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中的马是什么品种,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马现在还有吗

秦兵马俑应该是20世界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出土之后,瞬间就震惊了世界。

自那之后,中国的中小学课本中,都增加了一项内容——秦兵马俑。

说到秦兵马俑,我去看过一遍。一号坑宏伟浩大的场面,着实令人震惊。前排的兵俑是那么得熟悉,又是那么得陌生。熟悉是因为无数次地在照片上见过他们的面容,陌生是因为自己毕竟是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实物。

出于对马的喜欢,因此看兵马俑的时候,不由得便会多去关注马。这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秦兵马俑中的马长得都偏低。

在这一点上,它同汉代的马俑以及后来唐代的马俑或者唐三彩都有着很大的区别。从这个特点中可以看出,秦始皇的时候,征战所用的马匹还是中国的本土品种。

中国的本土品种有哪些呢?果下马、西南山地马、浩门马、东北马(蒙古马系统)、乌审马(属蒙古马系统)、蒙古马等。这些马匹的身高普遍都很一般,那么他们中的哪一种呢?秦国发迹的历史给了我很大启发。

秦国早年居于西北,同羌戎长期杂居。在《史记·秦本纪》中,司马迁写道“好马及畜,善养息之……马大蕃息”。也就是说秦始皇的老祖宗辈辈都是养马的高手,在《诗经·秦风》也曾狂夸秦地的马。《史记·货殖列传》在夸秦朝骏马的时候说:“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

秦始皇时在边郡设立牧师苑,开苑养马。战国百年之间,论起骑兵,无人能与秦国相比。当秦始皇的养马机构设立之后,秦国骑兵的力量就更加强大了。在《史记·张仪列传》中说:“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驮后,蹄间三寻者不可胜数”李斯也曾说秦国的马确实非常好。

如今生长在甘肃、青海、四川相毗邻的黄河弯曲处的河曲马,就应该是历史上所说的戎马。它形体高大粗壮,后肢发育良好,挽力强,能持久耐劳,但奔跑速度低,腿短耳大,主要是挽用马。从很多的历史细节中都说明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所用的战马就是他老祖宗当年所养殖的戎马,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河曲马。

当秦兵马俑出现之后,之前历史的推测就得到了实物的强力佐证。因为秦兵马俑是对照着真人、真马、真车做出来的,其价值也因此变得极其珍贵。秦兵马俑的出现,为研究秦朝的头饰、服装、军队编制、军队阵型等都提供了直接证据,同时为我们确定秦始皇战马品种提供了可以直接对照的模型。

如果对马匹品种比较了解的话,实际上仅从秦兵马俑中的马身上就可以断定马匹的品种了。从马俑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匹的身高整体都偏低,但是鼻梁隆起微微呈现兔头型,颈宽厚,躯干平直,胸廓深广体形粗壮,同河曲马的特点非常相似。著名相马名家伯乐曾写过一本相马的著作《相马经》,书中说“兔头”就是名马的一个标准,可见在战国时期,秦马已经是很好的马了。

从历史记载的推断和对马匹的对照来看,秦兵马俑坑中的马匹,定是中国三大马种之一的河曲马。那么秦朝的河曲马和现在的河曲马,完全一样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在数千年的历史中,驻牧于河曲地区极善养马的吐谷浑人曾先后多次引进过波斯种马与土种马杂交改良,而且这期间蒙古马、伊犁马也都曾大批进入过河曲地区,所以现在的河曲马和秦朝的马种一定是有区别的,但是区别究竟会有多大呢?如果没有秦兵马俑还真不好说。如今我们看罢兵马俑之后,发现河曲马在一定程度上变化并不是太大。如果您想领略一下当年秦军的威武,不妨去一趟玛曲。哪里不仅盛产河曲马,而且风景也十分漂亮,著名的黄河第一湾就在哪里。天蓝、草绿、水美、马壮,着实值得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