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万苏联军队占领了伊朗,为何最后不得不全面撤军?

用户65146090


苏联军队为什么占领伊朗,首要原因是伊朗是德国的亲密友邦,当时的伊朗是1924年建立的巴列维王朝,国王礼萨汗与德国关系极好,1927年,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获得伊朗全国邮政运输的特许权。1928年,德国公司又承包了伊朗北方铁路的修建工程。1930年,就连伊朗国家银行的经理也成了德国人。希特勒上台之后,他认为德意志人和伊朗人同属雅利安民族,都要反对共产主义的扩张。而伊朗也需要德国帮忙防备宿敌英苏,所以德伊关系迅速走向密切化。

当时,伊朗有五千德国专家,火炮、步枪、手枪全由德国制造,德黑兰大学德国人管,数以千计的伊朗学生去德国留学。德国在伊朗的对外贸易中居首。伊朗向德出口羊毛、棉花、铅矿、锡矿、水果和皮货,进口机器、电讯器材、汽车、化工产品和药品等等。

二战初期,伊朗与德国的贸易仍未中断,转经苏联进行贸易。而在苏德开打之后,伊朗又成为盟国唯一一条援助苏联的路线。如此重要的一个国家,掌握在德国人手里,不论是英美还是苏联,都不可能允许。所以在1941年,英苏便联合出兵,迫使亲德的礼萨汗国王逊位。伊朗境内的德国人全部被捕,其中一半人被苏联挑去,流放西伯利亚;另一半人则被英国人流放到澳洲。巴列维成为伊朗新国王,与英苏签订了新条约,英苏均表示,保证尊重伊朗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会在对德战争结束6个月之内完全撤出伊朗。(而在此期间,苏联便在伊朗北部搞了一个“伊朗人民党”。)

两年之后的1943年,美、英、苏三国发表了德黑兰宣言,承认伊朗"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战争中所作的贡献",三国保证增加对伊朗的经济援助,在战争结束后保证维护伊朗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不罩面罩的伊朗女性)

但后来的事实,却是英美都撤了,老苏却在伊朗北部赖着不肯走,还组建了两个"人民共和国",脱离伊朗。

这下不但伊朗怒了,就连美国也怒了,要求苏联从伊朗撤军,停止干涉伊朗内政。老苏说不干俺的事,是伊朗人自己觉悟了要革命,蒙古不就是这样独立的吗?于是英美立即停止从伊朗撤军。伊朗跑到联合国控告苏联违背联合国宪章。

但苏联仍然不走,甚至将几百辆苏联坦克在步兵的密切配合下开进伊朗,直到杜鲁门施加压力,说你们要是再不走,俺们就“将一如既往地做出反应。”最终就是在美国的压力下,斯大林只能撤军,嘴上说五到六周全部撤出,实际上花了九周之后才全部撤出。

伊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最终苏联的入侵被制止,但某大国就没这么运气好了,偌大一块土地,全部以独立的名义拿走,成为苏联的囊中物!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整个19世纪,英国和俄国在从土耳其到阿富汗展开了反复的战略争夺,对于整个中亚地区形势以及对于伊朗未来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崇信伊斯兰教的伊朗各族民众,对于西方列强特别是虎视眈眈的近邻俄国一向敌意很深,俄国吞并格鲁吉亚事件,使俄伊之间的仇恨加深,并使伊朗的决策者在以后的战略决策中始终不忘向俄国的复仇意愿。当竞争越来越激烈时,英俄都感到在伊朗的竞争将把它们拖入一场战争。为了避免这一后果,同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德意志帝国,两国在1907年8月31日签订了一项协议。从靠近土耳其的席林堡起,经伊斯法罕、亚兹德,直至东北角的哈瓦夫,这条线以北79万平方公里的地区被划为俄国的势力范围。伊朗东南部,自阿巴斯港至亚兹丹一线以东面积3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被视为“对英国的战略利益至关重要”,因此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其余的伊朗领土为“中立地带”。

1917年3月沙皇尼古拉二世倒台,七个月后,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成立,1917年11月15日,人民委员会通过了《俄国各族人民权利宣言》,宣布彻底废除沙皇和临时政府推行的民族不平等,争吵和残杀的政策。苏维埃新政府宣布与沙俄时期对伊朗侵略和压榨的政策相决裂,维护伊朗的独立并努力和伊朗建立睦邻友好的政策。1918年春,苏维埃从伊朗撤出了自革命以来就所剩无几的军队。

