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老人有可能被讹,那么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是否可以起诉讹诈者诈骗罪?

重启7


这个行为不太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对于诈骗罪,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并且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

而在这种情况下,被讹一方是没有陷入错误认识,知晓对方是在实施讹诈行为,所以不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所以敲诈勒索罪可能更符合这个情形。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但是现实中,部分老人也并未实施很明显的威胁或要挟行为,所以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要根据老人实施的行为综合判断。

鉴于老人讹诈的行为严重破坏社会风气,破坏社会公序良俗,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对老人进行行政处罚。


叶律师


这个老人的行为不涉嫌诈骗犯罪,而是涉嫌敲诈勒索犯罪(未遂)。

一、什么样的情形属于诈骗罪

诈骗罪,是付出财物的人,是因为实施诈骗者的欺骗,而自愿将自己的财物交给实施诈骗者,这样的行为才算是诈骗行为。

题中,被讹诈的中学生没有因为被欺骗所蒙蔽而自愿交付出自己的财物,所以,这个老人的行为不是诈骗行为。

如果,这个老人欺骗说自己骨折了,而中学生信以为真,为其付出巨额钱款,那么这个老人就涉嫌诈骗犯罪。

诈骗罪和敲诈勒索罪之间关键的不同点,在于行为人获取财物的方式,一个是被骗而自愿付出,一个是被讹,不得不付出。

二、敲诈勒索罪的法律规定

我国现行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了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

敲诈勒索罪中对于行为人使用何种威胁的方式、方法,法律上没有限制,也就是说,行为人使用的方法既可能是明示的,也可能是暗示的;既可以使用语言,也可以使用动作。

其使用威胁方式的目的,就是要使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取得财产。


这个老太太是自己摔倒,后被路过的三名学生扶起的。

结果这三名学生刚扶起那老太太,老太太就说:你们把我拐杖踢倒了,不然自己不会摔倒,并要求三名学生为其买药。

一开始老人就只要求买药,接着就说要50元,然后100元、2000元,最后要到5千、10万的住院费。


还好有录像,证明老太是自己摔倒的,跟三名学生无关。

事实很清楚,老太太自己摔倒,却讹诈三个学生,企图以此讹诈获取巨额财产,其行为涉嫌了敲诈勒索罪。

但有证据证明了其摔倒跟三个学生无关,才使三个见义勇为的学生免遭被讹诈之后果,老太太也因此没有得到其想要得到的巨额财产,所以其行为属于敲诈勒索罪的未遂形态。


郭广吉律师


在有确实证据证明被扶者讹诈他人者就应该按讹诈勒索罪处理,并以讹诈多少钱就赔偿对方二至五倍的钱来赔偿扶人者和踫瓷者,前追究法律法规责任,这样就能从根子解决讹诈和踫瓷者的现像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