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传位给雍正,为何不担心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造反?

用户69288316


这个问题得从两方面分析,造反这个事情在古代是非常敏感的,毕竟自古以来造反的“成本”太高了,胜利了还好,失败了不但会诛九族还会身败名裂。

康熙六十一年冬,一代英主康熙皇帝去世,帝国的重任交到了四阿哥胤禛的手里,也就是雍正皇帝,首先来说允褆接到的圣旨让他回朝奔丧已经是他的哥哥雍正皇帝,对十四阿哥来说自己已经失去了先机,所谓大局已定,所以他会说出了一句“八哥他们在京城里是干什么吃的,为什么会让老四得了先机”,既然皇位已定,就应该会想下一个问题了,到底要不要造反,八阿哥曾经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天若助我我学周公,天若灭我,我也绝不会自绝于祖宗”,可见如果在皇位确定的情况下,还要坚持造反的话就是对不起祖宗,不想做大清的臣子了,这是主观的原因。

咱们在说一下客观事实,身为大将军王的十四阿哥允褆虽然手握重兵,但是老话讲的好,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控制西北大军粮草的正是川陕总督年羹尧,年羹尧与雍正的关系自然就不用多说了,即使胤褆冒天下之大不违,起兵造反,以年羹尧一方封疆大吏的身份来说也绝对有能力与之抗衡,所以无论从主观意识与客观事实两个方面来说十四阿哥造反的可能性不大。


傻的有点坏


1722年康熙死在了畅春园,而康熙死前最信任的人是隆科多。隆科多的两个姐姐都嫁给了康熙,一个是第三任孝懿仁皇后,一个是悫惠皇贵妃,隆科多是康熙的小舅子,康熙是隆科多的姐夫。

图为雍正养母,孝懿仁皇后,也是就是隆科多姐姐。

建立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隆科多担任京师的步兵统领,也称为九门提督,负责警卫京师的安全工作,说白了就是清朝皇室的禁军统领,他控制着整个北京城的内内外外。

图为十四阿哥胤禵。

对于隆科多来讲,谁当皇上对自己最有利,当然是四阿哥胤禛。在康熙后期胤禛已经没有了竞争者,八阿哥因势力最大人缘最好,处处被隆科多打压,十四阿哥胤禵虽然和胤禛是同母亲兄弟,但他当时在西北地区戍卫边疆,而且十四阿哥是被他自己的母亲乌雅氏带大的,而四阿哥胤禛是隆科多姐姐孝懿仁皇后抚养,所以隆科多当然支持四阿哥胤禛。

图为雍正读书像。

所以对于继承康熙皇位的关键人物隆科多,他选择了胤禛,只有胤禛是在他们家长大的,跟他们最亲。康熙去世时,身边只有隆科多一人在场,胤禛代行皇权去祭天去了没回来,胤禛回来时,隆科多已经完全整理好了胤禛登基之事。

雍正皇位稳固后,鸟净弓藏了年羹尧和隆科多,1728年隆科多死在畅春园。

在康熙去世第二天,胤禛便封爱新觉罗·延信为抚远大将军,所以十四阿哥胤禵在回京的路上时,兵权就被胤禛解除了,并且收缴了所有与康熙来往的奏折,雍正根本没有给这位亲弟弟起兵的时间和机会,胤禵回京后即被囚禁。另外说一句,康熙不怕胤禵起兵是有隆科多坐镇,胤禛不怕胤禵坏事,是因为胤禵虽然手握十万重兵,但胤禛的心腹年羹尧是川陕总督,同样手握重兵,敢在新疆起兵也过不了年羹尧这一关。


图文绘历史


诚邀。

康熙帝是我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君主,他建立了不少功业,但是康熙帝晚年,诸子想要争夺嫡位,史称“九子夺嫡”。当时的情况是四阿哥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帝继位呼声不好,十四阿哥有军权在手,那么康熙帝传位给雍正帝,为何不担心十四阿哥造反呢?

