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20的性能怎么样?

爱上我的魅


从网上公开的消息得知,由中国独立自主研发设计开发的10吨级的通用直升机直-20,目前已经完成了相关定型工作,也已经开始小批量的交付给中国陆航部队进行前期试用了。


该款通用直升机最早是出现于06年珠海航展之上,不过那时是以直升机模型进行相关展示的。随后经过中国军事航空工业好几年的艰苦研发设计,终于在2013年拿出了相关的实体验证机型,并于当年成功的完成了首飞。


作为中国陆航部队最新加入的成员,国产通用型直-20所蕴涵的科技含量也是非常高的,在全世界这么多10吨级别的直升机之中,直-20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显然,国产直-20在其自身的气动外形上,也确实参考过已经在中国陆航部队服役多年的美制“黑鹰”的一些设计思路的,不过完成定型后的国产直-20也做到了在相关空中机动性方面要比美制“黑鹰”直升机还要强的设计目标。

并且也凭借着中国军事航空电子工业高超的水平和能力,直-20其自身所搭载的电子设备是非常豪华的,也可以说已经把西方航空军事工业类似于装配给武装直升机的电子设备都加装到这款通用直升机上了。不仅如此,国产通用型直-20目前所搭载的国产涡轴-10最大输出功率也达到了1700轴马力的出色水平,全面超过了目前美国陆航部队装备的美制“黑鹰”直升机所搭载的T700系列发动机的1500轴马力。

未来,也随着国产直-20相关的产能逐渐也稳定下来,越来越多数量的国产直-20装备中国海陆空相关的部队,中国军队整体机动化能力将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航空君


图注:直-20效果图

从目前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新研制的直-20作为一款双发中型通用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在10吨左右,有效载荷5吨左右,参照同一级别的美制“黑鹰”UH-60A直升机,该机一次可运送12~14名士兵或6副担架,外部可吊载4吨左右的外挂物,运载能力介于现役的直-9和直-8之间。不过,相比直-9和直-8,直-20最大的特点是尺寸和载荷适中,尤其是对海军来说,既不会像直-9舰载型因为内部空间和载荷限制,无法携带性能更好的搜海雷达、声呐和武器系统,也不像直-8舰载型因为体积过大,无法在海军目前的主力舰船上使用。因此,直-20对于海军的意义更甚于空军和陆军,未来有很大可能被用作载机,用来改装成舰载反潜或海上搜救直升机。

此外,直-20的机身采用类似“黑鹰”的扁平式设计,显然是要求该机能像“黑鹰”直升机一样能用运-8这样的中型运输机装载,以提高其远程机动和部署能力。而在运输能力方面,直-20直升机10多人的运载量与直-9不到10人和直-8超过20人的运载能力相比,一架直-20一次刚好可以装载一个全副武装的战斗班,或一支携带各种特殊装备的8人制特种作战小分队,既不会运力不足也不会浪费运力,非常适合于战斗编组和临时搭配,也不会因为一架飞机装载了太多人员,在战斗中被击中而损失过多人员,使用效费比和灵活性超过直-9和直-8,未来很可能成为我军实施空中突击作战的主力运输机种。


兵工科技


就在近期,直20高清照片细节被曝光,国内媒体普遍认为距其服役部队已经不远。虽然直20的具体性能参数没有透露,但是通过公布的照片,以及网友的猜测,与美国黑鹰的性能对比,也已猜出一二。

直-20是网上对中国研制的一款中型(9-10吨级)通用直升机(类似于UH-60通用直升机)的用名,暂非正式名称。正式名称估计服役时会公布。

由于限制黑鹰对中国的出口,过年长期以来一直在8-10吨级的直升机存在空白。中国也在加紧研制。公布的照片可以看出,国产直20与黑鹰很像。有的网友说,这就是国产黑鹰,但是细心观察,直20与黑鹰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首先是旋翼桨叶数量,中国是5片桨叶,黑鹰是4片;机头大小对比,直-20机头更圆润饱满,空间比黑鹰也略大,而且直-20原型机就在机头安装了光电转塔;机体部分,直-20的机体更大一些,机身和尾梁连接处,有较明显的过渡结构,而黑鹰是直线过渡到机尾,而这个明显的收缩过渡结构,是直-20和黑鹰外观上最直观的区别。


