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当皇帝后,八爷、九爷、十爷下场如何?并不是电视剧中结局?

Pinkyo


八爷爱新觉罗·胤禩,在康熙晚年,九子夺嫡中,爱新觉罗·胤禩一直都被认为是最有势力,最有能力夺得嫡位的人,爱新觉罗·胤禩出生在康熙二十年,年仅17岁便开始参与处理政务,八皇子为人随和,办事也十分妥当,也让朝中的大臣们十分推崇,也很肯定他的才能与品德,并且他也和很多当时比较有名的文人结交,在这群人中,八皇子也有很好的口碑,因此当二皇子被废时,八皇子也一度是大臣们推举的新太子的人选。

但是爱新觉罗·胤禩却也因此弄巧成拙,反而是和康熙产生了嫌隙,之后康熙继续让其参与政务,行走内廷,不久康熙驾崩,雍正皇帝继位,雍正让胤禩与胤祥、马齐、隆科共礼事务,同时改名为爱新觉罗·允禩,但是很快雍正皇帝就开始各种找允禩找茬,给他按了很多莫须有的罪名,想方设法处罚允禩,并且把允禩身边的党羽,大臣一个个处理了,雍正三年阁去允禩的爵位,将其圈禁,雍正四年,允禩被圈禁宗人府,并除去宗籍,同年六月颁布了允禩四十条罪状,同年九月允禩病逝在囚所之中。爱新觉罗·胤禩的结局就是所谓的君子无罪,怀壁其罪吧。

九爷爱新觉罗.胤禟,出生于康熙二十二年,他一直和爱新觉罗·胤禩的关系很好,并且也是康熙众多皇子中较为直率的一个,在康熙盛怒斥责胤禩之时,仍然敢为胤禩辩解,但是也因为胤禟一直站在胤禩一边,因此也被卷进夺嫡斗争之中,因为当时朝中很多人都认为康熙会选胤禩为继承人,但是当雍正继位时胤禟等人可以说是很震惊的,在雍正元年被发配到西宁,但是他迟迟不愿动身也让雍正备受朝中大臣非议,并且胤禟一直保持和胤禵、胤䄉,后来这些信件被查抄也成了胤禟的罪证之一。雍正三年,胤禟因对钦差不敬被阁爵雍正四年被削去宗籍改名为赛思黑,并被监禁起来,短短三个月后就被折磨致死。

十爷爱新觉罗·胤䄉,他出生于康熙二十二年,胤䄉虽然也是支持胤禩的,但是相对是结局比较好的一个,在康熙四十八年封为郡王,但是因为支持胤禩也被排挤,但是却不像胤禩太过显眼,也不想胤禟那么直率,相对是比较低调的。雍正继位之后当然不会忘记清算他,但是胤䄉也没什么威胁,所以雍正四年他只是被阁爵,圈禁,胤䄉熬过了雍正执政的时期,乾隆上台后,也认为胤䄉没什么威胁,在乾隆二年也就把他放了出来,之后还被封为辅国公,胤䄉在乾隆六年病逝。


玄坤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最精彩的一场就是“八王议政”的逼宫,最终因十三爷提前预警出手控制了兵权而有惊无险,从此八爷党彻底失败。不久十三爷也病死了。这场戏在剧中是雍正八年,但历史上并非如此,八爷党在雍正三年就全部被打到了。

胤禩在康熙朝并没有封王,爵位只是贝勒。参与竞争继承权,却为康熙不喜,严加申饬,提前出局,转而支持老十四。雍正即位后,表面对这个八弟很不错,封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命办理工部事务。但很快就开始清算了,各种批评处分。雍正三年底,革爵,监视居住。第二年初,将胤禩和胤禟由宗人府除名,改名“阿其那”和“塞思黑”,向全国公布他们的罪状。至当年九月就死了。

老九胤禟的命运和老八是一个时间表。雍正继位后,被派往西北军前效力。雍正三年底被革爵,四年被开除宗籍,改名。当年也稀里糊涂的死了。有传老八老九都是被毒死的。老九的生母是宜妃郭络罗氏。

