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质量技术措施细化落实

1.原材料控制

(1)钢筋力学性,公称直径截面积、理论重量;

(2)抗震设防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斜构件力学性能:强屈比1.25,超强比1.3,均匀伸长率9%及带E钢筋。带E钢标志,热轧3E、4E、5E,细晶C3E、C4E、C5E,余热K4E;

(3)防止钢筋混淆、锈蚀、损伤等;

(4)发现脆断、焊接性能或力学性能异常,停止使用,并进行化学成分及专项检验;

(5)进场检验、划批、抽样,检验参数

①划批:通常60t为一批。认证产品及连续三次抽检合格,及GB 50300规定,可扩大一倍划批;

②抽样:抽5个重量试件,试件500mm长,先重量;再取4个做拉伸及弯曲;

③检验参数:强度、伸长率、冷弯及重量偏差,必要时可做化学试验及专门试验;

④钢筋离场调直后再次检验,强度、伸长率、重量。30t为一批,3个试件重量检验,取2个时效处理后力学试验(没冷拉可不做)。

2.钢筋代换。代换应设计认可。

(1)同牌号等断面代换;

(2)等强度代换;

(3)考虑开裂、保护层、配筋率、匀质性及钢筋握裹力等;

(4)产业政策提倡用高强钢筋和“成型”钢筋。

3.钢筋加工

(1)钢筋除锈调直,优先选用非伸长机械调直,冷拉时,4%、1%控制;

(2)弯折钩弧度

①光圆钢筋2.5d;

②335、400,4d;

③500,直径28mm以下,6d;28mm及以上,7d;

④框架顶端梁、柱外侧弯折,d为28mm以下12d,d为28mm及以上16d;

⑤箍筋弯折尚不应小于纵向筋直径,钢筋搭接处还应调整弯折弧度。

(3)弯钩弯折后平直段长度

①箍筋弯折90°平直长度5d,有抗震要求135°,平直长度10d和75mm较大者;

②单肢箍,拉结筋用135°弯钩,平直长度同上;拉筋用于剪力墙、楼板等,可一端135°,一端90°,平直长度5d;

③焊接箍筋的采用应符合有关规定,新的工艺有连续箍筋,可优先选用。

(4)钢筋机械锚固措施,符合JGJ 256的规定。

4.钢筋连接与安装。连接有三种方式选择,机械连接、焊接连接、绑扎连接。

(1)机械连接 适用范围、工艺要求、套筒材料及质量要求应符合JGJ107

①检查“型式检验报告”有效期4年;

②工艺检验3个试验,可加倍取样;

③现场检查划批、同等级、同规格、同型式,500个一批;检查内容:应检查抗拉强度、加工质量、安装质量;

④现场螺纹连接、挤压接头取10%,扭矩拧紧检查,挤压接头压痕直径前检查、允许5%以下不合格;

⑤取3个试件抗拉试验,1个不合格,加倍取6个,再有1个不合格为不合格。连续10批一次检验合格,可扩大一倍容量检验。

(2)焊接连接 JGJ18

①焊工要有焊工证,现场工艺试验三个试件,合格后开始施焊,钢筋牌号、直径应与实际使用的一致;钢筋牌号、直径发生变化,重做工艺试验。

②细晶粒钢筋及大于28mm普通热轧钢筋焊接参数应经试验确定,余热钢筋不宜焊接;

③焊接的适用范围,工艺要求、焊条、焊剂的选择应符合JGJ18的规定;

④现场检查划批。同台班、同焊工、同牌号、同直径的接头300个为一批;闪光对焊、箍筋对焊600个为一批。可在一周内累计。检查内容:连接方式,力学性能和外观质量;

⑤外观检查一般项目查10%,焊接骨架查5%;

⑥外观小项允许10%以下不合格,当超过10%时,该批该小项全数检查,剔除并修整后可二次检查;

⑦力学性能每批抽3个接头做拉伸,应为延性破坏,不允许脆断。可加倍抽样;

⑧闪光对焊、气压焊应做弯曲试验,试验方法按JGJ/T 27规定。

(3)钢筋连接接头位置

①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应分批错开;

②接头区的长度为35d,且不小于500mm,接头中点在该长度区内为同一区段,d为小直径钢筋;

③纵向受力筋接头面积百分率:

1)受拉接头不宜大于50%,受压接头可不受限制;

2)板、墙、柱中受拉机械连接接头,可按实际情况放宽,装配式接头可放宽;

3)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机械连接时也不应大于50%。

④绑扎接头及位置

1)绑扎接头长度L1符合规范规定,通常在58d~25d之间,与钢筋等级和混凝土等级有关,d以较小直径计算,钢筋等级越高、混凝土强度等级越低,绑扎长度越大;

2)同一构件内搭接位置应错开,接头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小于25mm;

3)连接区段为1.3L1,接头面积百分率,梁、板、墙类构件,不宜超过25%,基础筏板不超过50%;柱类不超过50%;但须增大面积时,对梁类不宜大于50%,其他构件可具体放宽;

4)梁、柱搭接长度范围内,按设计配置箍筋。

a.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较大直径的25%;

b.受拉区间距不大于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大于100mm;

c.受压区间距不大于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大于200mm;

d.当柱中纵向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端外100mm内各设二个箍筋,间距50mm。

5)钢筋绑扎要求

a.搭接接头中心及两端用铁丝扎牢;

b.墙、柱、梁骨架中各竖向面钢筋网交叉点应全部绑扎,板上部交叉点全部绑扎,底部除边缘部分可交叉绑扎;

c.梁、柱箍筋的弯箍弯钩、焊箍焊点应沿受力筋方向错开设置,构造柱与承重结构同步绑扎;

d.梁、柱箍筋、墙水平分布筋、板中筋距构件边缘起始距宜为50mm。

5.钢筋安装

(1)钢筋安装应先放线,按模板上的放线、固定钢筋位置,宜采用专用定位件,定位件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及耐久性,并方便固定。数量、距离和固定方式应能保证钢筋位置符合标准规定,框架梁、柱不宜采用金属定位件;

(2)构件交接处的钢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应优先保证主要构件的钢筋位置,框架节点梁纵向筋宜放在柱纵向筋内侧;主次梁底标高相同时,次梁下部筋应放在主梁下部筋之上;剪力墙中水平分布筋宜放在外侧,且端部弯折锚固。并注意交接部位的箍筋放置;

(3)采用复合箍筋时,箍筋外围应封闭。梁类构件复合箍内部宜选封闭箍;柱类构件复合箍内部可部分采用单肢箍;

(4)需要焊接时,应符合JGJ 18的有关规定。

6.钢筋质量验收

除按规范内容验收,重点应验收细化指标的效果。

(1)钢筋质量的检查及成型钢筋质量检查,以及钢筋代换的情况;

(2)调直加工、形状、尺寸;

(3)连接接头质量及位置;

(4)箍筋及钢筋骨架形状尺寸;

(5)节点钢筋位置及构造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