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如何调理?

mimicoco千金


上热下寒,在中医里,又叫“真寒假热”或“阳不归位”,《黄帝内经》里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这句话指出“寒为热病之因”,体内寒邪过盛,把热排斥在外,而火性炎上,就会出现上火症状。归根结底,上火的根源是体寒!

火往上走,寒往下沉,中焦不通,就会“上焦火,下焦寒”。最重要的是打通中焦脾胃。

首先艾灸中脘、神阙、关元,然后艾灸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腿部暖了,经络通了,上面的火就下来了。这个过程叫“引火归元”。

说到艾灸,有些人会担心,觉得已经上火了,再艾灸岂不是火上浇油?其实,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上热下寒出现的火是虚火,说明体寒,而艾灸最擅治疗虚寒之症,最为适合!

另外,艾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阴阳同补,还能祛除寒湿瘀,消除中焦瘀阻,同时补足中气,帮助脾升胃降……这些都在推动心肾相交。

艾灸知识分享、穴位查找请关注公众号:教你学艾灸!




艾益康艾绒厂


上热下寒: 临床表现为上半身心肺有火,头面起疙瘩、口舌生疮,咽干咽痒等。下寒腰腹,下肢足底寒凉。

这个寒不是实寒,是虚寒。下焦阳气不足,同样有下焦腰腹无力怕凉喜暖。上焦之热在下传的过程,也就是能量输送过程中堵塞淤积,原因是仓库容量严重不足,不能容纳更多的阳气。如此则上焦之热下传受阻,则郁积于上表现为上焦热盛。下焦阳气相对不足表现为寒。简单说,你可以把自己身体想成一个循环、您的上下半部分脱离,直接淤堵在中间。也就是我们说的中焦不和,一般这类人群大多脾胃不好。

调理方法有几种,中成药: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 可以服用。但是一般现代人对中成药吸收都不是很好,而且上热下寒本身脾胃差,可能效果更弱。

艾灸健脾:可以灸脾腧、气海、阴陵泉、足三里、太白、打通中焦,健脾补真阳。

如果能够坚持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更多详情养生爱好者可以关注“艾灸匠心居”专业灸疗微信公众号。


古艾媛艾灸


上热下寒是典型的气血不畅,心主火,肾主水,气血不畅造成上火不能下行,下水不能上走,在腰部形成对垒,阻塞。所以会出现牙龈肿痛,睡眠不足,出痘痘等现象,而且手脚冰凉,怕热畏寒。

出现这种症状如何调理呢?


很简单,打通气血,让气血循环就可以了。这样的原因其实是因为肾精不足,肾气亏损所知,气不足,血流不畅,所以容易出现气血不畅。我给大家分享一个训练肾脏激活法,按照我说的练习,一周就有不错的效果,如果没有效果找我。

肾脏激活法:

1:两个(三个)凳子就可以了,但是高度一定要一样(最好是木质凳子,接地气)

2:躺上去的时候,第一个凳子放到肩胛骨的位置,凳子的边缘真好是肩胛骨的边缘

3:脚上的凳子,边缘位置在小腿肚子边缘的位置,也就是从脚往上大概20公分的位置

4上去之后,双脚并拢,脚尖微微上钩,双手自然下垂,交叉放到肚脐眼的位置

5:刚开始很多人上去困难,可以弄三个凳子,一个放到屁股下边,上去之后抽掉屁股下边的凳子就行。

6:每天连续做3组,单次为一组,也就是每天3次。刚开始很多人因为肾虚,坚持不了多久,也就几分钟,可以把凳子放到屁股下休息一分钟左右,再抽掉凳子继续做,就这样坚持3次,一天的肾脏激活法就算结束。注意做完肾脏激活法不要立马站起来,把屁股下垫个凳子休息一下再起来,可以很好的缓解腰部肌肉紧绷感,会很舒服。(刚开始练习时长以自身能坚持的极限为准,因为每个学员的身体素质不一样)

7:如果第一天做完,第二天感觉腰部有点累,可以休息一天,隔天做。等慢慢的坚持时间更长了,可以每天练习,效果更好。刚开始做会有腰部酸麻不适感都是正常现象

8:一定要给自己一个信念,每一天练习都要比前一天时间稍长一些,哪怕是几十秒钟也算是进步

9:练习每天在固定时间去练习,可以让身体产生记忆功能,增加练习效果(睡前一小时不要练习)

10:肾脏激活法坚持练习可以提升肾气,增加晨勃硬度和次数,结合第三节课核心课程练习才能真正提升性能力,做坚挺男人


用户51025760255


大家好 欢迎关注悦读中医,每日推送,及时获取中医药知识和养生常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总感觉胸口燥热,想吃喝点冰凉的东西,但是却一吃凉的就拉肚子,双腿发凉,女性还会出现痛经的症状。

这些,其实是人体内“寒热不调,上热下寒”的典型症状。对待这样的情况,中医自然有很多方法可以进行调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两个最简单的、随时随地都能做的小动作,可以帮助人体内部实现“引火下行,寒热对流”。去看看具体怎么做吧!

