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西藏阿里中北环线D4 定日-珠峰-吉隆县 云遮雾罩的希夏邦玛峰

定日一晚休息的还行。去往珠峰的路上天气不好,珠峰方向云层很厚,一度犹豫要不要进景区,因为我之前去过两次珠峰都看到了。因为同车的另外三位都没去过,所以还是进去了。果然翻到山顶,云层依然很厚。继续往珠峰大本营开,一路有些光线,比起十年前来感觉村子多了,可能是因为路修好了的缘故,很多偏远地区的村子慢慢迁出来了。一路也看到不少收割青稞的藏民,依然是4000多的海拔,青稞成熟的时间是一致的。

抵达珠峰大本营下面帐篷区的时候,珠峰依然被云遮盖着,队友们要往珠峰方向徒步一段碰碰运气,我选择在车里午睡。于是睡了一个价值约300块的午觉,竟然睡着了。因为珠峰一直不露面,队友们回来后,我们就早早出发往定日方向去了。我其实是很想走那条从山里穿越到老定日的岔路的,但有人觉得可能路况不好,不够安全,一个人也不好坚持,只好走了一段回头路,然后转向佩枯错方向。

一上午没看到什么风景,终于在靠近佩枯错的地方迎来了好光线,于是一顿好拍。后来看到一辆车进入到马路左侧的荒漠里,我们也决定进去一探究竟。也用对讲机呼叫了另一台车,他们也进来了。荒漠的前方就是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玛峰,后来把车子挂上了慢速四驱,进到沙漠小坡上撒野了一把,感觉不错。2.7排量的Prado慢速四驱马力也过得去。拍了一会照之后继续赶路。

佩枯错和希夏邦玛峰是今天珠峰之后值得观赏的重点,从荒漠出来后一路向西开,左侧是希夏邦玛群峰,右侧是广阔的佩枯错,一路目不暇接,不知是看左边还是右边好。佩枯错位于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是日喀则地区最大的湖泊,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海拔4590米。为了拍照,后来换了个队友开车,我就一直拿着相机拍拍拍了。进入翻山道路,终于找到一个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佩枯错,300多平方公里的水域,周围被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山围绕,云看起来是那么的低,我们沉浸在美景的视觉享受中。照片无法再现当时的风景,希望未来的科技进展能完整的记录所看到的风光,模拟出风云变幻及气味等等,那去过的好地方就可以彻底的记录和分享出来。

离开佩枯错往吉隆方向,翻过去吉隆沟的马拉山垭口,其实就是穿越喜马拉雅山脉。在垭口时依然看到山脉被云遮盖,所以迅速的穿过了垭口。吉隆县是在2015年尼泊尔的地震之后发展起来的,因为地震导致樟木口岸去往尼泊尔的交通受阻,受损较小的吉隆口岸迅速恢复及发展,替代了樟木口岸。

吉隆沟是日喀则地区5条沟中最靠西的一条,长度为93公里,从县城驻地宗嘎镇(海拔4300米)到热索村(1800米),底部是吉隆口岸。4000多万年前,这一带地壳的变迁以“撕裂”的形式完成,吉隆沟恰到好处地发育在断层中。在喜马拉雅山被“撕裂”的山体中,吉隆沟是一条又深又长的沟。这条沟基本上是笔直的,就像一副巨大的犁铧沿南北向瞬间划过,两侧的山坡就是其翻开的岩浆土石堆砌而成。吉隆沟的独特之处在于海拔的剧烈变化让四季并存于此。峡谷里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叶松昂首云天,亭亭玉立;长叶云杉树干笔直、小枝柔细如同垂柳。恬静的村庄被绿树环抱着,不远处是若隐若现的雪山。其实这是第二天的风景,我们今天的行程是到吉隆县为止。

尽管吉隆县的海拔依然有4300米,但是它不是热门的旅游目的地,所以酒店餐馆等价格相对便宜,我们8人吃的很丰盛的晚餐竟然不到300,酒店的条件也不错,大堂有按摩椅,第二天很早醒来,下楼好好按了会,舒服。


珠峰大本营附近的绒布寺一角

去往珠峰路上的村庄


珠峰路上的一处遗址




去珠峰路上的藏式民居


吉隆拍到的夕照金山


吉隆县到了 由吉林援建


马拉山口看喜马拉雅群山


积雨云下的非典型彩虹


佩枯错全景


积雨云为背景的佩枯错


希夏邦马峰上的云散开了


佩枯错一角



色彩浓的佩枯错


羊群在希夏邦玛峰下的草原上


收割牧草的藏民们


希夏邦玛峰下的牧民们


一辆车 一个帐篷 一群羊 典型的西藏牧民家庭配置



牧民们在整理收割的牧草

云遮雾罩的喜马拉雅群山


撒野后的车辙印


光线很好的佩枯错及周边的牧场与群山


被云遮盖的希夏邦玛峰


路两边是指明路基位置的标志,下雪天很有用



悠然吃草的牦牛群


沿着河谷而建的藏族村庄


一路见到不少房屋的遗迹

老定日 小山顶上的佛教寺庙


远处像灌溉用的引水渠


群山中间的朋曲河谷湿地


悠闲吃草的马群



一匹白马


珠峰附近的山峰 洛子峰?


珠峰的方向 被云层遮盖


去珠峰路上的大型建筑遗址


收割青稞的藏民


佩枯错边的羊群


造型各异的羊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