乾隆四十三年,老八老九被侄子弘历下令平凡、落实政策。他们一起被圈进的儿子也释放了,但都已是老头子了。

老十胤䄉的命运要好一些。他出身比较好,生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是遏必隆的女儿。他也是八爷党的成员之一,但为人简单,雍正并未下狠手。雍正二年被找个理由直接革爵圈进。一关就是十多年,侄子弘历即位后,释放了十叔,封辅国公。又活了六年,去世。以贝子等级安葬。



很多人唏嘘雍正帝的无情,竟然如此打击虐待亲兄弟。但请看看古代历史,“最是无情帝王家”,看看李世民玄武门之后下的狠手...


几苇渡


雍正当皇帝后,八爷、九爷、十爷的下场如何?和电视剧里不一样吗?在真实历史里,这三个人可谓一个比一个惨。雍正在登基后用了各种手段整他们。


先说八爷胤禩,在康熙最后十年,他依然没有放弃皇位的争夺,雍正上位以后,为了稳定军心,雍正封了王位给他,但是在之后四年,不断的孤立他,瓦解他的势力。最后,他在45岁的年纪他不堪折磨死于疾病中。


再说九爷胤禟,他天资聪颖,善于经商,在经济方面站在了雍正的对立面,最后在雍正继位以后被雍正定罪状二十八条,送往保定。九爷在43岁的年纪在狱中死亡,有人说是被折磨而死,有人说是被毒死。


最后再讲十爷胤誐。他出身尊贵,母亲的家族势力强大,但是他能力一般,参与的实际事物很少,雍正二年四月,被雍正幽禁去爵,不过他的寿命很长,熬死了雍正,在乾隆登基后将其释放,在59岁时病死,虽然逃过了一死,不过被关了足足14年,也是挺惨。


巴塞电影


《雍正王朝》虽然很精彩,但是很多地方跟史实有很大的区别的,比如雍正即位之后,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根本不可能像电视剧里的那样还能兴风作浪,尤其还用“八旗王议政”的方式来逼雍正的宫,那么历史上,这几个人的结果是怎么样呢?

八阿哥叫爱新觉罗·胤禩,生于康熙二十年,而雍正是生于康熙十七年,所以八阿哥小雍正三岁。八阿哥的生母是良妃,地位是比较低的,所以八阿哥小时候是由大阿哥的母亲惠妃抚养的。

康熙三十七年,八阿哥被封为贝勒。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帝病逝于畅春园,雍正帝继位。雍正命八阿哥与十三阿哥、马齐(其侄女嫁给弘历)、隆科多一起总理事务,十二月封八阿哥为廉亲王,任命为理藩院尚书(负责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和工部事务。

雍正元年,雍正开始孤立八阿哥,遣散和八阿哥比较亲密的人,九月,雍正因为康熙帝牌位升太庙,里面因为有一些是新弄的,所以有油漆味,负责工部事务的八阿哥就被罚在太庙前跪了一天。

雍正二年,八阿哥因为多次因为一些事情被雍正帝斥责。雍正三年,雍正指责八阿哥阻挠新政,十一年,八阿哥被削去廉亲王之爵,十二月,雍正派人日夜监视八阿哥的家中和日常行动。

雍正四年,八阿哥被宗人府除去宗籍,八阿哥的福晋被休回家。二月,八阿哥被幽禁于宗人府,雍正将犯了错的三子弘时过继给八阿哥。三月,八阿哥被改名为阿其那,他的儿子弘旺改名为菩萨保,意思是被讨厌的人。

六月,八阿哥被定罪四十款,九月,八阿哥病死于宗人府,民间多认为八阿哥是被毒死的。

九阿哥叫爱新觉罗·胤禟,生于康熙二十二年,其生母是宜妃,康熙四十八年,九阿哥被封为贝子(仅次于贝勒),雍正元年,九阿哥被发配至西宁。雍正四年,九阿哥被宗人府削去宗籍,三月,被改名为塞思黑。五月被幽禁在保定一个特别小的房间,六月被定罪二十八条,八月病死,民间也多认为是被毒死的。

