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的职场人患有“拖延症”,到底应该怎么战胜它!

据某项调查显示,近九成职场人均患有"拖延症",86%的职场人声称自己有"拖延症",仅4%的职场人明确表示自己没有"拖延症"。

50%的职场人"不拖到最后一刻,不会开始动手工作";19%的职场人"只拖延一会儿";17%会拖延"1天左右";甚至有13%的人"不拖到领导再催,绝不完成"。

43%的职场人"经常犯拖延症";31%的职场人"一直都爱拖拉";8%的职场人"最近拖延的情况比较多";仅有18%的职场人表示"很少、偶尔"会拖延。

以上数据看着还挺触目惊心的!那么,你有"拖延症"吗?或者曾有过"拖延行为"吗?比如,deadline前一天才开始写报告;磨磨蹭蹭、神游天外一整天,下班才开始工作……小编以前经常如此,大概属于占比最高的那一群人。

后来小编经过自己的努力,综合尝试了时间管理、思维导图、ABC疗法等奇招,成功战胜了"拖延症",今天也向小伙伴们传授下大战拖延症的实战经验~

什么是拖延症,以及拖延症是怎么形成的呢?

不必要的拖延或耽搁进行某项活动时间的行为,就是拖延症。

拖延症的形成受客观情境、任务特征、奖惩程度、不同人的人格、思维方式、以及自我效能感等多方因素的影响,是个复杂而又磨人的小妖精。

一、时间管理表格

当有多项任务时,很多人会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做起,做了A任务、忘了B任务、C任务做到一半、又开始做D任务,简直是大写加粗的一团糟,继而开始拖延,哪个都不想做了。

此时,可以根据任务的重要程度、紧急程度进行梳理,划分为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四大类,如下图:

将表格放在身边,每一小时记录一次,检查自己的工作进度、鞭策自己的工作积极性,下班前再对当日的工作成果做总结与回顾。这样你会发现,尽管任务很多很杂乱,工作也可以有条不紊,每一天都可以按时下班。

二、任务拆分法

当有一个耗时较久,比如数周、数月的大任务时,很多人的心理历程大概是这样的:

1、我要努力完美的完成它!

2、我要怎么完美的完成它?

3、还有很多时间,好好想想……

4、想想……

5、焦虑

6、我觉得我可能做不完了7、抑郁

8、我勒个去,完不成了!!加班熬夜,哭着做完!

9、被领导骂

此时,我们可以将整体任务进行分解,分解成若干阶段的小任务,并用思维导图做梳理。每完成一个阶段或一个小任务,都给予自己一定的奖励做刺激,并在整体任务完成时,好好的犒劳自己一顿,比如去吃一顿火锅!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时间管理表格或是思维导图,都需随身携带,以便时时记录工作进度,根据实际情况做工作计划的调整与修改。

三、ABC干预疗法

又称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创立的,它在小编清理拖延症残余势力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A,即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是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也就是说,工作任务虽然是诱发性事件,但它并不直接引起拖延的情绪和行为。拖延的情绪和行为,实际上是受到个体对完成任务的信念和态度所影响。

使用ABC疗法拯救拖延症,最重要的在于:

1、认知——转变认知观念,建立积极情绪

拖延虽然可以带来短暂的快乐,但未完成任务会引起烦躁、焦虑、自责、负罪感等不良情绪,还会得到别人不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的负面评价,可以说百害而无一利。

完美主义拖延者应该抛弃绝对化思维,自我效能感低的拖延者要树立成功的信念,畏惧困难的拖延者要抛弃无能自卑的念头,用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鼓励自己。总之要从认知上意识到拖延的危害,培养时间观念,克服懒散惰性,从思想和态度上战胜拖延。

2、行为——即刻行动,摆脱拖延

此处与时间管理方法相类似,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管理与督促,积极强制自己完成计划的任务,并在拖延思想出现时,使用思维阻断法,立即斩断自己的拖延思维,并用"即刻行动"的思想抑制这种拖延思维,想象拖延的严重后果,并让自己厌恶拖延,用自身的意志力和自控力来逐步克服、战胜拖延。

关于拖延,小编先说这么多,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哪怕只有一点点,祝愿大家早日告别拖延。

(现在关注WPS+微信公众号(ID:wpsybg),回复“模板”,即可免费领取价值上千元的精选模板(PPT模板、Word模板、表格模板),并有机会获得更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