1920年6月4日,在苏俄的支持下,伊朗境内的吉朗的苏维埃共和国政权建立。1920年5月20日,苏俄向伊朗发出照会,声称红军进驻伊朗目的是肃清英国在伊朗支持的俄国反革命分子,并且保证一旦完成任务,红军会立刻撤离伊朗。然而,苏俄如此目中无人的把军队开进伊朗领土进行内战的做法让沃苏格·杜拉政府无法容忍,他立刻向国联提出指控,要求国联为伊朗做主保护其作为弱小国家的利益。1921年3月23日,英国答应了伊朗的要求,并于5月中旬撤出了全部的驻军。鉴于英国撤军,苏俄没有继续留在伊朗的理由,6月初苏俄从吉朗撤军回国。至此,伊朗的军事被占时期宣告结束,伊朗终于尝到了久别的没有外国军队干涉的平静。

苏德战争爆发,数周之内给战备不足的红军以沉重的打击,占领了苏联的大片领土。德国人的战略意图是先取高加索产油区继而越过伊朗。1941年6月,英国为了防止德国击败苏联影响伊朗的石油,曾想过单独出兵伊朗,然而德国的威胁事关英苏在伊朗的共同利益,所以这两个老对手不得不联合出兵伊朗。

1941年8月25日,恪守中立的伊朗受到自南(英国)、自北(苏联)两方的攻击。驻守伊拉克的英军从嘎斯西林一巴赫塔朗轴心区开进伊朗;苏军分三路进攻伊朗。8月28日,福鲁吉为伊朗新首相,其内阁于当天宣布了礼萨·汗下达的全面停止军事抵抗的谕旨。随着礼萨·汗的退位,德国的影子在伊朗的消失,被伊朗的执政者捧为上策的“第三国外交”淹没在苏英两国胜利的进军中。

1944年苏伊石油危机是苏伊两国关系的转折点,此时的同盟国与轴心国的战争结局已经明朗化,斯大林的对伊政策中再也不需要列宁所提出的加强伊朗的民族独立和统一、不干涉伊朗内政的政策,代之而起的是斯大林对伊朗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强权政策。

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5月16日伊朗向盟国发出照会正式要求他们撤出驻在伊朗的军队。美英两国对伊朗的要求做了肯定的答复,但苏联拒不答复。1945年伊朗阿塞拜疆的局势不稳定,苏联企图对这个通向波斯湾的国家进行控制,但它更为具体和直接的目标则是在北部,着眼于把伊朗的那一部分变成苏联的经济禁区。1945年12月12日,阿塞拜疆民族议会在大不里士召开,宣布成立“阿塞拜疆自治共和国”,皮沙瓦里任自治政府的总理。

伊朗此时的政治形势十分的敏感,伊朗和苏联发生的一切都被英国人看在眼里。自1945年秋,美国也插足伊朗事务。美国坚持关于伊朗的德黑兰宣言,希望驻伊苏军不要阻碍伊朗政府行使主权。英国也向苏联发出了一份照会,却被莫斯科拒绝了。1946年3月18日,伊朗代表阿拉因苏联违反1942年苏英伊三国条约、1943年德黑兰关于伊朗的宣言及联合国宪章,且至条约规定的1946年3月2日苏联依旧在伊留驻军队,继续干涉伊朗内政而将苏联又一次告上了联合国。

1946年4月4日,苏伊签订了卡瓦姆一萨德契科夫协定,规定苏联必须于5月9日将军队撤出伊朗。苏联与伊朗方面己经达成了以撤军换取伊朗在石油上的让步。苏联认为凭借这一石油协议也能对伊朗事务施加重大影响。不过1947年1月11日伊朗大选开始,10月22日卡瓦姆一卡德契科夫协定被议会否定。石油利益泡汤了,楔子被拔了。苏联在伊朗大势已去。美国成为了最后的赢家,于是向伊朗提供了包括经济、军事、教育等全方位的援助,加强了巴列维王朝的统治地位,伊美也因此逐渐成为伙伴,美国在伊朗地位的最终确立。


诤闻军事


苏英在二战时期一北一南分区瓜分占领了伊朗使得伊朗事实上近乎于亡国,而且在1944年苏联又在伊朗北部扶持了一个阿赛拜疆人民共和国分裂了伊朗,只是在二战后伊朗的巴列维王朝投入了美国的怀抱在美国以武力(包括核武器)的威胁之下1946年苏军不得不退出了伊朗,”阿赛拜疆人民共和国“随后被伊朗中央政权消灭。这也是伊朗人虽然是反美但也仇苏的历史原因。


牧羊人38241019


这件事情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个时候为了解决伊朗方向的石油会支援纳粹德国的作战行动。这样一个隐患,也为了能够解决前苏联在战争的时候后方的安定问题,所以英国和前苏联一起共同约定一起出兵占领整个伊朗。

