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将领胡琏的军事水平到底怎么样?

1195125793


胡琏,在国民党的将领里面,很难找到一个像胡琏这样的国民党军事将领作战能力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对于蒋介石来讲,这个人有十分的信任,能够得到双方领袖的认可的国民党将领胡琏算是独一份儿。

毛主席说他狡如狐,猛如虎,蒋介石更是把陈诚的起家部队11师和18军相继交给了胡琏进行指挥,要知道国民党陈诚,号称土木系,他的这个名称就是来自于这两支部队,而这两支部队也为整个国民党军事将领输出了将近一半儿的人才。

要知道国民党的将领要么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但是跟蒋介石并不亲近,然后被蒋介石置之不理,要么就是得到了蒋介石的认可,能力不行被毛主席说。

胡琏,是黄埔第四期的学生,跟著名的国民党军事将领张灵甫是同学,而且两个人关系还特别好,胡琏在老家,实际上是有自己的心上人的,并且心上人为了能够支持他去黄埔军校上学,不惜变卖家产,所以当时胡琏发誓说我回来以后肯定要娶你,但是胡琏食言了,由于为了能够傍上陈诚这一棵大树,胡琏娶了另外一个女人,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能够得到蒋介石信任的一个重要原因,陈诚也愿意把他的起家部队第11师教给胡琏。

让胡连名声大噪的是石牌保卫战,被国民党方面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当时胡琏率领第11师证手在石牌跟日本人展开胶着血战,击毙日军7000多人,在战场中将曾经长达几个小时没有听到枪响,这并不是因为双方停战,而是因为双方几万的部队陷入到了石牌这个狭小的地域里面,展开白刃战,谁都不愿意开一枪,因为开了一枪,就有可能造成你队友的误伤,可以说是抗日战争历史上面一个重大的战果之一了。

由此可见,胡琏这个人作战的时候是愿意百分之百执行自己统帅部下达命令的,也就是对于战场上面的指令能够做到严格的执行,这在当时国民党军队内部,尤其是解放战争期间的那个时候的国民党军队内部来讲,是十分难得可贵的精神。

1945年,日军向湘西发动进攻,这个时候胡琏出击,包超敌人的后路,面对这项艰巨的任务胡琏仍然率领着自己的部队穿插敌后,出色地完成作战使命,这场战役里面消灭日本军队3万多人,也可以看出胡琏在执行命令这个上面是绝对不会跟你打折扣的。

除此以外,胡琏也愿意根据战场形势的问题作出变通,比如在解放战争期间,(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我军曾经多次想针对胡连的第11师展开围剿,但是都为他敏锐的战场嗅觉给嗅出了危险,并且多次逃出生天,这一点,粟裕就曾经在他手底下吃过亏,所以说,当时的中原以及华东野战军对于这个对手,那是恨得牙痒痒的。终于得到机会,在淮海战役里面包围了黄维兵团,并且将胡琏也给包围了。

即便是如此,胡琏仍然在外围没有被包围的兵团的掩护之下,突出了重围,并且逃回南京,并且在突围的途中,他还特意准备了大量的安眠药,准备在被俘虏了以后吞服安眠药自杀,在这之后,驻守在金门,迅速聚拢了溃败的队伍,并且成建制的消灭的解放军近9000人,十个西北王比不上一个金门王,胡琏一下子成了国民党最会打仗的人。

事实上,我们去看胡琏将军,他整个作战的生涯,很多我们都能发现他都是执着于防守,并且最后反击,然后取得大量战果,这样一个作战的路子,也就是说让他去主动进攻别人,除非他有十足的把握,他才敢去进攻。防守有余,进攻不足。

面对日本侵略者这样凌厉的攻势,这个时候胡琏将军可以有自己发挥的余地,但是面对解放军这种灵活的作战机战,俗称的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胡琏可以说是一筹莫展,当然,解放军也拿他没有办法,但是你会放手不代表其他的人会防守你打仗对蒋介石忠心不代表其他的人对蒋介石忠心,所以解放军干脆避其锋芒,把你采取放置play,我先不管你我先去打其他的人,这样的话其他的人溃败了,面临大的局势之下,你这一两点优秀的点也发挥不出什么作用了。

再加上74师的负面造成,蒋介石一个心理阴影,所以蒋介石在74师覆灭以后,很少命令他手底下的五大主力再次主动出击,去攻击。解放军的中坚力量,这样的话造成胡琏很少有能够创造战机的机会,当然,等到最后战况缩小到金门这一个弹丸之地的时候,胡琏他的军事模式可以得到百分之百的发挥,并且保证数守在大小金门一动不动。

