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市中被“遗忘”的角落——千年大冶老街徐家垴街

徐家垴街(又名石板街)北接北门路,南连新街,街面宽约3米左右,长不足500米,是大冶城区闹市中的一条小街,原以市民居住地为主。在大冶城区近些年来都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相比其它几条老街,徐家垴街的变化不算太大,以至于一些市民笑称这里是被城市遗忘的角落。

今年年初,大冶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战略部署,通过全面开展市域各级文保单位普查、核实、整理,加快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普查,加强对普查的历史建筑建档、认定、公布、挂牌、维护管理。其中,徐家垴街被公布为“大冶市历史建筑”。

悠悠历史长河中,徐家垴街也在悄然发生着变迁,特别是近年来,商业元素的渗透,让这条老街不再是往日的宁静。

徐家垴街

一条斑驳繁杂的老街

从富有现代气息的大冶新街走进新旧交杂的徐家垴街,似乎视线也有些斑驳繁杂了。约3米宽左右的街面,呈坡度徐徐而上,而且还略有些转折的地方。逼仄的空间,加上弯曲的走向,很难让视野豁然开朗。

徐家垴街还有个别名——石板街。顾名思义,多年来,老街是青石板铺就的路面,而如今,路面两边是水泥敷设的,中间的下水道盖板,也是预制板。商铺和居民家的门前,也大多是水泥台面、台阶。许多市民还是习惯将这里叫做石板街,是源于记忆中的一种情结吧。

与记者之前走访过的墈头街、儒学湾、余府路相比,徐家垴街有其相同和不同之处。都市化的进程,商业化的无孔不入,是许多老街的时代烙印。徐家垴街也未能幸免,书画社、装潢店、服装店、花店、餐馆、小吃店等,已然渗透甚至簇拥在临街的寸土之地。不同的是,这些店铺基本都是临街的民房改装的,较为简陋且风格随意。

因为路面狭窄,徐家垴街是真正意义上的步行街,一般机动车辆根本进不来。尽管是在漫步行走的时光中,却难以有岁月静好的感受。旧式的民居扮装成新式的门店,网状的线路架设成墙体的乱纹,令人总感觉这条老街如同涂脂抹粉的半老徐娘,却无法掩盖岁月沧桑的褶子。

徐家垴街不长,几分钟可以走到尽头,但这绝对不是老街的全部。找一条小巷子探幽,你会发现,老街的容量如同迷宫一般,远远超出你的想象。老街巷子里的生活,是静谧的,随处可见长满时光老茧的旧民居,偶有三五老人闲坐在一起闲聊,享受都市角落的慢生活。老街老了,老到窄窄的巷子,相对两人必须侧身而过。老街老了,老到低矮的门顶,须潜意识中低头而过。

徐家垴街北端入口

一位安居一隅的老人

如同老街一起老去的,还有一位在这条街上居住了71年的老人。

84岁的老街居民叶金忠,从1947年开始,就居住在徐家垴街。老人的住房临街,是一栋两层楼的老式建筑,基础面积四十平方。老人习惯坐在一楼简陋的客厅中,透过石窗,静静地望着窗外,感受着岁月在变迁中流淌。

据叶金忠老人介绍,小时候,他的父亲在北门路开铺子,卖杂货。日本人进驻大冶后,他和父母一起逃反,直到1947年再回到城关来,在徐家垴街买了一栋民房定居。“当年,日军飞机轰炸大冶城关,从现在的北门,到机关幼儿园,到老东街、杉树排街一线,到处是一片瓦砾,几乎成了无人区。”老人说,他家最早住在老东街,也是被飞机轰炸了。

在老人的记忆中,当年的徐家垴街,算是保存完好的,有百来户居民,都是城市的一般居民,没有显赫的富家大院。战乱后的大冶城区,一到晚上,漆黑一片,几乎无人行走,更别说有什么娱乐生活。“那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晚上想出去走走,顶多也就提着个灯笼,到西桥街那里逛逛,因为那里晚上还有几家铺面营业,还有燃气灯的光亮。”老人说,只有过年的时候,这条街的晚上才有点生气,家家户户会在门口点蜡烛,或者挂灯笼。

60余年的时光变迁,让叶金忠老人对老街的情结,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相比其它的老街,徐家垴的整体结构,没有什么多大的变化,“相比原来,路面还窄了些,主要是一些铺面在改装时,都想尽量向外延伸。”还有就是原来的石板路面,几年前改造成现在的样子了。

最令老人陌生的是,老街日益商业化的进程,让这里有些面目全非了。“到处是店铺,到处都在改装,有时候半夜也不得安宁。”用老人的话说,原来老街的居民,现在没有几家了,各种生意人如潮水般涌进这条老街。也有不少人找过他,想把他家租用改装成门面,他拒绝了。“原来街道两旁是清一色的砖木结构,盖着布瓦,看上去非常整洁,不像现在这般五花八门。”