在人体,心脏属离卦,主火,就好比天上的太阳;肾脏属坎卦,主水,好比地上的河流。正常情况下,肾水借肝气的升发,向上升腾,来济心火,人就不会感到心火亢盛,心情烦躁。但是当肾水亏虚时,心火没有肾水的制约,就会亢盛,人就会心烦,想吃冷的东西,凉的东西。

心火通过胃气的下降和肺气的敛降,能够下行入肾,我们下半身就会感到暖和;如果心火不能够下移,我们人体的下半身到寒冷,吃凉东西就会不舒服,就会拉肚子,就会双腿发凉。女性朋友还会月经不调、痛经。

调息静坐是战胜寒热不调的重要方法

下面我介绍一种非常简单的办法,只要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大多数上热下寒的病机都会转化,心情也会慢慢平静下来。

身体正直坐好,双腿自然下垂,慢慢吸气,慢慢呼气。呼气时想着你的两个膝盖,感到体内有股热量慢慢向下移动,这样持续十来分钟后,你就会感到膝盖发热,有关节炎的人,还会感到膝关节很舒服,在向外散凉气。痛经的女性患者,平时经常这样练习,也会感到小腹部慢慢发热,痛经也就慢慢好了。

大家可能会问,这是什么原理?其实这就是通过调整呼吸,通过肺的敛降,将人体的心火向下引导,用自身的热来驱散自身的寒。它不仅仅是治病,更是强身健体的妙招,因为这个简单的动作,既驱散下焦的寒,又通过火的下移,补养了亏虚的肾阳,肾阳不亏虚了,下焦自然就不寒了。

通过这样的练习,心火下移之后,浮躁的心情可以平静下来,不仅治疗了疾病,人的心境也会慢慢发生改变;处事心态发生变化,就不会心浮气躁了。

有些人,长期心情急躁,让他练习这种静功,一时可能无法适应,可能也找不到感觉,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这类人可以采用“金鸡独立”的办法。

金鸡独立,启动人体小空调

所谓金鸡独立,就是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抬起,双手自然下垂,双目轻闭,站立3~5分钟,一脚站毕,换另一只脚,每天两次即可。

金鸡独立为什么能促进人体寒热对流?

如果你自己亲自站立几次,你就会发现,一只脚站立时人体容易出现不平衡,这就要求人的思想集中到小腿和脚的部位,为了保持“金鸡独立”的姿势,人体的能量会向下转移,心火就能下交于肾水,从而达到保健的目的!

不仅心肾不交的人可以练习,肝阳上亢,血压升高,头胀头昏的人,经常腰酸腿软的患者也可以练习

为什么呢?

气血下行,人体下焦就会得到补养,肝阳上亢就会得到抑制,肾虚也会好转!曾经有位患者头昏头痛,血压基本正常,西医诊断是脑供血不足,静脉给药,使用丹参注射液一周,丝毫无效,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加重。找到我后,通过切脉发现气血向上涌,属下焦肝肾亏虚,虚火上冲所致,我建议他服用中药,可对方不太相信,于是我让他采用金鸡独立的办法,每脚站立半小时。他练习后当晚头痛大减,练习一周后,病情好转了八九成,而且腰酸的毛病也好了很多!


悦读中医


上热下寒,我们最好用一些物理的方法,比如晒太阳,做运动。防寒保暖,早睡早起,静心节能。

但是呢,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艾灸关元穴。

现在马上到立秋了,立秋是一年中艾灸关元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正是收敛阳气,培补元气的最佳时节,这个艾灸哪个部位和哪个季节相配合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是秋灸关元,春灸气海。秋天的时候灸关元穴。春天的时候灸气海穴。

立秋开始灸这个关元穴,我们要连续灸二十一天。你可以每天灸也可以隔天灸。关元穴在哪里,大家可能都知道关元穴在小腹部,就是小肚子上,在正中线上,肚脐以下三寸。这个三寸正好是你四个手指并拢这样一个宽度。所以你四个手指并拢放到肚脐的下面。小指边缘的地方差不多那个就是关元穴了。