所以说,对比他和当时的解放军的高级统帅相比来说,二者各有所长,两者也拿对方没有办法,只不过在大的形势之下,可能胡琏在集体里面更加吃亏一点儿,这也就是为什么解放军的各位统帅所创造的战果远比他辉煌。

还是那一句话,所有参与抗日战争,并且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人,都是英雄,对于英雄,我们应该致以我们诚挚的敬意。


漩涡鸣人yy


胡琏,原名胡从禄,陕西华县人,1907年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25年进入黄埔军校,成为第4期学生,与他同期的还有林彪、谢晋元、张灵甫、李弥、刘玉章、杨杰、唐生明、潘裕昆等人。林帅自不必说,其他人均不是泛泛之辈,可见黄埔四期依然出色。

从1928年起,胡琏就一直在国民革命军第11师,先后担任连长、副营长、营长、团长等职务。在“九一八”事变前,胡琏已经是国军第11师第66团团长,是陈诚麾下的大将之一。抗战时期,胡琏先后带部参加了淞沪会战,罗店之战,之后又转战江苏南部、湖北等地区,表现杰出,因此升为11师的师长,但真正让他在全国声名鹊起的还是1943年的“石牌防御战”。

1943年5月,日军集结二十万大军进攻湖北西陵峡南岸的石牌要塞,这里是通往国民政府临时首都重庆的重要门户。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国民革命军第十集团军十八军第十一师担负起了保卫石牌的主要力量,其师长正是陈诚麾下的胡琏。


在这场决战中,中国军队共投入兵力15万人,日军投入10万兵力。其中,胡琏所率领的11师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守住了石牌,胡琏更是指挥士兵与敌军进行惨烈的白刃战,做好了全军殉国的准备。最终,由于西进重庆的计划受挫,日军在抗战时期的迅猛攻势开始骤然降温,同时也使得首都重庆转危为安,这场战役后来因此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4年,胡琏升任国军第18军军长,成为国军核心将领之一。1945年抗战结束后,胡琏率部在长沙接受日军投降,并被授少将军衔。解放战争开始后,胡琏的18军整编为11师,是国军的五大作战主力之一,在大别山等地与解放军周旋多年。毛泽东也评价说“此人狡如狐,猛如虎。”

胡琏后期最大的军事成就是1949年的金门战役,此战的胜负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不再过多地叙述了。只是可惜,这样一位将才选择了不同的信仰。总体而言,胡琏是一位斗志高,作战能力强的战将级人物(军团级单位),虽然在军事成就上无法同林彪、刘伯承这样战略级人物相比,但他善于阵地战和防御战,而且有丰富的经验,是为国军后期的虎将之一。时人常谓:“十个西北王(胡宗南)不如一个金门王(胡琏)”。


(胡琏晚年担任台湾驻越南大使)


历史的荒野


提到胡琏,笔者内心就不由得想起了1949年10月的金门战役,此役,解放军上岛9000余人,4000余人死难,余下5000人左右被俘,是解放军成军以来几乎是唯一一次成建制全军覆没的案例。而指挥国民党军队的正是这位胡琏。

此时的国民党军队,在连接遭遇三大战役的打击后,士气异常低落,不少军队被打散,且内部分崩离析,而短时间内,胡琏能够集合军队,调整士气,阻止解放军进军台海,从军事角度来看,胡琏水平不低。这或许也是胡琏死后,要求将他的骨灰洒在金门海域的一个重要原因。

你说胡琏的军事水平怎么样,恐怕不必多说,金门战役固然有解放军轻敌因素,但是胡琏指挥得当,也是一个原因。而翻看胡琏之前的战例,也令人胆战心惊。抗战时期,胡琏指挥了著名的石门保卫战,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主席多次提醒解放军注意十八军和胡琏。从这里应该能说明问题了。

我记得刘亚洲有篇文章专门提到胡琏,从其文中可以看出刘亚洲对胡琏是比较欣赏的。事实上,在国民党将领中,能与胡琏相提并论的,似乎不多。这也说明了胡琏的能力。


张杰谈史


胡琏,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革命军重要军事将领,军事家,黄埔四期毕业生。他在国民党内部和胡宗南并称为“二胡”,其中胡宗南被称为“西北王”,而胡琏被叫做“金门王”,蒋军里面流传着一句话“十个西北王比不上一个金门王”,那么胡琏的军事水平到底怎么样,这句话是不是只是吹嘘的呢?