老人的感受,或许是所有老街的时代归属吧。

老人望着窗外

一个不愿提起的名字

看过长篇小说《红岩》的都知道,有一个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的国民党军统特务徐鹏飞,这个人物的原型是徐远举。徐远举是湖北大冶人,老家就在大冶老城关徐家垴街。

徐远举曾被叫做“鹰犬将军”,1946年1月,他任军统北方区少将区长,5月离任,在短短的任期内,徐远举即奉行蒋介石破坏“双十协定”挑起反共内战的方针,对关押在西安劳动营的十八集团军干部进行迫害。

1947年2月,蒋介石彻底撕下和平的伪装,下令驱逐中共代表,致使第二次国共合作完全破裂。徐远举在重庆联合重庆警备司令部、重庆市警察局等军、警、宪、特,查封了公开的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和《新华日报》、新华书店等,用武力强行遣送中共人士回延安。

1948年4月,徐远举利用中共重庆地下党组织的叛徒,破获了中共重庆地下党市委机关报《挺进报》,并通过《挺进报》的线索,大肆逮捕中共地下党员,破坏中共地下党组织。这次由《挺进报》案件引发的大破坏和大逮捕行动,一直持续到1949年1月才告一段落。

重庆解放前夕,蒋介石要求重庆守不住就要让它变成一堆废墟,徐远举积极执行。国民党当局在溃败之际,还制定了屠杀政治犯的方针,徐远举虽然后来承认当时认为国民党的败局已到了这个地步,再多杀人也毫无作用,徒增罪恶,但他还是积极、残暴地执行了这一方针,并亲自主持了重庆地区的大屠杀。

2013年10月25日,本报《东楚派》独家解密徐远举的歧路人生,引发海内外关注。

通过本报报道,徐远举远在台湾的后人与在黄石等地生活的亲人与本报记者成功取得联系。

但大多数采访对象提起徐远举,表情复杂,三缄其口。不少市民也表示,通过小说《红岩》和电视剧《江姐》,大家对徐鹏飞这一反派人物恨入骨髓,没料到其竟是黄石人,内心五味杂陈。

此次采访中,记者也试图找一些徐家垴街老居民提起徐远举此人,结果是要么不知道,要么知道一些情况的,也不愿意多说。

幽暗逼仄的小巷

一种美食文化的乡愁

任何一条老街,都是伴着地方文化兴衰的,特别是美食文化,更是游子的乡愁所在。别看徐家垴不大,可它的一北一南两端,却有令许多大冶市民难以割舍的舌尖记忆——土豆片和芋头圆子。

曾经网上有一个帖子,“打死也不离开大冶的24个理由,你选哪一个?”第十八大理由是,晚上卸下一天的疲惫与三五好友,去徐家垴恰上一碗土豆片,或是约着烧烤喝着啤酒快意人生。网友说,在大冶要是没吃过土豆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吃货。

切得薄薄的土豆片,放进翻滚的油锅里炸一番,捞起来,浇上浓浓的汁,蘸上作料,放进嘴里轻轻地嚼,酸酸甜甜,口齿留香,这恐怕是许多大冶吃货大快朵颐的美味吧。

每当夜幕时分,徐家垴街北端路口,几家炸土豆片的店铺显得格外忙碌,慕名而来的吃货们三五成群,端起一晚土豆片,吃上几串烧烤,喝上一瓶啤酒,其乐融融,俨然成了大冶小吃摊一道靓丽的风景。

而清晨时分,则是该到徐家垴街南段的新街路段吃芋头圆子了。

将芋头洗净,放在锅中蒸熟,然后剥皮,放苕粉和匀,面团和好以后,扯上一坨,用双手搓成圆状,再将它捏成碗状,将馅料放入其中,随后将其封口,冷放,下锅……

圆圆胖胖的芋头圆子挤在锅里,在沸腾的热水中翻滚着,膨胀着,香气冉冉,煞是诱人。捞一个起来,深灰色的外表滚烫,吹凉后咬上一口,软糯、酸甜的皮有些嚼劲,馅料咸淡适宜,香味杂陈,入口即化,令人胃口大开。

自读大学就远赴武汉的陈露露,已经在武汉工作定居多年,但每次回到家乡大冶城关,总要去徐家垴街吃上一碗土豆片。“这就像武汉的热干面一样,吃上家乡的土豆片,才找到了回家的感觉吧。”陈露露的一番话,或许是所有游子舌尖上的浓浓乡愁吧。

据了解,已经公布为“大冶市历史建筑”的徐家垴街,将有新的改造计划。(朱世杰 吴纯)

临街老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