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大股东把股票都质押了,套现了几十亿,任其股票下跌,是不是不看好自家公司的变相减持?股民该怎么办?

蓑笠翁31473457


实话实说,股票质押是我国股市2018年面临的最大挑战,没有之一,这是最大的内部问题,而外部问题多半来源于中美贸易摩擦。

但是这个内部问题不像题目描述的那么不堪,就是大股东任由下跌,整个质押过程其实来源于一个重要的事件就是国内去杠杆,降信贷,这导致很多银行信贷额度缩水,而很多企业得不到贷款,那么质押股票则成了唯一选择。

质押为什么?因为企业没有了流动性,没有了钱支撑企业运转(以往靠贷款就可以)。那么质押就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不排除少量的家伙的为了套现而质押的,但大部分的企业主还是愿意看着自己的企业成长而不是肢解了它)但是事与愿违,股市由于外部原因导致急速下跌,那么质押的股票就面临平仓,可以企业本身已经没有流动性,那么大股东就算想回购也不可能了啊,因为自己没有钱了,经营都是依靠质押来了(部分质押用于并购其他机构等等)。

所以,大股东大部分人脸还是铁青铁青的。

那么股民怎么办?其实就目前情况,承受能力差的股民可以直接出场了,别合计就是长寿秘方,但是愿意拼搏的呢?抄底估值低的股票,渐进式的抄底,而主要过度质押的机构,这个一般都在股票软件中能看到,那么这样的情况,尽量减少增持,避免出现平仓而导致的踩踏。

其实我们目前的市场内需不足,外需被限制,确实有点茶壶煮饺子的风格,但是我相信我们不但伟大还巨大的祖国能够坚持过去,度过难关。


张小帅说理财


别看上市公司大股东账面资产几十上百亿的,这都是按股票价格x持股数算出来的,并不是实实在在的现金。马云371亿美元身价,他能一次性拿出100亿人民币么?肯定不可能,10亿不周转一下都可能有难度。



但企业上市了,不管什么原因成为大股东的,身价总是有了,不管是自己生活还是其他投资用途,对资金的需求也就更多,一面是账面上有钱,一面是需要钱,把账面上的钱变成实实在在的钱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卖掉一部分股份换成钱,但对于上市公司高管减持这件事情,证监会管理的非常严,有专门的高管减持规定,对高管什么时候可以减持,一次最多减持多少等做了明确规定。2017年5月27日发布的《高管减持新规》 更是做了细致规定。

比如大股东在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比如公司上市一年内高管不得减持公司股份等等。这一系列的目的是为了稳定股市,因为大股东减持往往都会被市场充分解读。比如马化腾减持1%腾讯股份,市场上会怎么认为?

哎呀,马化腾都减持了,说明现在的股价是高点了,说明他对腾讯未来发展没有信心了,要不然为什么会减持呢?1%尚且这样,更何况持续减持更多股份呢?



所以一般情况下,公司大股东大笔减持都会被市场认为是对企业未来缺乏信心的表现。

但大股东又需要钱,怎么办呢?

股权质押给大股东提供了非常好的股份变现机会。既不用经过证监会,也不会引起市场恐慌,所以股权质押成为很多企业大股东股权变现的方法。

原因也是有两种,一是拿出现金再投资,二是对自家公司未来经营没信心。就目前的情况看,更大概率是对公司未来没信心,所以遇到这样的公司,坤鹏论建议你也不要买了,大股东都没信心,你凭啥能力挽狂澜?


坤鹏论


这个问题确实存在,而且对于国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里边有很深层次的原因。别管什么商业项目,最终的目的就是获取丰厚的收益,这是最根本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那么公司上市也是一样,很多公司为了上市花费了巨大的成本,其实看重的就是上市公司的溢价效应,很多公司在没上市之前,默默无闻,没有人关注。实现了上市融资之后,那就是乌鸦变凤凰,公司的市值翻着倍的往上涨。如果看一下最近上市的公司,有的股票出现13或者14个涨停,让很多大股东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市场的佼佼者,资产翻了多少倍。


付出就要有回报。在股价处于高位的时候,大股东减持一部分股份或者把股份质押换取资金,也是一种商业行为,至于说对于未来公司前景发展看不看好,那是另一种态度,这里就不便评说。

虽然管理层对于大股东抵押和减持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在合法的范围内,确实有这样的通道,对于背后的目的或者想法,那就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了。但对于普通股民来说,A股市场是一个投机行为比较浓厚的证券市场,普通股民基本做的都是价差收益,也就是所谓的炒股,只要你能够在股票中获得了价差,至于这支股票未来发展有没有前景,大股东有没有信心?这些都不是你所要考虑的问题,你只要能够做到最简单的低买高卖就可以了,至于说百年企业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小散李大鹏