其实胡琏的军事水平的确很高,毛主席就曾经对胡琏有过这样的评价“狡如狐,猛如虎”的一个人,在国民党将领中能够得到毛主席这么高的评价的人没有几个,胡琏的能力可见一番。

抗日战争时期,胡琏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石牌保卫战,湘西会战等一系列战役,均取得了一定战果。尤其是石牌保卫战,胡琏率部歼灭了一千多日军,保证了鄂西会战的顺利进行,胡琏也因此获得一枚青天白日勋章,并升任第十八军副军长。



解放战争时期,胡琏又率部参加了对中原解放军的作战,当时胡琏的部队在国民党军里面有一个“救火队”的称呼,哪里需要就去哪里。1947年的南麻战役,粟裕将军率领华野四个纵队再加上鲁中三个团的优势兵力围歼胡琏部,结果还是让胡琏逃脱。1949年的金门保卫战,胡琏亲自指挥阻止了解放军部队的推进,并给我解放军带来重大伤亡。


所以我个人认为胡琏的能力在国民党将领中应该算是拔尖的了,不知道大家是怎么认为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哦。我是头条作者一树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点个赞关注一下,谢谢各位啦!


历史十二郎


我认识一位受过毛主席接见的华野老战斗英雄。他说,胡链的11师,还是很有战斗力的。当年中野挺进大别山时,他所在的部队华野8纵4师 为了堵住追击中野的国民党王牌部队胡链的11师,奉命在鲁西南的一个什么河阻击了三天三夜,和敌人拼了两次刺刀。他当时任副连长,全连损失过半。直到中野走远了,上级才命令他们撤退。试想一下,假如我军也像国军一样各自保存实力,袖手旁观,倘若堵不住胡链,让他追上刘邓大军,那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同样,转过年来,华野攻打开封,中野又死死地堵住前来增援的胡链11师,才使他们破城歼敌。这位老英雄当时任连长,亲自架梯子攀上城墙,全歼敌一个加强营而全排无一伤亡。他荣获一等功。


海上清风8070


一般,在蒋介石的手下,沒有杰出将领,因为蒋介石经常越级干涉指挥,他们是不可能发挥出能力来的,不过,胡链倒是一员福将,淮海战役,胡链和黄维各驾使一辆坦克逃路,胡链也沒知会黄维一声,驾坦克下了公路从田间逃跑了,当时收捕敌人的民兵以为是解放军缴获的坦克呢,还为其开道,第二次,胡链退守海南岛,就在解放军到达准备解放海南时,胡链又奉命退回台变后又半道接令換防金门,又一次逃脱被歼命运,第三次58年炮击金们,胡链在地下室召开完会,出来去地面水上餐厅吃饭,刚出洞口,又被走在后面的美国顾问叫回去,刚进入洞囗,一回头发展不远处地面出现一束束烟柱,随后一声声巨响,解放军开始炮击,走出地下洞口的蒋军,几乎无一人生还,炮击造成蒋国防部长和一名司令死亡,一名司令受重伤,美国顾问一句话又救了胡链一条命。


GUDUKE


《亮剑》中楚云飞的原型就是胡琏,这个人被老总评为“猛如虎,狡如狐”,是国民党内少数几个又吃得开、又会打仗的将领。而胡琏的吃得开,体现在他的不瞎掺和上,也可以说胡琏两面三刀。不过正是胡琏这种性格,使得胡琏一直未身处高职,也从未因才被他人打压过。



胡琏的成名之战是“石牌保卫战”,此战爆发在武汉会战之后,也是日军进军重庆的第一战,石牌保卫战的胜利保证了重庆的安全,可以说胡琏功不可没。胡琏也成为了第一个同日军野战获全胜的国民党将领,石牌保卫战也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


武汉会战之后,日军虽然已经锐气大减,但还是希望借余威攻取重庆。不过在重庆门户石牌受到了惨败,至此日军对于重庆只能是采取空中轰炸的手段。一直到日本战败,日军都没有再发动一起大规模的会战。胡琏打完这战之后,也一直没有参与其他军事行动。

1949年10月金门战役,解放战争中最惨烈的一场战役,9000多名人民子弟兵牺牲在金门的滩头,对方指挥就是胡琏。从这场战役一开始前的频频示弱,到先头部队登陆之后的隐忍。胡琏这只老狐狸确实让人防不胜防,不过好在胡琏终究是不能在国民党党争之中独善其身,一直没能像张灵甫一般掌握绝对兵权。


小司马迁论史


说到这个名字,我马上想到的是“狡如狐,猛如虎”的评价,可见其军事水平的厉害。 毛泽东也对他印象深刻,每次中原作战,毛泽东总是特别强调要拖住18军,钳制18军,使其不得加入战场,对其十分顾忌,《毛泽东军事文集》中有7篇专门针对18军及胡琏的电文,如《钳制敌十一师等部以利刘邓主力休整》等等。可是胡琏打仗真的是很猛吗?


