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嬴荡为什么在洛阳被鼎砸死了?

行者视野


秦武王的形象,在历史上很多时候都是作为一个反面的教材:

勇猛而无知

这是很多人对他的印象!但历史上真实的秦武王是一个真实反应秦国中低层主流思想的任务,可以说他是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本国人的价值取向的反应:

尚武而谋略进取式的文武双全

秦武王举鼎的背后是秦国尚武之风的流行

从现在出土春秋战国时期秦文化墓葬品来看,秦国是混杂商奄、周人、西戎三个种族之人的混合型文化政权。秦国是以商奄为贵族、西戎为主体的国家。这个性质就决定了商鞅变法中以军功为唯一衡量标准的社会思想基础——尚武之风。即商鞅所谓的:

“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

尚武之风是商鞅变法军功爵制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准备。

在秦武王以前,初了父亲秦惠王没有率军作战之外,基本上秦国的君主都有率兵作战的经历,秦献公和秦孝公更是如此。这或许是秦惠王为什么选择尚武的秦武王而非秦昭王的原因。

作为后世的我们,很容易陷入事后诸葛亮——因为秦武王是举鼎而死,就认为秦武王莽撞冲动!

秦武王、白起等都是秦国尚武之风的杰出代表人物。如果你敬仰白起的战神称号,就不要歧视秦武王!

秦武王即位四年的成就不比即位56的秦昭王差

1、创新能力。秦武王即位就废除相邦职位,设立丞相之位,影响中国历史1600年。秦昭王即位56年,毫无政治体制的创新。

2、政治平衡能力。秦武王在设立丞相即位时,为解决商鞅时的大良造和张仪时的相邦所造成的政治失衡问题,特意设立左、右丞相两个即位,任命甘茂为左丞相、嬴疾为右丞相,完好的平衡外来势力和本土势力。

相比之下,秦昭王从即位到去世,就从来没有发现同时任命两个人为丞相记录。除了即位前期继续任用嬴疾为丞相外,其他的丞相都是外来势力,以魏冉和范睢二人为代表。在56年时间里,只有7年是本土势力任相,占比12.5%。

秦昭王在邯郸之战时期面对白起的三次谏阻都不予以接纳,就是秦昭王政治平衡能力差的最好证明。而秦武王以甘茂攻打宜阳但让嬴疾去东周享受荣耀,也是他政治平衡能力好的表现

3、对大臣的信任。在信任大臣上,秦武王在甘茂攻打宜阳苦难时坚守息壤之约,选择继续支持甘茂而攻下宜阳,就是最好的表现。

对比之下,作为秦昭王舅舅的魏冉任职丞相就5起5落,其他丞相任职都很短:魏冉2次任职1年、1次任职3年,孟尝君田文任职1年,楼缓任职2年,寿烛1年、向寿1年多。

4、识人能力。虽然秦武王驱逐张仪,但这更多是因为张仪受到秦国本土势力的反对——因为张仪而引发秦楚交恶自然引起在春秋时期就一直交好的秦楚关系历史的本土势力反对,甚至引发蓝田之战。秦武王驱逐了张仪,但任用了能力和见识不亚于张仪、同样是外来势力的甘茂。甘茂参与了夺取楚国汉中、平定巴蜀叛乱、攻取宜阳、建议归还韩国武遂等,都说明了甘茂的能力和功绩。

相比之下,秦昭王任用公孙奭、向寿等儿时玩伴,或是有名无实的孟尝君田文,或者和秦昭王一样宠信亲友的范睢等人,就说明秦昭王的识人能力不行。如果没有魏冉这个舅舅和白起这个崛起的本土势力,秦昭王这56年基本上没有什么成就。

5、策略能力。

公元前316年张仪和司马错在争议伐韩伐蜀问题上,张仪就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於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虽然秦武王驱逐了张仪,但秦武王只用了四年在甘茂的帮助下就实现了张仪的政治理想——入东周。

以此相比,秦昭王3次强行扣押的行为就败坏了秦惠王和秦武王所建立的秦国良好形象,建立了虎狼之秦的坏形象:

1、公元前299年强行扣押楚怀王至死;

2、意图扣留自己请来做丞相的孟尝君田文;