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也就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那个时候。关于西方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之间,两者在战场上面交错的那些地域,就产生了一些问题,势力范围,比如说比较著名的柏林问题,德国问题,巴尔干半岛问题,朝鲜半岛问题,还有包括伊朗问题,从现实意义上来讲,这几个主要的问题实际上是当时前苏联崛起以后与世界这几个大国之间对话的时候,要求自己的势力范围要扩大,但是其他几个国家不同意,所以针对这几个战略要点,前苏联跟美国之间产生了一波又一波的博弈。

在这其中就伊朗问题,前苏联向美国选择妥协,撤出了伊朗。

这点看上去不可思议,因为前苏联并不是那种肯轻易让步的人,但是前苏联就是在伊朗问题上做出了让步,虽然他自己扶着起来一个政府,但是最后这个政府没用,最终,伊朗政府完全投入了美国人的怀抱,前苏联也撤离出伊朗,那问题就来了前苏联为什么要撤,他不在乎伊朗吗?

别惊讶,他当时还真的不在乎伊朗,对于前苏联来说,巴尔干半岛问题已经解决了,西方人没有插足巴尔干半岛,巴尔干半岛上面的南斯拉夫联盟就是自己前苏联的势力,当时前苏联主要的作战中心,或者说主要的政治中心在哪里?在柏林问题上,在德国的问题上,美苏两大佬围绕德国这个战略要点,可以说在1945年到1949年之间爆发过数次大的纷争。

前苏联认为柏林这座城市是由前苏联人占领的,而且柏林全部位于东德境内,(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因此柏林城必须全部交给前苏联来管辖,但是美国是绝对不会吃亏的,他觉得在。前苏联脚底下能埋一颗钉子,就是一颗钉子,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美国人选择就是死命地膈应前苏联,你要泊林城,我不给你你断水,我送水,你断电,我送电,你断物资,我送物资,总之一句话,西柏林,我永远不会让他倒下,我的军队就一直驻扎在西柏林,除非你跟我开战。

当然前苏联这个时候也感觉有一点儿内虚,经历过史诗般的卫国战争,用历史上面最惨痛的代价赢下这一场战争以后,前苏联国内可以说是满目疮夷,他没有太大的底气来面对美国,那个时候,前苏联紧急的从一系列卫星国掠夺物资来治愈本土的战争创伤。

所以经常在这些问题上面,前苏联显得有些底气不足,为什么自己家里面还破败着呢,还需要东西去修补,家里面的贴用你这个时候开战呢,等于自讨苦吃。

此时此刻,美国人就盯准了前苏联这个点,但是柏林城他们要不下来。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伊朗,伊朗这个时候由于刚刚经历过战争,国内是满目疮夷,百废待兴, 要钱,要发展,因此他们就向全世界招标,说你们两个大佬谁能给我钱,给我钱我就跟谁姓。

前苏联表示我没钱,我还要抢别人钱来治我的战争创伤的我哪儿拿钱给你呀?美国人说我有,好,不用选了,伊朗直接同意归属美国人,有奶就是娘啊!美国人既给武器又给钱又给资本,反正就是尽量的讨好伊朗当时的政府,前苏联是有力都使不上,如果说针对伊朗问题,前苏联武装力量夺取的话,那么前苏联将面临在柏林这个方向上力量的空虚问题,且在伊朗这个方向上来讲,美国人由于他投送能力更强,从东欧平原到伊朗没有修铁路,因此前苏联的战略投送能力是不如美国人的,真正在这个地方打起来,前苏联没有胜算,反而因此还会丢了东柏林,那么对于前苏联是得不偿失的。

并且伊朗这个方向上真正对前苏联产生影响的是什么?石油,但是前苏联不缺石油,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前苏联强大的工业巨人就是建立在他本国石油产业出产大量的低端的石油,所建立起来的,因此前苏联不缺石油,他犯得着为了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还要去抢更多东西,然后跟其他国家开战吗?犯不着。现在主要的战略中心仍然还是放在柏林身上。

因此,前苏联人觉得伊朗这块土地可有可无,我的重心仍然是向西去打通西欧,而不是向南去打通那非洲啊,还有一些鸟不拉屎的地方,所以我不会犯着惹众怒的危险,去吞并伊朗这一个完全就是自讨苦吃,伊朗,我直接就让给你,中东这块土地,我暂时也不要了。

但是让前苏联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正是中东这块土地给了美国人在冷战期间最大的帮助,通过掌控中东这一块世界最大的产油地带,控制国际油价摧毁整个前苏联国内的GDP,从经济上面压迫前苏联,前苏联万万没有想到,经济是当时自己的一个妥协造成了这么一系列严重的连锁反应,等你再次想介入中东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地方已经被美国人给经营好了,就是一个天大的坑等着你跳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