大家看胡琏打仗其实没有那种,气吞万里如虎的感觉,像彭德怀将军那样。(不过说实话彭总好多仗都是虎头蛇尾)而是很精明,自保第一,胡最得意的杰作就是研究日本的工事后创造自己的佳作环形地堡,子母堡!但是打仗不狠不行吗?当然不是,石牌胡琏就能守住!( 抗日战争中以第11师师长,于鄂西保卫战中死守石牌要塞,荣获青天白日勋章)

后来在淮海战役的双堆集,胡的18军118师“老虎团”33团(该团全部是由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作战时凶狠顽强,罕遇对手,堪称是18军之精华)与解放军两个团血战大王庄,殊死肉搏,攻守双方几乎都拼光,此战为整个淮海战役中最残酷,激烈的争夺之一,战况之激烈,以至吓得旁边85军一个主力团直接投降了事!你说胡琏不猛?他的猛不是气吞山河的猛,而是有精有韧劲的猛!(华野和中野对胡琏一直非常忌惮,基本无胜绩)


再说几个小事看胡琏,大家胡琏战场上打仗就不怎么听招呼,保守是第一。(甚至还关闭电台)胡琏的战场感观在国军中属于前列,比如胡琏在战场上听枪炮声音就知道什么级别在指挥,在金门,一听就知道没有师级别在指挥,打的一团乱,后来国军喊萧峰的名字,很多人冒认。此役我军9000将士全部战死,成为解放军建军以来首次成建制全军覆没的败仗,同时也是胡琏对我军的最大胜仗!这是一个用脑子和勇气打仗的人,你说他军事水平如何?!


李三万的三万里


据台北军事博物馆的文献记载对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这样评价:黄维、邱清泉的军事能力低下,陈毅、粟裕一般,唯独对胡琏评价非常高。胡琏长相“三角眼”他相人很准,被他相过的人能官升几级无一走眼。战前准备一定要亲自察看地形,在淮海战役胡琏因父亲逝世回家守孝回来时黄维把部队布局完成己改变不了,胡琏观察地形后提出其中一个地点非常重要须要驻守一个师黄维不同意。在胡琏据理力争后黄维只同意派个团驻守。最后胡琏在这个团的接应下才成功突围。你能说这是运气吗?


用户385023340510


胡琏的一生追随蒋介石赴汤蹈火,征战无数,死里逃生,血满弓刀,人生跌宕。



胡琏在战场上的表现的确比其他国军将领略高一筹,有人评价他有张灵甫的“悍”,但无张灵甫的“骄”;其“忠”不比黄百韬少,其“谋”却比黄百韬多。他麾下的十八军,是国民党的五大王牌部队,蒋军中有“二胡”—胡宗南与胡琏,前者号称“西北王”,后者号称“金门王”,但在蒋军中流行这样的说法:“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



1943年,日军集结了10万纯种日军,准备通过石牌进攻重庆。守卫石牌的任务落在胡琏的身上,这一仗如果失败,日军则可拿下重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改变两国命运的一战。最终日军大败,胡琏在此次战役中表现沉着,冷静,视死如归,此战国军参战人数达15万,消灭日军2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最终他的部队获得了“吃人部队”的称号,此战后他被提升为十八军的军长。



1945年参加雪峰山战役,将日寇进攻湘西的唯一交通线湘黔公路截断,与友军配合将被围之敌悉数歼灭。



抗日战场上勇猛异常的胡琏,在解放战争中也表现不俗。他和他的部队被蒋介石视为“救火队长”,哪个地方情势危急,蒋介石就派胡琏去,以至于我军的很多部署被胡琏打乱,毛主席称他“狡如狐”,七次电令要活捉而不得。



1947年5月,张灵甫整编74师在孟良崮全歼,紧接着,胡琏本打算为他的老乡报仇,不料却被华野三个纵队包围在南麻,华野准备以优势兵力“吃掉“胡琏的整编11师。但胡琏刚进入包围圈,便明白过来,他赶紧命令部队立即停止前进,就地挖掘防御工事,并凭借地势设计了“子母堡”、“梅花堡”等堡垒设施,战斗打响后,他与数倍于己的华野部队展开了搏斗,最终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坚守住了阵地。




1949年胡琏指挥的金门岛战役让解放军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