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供电人“能带不停”的巨变

从1959年的带电作业排到2018年的带电作业室

从1959年“自制工具”尝试带电作业到2018年高科技全面助力;

从1978年,乐山电网只有5条220千伏线路、乐山中心城区配电网仅2条10千伏线路发展到2018年达到76条220千伏线路、98条10千伏线路。

……

“当年线路少,为了保证生产确实停不了电,如今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不能停电。”

改革开放40年来,老百姓对电力的需求成百倍增长,与此同时,乐山电网也在不断升级优化,国网乐山供电公司瞄准以“一城区、两景区”为核心的不停电区域建设,正在将“能带不停”从理念变为现实,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电力服务的巨大变化。


首批带电作业人的艰辛

“自制工器具,工作中摸索着前进!”

1959年,乐山电力系统首次尝试带电作业。

据悉,当年岷江电厂派出赵光明、万绍金、王永才等技术人员,前往重庆学习带电作业相关知识。

“师傅们学成归来后,再传授给我们1964年新加入的每个学员。教的过程中,师傅们从不马虎,甚至可以说十分严厉,对如何使用工具材料有着很严格的要求。”作为乐山首批带电作业人,今年74岁的周金团告诉记者,他于1964年参加工作,1966年开始进行带电作业。

据周金团介绍,最初带电操作内容均为间接作业,作业人员使用绝缘操作棒杆或长臂绝缘钳对高压设备进行简单的绑扎、紧固等间接操作,电压等级也仅限于35千伏。

“最初各地都在摸索尝试,没有规范的工器具,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乐山地区,甚至连规范的操作工器具都没有,全靠自己动手做。”作为“第一代”带电作业人,周金团全程经历了那个操作杆用绝缘纸自制、屏蔽服用铜丝编织的“纯自制年代”。

而时隔多年,周金团回忆起当年的工作细节,仍然记忆犹新。

“那时,我们每次去进行带电作业都得骑着自行车或拉着板车,然后提着重达25公斤的工具箱,费了很多劲,才到达作业现场。”周金团告诉记者:“具体操作时,效率也不高,还得先穿上自制的铜丝屏蔽服和鞋垫,或者在工作服上刷满银粉漆,以此来保障自身安全。”

经历过初次带电更换避雷器的胆战心惊,也经历过上山工作“饱一顿饿一顿”的困难窘境;经历过全靠大家发动脑筋自制工具的艰难困苦,也经历过带电作业中与“死神”插肩而过的危险境地……带电作业当年的故事不可复制,作为乐山供电首批带电作业人,周金团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电力事业。

带电作业老照片 带电作业更换直线串绝缘子


带电作业处理刀闸线夹发热故障


带电作业更换耐张串绝缘子

工器具不断改进创新

“几经发展,乐山实现自由带电作业”

进入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三线建设的推进,电力设备电压等级逐步从35千伏提高到110千伏、220千伏,绝缘间隙距离不断增大,原来的棒杆操作已经无法适应国家建设对带电作业的需求。

记者了解到,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起,随着带电作业器具不断改进创新,乐山供电人从原来的地电位作业逐步过渡到等电位直接接触带电设备操作。

1972年6月,五通桥供电所带电排利用绝缘蜂窝梯等工具带电更换乐山桐梓坡110千伏变电站母线零值绝缘子;同时还等电位带电作业处理桐梓坡变电站110千伏隔离刀闸设备线夹发热故障。

1973年8月,零电位与等电位作业相结合,五通桥供电所带电排利用绝缘滑车组,更换了110千伏九-五线跨江塔直线整串绝缘子。

“初期,工器具较为笨重,后来逐步得到改善。如进入等电位的棒梯变成了绝缘平梯。”说到国网乐山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的发展历程,今年73岁的首批带电作业人黄绍培更是如数家珍。

带电作业人员用绝缘毯遮蔽带电体

据黄绍培介绍,1973年9月,五通桥供电所还成功试验制作出带电作业均压服和“立新卡具”。操作人员王光禄身穿此均压服在五通桥供电所试验场地,第一个通过耐张绝缘子串,进入220千伏超高压强电场,宣告了自由带电作业在乐山的成功。

带电作业人员穿上绝缘服记者 魏玉婷 摄

自由带电作业突破以后,五通桥供电所带电排采用此法,顺利撤换了多条220千伏线路多处耐张绝缘子串上的零值绝缘子。自由带电作业同时还带动了其它综合作业的升级。


无人机在工作中进行拍摄


乐山带电作业发展巨变

“不断升级,操作更加安全、方便、规范”

不止如此,近60年间,乐山带电作业更是取得了各方面的发展巨变。

作业的电压等级,从35千伏提高到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作业方式也从地电位绝缘杆作业法发展到等电位作业法。

作业工器具中,操作杆从自制绝缘纸操作杆到环氧酚醛玻璃操作杆,重量大幅减轻;屏蔽服从铜丝自制、银粉漆刷全身到成套屏蔽服和芳纶织物材质阻燃内衣,操作人员的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与此同时,绝缘软梯、平梯、绝缘拉板和拉杆重量不断减轻、绝缘强度不断提升、操作更为简便灵活;作业平台也从踩板、脚扣,发展到绝缘平台和特种车辆。

从简单的个人防护措施到五点式全方位安全带、后备保护绳;从藤编安全帽到玻璃钢材质安全帽;从专人安全监督到风控系统、会商系统加无人机辅助的多层级、多视角地空一体式监督,操作更加规范严谨。

……

会商系统在现场的应用

“变化实在太大、太多,以前都是骑着自行车,扛着自制的工器具到山里去干活,现在的作业装备真是先进,我们当年做梦都想有一台带电作业绝缘斗臂车。”作为乐山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的第一位技术员,今年80岁的金项全看到如今的装备,发出由衷感叹。

而这些老前辈不仅是发展见证者,还用经验和技术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带电作业人。

作为现在最年轻一代的带电作业人,“90后”带电作业员工邱思语表示:“前辈们吃苦在前,甘于奉献,我们年轻一辈更应该踏实学习和磨砺自身本领。现在我们能很快上手,安全规范地进行带电检修,这都得感谢前辈们累积的很多经验成果。”

如今,操作工器具不断升级,作业环境更加优化,但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电力需求也一路猛涨,带电作业人员肩上的压力和责任也愈加沉重。

“以前一年最多带电操作几十次,现在是一年一千多次;以前只能完成几个简单项目,现在能进行三十多类复杂项目的带电操作;以前线路少不能停电、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现在我们是能带电就不停电、只为满足老百姓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无论何时,对于乐山供电公司带电作业室全体员工而言,保障乐山市民安全放心可靠用电是大家的一致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