评论员门宁:

大股东质押,并不代表大股东不看好上市公司的发展,质押本质上还是一种借贷行为,只不过是用了自家的股票做抵押物而已。

总体而言这种行为是中性偏空的,质押的潜在用意就是换取流动性,类似民间抵押贷款,一定程度上表示大股东或企业现金流不充裕,需要通过质押股票来缓解。质押率越高,说明大股东资金链越紧张,越容易出风险,今年就有不少大股东质押爆仓。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当机构勾结上市公司高管大股东一起坐庄时,就会把股份抵押!目的就是一个可以让机构放心做庄。股票都抵押啦,谁来砸盘?说白了就是大股东对机构的一种变相的承诺!

多数大股东是担心质押爆仓的,因为这些股票是他们的主要财产,决定了对公司的控制权。当质押爆仓时,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财富,还可能是公司的控制权。

股民们该怎么办呢?可以研究一下大股东质押的资金用途,如果是用来支持上市公司发展,反而可以看作利好。


首席投资官


对于这种高比例质押的大股东,我觉得有一个算一个,股民能做的事情就是赶紧跑,一分钟都不要多停留。

原因很简单,一个公司的大股东把股票都质押了,套现了几十亿,有且只有两种可能性:第一,大股东上市就是为了套现的,上市完成就打算把股票卖掉自己逍遥快活去,但是限售股又不能立刻卖掉,只好把股票质押了,搞变相减持;第二,大股东是想认真经营公司的,怎奈何公司确实不景气,现金流出了很严重的问题,逼得大股东只能把股票都质押了,设法融资来救场,可惜公司还是扶不起的阿斗,所以股价才会一直下跌,大股东也回天乏术。

上面这两种情况,第一种不用多说了,这种公司应该早点从A股退出,大股东也应该被问责,因为他上市融资的目的不纯,如果涉嫌欺诈上市的话,还应该让大股东赔偿受损失的股民;第二种的话,大股东倒是想把公司救活,问题是就算大股东真把公司救活了,也一定会花费很长的时间,股民没必要一直把资金浪费在这种渺茫的希望上,还是用脚投票,配置龙头公司热点股票为佳。


速读财经


众所周知,今年股市大跌元凶之一,就是大股东股票质押率太高,普遍都是90%以上,有些甚至达到99%。


比如今年10月份,东方园林就因为质押率太高,引发流动性风险,引起广泛关注。

这段时间,许多国资接盘上市公司,也未必没有救市的意图。证监会也开始鼓励私募基金购买上市公司股票,避免股市崩盘。


当然,股东进行股票质押,美其名曰:融资。这是可以理解。毕竟,资本市场本就是提供融资通道的。


但是,真的是通过质押来低成本融资,助力企业发展;还是真的不看好自己的企业,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无论如何,这确实,相对普通股民而言,实乃无妄之灾。我们除了低买高卖之外,唯有多渠道了解企业实际情况,但信息不对称貌似又是硬伤。


胡兄财观


A股市场,上市公司质押自己股票的情况是路人尽知的事情。我查看了一下上交所在今年6月份的一篇公告。

按照上交所的说法,上市公司质押股票情况,并不普遍,数量也不大,只是总市值的3%,总体可控状态。

而同一个月份来自另一份调查指出的情况却大相径庭。

据这篇文章的说法:根据第一财经统计,A股没有进行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占比2.8%今年上半年沪深指数持续下探,数据显示有404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票质押触及平仓线。

我的问题是你信哪个?我们要求一个公开公平的市场,公开是信息公开,而这种公开不是造谣。我不想追究这里谁错了。但是这文章挂在这里,我相信会成为日后算账的依据。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高比例质押,平仓风险引起市场的警惕。接近监管层的人士指出,控股股东高比例质押爆发平仓风险,极易波及上市公司,直接影响公司生产经营和控制权的稳定性,公司股价也往往大幅下行,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

总体套现的数字不是查不出,只是查不准。因为在每家上市公司的数据里,都能查到股权质押的情况。可以自己去一家家查,去统计。我想,这也应该是一个股民的基本工作之一吧。你在这个信息不公开,不公正,不对称的市场里,要想赚钱,需要有更扎实的功底。

