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如何治疗?

江汉市


胃食管反流是很常见的一个病症,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可达到10%~20%。华子在工作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以反酸、烧心为主要症状,还有的患者会胸痛,反流的胃酸达到咽部时,还会引起咳嗽、哮喘等一系列呼吸道症状。胃食管反流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

一、胃食管反流的病因

多种因素都可以造成胃食管反流,这是一种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是抗反流防御机制和反流物攻击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主要的原因有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下降,食管自上而下推动食物的蠕动能力减弱,食管黏膜屏障减弱以及胃排空减慢等因素。

二、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控制:饮食不当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应该避免进食过甜及过酸的食物。如柠檬汁、巧克力、咖啡等食物,可以引起胃酸过度分泌;避免辛辣、刺激、生冷及难消化的食物;避免高脂饮食,食物中大量脂肪会促进胆囊收缩素的释放,易导致胃肠内容物反流;避免食用油炸食物,建议烹饪方式以炖、煮为主;可以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餐中避免喝水,要少量多餐。

2、注意晚餐:晚餐不宜吃得过饱,避免餐后立刻平卧,在睡前3小时不应再进食。在睡眠时,把头肩部抬高10~15厘米(头部、肩部要一起抬高),可以明显控制夜间的反流症状。

3、戒除烟酒:烟草中的烟碱会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压力,酒精会刺激胃酸分泌也会使括约肌松弛,所以胃食管反流的患者要戒除烟酒。

4、肥胖者要减轻体重:过度的肥胖会使腹腔压力增高,导致胃酸返流。多数肥胖的胃食管反流患者在减轻至正常体重之后,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就会消失。

5、避免腹压增加:过度弯腰、穿紧身衣、腰带过紧等都会使腹压增加,应注意避免。用力排便、咳嗽也会增加腹压,所以要针对便秘和引起咳嗽的病因进行治疗。

6、避免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如降压药中的钙离子阻滞剂(CCB,地平类药)、硝酸盐、镇静剂、雌激素、氯化钾、多西环素、铁剂、含膦酸盐药物等都会加重胃食管反流症状,服用时应向医生咨询,尽量避免使用此类药物。

胃食管反流的药物治疗主要以增加胃动力及抑制胃酸分泌为主,因为胃动力不足,胃排空较慢而引起的反流,可以服用胃动力药多潘利酮、莫沙必利等。对胃酸过多,可以服用H2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或是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药物,抑制胃酸分泌。

使用抑酸药物治疗应持续服用2~3个月的时间,之后减量维持,按需治疗。在治疗时,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反流引起的慢性咽炎,可能需要抑酸治疗3~6个月才能见到效果。但长期使用抑制药会降低钙及维生素B12、C的吸收,应予以注意。

在对胃食管反流的治疗上,首先进行改善生活方式的非药物治疗,不见效果可以联合使用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可以改善大多数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如果生活方式与药物治疗无效,就要考虑进行胃镜下的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之下使用,在用药过程中发现问题请及时联系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让我成为你身边的药剂师。


药师华子


当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疾病后,想必大家都很关心它的治疗,其实目前为止还是以口服药物为主,其次就是平时的自我防范。

1、拉唑之类的,也就是常常说起的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雷贝、泮托、兰索等等;通过抑制胃酸的分泌来减缓烧心、反酸等食管炎的症状;一般一周之内症状会明显缓解,有严重的食管炎患者,症状控制不太好时,可在专科大夫的指导下,适当加大药量,疗程也会相对延长,一般多为8-12周。这种药物对糜烂性的食管炎效果较佳。

2、还有一种抑制胃酸分泌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对糜烂性的食管炎效果就不如拉唑类药物;

3、若胃食管反流还伴有胃肠蠕动功能障碍时,常配合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如吗丁啉等

在大夫的指导下,适当减量,达到一个很好的药物维持治疗,预防食管炎复发;根据临床疾病情况,适当延长服药的间隔时间;当症状明显缓解,病情明显好转时,咨询大夫是否可以只在出现临床症状时再用药;

三、因为胃食管反流是个慢性病,所以除了平时药物维持治疗之外,自我防范也很重要。切忌暴饮暴食以及戒烟戒酒、避免洋葱、巧克力、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刺激胃酸过度分泌,再次诱发疾病发作;平素多锻炼,保持平稳体重,减缓腹压的压迫.

