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霍去病不死,卫青会怎样?汉武帝会怎样?

冷,不, 叮


首先,按照原史书中记载,霍去病是在23岁时候亡故的,如果霍去病不死,他将会成为武帝手中用以制衡当朝大司马卫青权势的重要棋子,但同时,霍去病也将会于卫青成为大汉双壁,继续为武皇帝进行开疆扩土,让大汉成为中国华夏五千年历史里版图最大的朝代。

其次,如果霍去病不死,卫青肩上的重担将不会这么大,卫青更不会为了卫氏的将来那么操心,以至于积劳成疾,最终病逝,按照卫青以往的行事准则将会继续隐居家中,等到武帝百年之后将于霍去病一起成为太子刘据的擎天保驾之臣,自然在辅政大臣里没霍光什么事儿了

最后,如果武帝执政晚期,江充的巫蛊之祸依然出现,在霍去病不死的情况下,卫青将会带着霍去病一起在最后关头保住刘据的一条性命,皇后卫子夫更加不会自尽身亡。

可是历史无法改变,留给我们的,只剩下了对霍去病,卫青,以及戾太子刘据的无尽惋惜


HR职业经理人明昊


霍去病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战神,17岁就大破敌军,是汉武帝刘彻最喜爱的臣子,甚至将他视若其子。 可惜他英年早逝,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二十四岁。汉武帝非常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如果霍去病不那么早逝,卫青会怎样?卫少儿、卫子夫是姐妹,卫青是她们的弟弟,太子刘据是卫子夫的儿子,而霍去病是卫少儿的儿子,卫青是太子刘据和霍去病的舅舅,太子刘据则是霍去病的亲表弟。

此外,霍去病得到了公孙弘的大力支持,公孙贺的夫人卫君孺是卫子夫的姐姐,公孙弘就是卫青的姐夫,霍去病的姨父,也是太子刘据的姨父。明白了吧,这沾着亲呢。


另外,卫青、霍去病的政治利益相同,其核心人物就是太子刘据。霍去病一生战功卓著,却对政治不太感兴趣,唯一在政治上的大动作就是上书请求将刘据的三个兄弟分封为王,实际目的就是稳固刘据的太子位置。可见,霍去病和卫青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扶持刘据顺利登上皇位。

如果霍去病不早逝,卫青很可能会主动让霍去病去掌军权,而自己主内政,这符合双方利益也符合他们家族利益。这样一来卫霍在军政上会形成势力集团,且没有大的分歧,就算有小的摩擦在亲情和共同利益面前也会消解。



对汉武帝而言,若霍去病不早逝,多30年左右的时间,匈奴肯定被灭,也不会有李广利的投降,没有李广利,刘彻不会那么的偏执,霍家也不会被族灭,不会有后来巫蛊之乱,至少太子刘锯不会死,卫子夫也就不会自缢而亡。刘锯若上位,汉朝最少还能再兴盛几十年,可惜了,一代战神。


许多谦


《史记》关于霍去病的为人性格是这样写的:"少言不泄,有气敢任。……然而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车数十辆,即还,重车遗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类此"。这是写他骄贵,不体恤士兵。后来,他还为报私仇,在打猎时射杀了李广之子李敢。汉武帝为他隐瞒了这件事。

《史记》写卫青的性格为人说"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然天下未有称也。"

从以上对二人的性格表现上分析,霍去病早死,应该是幸事。否则很可能惹出什么事来,牵连卫青。

汉武帝晚年昏庸,听信奸臣之言,因巫盅事件,逼死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滥杀了名将公孙贺等数万人。卫青,霍去病不先死,恐怕也难得善终。

欢迎点评。


WM晓奇


霍去病就是军锋,被汉武帝用在刀口上,军锋一过,所在无不整齐一致。所以,奇迹的幸运一直罩着他,成了第二个"冠军"将军(第一个是卿子冠军宋义)。在对匈作战中,令敌人闻风丧胆,最后封狼居胥山,这功勋人臣之极,无以加复。

霍去病为什么英年早逝?这一直是困扰后人的一个问题。

汉武帝是个中国历史上特殊的用人才的帝王。他很喜欢找点碴杀人才,不相信会杀得完。按他的意思就是,人才会更新,旧的不去,新人不起,所以,在他一朝,没有几个丞相不背锅的,也没有几个人才得善终的。

我们从侧面来看看武帝朝的外戚命运,都是非常的悲惨。这就注定了霍去病的未来以悲剧结束。早死恐怕保了一世英名。

卫子夫,卫青,刘据该亲得无以加复罢,武帝因有了冠军侯而冷淡卫青,卫氏在朝势力急剧下降,才有了卫青怏怏而死,卫子夫一姓无依靠而让江充辈小人构陷卫太子刘据。而卫青与霍去病是一衣连襟的姨侄,若在必受牵连,功劳再大,汉武帝也不会心软。魏其侯,武安侯,十几任丞相,以及董仲舒,主父偃之类对朝廷都有大功。但都沒个好结果。更不要说张汤,李广,李陵,李广利之后了。

