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羊倌”带出幸福路——精准扶贫看大通④

青海新闻网讯 每当第一缕淡淡的晨光洒在上和衷这个宁静而又偏僻的小山村,大多数人还躺在温暖的被窝时,他已经在简陋的牛栏边辛勤的忙碌着;每当月上柳梢,千家万户都围着热炕头欢声笑语时,他又在给牛添水添料。他,就是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极乐乡上和衷村的脱贫致富带头人——云文得。

在上和衷村,只要提起云文得这个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靠着自己的一双“慧眼”和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靠牛羊养殖使自己由贫穷逐步迈向富裕;成为“牛郎”“羊倌”的他,又用自己的善良与热心,带动、引领上和衷村一批又一批的贫困村民一步步走向了养殖致富的道路。

年轻时,云文得跑过运输、搞过种植……但都没有多大的起色。后来,他看到市场上奶牛的行情较好,于是想到了靠牛羊养殖脱贫致富。刚开始,由于手头没有多少资金,只买了两头奶牛,主要靠挤牛奶创效益,一年辛苦下来也只能收入几千元。这样的收入别说致富,就是脱贫都有一定困难。于是,他主动了解市场,发现牛羊的价格逐年上涨,行情十分稳定。下定决心由养奶牛转向搞牛羊育肥,但却遇到了资金困难。2016年春,他用四处借来的5万元搞起了牛羊育肥。家人听说要把钱全部投入牛羊育肥,都强烈反对这种冒险的做法,理由很简单:“一下子养这么多牛羊,万一发生瘟疫或肉价下跌,还不赔得倾家荡产?”

但云文得决定干的事即使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在他的耐心分析与说服下,家人终于同意与他一起创业。可万事开头难,云文得刚从牧区贩运回来的牛羊,由于水土不服和欠缺饲养经验,没过几天就死了一头大牛和两只羊。回忆起当时的困境,云文得说:“当时,一家人难过的几天没好好吃饭。”痛定思痛,云文得放下伤心,对剩下的牛羊就如亲人一般不分昼夜的精心喂养,看到自家的牛羊一天天健壮成长,产下一头又一头的小牛小羊,他终于松了一口气:“比喝了蜂蜜还甜嘞。”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2016年秋,他的育肥养殖已初见成效,牛羊的栏数已由几头发展到了18头,其中牛6头,羊12只。当年纯收入一下子达到了2万多元。这在上和衷村的贫困户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上和衷村的贫困户们纷纷加入到养殖育肥的行列。但由于资金和饲料经验的制约,许多村民的养殖还是未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云文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付诸于行动上。他挨家挨户不辞辛劳的为那些牛羊养殖户讲解、传授自己的养殖经验。当他了解到养殖户云海德家由于资金短缺而无法扩大养殖规模时,便主动借给他2万元周转。如今,在云文得的热心引导、带动下,上和衷村的牛羊养殖已初具规模,陆续涌现出了云有福、云基业、云基寿、马生祥、云福海、云祥林等养殖大户,上和衷村更是在牛羊育肥养殖这条产业链的带动下,终于在2017年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在引领村民致富的同时,云文得的牛羊养殖也逐年稳步发展。年均收入在3万元左右。当村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称赞致富带头人云文得时,他只是憨厚而又谦和地淡淡一笑说:“我们上和衷村能有今天,不是我云文得的功劳,要感谢党的富民政策好,全靠党的富民政策,才使我们上和衷村一步一步走向了富裕的康庄大道。”

2017年,由于妻子生病住院花费巨大,云文得的养殖资金链发生危机。正当他一筹莫展时,村党支部书记雍启顺和村委会主任云生福了解到他的困境,及时为他争取到5万元扶贫优惠贷款和价值2万7千元的扶贫基础母牛三头及饲料。望着这雪中送炭的5万元贷款和扶贫产业发展基础母牛,云文得激动地说:“感谢党的惠民政策,感谢村委会对他这个养殖户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如今,他家的牛羊养殖规模已达38头,奶牛3头、肉牛6头、羊29只。他兴奋地说:“今年初卖出3头大牛、羊6只,栏里还有6头大牛,3 头小牛,23只羊,我家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