十阿哥叫爱新觉罗·胤䄉,生于康熙二十二年生,其母为温僖贵妃,是遏必隆的女儿,所以十阿哥的地位是比较高的,康熙四十八年被封为敦郡王。十阿哥是三个人结局最好的,在雍正二年被革爵幽禁,一直到了乾隆二年,被释放出来,并且授辅国公,乾隆六年,十阿哥病死,以贝子之礼葬之。

历史简单说


康熙年间,康熙众子为争帝位,发生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九龙夺嫡”,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

过程就不在多说,重点说说几个人的下场。

长子胤禔,夺嫡失败时只有三十七岁,他被囚禁在高墙内达二十六个春秋,直至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日被幽死,终年六十三岁。

太子胤礽,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三日,因胤礽病重,雍正谕大臣安排后事;十四日,胤礽病逝于禁锢地紫禁城咸安宫,终年51岁,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葬于黄花山(今天津蓟县)理亲王园寝,谥曰密。

三子胤祉,雍正十年(1732年)闰五月,胤祉逝世于禁所,清廷以郡王例将其安葬。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帝为其追谥。

四子胤禛,继位登基,年号雍正。

八子胤禩,雍正上位后,将其改名为允禩。为稳定人心,先进封其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稳根基后,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薨,享年45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以胤禩无悖逆之实,下旨复原名胤禩,恢复宗室,并录入玉牒。

九子胤禟,雍正元年(1723),奉命赴西宁驻扎。雍正三年(1725年)七月革爵。雍正四年(1726年)初,革去黄带子,削除宗籍。 同年八月,定罪状二十八条,送往保定,加以械锁,暂交直隶总督李绂监禁,令改名塞思黑。胤禟在狱中被折磨而死, 也有传说是被毒死的。享年四十三岁。乾隆间恢复原名、宗籍。

十子胤誐,因党附胤禩,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被雍正帝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被释放,授辅国公品级,乾隆六年(1741年)九月初九,胤誐病死,年五十九岁。以贝子礼安葬,子6人。

十三子胤祥,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5岁。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十四子胤禵,康熙帝去世后,胤禵被召回京师,随即软禁于景陵读书,后因皇太后去世,被授于郡王虚衔。随着雍正统治地位的日渐稳固,雍正对允禵也愈来愈严酷。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康熙梓宫运往遵化景陵安葬后,雍正谕令允禵留住景陵附近的汤泉,不许返回京师,并命马兰峪总兵范时绎监视他的行动。不久,孝恭仁皇后去世。雍正在慰“皇妣皇太后之心”的幌子下,晋封允禵为郡王,但未赐封号和给予俸银,注名黄册仍称固山贝子。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雍正展开了对当年参与储位争夺的兄弟的彻底打击,允禵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贝子。雍正四年初,雍正革去允禵固山贝子,谕令把他押回北京,囚禁于景山寿皇殿内。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初三日,乾隆即皇位不久,便下令释放允禵和允䄉。乾隆二年(1737年),允禵被封为奉恩辅国公,乾隆十二年(1748年)封多罗贝勒,乾隆十三年(1749年)晋为多罗恂郡王,并先后任正黄旗汉军都统、总管正黄旗觉罗学。不过,这时他年事已高,政治上不可能再有大的作为。乾隆二十年卒。他死后,乾隆赏治丧银一万两,赐谥“勤”。


歷史小人物


雍正根据现在的史料,是康熙传位,不是谋权篡位,也不是诡计夺取。正大光明得到的。雍正继位后,对众兄弟薄情寡义,手段毒辣,固然有天性凉薄一面,也有形势紧迫的一面。康熙晚年举止失措,二废太子,让各个儿子大权在握,威胁到皇权。雍正继位后,大出意料之外,再加上雍正铁腕治国,触及各个兄弟的利益,自然而然兄弟们群起而攻之。雍正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得罪士大夫,士大夫各种泼污水,把雍正越抹越黑。雍正力挽狂澜,大刀阔斧,打击政敌,尤其老八,老九下场最惨。