其实,他确实没有必要担心。

噶尔丹死后,策妄阿拉布坦便成为准噶尔部的统治者。随着他的统治地位的巩固和地盘的不断扩大,又萌生向东扩张的野心。策妄阿拉布坦在沙俄支持下,不断袭击清军据守的科布多、巴里坤、哈密等军事重镇,并派兵侵入西藏。


1720年,清朝再度出兵,以恂勤王胤禵为大将军统领各军,年羹尧为四川总督负责后勤保障,三路发兵。10月16日,策凌敦多布兵败逃走,剩下残兵败将四、五百人回来,清朝恢复了对西藏的统治。之后,清朝向准噶尔本土发动了攻势,一度占领乌鲁木齐,但不久后因为康熙帝去世而撤回。

这里注意下,十四阿哥胤禵虽然军权在握,但是负责后勤补给的是年羹尧啊!而年羹尧又是四阿哥胤禛的心腹,能文能武的年羹尧驻守陕甘,而且又有大量补给在手,你说给十四阿哥胤禵再多的兵马有什么用。

打仗打的是补给,是后勤,也是粮草。虽然康熙帝和四阿哥远在京城,但是对于胤禵的控制不见得就少了,而且当时的情况,所有的人都觉得胤禵大有机会能继承皇位,但是事实上并不是。

雍正在康熙去世后第二天,就任命延信接替胤禵的抚远大将军之职。此时,胤禵面临两个选择:一、不承认雍正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发动兵变夺取皇位;二、回到京师,承认雍正为皇帝。 不过,胤禵最终还是没有选择以极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而是快马加鞭地赶回北京。

胤禵之所以不愿意叛乱,而且康熙帝,雍正帝不担心他那么做,无非就是:胤禵虽然手握重兵,但却远在西北,离北京实在太远。带着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打回北京,那在名分上就不是兵变夺位,而是乱臣贼子了;当时西北军务虽然都是胤禵说了算,可是后勤却掌握在时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手里,年羹尧又是雍正的心腹。如果胤禵真要兵变,年羹尧把后勤供给全部掐断。胤禵的军队恐怕连山西都没走到就要自行瓦解了。


虽然一百个不愿意,但胤禵还是只能交出军权,返回北京。可是他在到北京之后,却又不甘心。在见到雍正时不肯下跪行君臣之礼,还在康熙灵堂上大闹了一番。他先是被罚到景陵去给康熙帝守灵,几年后又被革去封号,囚禁于北京景山寿皇殿内。直到乾隆登基后,才被放了出来。


源稚生


清代制度严密,从来没有发生过正式的军队叛乱。清朝末期就不说了。

十四阿哥率领的十来万军队,成分复杂。有四川、陕西、甘肃等省的绿营兵,也有皇帝直属的上三旗兵,还有其余各地的下五旗兵。这些兵马之中,只有十四阿哥本人名下的几个牛录大约一千来个的士兵算是核心,其余各部都不会参与造反。甚至会在你造反之后直接动手解除你的武装。而十四阿哥提前杀掉军官并不能收服那末多中下级别军官。

其次,这些作战兵马有固定战区,离开战区需要皇帝命令。没有命令,则陕甘总督及巡抚等官员不会放你过去,同样会截断后勤补给。如此,则十多万大军要不了几天就会崩溃。


四川達州


有些人认为康熙让十四阿哥担任大将军王,是有让十四阿哥成为储君的打算,但其实这个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十四阿哥担任大将军王是在康熙五十七年了,也就是说康熙已经在位五十七年了。

如果从年纪来说,康熙已经是六十五岁了,这个在古代已经属于高龄了,如果康熙真有让十四阿哥当储君的话,是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十四阿哥派往西北的。

原因也很简单,风险太大,这里面说的风险太大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十四阿哥做为大将军王征战沙场,还是比较危险的,有战死的可能性,另外战场上的生活条件也比较差,也很病死的可能。

第二层是康熙因为年岁已高,随时有可能驾崩的,那么远在西北的十四阿哥要赶回来,至少有一两个月,而在他回来之前,肯定有其他的皇子近水楼台先得月,捷足先登的,也就是说康熙等不到十四阿哥回来继位。

另外,有人认为让十四阿哥担任大将军,是为了增加十四阿哥的军功和声望,这个如果是在清军入关之前,这个是没有问题的,比如皇太极就是凭借有军功所以被众贝勒王公推选出来当皇帝的。

但是这个时候完全不一样,已经是入关之后了,如果真要提高声望,可以通过处理政务的方式来,这个也就是太子一般是监国,而不会远征。

那既然康熙没有让十四阿哥当储君的想法,那么为什么还让十四阿哥在西北手握重兵呢?这个也好理解,其实十四阿哥只有十几万人马,而且这些人马所需的粮饷必然是由朝廷来供给。

所以,打仗其实打的是钱粮,如果没有后方的补给,十四阿哥的这十几万人马,根本连一个月都支撑不住,况且这十几万人马来自各旗和绿营,能不能完全听命于十四阿哥,都不好说。同样的原因,年羹尧也遇到了跟十四阿哥一样的境地,这时候,只要一纸诏书,就能将他们召回朝廷。