本期答主:闫玲玲,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杏花岛,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杏花岛


近年来,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在美国胃食管反流病居消化系统疾病的首位。

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或邻近器官,从而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和/或组织损伤的慢性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有胃灼热(烧心)、反流等,其他症状如咽部异物感(癔球症)、吞咽疼痛、吞咽困难、恶心等。

什么是胃灼热?

胃灼热是一种位于胸骨后的烧灼样不适感,可以向上放射至颈部,多于餐后出现,尤以进食高脂肪或饱餐后明显。体位改变,如前倾位会加重症状。

当胃灼热的症状每周至少发作2次,持续超过4-8周,就需要考虑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

诱发或加重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的影响因素

生活方式:体重增加、吸烟、进餐后平卧

食物或饮料:如咖啡、茶、酒精、薄荷、巧克力、碳酸饮料、柑橘(包括橙汁)、番茄类食品(如番茄汁、番茄酱)、醋酸

药物:

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药物: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包括吸入药物)、α-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抗胆碱能药物、钙通道阻滞剂、地西泮、雌激素、黄体酮、茶碱类药物、麻醉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引起黏膜损伤的药物:阿仑膦酸钠、阿司匹林、铁盐、非甾体类抗炎药、氯化钾片、奎尼丁、四环素等。

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外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的非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一些食管外症状,如肺部症状(慢性咳嗽、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等)、耳鼻咽喉症状(如中耳炎、鼻窦炎、咽喉炎、鼻后滴入综合征等)、牙齿侵蚀症、非心源性胸痛等。

胃酸微吸入导致气道高反应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引起哮喘的机制之一,对于新发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应进行评估排除胃食管反流病导致哮喘可能。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听力丧失的常见原因,胃食管反流病是其病因之一,胃液通过咽鼓管反流入中耳,引起局部炎症,有研究显示,超过90%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渗出物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胃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原。

如何诊断胃食管反流病?

完整而准确的病史,是胃食管反流病诊断的基础。

对于伴有典型症状,而无“报警症状”的患者,可以通过质子泵抑制剂(PPI)诊断性治疗。

对于PPI治疗无效,或伴有“报警症状”(如吞咽疼痛、吞咽困难、体重减轻、消化道出血、相关肿瘤家族史、贫血、高龄)的患者,应进一步检查,如内镜、上消化道造影、24小时试管pH监测、食管无线pH胶囊、食管阻抗测定等。

内镜检查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特异性较高,通过内镜检查可以发现食管炎症,并对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了解有无相关并发症(如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还可以排除其他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肿瘤。

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中-重度食管炎、食管狭窄、食管裂孔疝、肿瘤等,其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低于内镜检查,但其有助于评估在内镜检查中难于确定的引起吞咽困难的消化道痉挛。

24小时食管pH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较敏感,其对于具有非典型症状(如哮喘、慢性咳嗽等)并且抑酸治疗效果差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治疗目标:消除症状、愈合食管炎症、预防复发和防治并发症。一旦症状缓解,治疗目标即为维持症状缓解和预防进一步的组织损伤。

调整生活方式: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基础。

改变体位是减少反流的有效方法,如餐后3小时不宜平卧、睡眠时将床头抬高15厘米。

可以少食多餐,避免饱食,避免可能诱发或加重反流症状的食物和饮料。避免穿紧身衣,戒烟,肥胖者应减重。

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抗酸剂和抑制胃酸分泌剂,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药物治疗,尤其对于抑酸剂的应用,应注意长期应用抑酸剂的潜在不良反应及风险(详见相关文章,链接)。

抗酸剂,可以有效中和胃酸、胆汁,升高胃内pH,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价格便宜,服用方便,起效快,效果好,安全性较高。

积极改变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利于药物减量和停药。


成虹大夫


胃食管反流应该把生活方式的改变应作为治疗的基本措施。抬高床头15~20厘米是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这样可在睡眠时利用重力作用加强酸清除能力,减少夜间反流。脂肪、巧克力、茶、咖啡等食物会降低LES压力,宜适当限制。胃食管反流患者应戒烟戒酒。避免睡前3小时饱食,同样可以减少夜间反流。25%的患者经改变上述生活习惯后症状可获改善。胃食管反流的人在睡觉的前半个小时先左侧睡,胃的喷门是在右边,如果右侧睡,会压迫喷门,就会导致胃酸反流。大家也可以看一下这个视频,对胃食管反流讲解的很清楚详细。http://www.365yg.com/i6616174004841480717/#mid=1607766015936516


东方观复国医


轻度的或一过性的抑酸治疗,而对于合并有食管外症状,或抑酸需长期服用乃至引起副作用的,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