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雍正登基后,三皇子胤祉要自称臣弟?

秋雨兮兮


三阿哥胤祉向雍正称『臣弟』,这肯定是不对的。因为中国古代的称谓,非常严谨。清朝嘉庆时期的江苏巡抚梁章钜,他在辞官回乡后就曾经写过一本《称谓录》,书中把自春秋战国时期到清朝的所有不同身份辈分关系的称谓讲的很清楚。

根据《称谓录》的记载,清朝道光之前,并不存在『臣兄』、『臣弟』的正式称谓。因为清朝皇族成员的称呼是有规制的,比如皇子称呼皇帝的官话是皇父,也可以自称奴才、臣、子臣等。其余的自称都是错的,不合规制。



同时,兄弟对皇帝的自称也很严格。绝对不可能有『臣弟』或者『臣兄』的说法。因为臣就是臣!臣在君的面前一视同仁的,没有长幼概念,否则就乱了章法。除非皇帝特别恩准,比如隆科多,可以用特别的称呼,否则就是犯忌讳。

那么,三阿哥胤祉和雍正的关系如何呢?根据胤祉写给雍正的密折来看,他们俩人的关系只能说一般般。

允祉密折如下:(太长了,略有删减)

臣允祉谨奏。臣未奏明实情,未尽竭诚之心,至使主子怀疑,乃是背离主子,忤逆上苍之人。昨日臣等应召入内,得蒙降旨,思之愈加悚惧。允禩犯有诸多应杀之罪,主子屡次降旨,伊不理睬,前日进宫,突然改变常态,举止乖张。是以主子怀疑允祉,甚合情理。允祉我若确有暗中教唆、差人通风报信等事,即供认不讳,然并无此情是实。……主子圣明,且有上苍为鉴,我若捞取声名,与外人胡言乱语,即让我如允禩一样承受苦难。臣允祉乃一奴才,忝为人兄,竟敢如同主子之手足。主子如何想,谕旨如何言,我就如何遵照而行。此外再无他言。伏乞主子阅讫批还。若无主子圣明奇恩,我岂能存活至今。

胤祉写给雍正的这份密折,真可谓是清朝君臣之间的称谓大集合了。他在密折中用了四种自称,分别是:“臣”、“兄”、“我”、“奴才”。称呼雍正帝为“主子”。

由此可见『臣弟』一说并不存在于历史,至少胤祉是不敢跟雍正自称『臣弟』的。不仅是胤祉如此,其它皇子阿哥也一样。以下分别是十三阿哥胤祥、八阿哥胤禩、十七阿哥胤礼的奏折抬头。

从三位亲王的奏折中可以看出,甭管是雍正的心腹,还是他的眼中钉。在正式场合,一律要自称为『臣』,否则就是乱了规矩。(也可以称奴才)

之所以会有这种严格的称谓要求,是因为雍正继位后,明发上谕:凡奏章称臣、称奴才,俱是臣下之词,不宜两样书写。嗣后着一槩书写臣字。

雍正下这道上谕的目的,是想让某些人摆正自己的位置。毕竟雍正是清朝皇帝中,兄弟最多的一位。称臣可以提醒这些人,要注重君臣之间的三重关系:

第一重、君臣关系。也就是皇帝制度下,君主专制政体的君臣关系。

第二重,主奴关系。也就是八旗制度下,满洲旧体的主奴关系。

第三重,弟兄关系。也就是与生俱来、象征血缘远近的关系。

这三重关系,基础是君臣关系。由君臣关系而决定的主奴关系,而弟兄关系则依附于主奴关系、君臣关系之下。

简单点说,就是君臣关系最大!主奴关系排其次。因为满洲八旗旗主也是有奴才的,这些奴才是奴下奴。雍正之所以要排清楚君臣和主奴的次序,是想表明奴下奴要先忠于自己,再忠于旗主老爷。顺序不能乱!至于皇兄弟,甭管是不是皇族,也要先理清这道关系。就拿胤祉来说,他首先是臣,其次是奴才,最后才是皇帝的兄弟。

不过凡事也有例外,比如隆科多,他就是个例外。因为他可以在正式场合称“舅舅”,奏折中也不例外,这是雍正特许的。

下面分别是汉八旗田文镜、满八旗鄂尔泰以及隆科多的奏折抬头:


隆科多是雍正时期,唯一一个在奏折中,在臣字的前面允许加上“舅舅”二字的人。

把隆科多的奏折放大了,再看。可以清楚的看到“舅舅”二字。而其它的官员,比如左边的内阁大学士、户部的两位侍郎,就没有这个特殊恩赐了。不过后来隆科多被圈禁,也跟他过于嚣张有关。皇帝可以跟臣子客气,但是当臣子的不能把皇帝的假客气当真了。否则就如隆科多一样,幽死于圈禁地。



