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鱼缸里观赏鱼密度是否过大?用这个小技巧

“养鱼说”问答专栏42:养鱼的密度如何控制?

【这里的答案也许不完美,但能解决问题!】

这是来自天津一位鱼友提出来的问题。表示自己养观赏鱼也有好几个月了,挺喜欢这个兴趣和爱好的。但是,随着自己家里养的鱼越来越多,就不知道这个密度怎么把控比较好。

答:

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因为很多喜欢养鱼的朋友很少会考虑到这个问题。就是自己喜欢养的鱼呢,就往鱼缸里面塞,也不考虑鱼儿们舒不舒服,密度是否适中?

我个人觉得养观赏鱼密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因为密度只要把握得恰当,一整缸观赏鱼是可以呈现得出很完美的状态的。但是如果密度太低,或者是密度太高,都无法让这缸观赏鱼呈现得出最完美的状态。那么在平时饲养观赏鱼的过程中,怎么样去把控这个密度呢?

其实这个问题仅凭三言两语要把它说明白,我觉得还是比较难的。因为它涉及到不同的观赏鱼品种,还有不同的鱼缸,以及不同的过滤。甚至不同水的温度,都可能有影响。但是在这里可以给出一个我个人用的经验和小技巧,大家可以参考用一下。

第一个,从低密度到高密度增加。也就是说一开始的鱼缸,我们可以养少一点的鱼,然后看它们的状态怎么样。如果他们不会觉得太孤单,然后比较活跃。同时,我们看到鱼缸其实空间还是蛮大的,那么我们可以适当的加一点数量。然后在饲养上一段时间,在饲养的过程中需要观察一下每天喂食的量,包括它们的排泄量,会不会因为鱼缸过滤系统不足而导致净水效果比较差。如果不会的话,那么可以再继续加一点。那么加到什么时候就不能再加了呢?这也是一个土方法,那就是,当你换完水之后,在5分钟之内,如果觉得鱼缸底部还是排泄物比较多,比较脏,这个时候密度就太大了。

当然以上是我个人关于控制密度一个小的方法。其实主要还是我们要观察,然后遵循的原则就是宁愿密度低一点,也不要密度太高。因为观赏鱼跟我们人一样,都希望有更大的活动空间。但是又因为不同的观赏鱼品种,它们的习性不同,所以有一些对密度还是有一些要求的。比方说一些小型灯鱼它们喜欢群游,那密度大一点,种群多一点可能没关系。但是对于一些比较喜欢独居的观赏鱼,那可能一个鱼缸只能养一条。

最后总的来说,关于观赏鱼饲养的密度,小型热带观赏鱼,可以适当的密度高一些混养,然后根据上面这个土方法去判断密度是不是超标。那如果是一些比较特殊品种的观赏鱼,像斗鱼阿罗汉鱼啊这些。就没有所谓密度而言,因为它们更加适合单独饲养。而对于一些喜欢群居的观赏鱼,相对于它们的密度可以适当大一些,组成一个族群。总的来说就是在养鱼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他们的资料,了解一下它们的习性。这个时候了解了就对密度有一个很好的把控了。

以上就是关于这位鱼友提出问题的解答,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但是我个人觉得我这个答案并不是非常完美,希望有其他比较有经验的鱼友可以一起来探讨。如果大家觉得文章有价值有去的话,欢迎收藏或者转发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如果大家也有养观赏鱼方面的问题,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把它做成文章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