老八号称八贤王,有才有德,威望素著,朝中朝外都呼风唤雨,势力很大,严重威胁到皇权了。康熙雍正都畏惧老八,都打击老八的势力。雍正继位初,笼络人心,把老八捧为总理王大臣,在天子眼前监视起来。分隔老九老十。先拿最弱的老十开刀,调出京师,控制起来。隔段时间,拿下老九,叫心腹大臣李跋圈禁在一个高墙里,每天暴晒,缺衣少食,最后老九折磨死了。除了老八的羽翼后,终于在雍正四年,雍正坐稳了皇位,里外都是自己人,拿下老八,关在大牢时,百般折磨,老八不堪其辱,私下喝毒药自杀了。赫赫有名的八爷党从此土崩瓦解。雍正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电视剧为了追求收视率,夸大事实,甚至歪曲事实。雍正没那么坏,八爷没有那么好,都是权力的游戏,胜者为王,败者寇。


醉剑书


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一张分析图,很多事情一目了然——

如图,四爷,也就是雍正出生于1678年12月13日,于1722年12月27日登基,是年44岁,逝世于1735年。

我们以雍正的出生,登基,逝世为时间标准,来看八爷,九爷,十爷。

八爷爱新觉罗·胤禩,出生于1681年3月29日,比雍正小3岁,在雍正即位4年后,就去世了,享年43岁。也就是说,他和雍正有任何矛盾过节,在康熙去世以前,都无法爆发,而正面刚的时间就是1722年-1726年这段时间。

1722年十二月,雍正尚未正式登基,就任命胤禩与胤祥、马齐、隆科多共四人总理事务,示以优宠,也有说法是为了安抚八爷。康熙在畅春园逝世,颁诏的时间是十二月二十日,而十二月十一日雍正加封八爷为和硕廉亲王,并将他名字里的胤字改为允字,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十三日授其为理藩院尚书。

在这里史料说得很不清楚,有说是雍正授予八爷这些职务的,但是这时候康熙还没死,雍正还没即位,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说明康熙早就决定把一切都教给雍正,雍正这个时候已经是稳操胜券,对八爷是降维打击了。

当然也不排除一种假设,就是,康熙逝世前加封八爷,不过仔细推敲你就会发现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康熙一辈子都在提拔雍正,重用雍正,晚年九子夺嫡期间,为保雍正,一直是在打压八爷的。

八爷没有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飞鸟尽良弓藏,更何况自己还是康熙的弓鸟,雍正让他出来办事,他还真就出来办事了,于是经常被找茬,从雍正元年,到雍正三年,八爷基本上是一直在被批评,从未被超越——

祭祀活动没办好,罚跪,写文件抬头不对,被参奏,减省夫役、畜马,被批评,打造兵器不合格,被洗刷......反正就是喝冷水也塞牙。

如果前几年都只是鸡蛋里面挑骨头的话,那雍正和八爷正真的矛盾,在雍正三年爆发,这一年雍正改革正进行得鬼火冒,然后从小就管理宗人府,喜欢拉帮结派打哈哈的八爷,肯定是站满清贵族的利益,为阻挠改革的保守派说话,于是雍正对其很不爽,责备他怀挟私心,遇事播弄是非,动摇百官的意志,搅扰阻挠施政方针。这个就是本质矛盾了,从此八爷被监视居住,于一年后去世,怀疑是被毒死的。

八爷悲催的后半生和影视剧里演绎的差别不是太大。只不过历史上的八爷比影视剧里的要悲催得多,影视剧里他还能想这想那,搞这搞那,其实康熙逝世的那一刻开始,他基本上就是笼子里的困兽和朝堂上的靶子,最好的办法就是躲得越远越好,然而他还很天真的想出来做点事,必然下场很惨。

九爷,也就是爱新觉罗·胤禟和影视剧里演绎的差别很大,影视剧里的爱新觉罗·胤禟是个不学无术,贪得无厌的混蛋,事实上,清皇子个个都还是接受了良好教育,拿出来都有两把刷子的。胤禟同学从小就很有才,喜欢诗词歌赋,发明创造,没事还来点外语,喜欢交朋友。

