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渣逆袭成学霸,他说全因为自己会这招

读此文前先放一个小测试,大家不妨试一下,答案会在文末给出。

写文已一年有余,但都停留在兴趣爱好的层面,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终究缺乏专业的培训。报名参加了土豆姐的书评写作课,希望可以系统地学习相关的知识,也希望可以借此机会督促自己阅读、写作,从而分享更多干货文章给大家。

今天给大家分享书叫做《学习之道》,豆瓣评分8.0。

作者是芭芭拉•奥克利,来自美国,有意思的是,作者本人其实一开始学习也是非常糟糕,小学到高中数理成绩一路垫底,但最终凭借书中介绍的学习方法成为工程学教授,在MOOC上开创的学习课“learning how to learn”,创下了数十万人报名的记录。

他说自己可以取得如此成绩,关键就是自己会放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买这本书更多是被标题吸引。都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这件事,除了应付考试外,是不是可以换一种角度去看待这项重要的人生技能。

-2-

书的目录一共十八章,内容比较细化。

前三章更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后面十五章都是针对不同的疑惑针对性解答,例如:如何根除拖延症?如何提高记忆力?如何改变思维?以及如何自学等等,干货内容非常多。

因为最近压力比较大,一开始便被书中第二章的标题吸引:放松点。

不妨今天我们就从第二章读起,其他章节以后会一一为大家拆解。

第二章作者分为六小节,核心观点作者总结为:“如果你接下来需要在思维模式间来来回回的转换,也没必要大惊小怪。思维转换也就是指在透彻了解其中原委之前,先大致瞄一眼接下来要学的东西。”

就我个人理解,可以概括为:

阅读一本书,学习一门新知识学会提前预览。

学会在两种思维模式间相互转换。

1.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

专注思维指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反之,发散思维就是更加放松的休息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两种思维模式没有优劣。它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都起着关键作用,这就为后面的第三小节做了铺垫。如果当时没有提前浏览本章小节便会纳闷为什么这么要举例数学的学习,阅读之前提前浏览的好处开始逐渐显现。

2.专注模式

“基本上可以这样说,专注模式是把精神集中已经在脑中形成紧密关联的事物上,启用专注模式,便会用自己熟悉的概念去了解未知的事物。”

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举个例子:大多数朋友都更擅长加法乘法,看到一堆数字的时候我们都会尽可能地将其转为了这两种方式的计算。

3.为什么数学和科学知识更难对付?

上一小节作者简单介绍了专注模式,但并没有说其优劣性。这节作者就指出专注模式很容易陷入定式效应。这种效应下,我们脑中已有的想法会阻碍我们产生更好的想法或答案,我们很难突破固有认知,容易原地打转。

4.发散模式

与专注模式相反,发散模式会更容易产生新的灵感,富有创造力。例如写文,有时候越是冥思苦想,盯着一个角度想素材就很容易陷进去,这时候不妨起来休息一下,换换脑子,等再下笔的时候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了。

5.为什么要有两种模式?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专注和创造力共同发挥作用,专注模式帮助我们在某一知识点深挖,掌握其精髓,而发散模式则会帮助我们从宏观层面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6.拖延的前奏

作者这里没有详细讲,只强调任何模式都需要时间去培养,拖延是两种思维模式的公敌,需要去克服,而如何克服会在后面的章节详述,这个我们在浏览本书目录时已经有了大概,在接下来分享中我们也就拖延这一问题再做详细拆解。

-4-

明白了两种思维模式的存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运用?

你还记得我们经常分享的待办清单吗?其实这就是在利用发散模式去规划未来,而当我们执行任务的时候,就是专注模式在完成任务。

除此之外,累的时候洗一个热水澡,出去跑跑步,都是将专注模式切换到发散模式,看似在休息,其实是另外一种“专注”,两种思维模式交换使用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所以,累的话,学会放松,不妨去冲个热水澡,是时候,启用你的发散思维了。

开头给的小测试你想出方法了吗?现在公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