所以,霍去病在不在,碰上汉武帝这样的主子,迟早会给抛弃。对汉朝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汉武严厉限制打击而又依靠外戚,冷酷又刻薄寡恩到让人切齿。老而昏庸,却又下了个《轮台罪己诏》,要不然,走秦始皇的老路了。





劉一千五


如果霍去病不死的话,可能性太多,在我看来卫青依然善终,卫氏族人生活安好,要知道卫青去世十几年后敌对势力江充等人才敢找太子刘据的麻烦,霍去病不死这些人根本不敢兴风作浪,在他的保驾护航下,刘据铁定登基为帝,以后的历史就犹未可知,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霍去病的存在会让汉武帝将西域纳入版图,匈奴完全溃逃的愿望提前实现。霍去病喜欢轻装出战,取物资于敌,对于可以利用的匈奴也放心任用,他的作战打法是突袭,闪电,迂回作战,以最快的速度对匈奴实行合围,这种打法将骑兵运用到了极致,要知道后世的蒙古铁骑也不过如此。



也许有人会说汉武帝容不下霍去病,其实是小看千古一帝汉武帝了,他要的的开疆拓土,对于霍去病这样的战争天才他会把他放到合适的位置上。霍去病若是没死就不会有后世李广利等出战的诸多败仗,汉朝国力也不会损耗那么严重,当然说的有点远了。


总的来说霍去病不死对后世影响太大,也许很多都会改变,蝴蝶效应这样的事情,太难预估,当然只是一家之言。事情有千万种可能,历史已经为我们做了选择,所以一切的假设都是无用。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工作体现价值


三个问号,问题假设霍去病不死的历史如何走向?

其实并不会改变,因为重点仍在汉武帝。

汉武帝是一位可以被轻易左右的皇帝?

答案是不可能!

因此这个假设问题便很容易解开。

霍去病不死,继续打匈奴,卫青也是紧随于他,顶多就是改变几场历史上败局的战争罢了。

历史上,霍去病死不死都影响不了霍家在日后成为西汉最重要的外戚,也阻止不了霍光的出现。

霍光是对汉武帝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主要人物。

霍去病和卫青一生奔波打击匈奴的路上,汉武帝依旧在朝堂把持西汉皇朝的走向与命运。

历史照旧。


鸿哥iouyh福小铺


霍去病不死的话,汉朝走向极可能国力持续衰弱,中兴无望。为何这么说,首先,武帝本身是个大有为的皇帝,智商情商极高,在漠北一战之后,内有前几十年的国仇家恨,外有大败匈奴的丰功伟绩,武帝这时很难停下来修养生息,况且武帝崇儒学忽视道家,所以适可而止,功成身退的道家思想而引诸的停战,是不大可能出现的,另外,霍去病去世,李广利这个才能二流,人品二流的二流将军都被武帝提拔重用,勉强继续打匈奴,若霍去病没死那可是真的穷兵黩武了。

另一方面,事实上,武帝在位期间也是做了很多增强国力的措施,而这些措施均是由善于内政的大臣提出并且实施的比如魏其侯,而霍去病若在,霍光是不大可能被重用的,这点可以参照卫青一系被武帝使用霍去病来平衡看出,那么有没有其他内政大才被重用呢,没有,即使有也会被主战派打压。

所以,外有征战,内无善政,又没有什么事情会去激发武帝的反思回到内政上来,中兴就无从谈起。

其实,霍去病死,李广利起,李广利只是霍去病的一个弱化的延续,也正是这种稍微平和一点的过度让霍光等有机会走上前来,至于李广利陷害戾太子,两败俱伤,而霍光坐收渔利只是这种承载大势的特别事件而已,如若霍去病在,朝局的斗争只会更激烈。


就好文史


首先,霍去病的英年早逝的确让很多人痛惜。“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一句话一直传颂至今,古往今来有很多渴望建功立业的人都被其激励!但是我认为,即使他不死,他渴望的消灭匈奴也不会实现在他的手上。因为他年纪轻轻就已经封侯,如果让他剿灭匈奴,之后无非就是加封食邑(异性不得封王),但是他年纪就身居高位,又立下大功恐有功高震主之嫌。即使他未死,卫青也在军中,那么手中军权也会被汉武帝削弱,因为身为天子必须以自己统治的安稳为主,不过又多了两个闲散侯爷罢了!霍去病,卫青,汉武帝这些人都是历史的推动者,他们做的事情即使他们不做,后来的人们也会接过历史的责任棒,历史依旧是会向前发展!


御天太一


历史短暂的改写,慢慢的还是会继续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你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