对于雍正来说,我天天在这里批折子改革,你却天天那么浪,出尽了风头,还不支持我改革,我怎么能受得了,于是雍正三年,这个不改革挣钱,只棋琴书画的满清保守贵族的代表人物被监禁,八爷去世的1726年,在狱中被折磨致死。

十爷,也就是胤䄉,是除了太子之外,出生最高贵的皇子,他的生母钮祜禄氏是遏必隆的女儿,要知道在康熙少年的时候,遏必隆,索尼这些大臣和康熙联姻形成联盟斗过了鳌拜等七拱八翘的渣渣。

然而胤䄉同学学习不好,基本上是个废柴,所以雍正也不怎么把他当回事,他一直被圈禁,但是没有被害,活到了乾隆六年(1741年),而且乾隆还封其为辅国公。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其实雍正收拾八爷和九爷,是因为他们代表的是满清最惰性,最传统,最保守的一派,是改革的阻力,然而他们又不懂得变通,不转变姿态身先士卒就算了,也不摇旗呐喊做个样子,还要把位子占着,还要说闲话,所以雍正杀鸡给猴看。而其他几个有点微词,但是没有什么代表性的废柴,雍正也就是把他们圈起来,交给儿子将来放了做个人情。大直男雍正做所有这些事的动因还是和改革有关。


HannibalLecter


电视剧《雍正王朝》对雍正皇帝其实多有美化,真实的历史中,八爷九爷和十爷要惨淡的多。


电视剧中,雍正对八爷一直器重到自己的统治的中后期,是八爷自己不甘心,撺掇着八王议政,然后被十三爷识破,从而彻底倒台,被抄家。

在真实的历史中,八阿哥确实在雍正即位后被封为廉亲王,担任,任理藩院尚书,管工部事务。但是这只是对八阿哥的缓兵之计,因为雍正当时刚刚继位,立足未稳,对在朝堂之上势力庞大的八爷党还有所忌惮。


在雍正当了三年皇帝之后,雍正坐稳了皇帝的位子,就开始对八爷发难了。先是多次指责八阿哥失职,后来直接革去黄带子——也就是取消了宗室的身份,发配宗人府圈禁,总共给八阿哥罗列了四十条大罪,多次敦促他改名,无奈之下,允禩只能改名为“阿其那”。

雍正四年九月,八阿哥在宗人府拘禁中病逝,终年四十五岁。


而九阿哥允禟的命运也没有好到哪儿去,和八阿哥一同被开除出籍,改名为“塞思黑”。他的待遇甚至于还不如八阿哥,没有被囚禁在宗人府,而是被押往保定关押。四十多度的酷暑中,还带着很重的镣铐,经常被折磨的昏睡过去然后被冷水泼醒。九阿哥也没有坚持很长时间,雍正四年八月就撒手尘寰。

十阿哥允䄉同样是八爷党,和两个哥哥一样被革职圈禁。但是可能因为雍正手下留情,也可能是心态好,总之一直活到了雍正死亡,乾隆登基。乾隆把他放了出来,封为辅国公。十阿哥一直活到了乾隆六年,算是这三个人中下场最好的一个。

至于八阿哥和九阿哥的后人,要一直等到乾隆四十三年,才有圣旨宣布给他们部分的平反,以及后代的复籍,而这距离他们俩的死,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了。


皇权的斗争是最无情的,作为对雍正产生过重大威胁的八爷党,在雍正即位之后,就应该能猜到自己这样的结局了。


经史通义


八爷胤禩、九爷胤禟、十爷胤誐的结局是自找的,在雍正登基之后,朝中大臣都默认了这个现实的背景下。这三人企图恢复所谓的“八王议政”,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方式来限制雍正的权力。进而通过“八王议政”来架空雍正,因为八王中基本都是八爷党的人。

对于这三人的企图,雍正怎么可能察觉不到,毕竟雍正也是一个强腕政治家。当这三人提出这场软政变的要求之后,雍正二话不说直接暗中部署,让这三人的计划落空。最后这三个失败的人就被贬为庶人,而八阿哥是被暗中处死了。