艾灸课堂


上热下寒其根本在于中气运转不利。

中气运转,君相二火随肺气降敛而温肾水,则上清下温(上不热,下不寒)。

中气运转不利,肺气失降敛之职,君相二火升炎,则生上热。二火不温肾水,必生下寒。

火不降的主要原因在于肺不降敛,而肺不降敛的原因在于胃土逆升。脾胃(己土,戊土)为中气之核心,脾升胃降,中气循环。胃土不降,阻断肺金降敛之路。

脾为己土,以太阴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主降。五行之土喜燥恶湿。燥为阳为动,湿为阴为静。土湿则胃阳衰而脾阴盛,中气运行不畅。

追根溯源,上热下寒的症结在于土湿胃逆,阻碍肺金降敛二火之路。

治疗的根本方法是:燥土降逆,温下清上。

茯苓,泽泻,甘草,丹皮,白芍,半夏,干姜,附子,川椒等为之使。


玉楸堂主


上热下寒,中医认为多属肾阳不足所致……

应以温补肾阳、引火归原、化气行水。

可用《金匮肾气丸》调理

组方:熟地黄、山萸肉、淮山药、丹皮、茯苓、泽泻、熟附子、肉桂。

方解:

熟地黄、山萸肉补益肾阴而摄精气;

山药、茯苓健脾渗湿;

泽泻泄肾中水邪;

丹皮清肝胆相火;

而熟附子、肉桂则补命门真火,引火归原。于是肾中真阴真阳皆得补益,然后阳蒸阴化,肾气充盈,而诸自消。


中医天下之平民中医


上热下寒,黄元御的治法是其上宜凉,其下宜温。而上热与下寒相比者,上热终究不敌下寒。

黄元御《素灵微蕴》中有文:南齐·褚澄有言上病治下。凡病水火分离,下寒上热,不清心火,而温肾水,较之庸工,颇为得矣,而总不如治中。中者,坎阳离阴交媾之媒。此义得之《灵》、《素》,读唐宋以后书,未易生兹妙悟也。

所以,我觉得上热下寒者,首先要温肾水,引相火下藏,推荐仲景名药附子理中丸。

我是黄元御的粉丝,四圣心源的爱好者,专注于分享学习四圣心源的心得。有什么其他想法、看法的话,欢迎与我聊聊。愿吉祥!


梓金


太简单了,只要没学中医,说一些中医理论懂得很少,只需;三黄泻心汤,大黄10克,黄芩I0克,黄连IO克,
炮附子30克(先煮30分钟),三黄清上热,附子温下寒,轻松解决上热下寒的阴阳不平衡,为你提的中医问题点赞!


和你携手健康人生


上热下寒:

为什么会出现上热下寒?因为上面动得太多。眼睛老在动,看手机;嘴巴老在动,吃各种各样的垃圾食品,喝各种各样的冰镇饮料,服用各种各样的抗生素;脑子老在动,各种念头潮水一样袭来,操心完国家大事又操心自个小事……

唯独不动的就是下半身,老坐着。

上面动的太多,血不足,气有余便是火,这火本来可以引到下面,温暖我们的手脚,但由于久坐与饮食的原因中焦脾胃不通了,火被阻挡了,咋办?只好反弹上去呗,于是出现了上热下寒。

天地有大宇宙,地气温煦向上,天气下降,天地交泰,才有了万物生灵。人体也有自己的小宇宙,心火要往下走,温暖我们的下半身,肾水要往上走,滋润我们的上半身,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平衡,就像太极图一样,是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具体来说,上热的症状是:动不动就上火,脸上长痘痘、口腔溃疡、喉咙痛、眼干眼涩是常有的事,有时还牙龈出血,流鼻血……

下寒的症状是:大便不成形,便溏,腰膝酸冷,手脚冰凉,尿频,还有宫寒痛经……

简单来说,上热下寒就是由于中焦不通、阴盛于下、虚阳上浮导致的一系列症状。

小伙伴们一定要记住一点:上热下寒并不是你真的阳虚得厉害,而是身体里的火没有被利用起来。真正阳虚的人全身都会是一片寒凉的迹象,而不仅仅是下半身。

上热下寒到底怎么调理?

张仲景不仅给了我们思路,还给了我们方子,善哉善哉。

思路是:打通我们的中焦脾胃,再把上面的火往下引,这样上下对流,自然就上不热下不寒了。具体怎么来,你可以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