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尼尼的经典雕塑作品有哪些?如何评价他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夕阳下的晚枫


因为有了天才的贝尼尼,才有了今天的不一样的罗马。

贝尼尼用他天才的一生,为罗马雕城创作了大量的雕塑作品,其中经典的作品包括《大卫》、《普鲁托和帕尔塞福涅》、《被劫持的普洛舍宾娜》、《阿波罗和达芙妮》、《圣特雷萨的沉迷》、《受祝福的灵魂》、《四河喷泉》等。


《阿波罗和达芙妮》


贝尼尼被称为巴洛克艺术之父和十七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师,在他的那个时代,他的影响力无人能及而冠绝一时。

他主要的成就集中在雕塑和建筑设计上,但同时他又是画家,绘图师,舞台设计师,烟花制造者和葬礼设计师。


《大卫》

多才多艺的贝尼尼,后人对他有过一段这样的评价:“上演了一出大众戏,其中布景是他画的,雕像是他雕的,机械是他发明的,音乐是他谱曲的,喜剧的剧本是他写的,就连剧院也是他建造的。”


在建筑方面,他完成了圣彼得大教堂工程,包括教堂的内部装修,设计建造了巨型青铜华盖、教堂前的广场和柱廊等,以贝尼尼的这些设计为终点,结束了这个教堂延续了100多年的建造过程。


《受祝福的灵魂》


当然,贝尼尼在雕刻艺术上的成就才是他闪闪发光的一生的焦点。

他的作品打破了文艺复兴以来的静态美,在作品中赋予动态的激情,他的作品充满着炙热的情感,有着飘逸的形态,富于戏剧性的构思而引人入胜。

特别的是,在他的作品里,那些看似冰冷的大理石在他的手中变得有了鲜活的生命力,让人观后啧啧称奇。



贝尼尼的一生,具备了一个伟大艺术家所有的要素,一生服务于教廷而衣食无忧的生活,过人的天赋,长寿的年龄,让他成为艺术史上一段传奇。


布谷公社


在西方雕塑史上,如果说米开朗基罗是不折不扣的古典主义雕塑的丰碑的话,那么贝尼尼则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开创性地成就了巴洛克风格雕塑的桂冠,两者双峰并峙各有千秋,恰如江湖门派中的少林武当,名动当时,传诸后世。

《阿波罗和达芙妮》

无可否认,贝尼尼在雕塑上的成就当得上一出生便风华正茂的评价,据说八岁时就制作了一个让他父亲大吃一惊的小孩头像,他流传下来早期的雕塑作品《大卫》尽管还有着古典主义的影子,但更多的却是那种开创性的思考与和开放性的探索,赋予了作品更多凝固的动感和张扬的欲望,这一点也是贝尼尼作品贯穿始终的特点。

《大卫》

坚硬冰凉的大理石在贝尼尼的手中却具有百炼成钢化成绕指柔的状态,这是贝尼尼天才迸发奇思妙想“神操作”的结果。在雕塑《被劫持的普洛舍宾娜》中,这一点展现得淋漓尽致,那手指着力处的微微凹陷,无疑完美地诠释了贝尼尼雕塑的美学原则,那就是刚柔并济的有温度的态度。而隐藏在这种态度之下的隐秘情绪昭示着某种欲望的驱使,这是贝尼尼雕塑的美学原则和信仰,浮夸喧嚣中带有某种沉沦阴柔的气息,神性释放,人性归位,各得其所,美美与共。



《被劫持的普洛舍宾娜》

天才的骄傲与自负成就了贝尼尼也差点毁灭了贝尼尼。年少成名的贝尼尼在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不觉飘飘然起来。很快,一意孤行的他因为建造一座教堂的塔楼过于激进而致其摇摇欲坠不得不很快拆除,这下折戟沉沙的贝尼尼深刻地体会到天堂跌落进地狱的滋味,但也许这只是命运的一次考验,沉寂许久的贝尼尼以《圣女特瑞莎的狂喜》这件作品再次王者归来,这件救赎之作成了他创作中的又一座高峰。

《圣女特瑞莎的狂喜》

终其一生,他狂热又虔诚,狂飙突进,风雷激荡,以其横溢的才华在西方艺术史特别是雕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


吃素的穿山甲


17世纪,当文艺复兴进入尾声时,作为老牌艺术强国的意大利,艺术人才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断档,能在艺术史上留下名字的艺术家,相比邻国法国、西班牙、德国等,已经没有了数量上的优势。而出生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贝尼尼(1598年——1680年)用他的艺术才华震撼了人们的眼球,有力地佐证了意大利的艺术虽然每况愈下,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海神波塞冬》