3、公元前264扣留平原君赵胜以强迫赵国交出范睢死人仇敌魏齐——典型的假公济私

在邯郸之战中3次不听白起的谏阻,造成秦军大败,也是秦昭王策略能力不足的表现。

综述

秦孝公+商鞅、秦惠王+张仪、秦武王+甘茂三代人构成了君臣和睦的典范。秦昭王扣押楚怀王、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等行为败坏了秦国的声誉,是秦国被称呼为虎狼之秦的缘由。而逼杀白起的行为,更伤害了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君臣和睦传统。

作为秦昭王曾孙的秦始皇,重新恢复了秦国君臣和睦的传统:秦始皇+李斯,再续秦孝公传统,一举一统六国。从君臣和睦角度和君主能力来看,秦始皇和秦昭王相似度很少,更像秦武王——有勇有谋!

秦昭王和秦二世是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君主处死当朝大臣的唯一两位君主。

爱好角力的秦武王举鼎,在他自己看来,不过是自己的一项娱乐活动和兴趣爱好——这和专心做木匠的明熹宗一样,都没有错吧!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秦武王嬴荡是比西楚霸王项羽还要神勇的一代猛人。嬴荡是秦惠文王嬴驷的长子,一个胡女所生,由惠文后亲自扶养长大一位王子。因为惠文后无子,所以嬴荡成了惠文后法律意义上的儿子,有了嫡长子的权力。


嬴荡天生神力,酷好兵事,所以少年时代的嬴荡在军队中度过,他的老班长就是赫赫有名的白起,而他的战友则是大力士孟贲,乌获。司马错领兵灭巴蜀,白起、嬴荡等人是排头尖兵,在灭巴蜀的战争中立有军功。

嬴驷死后,嬴荡继承王位,他酷爱兵事,因此把大将军司马错放归老家修养,把搞外交的丞相张仪驱逐出境,他想用秦军强大的武力直接消灭六国,一统天下。掌握大权后,嬴荡派丞相兼上将军甘茂领兵伐韩,打通到周王室的路,他要先灭周王室取德天下共主的名分。



道路打通后,嬴荡亲率大军到洛阳王室灭周。周王室打起了道义牌和感情牌,嬴荡隐隐约约觉得灭周不合时宜。于是他想把九鼎搬回洛阳,命乌获举雍州鼎来威慑王室。结果乌获力绝而亡,孟贲又来举鼎,亦力绝而亡。


这下嬴荡愤怒了,他不好灭周,但鼎也搬不回,秦国的面子就没有了。于是嬴荡不顾老班长白起的苦苦相劝,也不顾群臣的死命劝阻,硬要举鼎明志。嬴荡不亏是天生神力,重达万钧的雍州鼎硬被嬴荡举了起来,但天公不作美,皮带断裂,力气耗尽,鼎砸下来把赢荡小腿削断,流血如注。当晚嬴荡给甘茂和白起传命,王位传给稳重的弟弟嬴稷,因为嬴荡没有孩子,之后溘然长逝!


大秦铁鹰剑士


确实是被鼎砸死的,但是疑问就来了,你举不起来干嘛去举呢?是吧,我想这是很多人疑问之处。而且最后还被这鼎给砸的一命呜呼,你说难受不难受!拿年轻的人的话说就是装逼失败,但是代价比较大,就是玩的连命都没有了。

那么我们还原历史真相看看当时到底怎么回事!因为秦武王这个人比较喜欢争强好胜,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喜欢出风头,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那个时候秦武王看中了九个鼎中的一个,说要带回去,但是守鼎的人就说,没有人可以移动它,有数千斤重!

于是秦武王就问任鄙、孟贲说你们能不能举起,任鄙拒绝了,但是孟贲想试一试,于是做好准备但是只举起来一点点就掉下去了而且两眼飞出,流血不止。于是秦武王说自己亲自试一试,有人劝说还不听。于是眼看秦武王举起来了,但是刚要走几步,手臂就瞬间无力了,于是就掉下来把胫骨压断了,当天晚上就死了!