说起来上市公司在IPO的时候,1块钱的资产,卖出了20块钱的价格,资产被放大了20倍,它再喊缺钱,这是不太可以理解的。而缺钱的数量几乎之大又是不可以简单理解得了的,A股质押的总市值达到近6万亿。就上市公司需要发展而缺钱和上市公司发起人和持股人,他们看中的是20倍或者以上的增值部分之间,我宁愿相信后者。

最近又一个消息证实了我的猜想。


有386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离职了。你秒懂了吧。人家跑了。不能卖的资产,人家可以抵押,抵押完了,不赎回,最终宁可不要这个位置,他们要的是什么,钱。简单明了。

至于股民怎么办,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坚决的答案。我这里不用给你提示了吧。


大舟财经观


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


为什么A股市场牛短熊长,就是因为A股的抽血效应,大股东减持就是其中一台。源源不断从股市抽血出来,股市怎么能涨的起来呢?


理论上说,大股东是最了解公司的,对公司的经营是有话语权的,那么就应该好好经营公司,再按比例给股民分红,这只是理论上;现实中,很多企业上市后,无节操的减持,无节操的清仓式减持,无节操的变相减持,都已经套现了,还有做好企业做强企业的欲望吗?倒霉的还是中小散户,散户也是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就不再长期持有,而是炒作,所以A股变成这样,是谁的错,大股东难辞其咎!


所以遇到这种问题,一旦有大股东减持的,搞清楚原因,散户只能是暂时回避!



蚂蚁搬家周进文


大股东股票质押要与企业负债一起分析才有意义,一边资不抵债,一边股权质押,本质就是欺骗,应该让股东们和投机客、骗子们在圈定的笼子去玩,隔绝其与债权的如何联系。举例说明如下:

1、股东投资100,全部买了资产,上市之前资产抵押打5折,从银行借钱50元,现金增加50元。参见广大小微企业的故事。

2、后来生意做大了,店大欺客,应付货款50元,现金增加50元。参见金立的故事。

3、有了现金好做事,继续第一步、第二步,美其名曰快速扩张期,如果利润率还可以,那就上市去吧。参见李宁的故事。

4、企业红红火火,银行也兴奋,以后资产抵押按100%给你钱,而且再还给你一个信用额度,爽吧。参见证券公司辅导上市的故事。

5、20倍估值上市,但是有限售期,那就打个折,四折总有人愿意接受吧,100*20*0.4,哇塞800元,有没有那个上市公司,关我毛线事。参见乐视的故事。

大家看明白了吗?本来是股权对应资产,但是在这里却被彻底打断了,产生了虚拟经济的概念。小贷公司的通行做法是,企业质押股票,同时抵押等额的资产,双管齐下,怎么轮到上市公司这里,游戏规则就变了呢?其实是某些管家大人们唯利是图,失去了经营底线,挂贷款或理财的羊头,合伙行欺骗的勾当,如果按银行经营范围及风险管控要求,本质已经是违规操作,可我们的监管部门视而不见,不闹点动静出来,打死都不理你。

所以说,离开了资产的股权(计价符号),势必会演变成吞金的魔兽,强行进行社会财富二次分配,比特币的故事有得一拼,另一种变体是我们熟悉的土地财政,拼命附体到土地价格中,以通货膨胀的方式,悄无声息的干活。


弋焱之日


大股东质押所有的股票,这不属于变相减持,这是属于金融杠杆,质押股票出来的钱如果是用于公司经营发展,那么还有情有可原,因为这些大股东的目的是为公司。

但是某些上市大股东质押后获取的资金则是为了自己的挥霍,这就不能理解了,而且这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也是少见的。其实这是A股一直以来的弊端,只要是上市公司,不但可以轻松获得银行贷款,还可以通过股票质押向券商等金融机构获取更多资金,这种行为是A股遗留下来的顽疾。

在这以前的股票数量仅为2000只,质押股票的上市公司还是少数,但是到今年,股票总数3600家,其中大股东质押了的公司近2000家,这是一个及其吓人的数字,2000家啊,一旦发生连锁的平仓效应,对于A股将是不可承受之重,无异于第4次股灾。

如果股市是走上升趋势,那么这些质押盘就不会出现危机,但是狗血的2018年,一直处于下跌之中,很多大股东都是在高位质押的,所以在10月份逐渐爆发了质押平仓的危机,后面是管理层牵头来解决质押问题,而且目前也正在进行解决中。

大股东质押问题短期内是得不到彻底解决的,对于我们普通的股民来讲,尽量避免在那些大股东质押的股票上去投机、投资,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都是没有质押盘的,其他的可以到沪深交所查询得知。

珍惜血汗钱,远离大股东质押盘的上市公司!


请大家点个赞支持下,也欢迎大家留言共同探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