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应!割了那么多韭菜,这家公司终于把自己割进去了



今天跟大家说说一只即将退市的股票。

这只股票也和大家所关心的P2P有关联。

事情是这样的:

01

2012年7月,沪深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退市新规,设置20个交易日“仙股”退市红线。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一只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股,就要退市。

从规则公布到现在,触及过1元退市线的只有两只股票。

一只是闽灿坤B(200512)。

当年,闽灿坤B股价连续18个交易日在1元以下,公司紧急停牌。之后宣布以11.12亿股的总股本为基数,按6:1的比例进行缩股。

缩股后,闽灿坤B将由停牌前的每股0.45港元直接上升至每股2.7港元,成功度过了退市危机。

另外一只,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中弘股份

9月5日那天,中弘股份收盘价刚好1元。

之后连续19个工作日,收盘价都没有超过1元。

昨天的收盘价是0.82元。即使一个涨停,股价也不过0.90元。

虽然退市还没有正式定下来,但是我看不少媒体,已经给它冠上了“面值退市第一股”的名号。

退市,退市新规


02

难道中弘股份不能像闽灿坤B一样进行缩股吗?

是这样的,闽灿坤B是纯B股上市公司。

B股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在中国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资股。

长期以来,B股市场都不活跃,纯B股公司融资功能匮乏,只能通过送红股和转增的方式扩张股本。这是造成B股上市公司股价低迷的重要原因。

深交所当时认可闽灿坤B的缩股方案,其B股性质占很大一部分因素。

中弘股份就不一样了,是A股。

即使行情惨淡,18日当天A股成交量也有1065.77亿元。

这种成交量下,中弘股份低迷的股价,就是韭菜们用脚投票的结果

毕竟,当一只股票跌破面值时,十有八九是因为没有投资价值。

A股历史上,也没有过缩股的案例。

03

要说中弘股份为什么这么惨,就不得不说它那些令人窒息的操作

2010年,中弘股份借壳*ST科苑上市。

此后,8年间,中弘股份进行了2次增发、4次送转



多次送转,让中弘股份的股本从5.6亿股暴增到83.9亿股。

公司股价=总市值/总股本数

股本扩张之后,如果公司业绩能跟上,市值也跟着增加的话,倒没什么。

遗憾的是,中弘股份业绩没跟上

中弘股份借壳上市之后,业绩下滑,股价一路下跌。

为了挽救颓势,公司打起了资本运作的主意,并购不断

2012年到2014年期间,中弘股份的业务先后涉及矿业投资,网络游戏、影视传媒等。

在此期间,中弘股份控股股东中弘集团在此期间曾多次减持,合计套现14.99亿元。

颇有借炒作题材概念,割韭套现的嫌疑。

银联卡配图

2015年起,中弘股份又宣布“A+3”战略,即一家A股上市公司外加三家境外上市公司。

A股的中弘股份全面开发旅游地产,属重资产公司;三家境外上市企业属轻资产公司,分别从事物业营销、在线旅游和品牌运营管理。

遗憾的是,上市多年的布局,并未给中弘股份业绩带来多少增色。

但公司业绩也还过得去,这段时间股价在4-9元左右浮动。

危机真正爆发是在2017年。

当年中弘股份营业收入10.16亿元,同比下降77.18%;净利润相比上年减少16.99倍,亏损25.11亿元。

突如其来的亏损从何而来?

原来,是受到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公司在北京的多个房地产项目销售停滞,导致2017年销售收入大幅下滑。

此外,中弘股份“A+3”计划中的境外公司也是亏损。

由此,中弘股份的财务开始告急

截至2017年底,公司货币资金仅剩8.13亿元。当年底的借款余额却高达283.36亿元。这些借款,每年光利息支出就有14亿之多。

股本不断扩张,业绩却一路下滑,股价走低也就是理所当然的结果了。

Illustration of a graph showing decreasing

到2018年初,中弘股份债务危机爆发,涉及逾期金额达数十亿元。

为了解决债务危机,公司今年多次尝试重组。

先后与中国港桥、新疆佳龙、加多宝集团接触,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到了10月份,中弘股份终于找到了中植系旗下中泰创展配合有国资背景的宿州国厚,为公司的生产经营提供流动性支持。

可惜为时已晚。

中植系的出手并未给中弘股份的股价带来多大刺激。

10月18日,中弘股份来到退市红线处。

19日,中弘股份已经停牌。

深交所已启动中弘股份股票终止上市程序,将在十五个交易日内作出公司股票是否终止上市的决定。

财经配图:经济 数据 走势 股市 统计 业绩 财报

04

中弘陷入退市边缘,和它有关联的机构,也难独善其身

目前中弘股份前五大股东中,招商财富、齐鲁资管等公司的资管计划均通过定增买入中弘股份。


当时的定增价是2.82元/股。和如今的股价早已天差地别。

即使资管计划此前减持套现,浮亏仍然明显。

以招商增富1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为例,从东方财富上查询到的数据显示,该资管计划,近10个交易日平均跌幅是7.93%,最大跌幅达到18.46%。

这么大的亏幅,中弘股份“功不可没”。

除上述资管计划以外,银行、券商、信托等金融机构也纷纷踩雷

银行可能后悔借钱给中弘股份,而对于手握其股票的券商等机构而言,可能会后悔当初办理了中弘股份的股权质押业务。

买了中弘债权的机构,此刻心情想必也很复杂。

根据中弘股份今天的公告,“16弘债02”的回售金额为8.64亿元(含利息)。截至公告时,公司仅通过场外方式支付了1.49亿元本金及利息。

也就是说,债券已经发生实质违约了。

此外,P2P平台仟金所也和中弘股份存在关联。

公开信息显示,仟金所平台创立之初,即与中弘·新奇世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据介绍,合作涉及的是中弘控股的老本行房地产领域。

仟金所推出系列产品地产宝,更是毫不避讳的指出,投资的是中弘股份发布的项目。

网络上,有帖子反映称,其投资的5月到期的项目,已逾期四个月未回款。

仟金所也曾发布定期宝产品兑付进展公告称,截至10月9日,30%本金已支付。然后就没了下文,直到今天也没有证据表明,本金已经兑付完毕。

摊上中弘股份,仟金所接下来的日子怕是也不好过。

05

虽然中弘股份的退市讨论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我个人希望它能退市。

一是,A股退市的太少了。

退市,一直是A股老大难的问题。

2015年以来,被暂停上市或因连续亏损终止上市的仅有9家。

而近4年以来,A股新上市企业有977家。

一个正常的股市,就应该秉承优胜劣汰的原则,及时淘汰垃圾股票

有进有出,才能健康长久发展。

现在这种“吃撑了排不出来”的情况,并非好事。

二是,我对这种过度资本运作的股票向来看不惯。

像长生生物这样的雷,实话说很难提前发觉;但是像中弘股份这样资本运作过度的雷,其实是可以提前做出判断的。

或者应该这么说,没有业绩作支撑,靠着资本运作支撑的股价,迟早要被打回原形。

你看中弘,借着题材炒作套现,做了那么久“股民绞肉机”,终于把自己绞进去了吧。

珍惜财富,远离过度资本运作、缺乏基本面支撑的公司。

PS:中弘股份算是开了面值退市的先河。安全起见,最近低于2块的股票大家都绕着走,说不定哪天就步了中弘的后尘。

今天就到这里,祝大家周末愉快。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已公开的信息编制,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投资建议,亦不代表推荐。订阅人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