其实这个简单故事也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你可以不了解别人,但是你一定要了解你自己。能就是能不能就是不能!不做死就不会死!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还原一下历史,

秦武王嬴荡生性粗直,好争强好胜,为人倒是耿直、没那么多花花肠子,就是有点缺心眼。他的死就是他缺心眼的最集中体现。

秦武王四年,秦国攻占了韩国的宜阳(即现在的洛阳市宜阳县),秦武王嬴荡来到了宜阳,心说宜阳离洛阳那么近,要不去洛阳瞧瞧吧。

秦武王到了洛阳直奔周室太庙,往观九鼎。只见九个宝鼎一字排列在殿堂之内。这九鼎本是大禹收取天下九州的贡金铸成,每鼎代表一州,共有荆、梁、雍、豫、徐、青、扬、兖、冀九州,上刻本州山川人物、土地贡赋之数。

那时候的人都是尚武的,力气大代表这一种核心竞争力,于是嬴荡就对随从任鄙、孟贲说:“这些鼎每个都有千钧之重,你们二位,能否举起?

秦武王嬴荡脱下外套,简单做了几下热身,然后,猛地抓住雍州鼎就要往上举。嬴荡万万没想到这鼎还真沉,愣是纹丝不动啊。他又憋足一口气,大喝一声“起”……鼎真的被举起来了!

然而由于用力过猛,眼珠子瞬间充血,都快蹦出来了。突然,嬴荡感觉一阵眼花,身体发软,鼎“嗵”地一声掉了下来。也怪他运气太差,鼎掉下来时竟生生地把他的腿砸断了!顿时鲜血喷涌而出……

周围人都吓傻了,赶紧弄回去找大夫吧。结果,当天晚上秦武王嬴荡还是一命呜呼了。


看到这里,秦武王嬴荡被砸死的原因如下:

从直接原因说嬴荡举鼎被砸死是因为缺心眼。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嬴荡要问鼎中原,但秦国的国力尚不足以达到统一天下的地步,他自不量力,倾力而为,所以他就被鼎砸死了。

他为什么要举雍州鼎,因为那是秦国的地盘,代表他要执掌雍州。

他不但问鼎中原,还把鼎给举了,要定之心天下皆知,历史上今后就不会有问鼎中原这句话了,而是举鼎中原 !


黄河沙


我看了一圈回答,发现大家都在说,嬴荡如何威猛如何举鼎,其实大家都答错了方向,问题的本质应该是:嬴荡为什么会在洛阳举鼎?

秦武王四年,攻克宜阳,也就是洛阳旁边的宜阳。也就是在这一年,武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孟说被族灭。

在古代,鼎是国之重器,所谓天子九鼎,鼎常常与天子联系在一起。秦武王举鼎,本身就是对天子的蔑视。

秦武王所处的时代,带上战国时期,东周的国都在洛阳。秦王在洛阳举鼎,根本就是没把天子放在眼里。

当年楚庄王问鼎中原,被王孙满用话搪塞了回去。等到秦武王的时候,周天子身边已经没有了王孙满,也没有人能劝回武王。

可是,周德虽衰,天命未改,气数未尽。武王擅举龙文赤鼎,绝膑而亡,乃是天意。

秦武王死后,昭襄王继位,改变了战略方向,不再步步紧逼周天子。昭襄王在位四十五年,功绩赫赫,与武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祗树


中国古代帝王中,有很多非正常死亡的,而其中又有不少奇葩的死法,有被戴绿帽子气死的,比如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有日夜操劳累死的,比如汉成帝;有做梦吓死的,比如十六国时期后秦的开国皇帝姚苌;还有饿死的,被妻子用被子闷死的,吃错药死的……

而秦武王嬴荡则是奇葩中的奇葩,属于三千一年一开花,三千一年一结果的那种。他是被压死的,而且他创造了一项纪录,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体育比赛中,因赛而亡的举重运动员。

秦武王是个国君,也是肌肉男,更是个大力士,他特别喜欢争强好胜。公元前307年8月的一天,天很热,23岁的秦武王的脑袋比天气更热,他要与某人比赛举鼎。见过作的没见过这么作的,结果,这位九五之尊的国君,举起鼎后,两眼喷血,鼎落下把他的腿砸断了,晚上,这位搞怪作死的国君,就去见了先祖。(洛阳晚报 张宝峰)