雍正帝的登基确实算不上光明正大,但是雍正的能力确实是比八爷要强,比起八爷这种拉拢人心之辈,雍正这种实干家才是于国有利的。雍正登基之后,立刻采取强硬措施,整顿吏治,彻查腐败官员。并且直接大刀阔斧的改革,遇到阻力往往都是强硬执行。

康熙末年,清朝财政十分空虚,社会矛盾不断加大,尤其是当时的贱民制度,更是加深了汉人同满人之间的矛盾。雍正直接废除了贱民制度,并且雍正还提出不允许满人居住在汉人地区,必须是有自己的聚集地,避免矛盾,采取汉人治汉的手段。雍正的一系列措施,都是利国利民的,换作八爷估计只会沿袭康熙的老办法,那么势必清朝会像其他异族一样,不久便崩溃。


小司马迁论史


不可否认,《雍正王朝》是一部很优秀的电视剧,其中那些精彩的情节、令人回味的台词都令人不禁神往。但它毕竟不是真实历史,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䄉的命运也不像电视剧所演绎的那样。

先说老八胤禩。



雍正继位后,将胤禩改名为允禩。由于允禩的口碑和威望都不逊于雍正,且在夺嫡过程中有过密谋,于是便成了新君的眼中钉。但雍正还是决定先稳住允禩,于是一继位便加封他为和硕廉亲王,任理藩院尚书,兼管工部事务。不过,在稳住允禩后,雍正对他的排挤和修理也由此开始。1723年,雍正下令设更衣账房,但因其为新设,故在粉刷时油漆味过大,主管工部的允禩遂被罚跪一晚。1724年,雍正借口处理马尔齐哈、常明等大臣,声称此二人为允禩党羽,但又无甚证据,只得责其诡诈。同年,允禩在管理理藩院事务时,由于未能给来京的科尔沁台吉盘缠,故再造雍正斥责。

1725年,允禩奏称上驷院马匹太多,欲裁减一部分。雍正抓住机会,指责其怀挟私心,拨弄是非,动摇百官意志,阻挠施政方针,遂令宗人府革去允禩爵位,并派兵马和侍卫在其府外监视。

1726年,即雍正四年,允禩被革去黄带子,由宗人府除名。雍正随后迅速采取行动,将允禩圈禁于宗人府,高筑围墙,又将其改名为“阿其那”。紧接着,雍正下谕旨,历数允禩罪状四十款。不久,允禩死于禁所。

老九胤禟的命运与老八胤禩如出一辙。



不同于《雍正王朝》中的纨绔子弟形象,老九胤禟绝不是不学无术。史料记载他性聪敏,喜发明,曾亲手设计战车,并尝试用拉丁文转写满文。他还非常热爱西学,与西方传教士十分亲近,还自学外语。雍正继位后,将胤禟改名为允禟,他的命运开始直线下坠。1723年,允禟被派去西宁军前效力。1725年,与允禩一道被革去爵位,1726年被革去黄带子,并定下罪状二十八条,改名塞思黑,并发往保定,由直隶总督李绂管束监禁。同年,允禟在狱中被折磨至死。

相比于老八老九,老十胤䄉的境遇稍好些。



雍正继位后,将胤䄉改名为允䄉。1723年,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来到北京,但旋即病逝于此。雍正命允䄉将灵龛送回喀尔喀,并代表皇室前去祭奠。允䄉托疾未行,雍正遂以此为借口,令其前往张家口。允䄉惧雍正报复,在张家口施行禳祷,因祷文中有“新君雍正”的字样,被雍正斥为大不敬。1724年,雍正下令将允䄉夺爵,并交京师拘禁。不过,允䄉却一直活到了乾隆年间,乾隆将其赦免,并加封辅国公。1741年去世,乾隆下令以贝子衔葬之。

可见,不同于《雍正王朝》中八爷党对雍正的苦苦相逼,真实历史中的所谓“八爷党”面对雍正的雷霆之势,几乎毫无招架之力,只能等待着厄运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