历史简单说


康熙朝的夺嫡事情,已闹得晚年的康熙精疲力精了。己经是油尽灯枯的康熙,的确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和他的个个不是省油灯的儿子们去周旋了。他只好赌一把,不过,虽然,是赌。却是建立在对十四阿透彻地了解上的。

十四阿哥,虽然是手握数十万雄兵,但却和那些动不动就敢造反的将军,绝然不同。

那就是,他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将军,这种将军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式的将军。这一类的军事将领,不考虑粮草是否充足,兵士是否满员。因为,这一切都有人为他操心,甚至,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己经有人解决了了。他关心的只是战役的走向,布局,和胜负。

这类将领,是朝庭的将领,根本不具备造反的条件。而十四阿哥,就是典型的这类人。

康熙赌的就是这个原因,他赌赢了。


一叶小舟168521774



回答这个问题,把握“五个没有”。

一、康熙同意年羹尧任川陕总督、负责大军粮草时,已经布好了局、掐住了喉咙,没粮草怎么反?

二、老十四虽然掌兵,但时间太短、亲信太少、根基不稳,没人怎么反?

三、老四名正言顺继位,老八党已经归降,没理由怎么反?

四、老十四总体性格还是有点孩子气,比如爱发脾气、爱找老妈求助、爱任性,缺乏干大事的境界格局,没能力怎么反?

五、自任大将军后,老十四和老八一党已经闹翻,孤家寡人一个,没势力怎么反?


老腊肉91244548


清朝是离我们年代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从官方、民间流传下来的清朝历史数不胜数,加上清宫剧的火爆,让人们对清朝的历史也充满了兴趣,尤其是对后宫的历史相当感兴趣。

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历来是人们对清朝最感兴趣的历史之一,九子夺嫡是指康熙时期的皇位争夺战。康熙序齿的儿子共有24个,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共9个儿子参与了皇位争夺,最后获得胜利的是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九个皇子中有实力争夺皇位的只有二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了,其他的皇子要么不被康熙所喜爱,比如大阿哥。要么是自知继位无望,转而投效其他阿哥帮忙夺嫡。比如九阿哥、十阿哥是八阿哥的强力支持者。

二阿哥是赫舍里皇后所生的嫡子,康熙对赫舍里皇后的感情非常深厚,早早地就将二阿哥立为了太子。本来太子已立,应该不会出现九子夺嫡的事情。但是康熙活得太长,太子贤德敦厚的形象渐渐露出了本性,变得好逸恶劳,娇纵蛮横,结党营私。最后被康熙三立三废,失去了皇位继承权。

最大的竞争对手丧失了继承权,其他阿哥立马蠢蠢欲动了,康熙废了太子后,迟迟不立新太子,也算是默认了皇子们的皇位争夺战,但是康熙划出了两条红线,一是不许威胁皇权,二是不许自相残杀。这两条红线,谁碰谁出局。大阿哥就是因为劝康熙杀了废太子,结果被终生囚禁,率先出局,甚至还连累了八阿哥。

八阿哥、九阿哥自知能力不足,无法跟其他皇子抗衡,于是他们把宝压在了八阿哥身上,帮助八阿哥夺嫡。十三阿哥也是一样的情况,他投入了四阿哥账下。三阿哥因为受孟光祖事件的牵连,也退出了皇位争夺。

到最后,实际上只剩下了四阿哥、八阿哥和十四阿哥在做最后的争斗。八阿哥为人亲和,处事周到,头脑灵活,不拘泥于规制和名分,是人缘的最好的一个阿哥。由于八阿哥是被大阿哥的母亲惠妃抚养长大的,所以大阿哥和八阿哥关系比较好。

在第一次废太子时,大阿哥被终生囚禁,八阿哥也被牵连。后来在“毙鹰事件”中,八阿哥彻底失去了继承皇位的可能,转而支持与自己关系较好的十四阿哥与四阿哥争夺皇位。

最终夺嫡的双方变成了四阿哥和十四阿哥。但从明面上的实力对比来看,四阿哥的实力明显不如手握兵权的十四阿哥。但是如果将其他隐藏实力算上的话,十四阿哥远不如四阿哥。

四阿哥在夺嫡初期优势并不明显,甚至他的亲额娘德妃都支持十四阿哥。但是二废太子后,四阿哥开始了夺嫡的布局。论实力,弱小的四阿哥根本不被其他皇子放在眼里,但是四阿哥在隐忍中暗自积蓄力量,一个个的皇子倒下,四阿哥的实力越来越强,他个人能力也很出众,逐渐得到了康熙的重视。