直20直升机大小和布局都与黑鹰直升机非常相似—据推测也属于10吨级直升机。未来服役后,将极大幅提高我军空中突击以及运输的能力。


红色沙场


这是迄今为止直20最为清晰的一张底部照片。作为四个“20”中最有可能第三个服役的它,也是目前陆航最为希望获得的中型通用直升机。当年UH1“休伊”直升机蜻蜓点水般降落到每一片丛林里,运送着美国大兵从南到北执行蛙跳作战,毫无疑问至今解放军还不一定做得到。当年引进了24架S70“黑鹰”民用型,在继续引进的时候被泼了一盆冷水的事情犹如就在昨天发生。不过在今天,我们再也不必觍着脸低三下四地去求购直升机了。从4吨级轻型直升机,再到30吨级的重型运输直升机我们都有了。

直20在入役之后,肯定会衍生出不下三个型号。通用型,海军搜救型,海军反潜型。通用型不仅仅适用陆军,海军陆战队一样需要。最重要的还是特种部队。特种部队搭载中型通用直升机低空渗透的战例比比皆是,而目前我军特战部队只能是依靠大型运输直升机进行机降。毫无疑问暴露作战意图的可能性大大增长,而且还需要不少的攻击直升机掩护,目标就更大了。无论是渗透还是撤离,如此庞大的规模肯定容易被发现。

海军的直9因为吨位小的缘故作战半径只有150千米。同时还不能执行一些对运载量要求高的任务。直8体积太过于庞大所以海军的预警、反潜直升机只能是依靠引进的卡系列直升机,机体技术老旧得不得了。还有055大型导弹驱逐舰,本身就预留了双机库肯定不会硬塞直8或者直18,只能是直9和直20。

陆航拥有大量的直8和米17急需更换,而直18肯定不能完成所有的任务。一口气能赛下一个排,只是适合在已经夺取制空权的情况下才大规模出动。直20的载员达到12人,还不包括机组人员。而且,本身就是通用直升机的它肯定能携带一些支援型武器,例如火箭弹,反坦克导弹和机载机枪,深入敌后的战士们也需要火力支援。按照目前的进度来看,直20最快会在今年6月份首批入役。随着陆军飞行化最后一块短板被补上,蓝星最强陆军的目标将会很快实现。


浩汉防务论坛


世上十吨级通用直升机,分为两个档次,一是美制SH-60“黑鹰”/“海鹰”、S-92“直升机客车”、欧制AW-101“灰背隼”、EC-225“超级美洲豹MkII+”/EC725(AS332)超级美洲狮、NH90、中国直-18和直-20,为代表的四代直升机,共七款;一是俄制米-8“河马”系列直升机,卡-27“蜗牛”系列直升机,是三代直升机的代表之作。通过多年努力,落后的直升机工业终于大踏步赶将上来,直-20正是其中的代表,为我国全新打造,不少人看了说,有点像“黑鹰”,其实差别还是蛮大的,作为后来发展者,总有些相类或相似的地方,并不奇怪,非说像谁没意思,主要在性能同,性能好才是真好,按照我国各种地形,各种气侯,甚至海洋而打造,正是军队急需的一款装备。常见我国军舰造得好,就是没有合适的直升机,直-9太小,直-18体积庞大,未来只有直-20,不大不小。

