走向何方?

流星梦753


在旁人眼里,康熙末年的“九王夺嫡”精彩纷呈,就像电视剧《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里展示的那样,十分热闹。

但是,对于当局者康熙来说,那可就不是那么好玩了。事实上,在挑选皇位继承人这方面,康熙还是极为慎重的。

最初,康熙重点培养的是皇后赫舍里氏所生的太子胤礽。但人算不如天算的是,培养了多年的太子胤礽因为压力过大,最终患上间歇性精神病。

无奈之下,康熙也只能废黜胤礽(期间两废两立),另选他人。



在此过程中,一直觊觎皇储之位的大阿哥胤褆首先出局,其争夺储位的吃相太难看了,而且被发现有谋害太子的企图。最终,胤褆被圈禁终生。

接着冒头的是八阿哥胤禩,他被群臣推为皇储的候选人。但是,八阿哥虽有“八贤王”之称,而且得到群臣拥护,但最终被康熙断然否决。

康熙的理由简单,八阿哥性格柔弱,容易为群臣所制,决不能为一国之君。如果把江山交到他的手里,大清究竟能维持几年,恐怕还是个未知数。

为此,康熙有意多次公开打击八阿哥,其目的是让后者彻底死心,也让群臣看清楚形势。是以,在康熙末年,八阿哥也基本出局了。



接着,一度被重视的是十四阿哥,其曾被委派出征青海,规格十分隆重。因此,十四阿哥也一度被认为的夺储的大热门。

然而,在康熙最后的日子,十四阿哥仍旧被派往前线,这似乎说明康熙对十四的定位只是武将,而并非皇储。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十四继位,恐怕也不如四阿哥来地全面。

从康熙末年的种种迹象看,其实三阿哥和四阿哥都有机会,这两位阿哥也是当时见到康熙次数最多的。



但是,三阿哥长于学问,于政务并非擅长。而四阿哥做事果断,敢于负责,手段强硬,应该说是康熙心目中最好的接班人了。

后面的事实也证明,雍正继位是正确的,如果没有雍正的力挽颓势与大力改革,清朝能否维持260年,恐怕还是个未知数。


坑爹史册


感谢提问:

说实话,历史没有假设。但是可以预判,八阿哥素有“八贤王”的美誉,不过通过雍正即位以后得种种表现看来的确言过其实。表面上看,八阿哥处理政务能力和水平不在雍正之下,而实际上完全是因为八阿哥每次挑选的差事难度几乎都不大。康熙后期八阿哥明目张胆地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的事实上来讲“八贤王”的这个称谓实际上是党羽内部的吹捧而已。事实上,雍正早期的八阿哥在处理政务方面处处为自己考虑。完全没有辅佐雍正的意思,这样做伤害国家伤害百姓,哪还有“八贤王”的样子。


十四阿哥擅长带兵打仗,统领军队的确很有造诣。不过远离朝堂,对治国理政很难跟老谋深算的雍正相提并论。如果十四阿哥登上帝位,清朝很有可能成为一个短命王朝。

我们不管雍正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有没有使用过手段,但康熙之后的大清王朝的确需要一个类似于雍正这样的铁腕政治人物来励精图治。康熙皇帝在灭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亲征葛尔丹的过程中耗尽了大清能用的所有钱财。还有一帮仰仗自己有功劳,向朝廷内库借钱的无赖。处理这些人,八阿哥不敢(当中有错终复杂的关系),十四阿哥不知道怎么处理。就凭这些,八阿哥和十四阿哥都无法和雍正比较。



八阿哥当政,大清将面临更加严重的腐败。大清朝的衰落有可能会提前到来;十四阿哥当政,大清将更加的穷兵黩武,皇帝本身可能会被几个有实力的阿哥架空甚至成为傀儡皇帝。也有可能被人利用导致大清的衰退。


明清书画鉴赏


自古胜者为王败者贼,红楼中亦引有斯言。

世人其实对历史上真实的十四阿哥胤祯并不太了解,甚至因为雍正的刻意贬损,他遭受了严重偏见。只有从幸存至今的清宫档案,尤其是通过他西征期间写给父皇的两百多份奏折,才能比较全面地了解他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