所以,胤祉对雍正的的『臣弟』一说,肯定是没有的事。这明显就是民间或者戏曲文化中的称谓,没有那么讲究。

首先,《雍正王朝》的原剧本中没有胤祉出来表忠心的这段情节,胤祉出来表忠心,是导演后加的。原著小说中倒是有这一段情节,但是表忠心的人是五阿哥胤祺,不是三阿哥胤祉。

其次,雍正时期的君臣称呼很明确。臣子一律自称臣或者奴才,亲王阿哥也不例外。皇帝可以假客气,称呼自己兄弟的爵位,比如称呼三阿哥胤祉为『兄诚亲王』。

也可以直接称呼为『阿哥』,但是绝对不可能有『臣弟』或者『三哥』这种说法。



最后附加一段雍正对胤祉密折的朱批,看看雍正是怎么称呼皇兄弟的。

雍正的朱批如下,略有删减。

朕含泪阅之,大为赞赏。阿哥诚能如此,朕有负尔矣!皇考在天之灵,必有明鉴。此是朕一片苦心。只是阿哥原本善于说谎哄人,容忍一切异端,朕稔知此情,怀疑憎恶是实。……阿哥惟须持大体,恪守为臣之道,朕或有措置。欣喜阅之,畅快之至,感激不尽!

雍正的朱批,就是用『阿哥』称呼胤祉。阿哥是满族俗语,即对兄长子辈的互称,可以用于很多场景。也可用于同辈的彼此间的互称。

不过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雍正在朱批中对胤祉的评价,他说胤祉『只是阿哥原本善于说谎哄人』。这个太有意思了,说明胤祉这个人擅长侃大山和吹牛皮,连雍正都不信他说的话。


Mer86


胤祉可不敢称呼自己“臣哥”\\“臣兄”!胤祉为了避讳皇帝胤禛,改名允祉。胤禛的兄弟们在他即位以后,都改“胤”为“允”。

还有,当年汉高祖刘邦登基时,他老爹刘太公还在世。刘太公见了刘邦是不是自称“臣爹”\\“臣父”?刘邦登基以后,“五日一朝”,“如家人父子礼”,经常来给刘太公磕头。后来,管家建议刘太公,“天无二日,世无二主,太公虽贵为皇帝之父,实为人臣,不能让皇帝对他拜见。”

等刘邦再来的时候,刘太公自称“臣”,像奴仆一样迎接刘邦。刘太公说:“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刘邦听了自然高兴,为了表示尊敬父亲,封刘太公为“太上皇”。刘太公成了我国第一位太上皇。

《汉书·高帝纪》中记载:“夏五月丙午,诏曰:人之至亲,莫亲于父子,故父有天下传归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此人道之极也。……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

我觉得允祉“臣弟”的自称是没有问题的,显示了对皇上的尊敬。古代讲究“以君为父”,雍正的三哥,如此称呼他自己,也是为了显示尊敬皇帝的。当然,雍正还是称呼三哥为“皇兄”,表示对哥哥的尊敬。

还有一种说法,臣弟是“臣悌”的误传,这里的“悌”(tì)指的是敬爱哥哥。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雍正虐待(虐待而非屠杀,远不如李世民残忍)弟弟们,你以为胤祉不害怕?

当哥哥的自称弟弟,有什么不可?

胤祉是康熙的第三子,九子夺嫡中,胤祉主要是太子党。雍正继位后,胤祉成为雍正唯一的的皇兄。

雍正帝说过——朕止此一兄。朕兄弟如胤祉者何限?皆欲激朕治其罪,其心诚不可喻。良亦朕不能感化所致,未可谓尽若辈之罪也。如诚亲王其才甚属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无不洞晰,而用之之难尚然如此。




这几句话说明了雍正对胤祉的态度,想用有不敢用。

胤祉很有才华,阎崇年说过:皇三子胤祉是很杰出的一个科学家,他主持编修《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

但是,胤祉忠诚度不够。在十三爷怡亲王胤祥的追悼会上,胤祉因为不够礼貌遭遇贬斥。再加上他的儿子弘晨这个坑爹货色,最后终于在雍正十年在幽禁之地死去。


历史知事


雍正在九子夺嫡中登上帝位,可以说是多年的隐忍刚毅,蓄势待发,绵中藏针造就的。

看看康熙传位雍正诏书对雍正的评价: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这当中人品贵重放在第一位。可见雍正在大是大非面前是极得康熙信赖的。这是他能继承皇位的好品质。

雍正登基后,三皇子胤祉自称臣弟,历史是不是这样,还有待确定,这只是电视剧的表演。

但可以肯定肯定要称臣的。可能是说臣允祉。(胤祉为了避讳皇帝胤禛,改名允祉。胤禛的兄弟们在他即位以后,都改“胤”为“允”。)

茫茫人海,见微知著,我是望海山人,喜欢就关注我哦!


