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之战关羽一刀秒杀颜良之前为何要倒提青龙刀?

羽评郡主


关羽倒提刀——俩字“装逼”!

只因二爷耍奸猾,才斩颜良于马下。

关羽-关二爷,牛叉之人物,若问其能耐大不大,脱口便是一个字“大”,俩字“很大”!

关羽在三国这套书中,那家伙简直了不得了,白马斩颜良,延津诛文丑,力保皇嫂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下蔡阳头......这诸多威风史让二爷的段子一口气说不完。胯下赤兔马,掌中青龙偃月,丹凤眼卧蚕眉,天下第一美髯公,器宇不凡活脱脱天神下凡,让人又敬又怕。不由大赞一声:二爷,好样的!

二爷虽然又勇猛又忠直,但是人就有缺点,关二爷也不例外,他有啥缺点?有两个缺点——自大+装逼!

单拿白马坡斩颜良一事,就看出老关多能装。举凡看过影视剧的朋友,想必对关羽斩颜良一段记得清楚,大致为:曹袁两家交战,却不知老袁一方有个大将,名颜良。颜良是个勇猛之人,不但杀了曹营将领朱灵、路昭,而且20余合便战败大将徐晃。要知道徐晃当年跟许褚斗了50个回合不分输赢,20回合败给颜良。要么是罗贯中故意的,要么就是徐晃技不如人。照这样看来,颜良武力值明显在许褚等曹营猛将之上。

曹操一见颜良也脱口大呼“颜良真勇将也!”而其他人则表现为“众将粟然”,意思是诸将都对颜良有胆怯之意。

而这个时候,就看出老关多能装了。如今老关在曹营多时,也没有一功半劳,白吃白喝于脸面不好看,虽然二爷脸如重枣,羞红了也看不出来,但老关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不趁机出把力,以后没法混。高傲自大而且自负的心让其感到必须要做点什么才行,如今正好对面那员大将咋咋呼呼无人能敌,要是我一刀把他劈了,我从此白吃白喝也有话说。对,就这么干!

不过要打败对手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对方那个人将徐晃都打败了,显然自己如果跟他硬碰硬也不见得能取胜,万一输了就成了“丢人的妈妈给丢人开门--丢人到家了”。如今曹操正看着自己呢,自己也夸了海口,万万不能马虎,要想想办法才行。

虽然我们看到关二爷一脸傲气,说什么“土鸡瓦犬尔、插标卖首尔”,但你细细看之,老关玩的却是“趁尔不备,取尔性命”的套路,斩颜良诛文丑套路用的基本一致,还没等你看清我是谁,我就要了你的命,这样既有面子又保险。

终于,武力值和智慧值都比较高的关二爷想出了法子,依仗三点,足以取胜。

第一点,胯下赤兔宝马,这匹马在三国之中算是第一宝马,换现代话来说“十六缸加涡轮增压”,就一个字“快”!

第二点,便是手中这口青龙偃月宝刀,如此沉重的一口大刀,砍不死人也能砸死人。

第三点,就要看自己的造化了,必须看准时机,乘其不备,到了近前,不由分说,举刀就砍,爱咋咋地!

依仗这三点制胜法宝,二爷拖刀打马,径直朝着颜良而去。

颜良此时正在得意洋洋之时,与两军混战之中,正沾沾自喜呢。却不知面前烟尘之中,突然出现一马一人。果真如二爷所料,只因马来得太快,颜良真的措手不及。

三国演义中交待的清楚: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河北兵将大惊,不战自乱,于是曹军乘势攻击,死者不可胜数,马匹器械,抢夺极多。

书中交待了“措手不及”四个字,而且说关羽是“刺”,而不是“砍或劈”,杀手一般用“刺”这个字,显然关二爷有这个嫌疑。

这一战,关羽显然没有遵守演义中单挑的规矩,一般两将对战,先要互相报通姓名,比如一方问到“某不斩无名小卒之辈,汝是何人?”对方则答:“某乃是XX大将XXX”当然有些人还需要自己吹嘘一番,好提前吓唬吓唬对方。

但关羽却省去了这所有麻烦,没等颜良开口,一刀刺死,显然不按套路出牌啊。

二爷拎着颜良首级打马回归本队,曹操一众见了,惊为天人,二爷这颗悬着的心这才放心。等到诛杀文丑之时,关二爷又用了这一招,轻松取胜,落下个好名声,但以后为什么没再用呢?因为这玩意有一有二没再三,再用它就不灵了!


大狮


因为青龙刀是一把长武器,倒提长武器在砍出去的一刀可以有个加速度,发挥出比正提更大的力量


划船不用桨


倒提是为了隐藏手中的刀,在颜良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杀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