十四阿哥是康熙末年呼声最高的皇位继承人,他能力强,赫赫军功傍身,深受康熙的喜爱和器重,被封为大将军王。率领军队西征都是以天子的规格出兵,所有的人都以为皇位铁定是十四阿哥的了。

这两个阿哥的实力看着不在一个层面上,但是实际上四阿哥的优势要更大。首先十四阿哥与八阿哥关系很好,还为了八阿哥顶撞过康熙。在康熙眼里,十四阿哥始终贴有“八爷党”的标签,而威胁到皇权的八阿哥深受康熙忌惮,从这一层面上十四阿哥就已经输了。

而且经过多年的筹划,四阿哥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了,不仅得到了康熙的器重,而且才能出众,勤勉政事,重孝道,综合能力比愣头青的十四阿哥强多了。而且四阿哥还有两个左膀右臂,一个是九门提督、步军统领隆科多,一个是川陕总督年羹尧,一内一外支持着四阿哥夺嫡。

最终康熙还是将皇位传给了综合能力更强,更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四阿哥胤禛。那么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难道就这样认命了吗?康熙难道不担心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不服雍正,起兵造反吗?

我们都知道,一旦皇帝确定了自己的继承人,在自己晚年的时候都会为新帝登基铺路,康熙晚年选定了四阿哥为继承人,所做了一系列动作也帮康熙铺平了道路,根本不可能留下十四阿哥这一巨大威胁。

康熙之所以没对十四阿哥下手,除了素来喜爱这个孩子外,还有就是康熙为雍正做足了考虑,确保大将军王不会威胁到雍正的统治。

首先大将军王的大军后勤被雍正控制

当时负责十四阿哥粮草辎重供应的是李卫,李卫是雍正的铁杆支持者,李卫以运输困难为由,将大军的粮草改为一日一运,十四阿哥的后勤补给线完全被雍正一党所控制,根本掀不起太大的风浪。

十四阿哥的军队在西北,虽然手握数十万重兵,但是从西北到朝廷几千里路,十四阿哥还真没把握在没有粮草供应、后勤补给的情况下攻下北京城。只要十四阿哥一造反,李卫立马会断粮断饷,十四阿哥的军队可能会发生哗变,最终不战自溃。

除了将十四阿哥的后勤补给控制外,康熙还在十四阿哥头上悬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那就是川陕总督年羹尧。年羹尧也是四阿哥的心腹,康熙将年羹尧封为川陕总督,也是制衡十四阿哥兵权的一个手段。只要十四阿哥造反,年羹尧可以快速起兵抵挡,加上后勤线被断,就算大将军王能力再强也不得不束手就擒。

其次十四阿哥的家眷被雍正皇帝握在手中。古代将军出征打仗都要将自己的家眷送入京城当人质,以免将领叛国投敌。清朝也不例外,而且十四阿哥还是皇子,他的家族亲眷几乎都在北京城,如果十四阿哥敢造反,雍正立马就会将十四阿哥及其部下的家眷作为人质,就算十四阿哥不在乎,其他将领也不可能不在乎自己的家人。

最后大将军王的军队大部分是骑兵。骑兵野战能力天下无双,但是攻城战可就不是骑兵的强项了。在野外大战,一个骑兵可以抵得上十个步兵,但是要攻破北京这样的坚城,骑兵几乎跟普通的步兵没什么区别,甚至还不如步兵功臣经验丰富。再加上缺乏攻城器械,路途还有年羹尧等朝廷势力的阻挡,十四阿哥想要攻破北京城简直难如登天。

所以康熙不是不担心十四阿哥的兵权,而是他为胤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经常有人认为康熙的诏书上写的是传位于十四子,是雍正篡改了康熙的遗诏,别说古代用的是繁体字,而且传位程序也相当严谨,就凭康熙做了这么多限制十四阿哥实力的动作,就可以证明雍正即位是光明正大的。

雍正可能在军事才能上不如十四阿哥,但是却是成为一国之君最好的人选。事实证明,康熙不仅是千古一帝,识人的功夫也非常经验老道。雍正继位之后,兢兢业业,勤勉于政事,是历史上真正勤政的好皇帝,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延续了康熙盛世,最后活活被累死在皇帝的岗位上。

可以说康乾盛世就是康熙打江山,雍正坐江山,雍正将康熙打下的江山经营成一个繁华世界,康乾盛世的主要功劳是康熙和雍正,而不是乾隆。相对来说,乾隆就是一个败家子,将雍正皇帝累死的成就败了一干二净,也不外乎现在很多人看到乾隆自我吹嘘的“十全武功”就想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