行者小丸子


爱新觉罗.胤祉是康熙皇帝三皇子,比四阿哥胤禛大一岁,同为皇子之时他是胤禛的三哥。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在胤禛登基后他却自称臣弟,其实他只需要称臣即可,并没有必要称臣弟,普遍的说法是胤祉自称“臣悌”是字幕打错了造成出现臣弟,悌,是指敬爱的哥哥。

其实我觉得称臣弟,也并没有太多的不妥,在封建社会,君臣之礼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礼节,在《康熙王朝》电视剧中有这么一段,索尼的孙女赫舍里当上皇后,索尼见到皇后要先行君臣之礼,然后皇后再还“家礼”。

所以在雍正面前胤祉只有称臣弟才能表示对皇权的敬重。


一点点历史


1.有之前福全的先例

福全在康熙继位后也在上表时对康熙自称臣弟,这种礼仪性内容通常会被承袭,况且正规的叫法是奴才,而不是称兄道弟的,雍正的兄弟因为自称奴才弟被斥责过。

2.早自西汉就不乏明尊卑的排序的方法。

比如汉武帝刘彻通常有第九子、第十子、第二子三种说法,第九子是去除长子刘荣后(因为废太子放在最后),第二子的由来是第二位被立为太子的,第十子是真实排行,各位可以去翻。

还有皇子高纬、高绰在同一天出生,因为高绰母亲地位低被贬为次子的

3、可能为臣悌的讹传


黑山羊歸來


中国传统儒家尊卑秩序中,“天、地、君、亲、师”。”君”可是排在“亲”前面的。


天子无私事,天子无私情。传统儒家宗法制在储位继承上,讲究的是立嫡立长。所以在康熙朝,太子胤礽按续齿,排行第二。然他还有一个庶出的哥哥,即皇长子胤禔。


胤禔虽然是胤礽的哥哥,但是见到胤礽必须下跪。因为胤礽是储君,是未来的皇上。所以胤禔现在是康熙的儿子,也是康熙的臣子,未来就是太子胤礽的臣子。但储君未即位,所以还是会相对客气一点的,胤礽会称呼胤禔皇兄,或者直接称呼大阿哥,自称胤礽。而胤禔称呼胤礽为太子,自称自己胤禔。在这里其实有些尴尬还是可以化解的。


然而当雍正继位,雍正为皇四子,而他还有三个哥哥。其中两个被圈禁,几乎没机会再见雍正了,所以也不会尴尬了。但这个难题就交给皇三子胤祉了。胤祉在雍正面前,按道理是可以称呼自己为“臣兄”的。但这个称呼就非常别扭了,“臣”对“君”为卑;但“兄”对“弟”则为尊了。这就是硬要占皇帝口头便宜之嫌了,虽然事实上胤祉是雍正的哥哥,但现在的身份是雍正是皇帝,胤祉是雍正的臣子。


“九子夺嫡”余波未静,胤祉是读书人,这个时候,你让他这么叫,他也不敢啊。更何况胤祉其实并不白给,隐忍逼着劲呢。要知道康熙的景陵的墓碑都是胤祉写的。新皇登基,雍正的众兄弟都得该字避讳,”胤祉”改为”允祉”,此刻你还想去占雍正一个“兄”字的便宜吗?允祉显然不傻。


他巧妙地在雍正面前自称“臣弟”。”弟”者亦可通“悌”,所谓”兄友弟悌”,君者如父。我允祉的态度非常端正,你虽然是我弟弟,但你做了皇帝,我就以臣子、弟弟的心态来热爱你,希望你也做到父慈、君仁、兄友啊!

但实际上,雍正可能并未读懂啊,允祉如此爱你的父亲康熙,那你就去景陵每日守着他吧!