洛阳晚报


秦武王嬴荡,其实应该叫赵荡,因为先秦男子称氏不称姓,正如嬴政应该叫赵政,或者赵正,因为他是正月出生的,而赵国的国君也是嬴姓赵氏,所以秦国与赵国的祖先是共同的。

秦武王出生于公元前329年,是秦惠王的儿子,公元前311年,秦惠王驾崩后,秦武王继位。

秦武王从小天生就有神力,然后就喜欢和那些大力士们玩那些跟力量有关的游戏,如果秦武王活在现代,应该很喜欢举重,扔标枪,扔铅球之类的运动,说不定还能拿奥运冠军呢。

乌获与任鄙两个将军在秦惠王时期就作战勇敢而出名,秦武王继位之后,自然对这两位也十分的器重了。齐国有个叫孟贲的人,也是个大力士,他听说秦武王也是个大力士,向天下招募大力士,他就跑到秦国来投奔秦武王了。

经过一番测试,秦武王看出孟贲的力气确实不小,然后平时就跟乌获,任鄙和孟贲一起玩了。

张仪跟秦武王说:您可以派兵攻打韩国,然后直接到达周朝的都城,这样您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了,所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学秦朝的。秦武王就派了甘茂打下了韩国的宜阳。

秦武王很开心,就到宜阳巡视,然后去了趟洛阳,做为一个很喜欢举重的人,秦武王就自然要去看一下九鼎,秦武王还问守鼎的人,能不能把九鼎带回家?守鼎的人自然说,当然不可能,因为没有人能举得动,怎么带得走呢?

秦武王一听就不服气了,就跟乌获,任鄙和孟贲三人比赛看谁能举得出这个鼎,孟贲呢,把鼎举了离地半尺,秦武王也就不顾大家的反对,也来举这个鼎了,可没想秦武王刚举起这个鼎,支撑不住,砸了下来,砸到他的胫骨,胫骨自然就断了,血流不止,半天后,秦武王就死了。


历史简单说


名字太赢荡,太淫荡了,就活不久了


活着也是一种解脱v


华夏大力士撸铁爱好者极限挑战赛失败失误惨死的案例

话说这嬴荡是个天生的大力士,自幼在军营中长大,天生神力又正值青年,没事就喜欢跟一帮大力士在一起撸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帮大力士,没事健健身啥的。

因为秦国几代君王都励精图治,想要兼并其他六国,这个嬴荡也不例外,后来在对外的兼并战争中,到达了周王室的封地,见到了象征权力的大鼎,所以嬴荡一方面想把大鼎弄回去,也算是战利品,另一方面也隐含的宣告自己的志向。

不过身为撸铁大神的嬴荡,看到重物都比较兴奋,因为这是一个见证自己力量的时刻,于是让他身边的2个大力士去举这个鼎,可惜这2个大力士没成功;嬴荡一看就怒了,不过这心理想着:是时候让你们见识真正的力量了;装逼的时刻到了,于是乎嬴荡气运丹田,把这鼎活生生举了起来,毕竟年少啊有股子力气,不过这鼎奇形怪状,不好拿,于是腰带断裂手一滑就砸在了小腿肚子上,这一千多斤的东西砸腿肚子上,直接就是血崩啊,一代大力士撸铁狂人嬴荡就这么被鼎砸到最后血流而死。

所以说,年轻人血气方刚是好,但是在表演真正的技术的时候一定要安全第一,不然装逼不成死翘翘啊。


夹zyt9573


因为装逼!

秦武王赢荡可谓人如其名,生性放荡,好武好胜。历史上记载,赢荡长得相当魁梧,力大无穷,最喜欢的体育运动就是和他人比角力。喜欢展示自己的力量,简单来说就是喜欢装逼。


正因为这样的性格,他个人很喜欢和一些大力士结交,任鄙、乌获、孟说等有蛮力、无谋略的大力士,居然都被他封了大官,而且整天围在他身边。这样一来身边就没几个能劝谏他的人了。


试想想,一个好酒如命的人,身边又有一群整天喝酒劝酒的猪朋狗友,喝出事不是早晚的事吗?


终于在秦武王四年,他与孟说要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装逼不成,被鼎给砸断了双腿,两眼出血,气绝而亡。而秦武王赢荡也成了历史上第一个装逼至死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