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最闲适的一首诗,一个“闲”字绝妙传神

唐代诗人李涉云:偷得浮生半日闲。闲情最是难得,一个人闲适下来,连平时迟钝的味觉都变得敏感,寻常的景致也变得温润起来,那些纷繁的思绪也变得无足轻重,而司空见惯的生活细节,此时也成为闲情的酝酿,充满了回味。“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何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告诉我们,这种闲情中蕴藏着养生的真谛。我们一起来欣赏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 其一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梅子的酸涩,芭蕉的色彩,午睡起来悠闲地看儿童追扑空中的柳絮,这些寻常的生活图景,在诗人闲情逸致里,变得如此恬静与安然,让人不由得连呼吸也放缓,去体味这份难得的闲适。

其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松树、青苔、芭蕉叶这是视野所及之处,闲散的心情让看书的欲望减退,掬一捧清泉去浇芭蕉,惹得孩童以为骤雨将至,充满了童趣。诗人的一颗童心贯穿于整首诗歌,若不是充满了闲情,也不会展现地这么淋漓尽致。当我们闲时,可以放下所有的案牍劳形,可以放下所有的经纶事物,可以在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变得更细腻,更解地气,更有人情味,与天地融为一体,体会到人间的大美。

杨万里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因为他的语言浅近明白,自然且有生活气息,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创作有两万多首诗歌,算得上是高产诗人。我们在品读“闲”的同时,就像进行了一场短途的乡野旅行,如果你想放飞你的心灵,在喧闹的城市生活中寻得一方安静之所,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他的诗歌,耳濡目染之下,我们也会渐渐褪去浮躁,学会闲适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