★“黑鹰”呼啸的日子。那时非常尴尬,不少直升机工业人跺脚直叹,搞了一辈子直升机,居然把中国直升机给搞没了。一无钱,二无技术,三无实验设备,根本搞不起来,尤其在高原更是难觅直升机的身影,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进口了24架美制“黑鹰”,用得非常好,可惜数量太少,以后买来米-8改进型米-17,数量不算小,至少200多架,2008年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是远远不够,像这种军队通用的直升机,只有自己搞。在直-8的基础上,利用直-10发展出的技术,迅即搞出一款直-18,上了高原试飞,并一举突破了8000多米,我们成功了。通过打造直-18,进一步突破四代直升机技术,壮大了队伍,搞出了发动机,搞出了旋翼塔等实验设备,所以开始向急缺的机型发力,这便是直-20,大旱之望云霓的一款通用直升机。

★“及时雨”。直-10和直-19出世时,分别赋名以“霹雳火”和“黑旋风”,使用了水浒人物的绰号,如果给直-20起一名儿,我看不妨就叫“及时雨”吧,形象而亲切,可以“上山,下海,系列化”,我们太需要的装备。要说到它的性能如何,不得不说,我们有使用多种通用直升机的基础,研制出了四代直升机的技术,性能应该是不低的,比如直升机三大动部件,发动机、旋翼和传动系统,都成功了,没有问题。试飞中也没有发现难以克服的技术障碍,所以不少人开始期待2018年的珠海,直-20是否露个面呀?网络图片越来越清晰,这说明它距离我们越来越近,离形成装备的日子已是不远,珠海拉出来,飞一飞,展示一下,也有助于外销呀,只有自己装备,数量不会太多。要知道,“黑鹰”生产了4500多架,而米-8系列直升机共生产了12000之多。

★需要多少架?美国陆军仅“黑鹰”就装备了高达1300多架,俄罗斯陆军也装备米-8系列直升机在千架以上,所以中国陆军航空兵,亦应装备直-20至少在千架以上,加上空军、海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总数量当在2000架左右,十吨级,一等一的主力,没问题。退役掉现在日趋老化的米-17、卡-27和“黑鹰”,装备的数量还相当有所提高。我们知道,中国两栖攻击舰模型已经推出多年,不少人纳闷,如何不见它问世呢?我想原因可能正出在直升机装备上,重型直升机正在研制,直-20有待成熟起来,两栖攻击舰主要装备就在搭载直升机的数量,就是造出来也会面临着无机可用,不妨晚发展一段时间,以待主力直升机成熟后,再来发展两栖攻击舰,也为时未晚。


魂舞大漠


很多军事爱好者初次看到直-20的模型时,都认为该机与“黑鹰”很相似。从总体布局和直升机外形来看,模型确实和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研制的”黑鹰”直升机很像。这就不由得让人想起,中国于上个世纪80年代和西方蜜月时期,曾从美国购买了24架S-70C(“黑鹰”的民用型)直升机,主要用于高原地区的运输和救护。其优良的高原性能、高可靠性和出勤率给中国使用部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由于后来美国实施对华军事制裁,禁止向中国出售“黑鹰”直升机等装备和技术。而当时中国由于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还不能研制出类似的直升机,只能转而购买俄罗斯的米-8/17系列运输直升机。但米-8/17的寿命短、设备简陋、机体笨重粗大,并不能令人满意,中国一直希望能得到类似”黑鹰”,并且是由自己研制生产的10吨级高性能通用运输直升机。直-20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研制的,它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直升机吨位级别上的一个重要空白,改变了在这个重要级别上依赖于国外进口的不利状况。

从模型上看,直-20直升机的总体布局采用了单旋翼带尾桨式的典型布局。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尾桨和S-70C“黑鹰”一样,都是安装在尾斜梁右侧,但并不是“黑鹰”那种带倾斜角的布置,而是采用通常的垂直水平面的安放。S-70C“黑鹰”直升机尾桨之所以向左倾斜20度,是为了帮助平衡。因为其重心落在主旋翼轴的后面,在悬停和前飞时会产生抬头力矩。