贝尼尼是一位非常全面的艺术天才,在雕塑、绘画,建筑,甚至舞台设计和戏剧等领域,都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和较高成功。

个人觉得,他的艺术成就完全可以叫板文艺复兴初期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都是在众多领域有所建树的大师,这样的超级人才,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男孩和果篮》

贝尼尼的主要成就体现在雕塑上。因为整个17世纪,是巴洛克风格大行其道的时期,奢华大气,庄严典雅是巴洛克的主要风格特征。这种特征最早被用在建筑上,跟建筑结合后,能产生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无论从视觉感受还是心灵感受,都非常震撼。因此,在建筑上,巴洛克风格被发挥到了极致,贝尼尼也把他的“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圣安德烈与圣托马斯》

贝尼尼创作一幅雕塑作品要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每幅都是精雕细琢,为了把形象塑造得更鲜活更饱满,他常常研读历史故事,认真倾听民间传说,在心中先把作品的形象塑造起来,等到胸有成竹之时,他才动手雕刻。因此,他的每幅雕塑作品都算得上是经典。

而《普鲁托和帕尔塞芙涅》、《沉睡的维纳斯》、《海神波塞冬》、《阿波罗与达芙妮》、《时间揭示真理》、《大卫》等作品,是经典中的经典。

《贝尔尼尼》

《普鲁托和帕尔塞芙涅》中,细节非常生动,尤其在表现普鲁特的粗暴时,他的手指过于用力,嵌入了美少女帕尔塞芙涅的身体里,粗暴和柔软形成了鲜明对比。更由于这个细节是由质地坚硬的大理石表现出来的,能把肌肤柔软的质感,以及两人不同的性格状态表现得活灵活现,实属不易。

《大卫》

《沉睡的维纳斯》中,维纳斯趴在床上安详地睡去,露出脊背,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女性优美、光洁、圆润的背部轮廓,以及富有节奏感的身体曲线。观者第一眼看到,不会想到是用大理石雕刻出这么唯美和阴柔的形象,事实上,它就是贝尼尼用鬼斧神工般的巧手,为观者塑造了一个“艺术的谎言”。


鸿鹄迎罡


17世纪的西方艺术中,流行着一种既奢华大气又充满浪漫色彩的艺术风格,这就是巴洛克艺术。意大利的贝尼尼则是众多巴洛克艺术群星中最为闪耀的一颗,在雕塑、建筑和绘画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1598-1680),出生于意大利拿波里,后随家人迁居罗马。由于贝尼尼的父亲也是一位雕塑家,因而他自幼便受到艺术熏陶,很早就接触了雕塑创作,并在青年时代迅速成名。

成名后的贝尼尼很快被教皇赏识,也得以借此发挥自己的创作天赋。在组雕《普鲁东抢劫珀尔塞福涅》中,充分显露出了贝尼尼雕塑作品中的动感,而且对人体肌肉与细节表现方面,同样都很出色。

几乎与《普吕东抢劫珀尔塞福涅》同期的雕塑作品,贝尼尼的《大卫》也是一件雕塑史上的瑰宝。贝尼尼刻刀下的大卫充满了力量,正在蓄势待发,充满了爆发力和运动的激情。

贝尼尼非常善于表现运动中的人物。在《阿波罗和达芙妮》中,讲述的是古希腊神话故事,当阿波罗触及到达芙妮的那一刻,达芙妮开始化身为桂树,这一瞬间的转变在一具雕塑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现:达芙妮的身体顷刻间开始化为桂树,面部和眼神中透露出了无限的惊恐,而身后的阿波罗意识到事情已无法挽回时,内心的懊悔与无奈开始浮现于脸上。

↑《圣萨德列祭坛雕塑》

其实,尼贝贝流传于世的雕塑,几乎都很经典,具有典型的巴洛克艺术风格,充满了动感、激情和浪漫主义气息。但在这样雕塑作品中,获得赞誉最高的,当属《圣萨德列祭坛雕塑》。不过,我个人最欣赏的还是那件《阿波罗与达芙妮》。

至于尼贝贝在艺术史上的地位,我觉得前文的概括已经比较清楚:意大利巴洛克风格中最著名的雕塑家、建筑家和画家。不过,作为一个为教皇服务的御用艺术家,贝尼尼的关注点多少有些偏离现实和世俗生活,然而,这似乎又不是什么需要苛责之处。

以欣赏的目光去品味和享受,不也正是一种幸福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