炒米视角


这个应该是属于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面的桥段,历史上三皇子胤祉到底有没有向雍正自成臣弟,这个还没有史料证实真伪。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探讨一下为什么会这样了,我觉得有以下几种可能。

不敢称大

雍正皇帝虽然对于国家,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一位极其负责的好皇帝,可以对他们自己的一些兄弟确实不怎么好,老八集团几乎都被雍正给整死了,就算没有牵涉到皇位争端中的兄弟,他也对他们不怎么好。

一向与世无争的皇三子胤祉,雍正对他也是很有戒心。雍正先是改掉他本命胤祉为“允祉”,然后让他去守康熙陵墓,最后还褫夺爵位幽禁了他。像雍正的这个态度,胤祉怎么敢妄自称大呢?所以也就只有称“臣弟”了。

不好称呼

不好称呼确实也是事实,请问你有没有看过,哪个王爷对皇帝自称“臣兄”,“臣哥”等类似的称呼的?皇帝是九五之尊,就算你是皇帝的哥哥,那也只是在亲情上,真正的论起君臣关系,你还是低人一等的。

“臣兄”,“臣哥”不能这么称呼,“儿臣”“微臣”等又降低了辈分,断然是不可取的。那么,这个时候退而求其次,自称为“臣弟”,貌似也是无奈之中的最好选择了,谁怪你自己没有当上皇帝呢?

应该是臣悌

这也是一种说法,后来有人采访《雍正王朝》中胤祉的扮演者夏和平,向他问到了这个问题,他的解释是本来因为是“臣悌”的,可是由于字幕君的失误,最后显示成了“臣弟”。

那么,“臣悌”是什么意思呢?悌:〈动〉形声。从心,弟声。本义:敬爱兄长) 同本义。亦泛指敬重长上 。亦借指兄长。如果按照这个解释来说,胤祉自称为“臣弟(悌)”,那就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的结语

《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还是非常好看的,尽管这其中也有一些错误,但是还是一部非常杰出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也把雍正这位清朝历史上真正的中流砥柱展现得淋漓尽致,给雍正皇帝正名,是一部很有意义的电视剧。

各位亲爱的网友,你们觉得呢?


老魏聊历史


其实这个问题好理解,这好比天津人说话一样,老大爷还叫大姑娘为姐姐呢。这好比我们在酒席等场合,哪怕对方比自己年龄小,只要有地位有权势,都谦卑的称对方为大哥。总之,有时谦称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四爷雍正)

这时胤祉卑躬屈漆的谦称为臣弟,无非是取悦讨好四爷雍正,毕竟在九子夺嫡过程中,胤祉一直追随皇太子胤礽身边,这无形之中加大了雍正竞争对手的力量,无形中得罪了四爷雍正。胤祉不过是亡羊补牢,试图拉近和皇帝之间的关系。

虽然胤祉夹着尾巴做人,但雍正即位后,将其改名为允祉,以他与废太子胤礽向来亲睦为由,将胤祉发配到遵化的马兰峪为康熙守陵去了。(码字不易,点赞和留言评论是对我的鼓励,叫关注共同切磋)

胤祉私下发牢骚,又对怡亲王胤祥之死缺少哀悼之情。雍正帝知道后,将胤祉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闰五月十九日(1732年7月10日),胤祉病逝于景山禁所。


(三皇子胤祉)

【撰文:秉烛读春秋】


秉烛读春秋


一入侯门深似海,自古帝王最无情。生于帝王家,辈分反纲常。古代的王侯将相论的是君为臣纲,除了太上皇与皇太后,不论你什么辈分,见到皇帝皇后都得先行君臣之礼,这是纲常,然后才是辈分之礼。

古代历任皇后省亲归宁,全家老小包括父母都得在大门口跪拜迎接,这是君臣之礼。回家后,关起门来,皇后再放下身份向自己父母跪拜,这是辈分之礼。

值得一提的是,帝王家的太上皇与太后,乃至太皇太后,无论皇帝何时见到,都得请安,这是皇家独特尊卑纲常之礼,因为他们曾经比自己尊贵。

讲到雍正登基,他的异母哥哥老三胤祉为了避讳雍正的胤字,改为允祉,实际不止他,所有兄弟都改成了“允”,古代同帝王同号是大不敬,也是为了显示尊卑有常。清朝满清臣属大多对皇帝喜欢自称“奴才”,而皇帝宗亲兄弟大多喜欢自称“臣”,或者直接称皇帝给自己改的名字,比如雍正给他的兄弟改为“允”,作用就在这儿。


老三虽然为雍正哥哥,但是称呼自己为“奴才”显然太过卑贱不妥,称呼为“臣兄”又有以下犯上的意思,所以老三最有可能称呼自己为“臣”或者“允祉”,自称为“臣弟”是电视演绎杜撰比较多,更多是为了反应帝王家无情炎凉罢了。

我们参照史料《清史讲义》的记载“雍正元年八月十六日,雍正对外昭告,无论皇亲国戚还是朝廷臣属,上折或见驾不论你们自称为臣或奴才,你们都是臣,莫要自我加戏,多写称呼,自称要统一,从此以后一律自称为臣。”

可见,雍正有明文在前,允祉自称为“臣”的可能性是最高的,不可能再自称“臣弟”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