李三万的三万里


最新的图像显示,中国的直20直升机正处于最后的测试阶段,不久就将被中国空军接收,进行操作测试。此前,直20在甘肃进行了高空性能测试,这代表着,直20可能会被首先投入到高原使用。直20的设计和美国出口版本的S-70黑鹰十分相似,后者在中国空军中长期使用,获得了来自军方的好评,直20研发的基础被说成是美国黑鹰直升机也并不过分。

图为直20直升机

但,中国的直20绝对不是简单的仿制产品,不同于美国黑鹰直升机的四浆叶,直20选择了五浆叶的设计,数量更多且合理的浆叶有助于在发动机推力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提供更大的推力,从而使直20在高原进行高强度操作成为了可能。

图为直20直升机

一旦直20完成开发并投入使用,它将被改装成多个型号,如用于反潜战的多任务海上直升机( ASW )、反潜战( ASU )和战斗搜索救援( CSAR ),考虑到更多情况,直20还将具备电子战能力和空中指挥能力,直20将被广泛用于多个军种,可以极大的提升中国军队的投射能力和多任务能力。

图为直20直升机

长久以来,美国一直都是通用直升机的使用大户,2018年,美国四大军种保有超过4000架通用直升机,几乎是剩下所有国家的总和。通用直升机是军队中的对面手,是提升军队能力的维生素,是现代军队不可或缺的武器装备,而直20的服役将极大的缓解中国所面临的缺乏该机种的问题。


军事新观察


自陆军成了航空兵部队,海军驱护舰有了直升机起降平台和机库,包括陆军航空兵和海军反潜直升机部队,都缺少一款10吨级的直升机,这是两支部队心中许久的遗憾。

各集团军陆航团米17系列各种改进升级型在牺牲载重的前提下,也能满足高原空运的需求,但米17既大又重,对起降场地要求苛刻,无法像黑鹰那样装进中型运输机内空运,削弱了战略机动能力和应用范围,陆航非常需要一款类似黑鹰的10吨级运输兼具对地攻击能力的直升机。

海军驱护舰上以直9A为基础研发的4吨级直9C反潜直升机,只是免强堪用,终归存在机体小,载荷小,航程短,搜攻潜效果差的缺陷,是制约海军水面作战舰艇反潜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所以海军舰载反潜机部队也和陆航部队一样,迫切需要一款10吨级的反潜直升机。

目前,国内军工在吃透“黑鹰”的基础上,整出了国产版10吨级的直20,已经开始了试飞工作,那张直20直升机正在飞行的照片,又在近期网络上被刷屏了。

作为军迷,其实从外观上就能判断,该型直升机脱胎于“黑鹰”,相比于普通4叶桨,采用了5叶主旋翼,噪音更低,升力更大,航速更快,具备较好的机动性和控制性。

直20将采用全新电传飞控技术,将用来执行突击、空运以及后勤支援任务,从此必将成为陆航的有力武器,自由搏击高原的雄鹰。

当然,作为军迷个人判断,也少不了直20舰载反潜版,一旦上驱护舰,能遂行巡逻、反潜、反舰,还可以进行搜救、支援等任务,海军水面舰艇部队的反潜能力将立马提高,海军反潜水平低下,这个困扰海军许多年的问题,必将迎刃而解。

2018年2月25日于杭州


国平军史


据报道,在2013年12月23日上午,国产通用型直升机直-20首飞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能自主制造十吨级别的直升机,填补了我国在10吨级别直升机的空白,将会成为我国综合作战直升机重要机型。

据悉,我国空军力量发展开始比西方众多国家晚了很多年,直升机的发展更是落后于西方,美国早在几十年前就研发出了性能优良的黑鹰直升机,黑鹰一直服役到现在,已经衍生出了众多机型,而我国十分急需一款黑鹰类型的直升机,直-20的成功研发,无疑解决了我国的一大问题。

直-20的性能比其他直升机都有很大的提升,比如直-9在机动性就和直-20差了很大一截,另外由于直-20使用了我国研发的新型发动机,动力更足,补充了直-10动力不足的缺点,毫无疑问的将全面取代后者。

直-20是一架通用型直升机,不仅动力很足,而且还能搭载十几枚火箭弹或者导弹,有更多的任务选择,它可以执行救援救灾,载人突袭任务,火力支援任务,紧急撤退任务,因为直-10性能的提升,它已经具备了高原作战的能力,因此可以填补我国高原作战直升机的空白。

经过多年发展,直-20已经衍生出其他机型,不仅仅能执行高原作战任务,而且还能执行反潜任务,相信很快直-20F就能加入海军的行列,成功入驻反潜军舰,而且有望很快走上出口的道路,在这之前,中国曾和巴基斯坦有过直-10的订单,但是由于当时直-10的动力不足,导致中巴没能完成此订单,相信直-20一定能够补缺这个遗憾,到时直-20又将成为中国一张靓丽的军事名牌。(下图是直20与黑鹰的侧视对比图)


利刃军事


尽管中国在直-20上采用了不少新技术,但在发动机这一核心设备的研制方面,仍存在明显的短板。这是中国航空工业,甚至是整个中国工业体系面临的重大课题。具体到直-20上,问题显得更突出。美国的S-70C“黑鹰”直升机,装备2台通用电气的T700-GE-701D型涡轮轴发动机,单台功率超过1400千瓦。由于需要经常在含氧量较低高原地区飞行,中国进口的S-70C换装了动力更强劲的T700-GE-701A型发动机,单台功率达1700千瓦。而目前,中国自己还未开发出类似的涡轮轴发动机。

《简氏防务周刊》等海外资料显示,中国的武直-10型直升机,装备国产“涡轴”-9型发动机,单台功率仅为1000千瓦;直-8和“美洲狮”直升机,分别装备法制透博梅卡的“脱莫”-ⅢC型和“玛基拉”-1A1型发动机,两者功率都在1500千瓦上下,在高原缺氧地区的性能也不突出。另有资料显示,中国与法国合作开发直-15型直升机(法方编号为EC-175),同时合作研制“涡轴”-16型发动机。不过,据称该发动机是以法制“阿蒂丹”-3型发动机为原型开发的(另有说法是“阿蒂丹”-3即是“涡轴”-16的法国编号)。“阿蒂丹”-3主要使用在8吨级直升机上,最大输出功率仅为1325千瓦。这让人们对“涡轴”-16能否到达“功率1500千瓦”的设计要求,产生了怀疑。该发动机是否能应用在10吨级的直-20上,还有待观察。

除了“涡轴”-16,中国还有两种发动机可供直-20选择。一种选择,是加拿大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PT6B-67B型发动机。据称,该发动机与直-15采用的PT6C-67E型发动机(单台功率超过1300瓦)属于同一个系列,但功率更高,达到1500千瓦。有外媒曾报道,中国正参照PT6B-67B研发新型发动机,单台功率可超过1500千瓦。甚至有海外资料显示,“涡轴”-11已在2012年投入量产,并装备在直-8型直升机上。

另一种选择,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涡轴”-10型发动机。据外媒报道,“涡轴”-10由中航608所研制。早在2003年,该所就成立了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研发中心,专门负责对相关课题进行攻关。2006年,该所研制的某型涡轴发动机(外媒推测其是“涡轴”-9发动机)成功装机首飞。另据中航二集团的网站介绍,也是在2006年,608所预研的先进涡轴发动机项目,在核心机及其三大部件试验件的设计和试验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外媒推测,所谓的“先进涡轴发动机”正是“涡轴”-10,并称其单台功率可达2000千瓦(一说1800千瓦)。目前,并无直接证据表明,“涡轴”-10的技术已成熟。尽管如此,不少媒体依然相信,直-20已采用了该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