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阿司匹林肠溶片可以每天一片,长年吃吗?

QW234


拜阿司匹林的说明书上总有那么多的不良反应让口服拜阿司匹林的患者不知所措。总有人在旁边对患者说,是药三分毒,不能长期吃,我都不长期吃药,我血压或血糖高了我才吃,不高就不吃,又搞得想长期服药的患者六神无主。



那么拜阿司匹林对于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病患者每日一片,到底可不可以长期服用?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

拜阿司匹林: 一般为100mg/片,30片/瓶。 常规下:每日一片,即服用100mg。

再来说一下,一个人的血液总量是多少?

一个人的血液的总量约占体重的7%-8%.比方说一个正常成人体重60kg,其血液量约为4200ml~4800ml。


现在,我们来讨论的就是拜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看长期服用下,是什么情况:

①当药物血浓度200μg/ml时较易出现不良反应,且药物浓度越高,不良反应就越多越明显。

就当一个60kg重的正常人有4500ml,就是900000ug/4500ml即900mg/4500ml。就相对于你基本上要一次性服用9片才会开始出现不良反应。我们在遇见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脉综合症时也一次才服用300mg-400mg。

基于老年人药物代谢减慢来说,会在体内代谢时间延长,导致药物浓度在体内有所堆积,一天一片还是基本能承受滴!

②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腹痛、恶心、反胃、腹胀,严重者可出现胃溃疡,甚至是胃穿孔。这个不良反应除了应人而异了,还是得基于①的不良反应量来发生。而且概率是3%-9%。停药后多可逐渐治愈或停药后即可消失。

③当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达到0.2g-0.3g/ml时,会出现中枢神经的不良反应,如听力下降、耳鸣等。那么也是900g-1350g/4500ml。所以100mg跟900-1350g来对比,这个不良反应基本可以忽略。

④对于肝、肾功能损害,也是与剂量大小有关。当血液当中的药物浓度达0.25mg/ml时易发生,即1125mg/4500ml。就相当于11片药多才会出现肝肾损害。而且出现也是可逆性的,只要没导致肝、肾不可逆的损害,停药后肝、肾功能可恢复。



⑤据数据显示有0.2%的病人会出现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休克等过敏性的反应。严重的过敏反应服药后可迅速致死,这往往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无法通过计算来得出。但是对于初次使用拜阿司匹林,也可搞碎取少少少许吞服试用。由于体质问题,办法只能提高安全性,并不是代表百分百安全,一样大家理解。


上述基本上大概总结了一下不良反应与拜阿司匹林的关系。这些是通过很多数据研究出来的,是提供一个参考。群体性的数据提供了不良反应大数据库,并不能千篇一律,适合每一个人,所以长期多用拜阿司匹林的患者或其他药物的患者,对自己负责的方法就是定期体检,或问诊咨询。

(图片源于网络)



余千兰


拜阿司匹林肠溶片可以每天一片,常年吃,不过要有所选择。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吃,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吃。

一、拜阿司匹林是什么?

拜阿司匹林是小剂量阿司匹林的一种,在中国的片剂通常是100mg一片,主要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预防。

二、什么人需要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由于小剂量阿司匹林是用来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因此,简单来说,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和会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病风险比较大的人,都应当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来进行预防心脑血管病再发或发生。具体适用人群,可见我的问答:人到了多大年纪需要每天吃阿司匹林?

三、是不是有些人尽管从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来看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但不适合服用的?

是的,有些人尽管可能属于应当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缺血性心脑血管病预防的,但有些情况下,最好不要服用。

1.阿司匹林过敏;

2.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和出血史;

3.凝血功能有问题,容易出血的体质;

4.痛风;

5.哮喘;

6.其他一些不适合服用阿司匹林的情况,如阿司匹林抵抗,要进行大手术前后等等。

(尽管年轻人需要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很少,也要提醒一下,即使是用于解热镇痛,18岁以下尽量不要服用阿司匹林)

四、阿司匹林长期服用对身体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吗?

只要不是上面提到的情况,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是非常安全的!

阿司匹林主要的副作用是出血,服用阿司匹林期间要注意观察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肤瘀斑、黑便等等,如果有这些情况可以查一下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率,再根据这些结果,权衡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和用阿司匹林的风险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继续服用,还是调整药物。

另外,有些人尽管并没有胃溃疡,但服用阿司匹林反酸烧心,不能耐受,这种情况下,可以把拜阿司匹林调整到饭后吃试试,如果还是不行,就只能换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了!

另外,服用阿司匹林期间,也要留意尿酸水平。还要定期监测血压,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点击右上角“关注”后,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平安好医生官方号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常好的药,是可以和青霉素一样名垂药物史的一种药物。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功能,防止血小板在人体血管内凝聚,从而预防血管堵塞。

存在心梗、脑梗风险的病人,或者是已经发生了心梗和脑梗的病人,在医生评估之后,是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在前面的回答中,我已经给大家介绍过脑梗之后的病人为什么容易再次发生脑梗塞。脑梗过后的病人,有50%以上会再发一次、两次,甚至是三次脑梗。所以,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有效的降低再发血管度塞的风险,延长寿命。

但是,血小板也是我们机体止血功能的重要参与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受到抑制。正常情况下,当血管有个小破口,血小板会手拉手聚集在一起,把这个小口堵上。但是当血小板功能受阿司匹林影响后,血小板无法聚集,一旦出血就很难止住。因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各种出血——脑出血、胃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流鼻血。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每天一定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上有没有莫名其妙出现的淤青,或者牙龈出血、流鼻血。如果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说明已经有出血倾向,需要立即到医院请医生评估,看是否需要停药、调药或者做其他处理。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内出血。

(另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期间,也可以服用一些护胃药,如奥美拉唑等,可以有效保护胃粘膜,预防胃出血。)

有的正常人很害怕脑梗、心梗,道听途说,听人说吃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心梗、脑梗,就自己买来吃,这是要不得的。正常人,如果没有心梗、脑梗发生风险,长期吃阿司匹林弊大于利,有很大的出血风险。

所以,阿司匹林的使用,一定要听医生的哦


人体探索者


阿司匹林这个药是很多人熟知的,拜阿司匹林其实就是阿司匹林肠溶片,由拜耳公司生产的,区别于普通阿司匹林,所以称之为拜阿司匹林。作为解热镇痛药物的一种,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使得阿司匹林现在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的预防。它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的发病风险;可以预防心肌梗死复发;可以降低中风的发病风险;可以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哪些人需要预防服用阿司匹林?

1.所有确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者(冠心病、脑梗塞、外周动脉如颈动脉或下肢动脉狭窄≥50%);2.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者;3.以下7项高危因素中有3项以上危险因素者,男性≥50岁或女性绝经期后,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肥胖,早发心脑血管病家族,吸烟。

阿司匹林要服用多长时间? 剂量?

阿司匹林需要长期服用,也就是终身服用,无特殊情况一般不能间断,即使在症状完全消失后(如肢体轻瘫的患者完全康复)也不能停用。常用剂量为75-100mg,每日一次,拜阿司匹林只有一种100mg的剂量,所以一般是每日一次,每次一片。

哪些情况下需要停药?

阿司匹林不良反应中最常见为胃肠道刺激症状和轻度胃肠道出血。虽然拜阿司匹林肠溶片对胃粘膜刺激较小,但长期服用仍有一定的副作用。在服用阿司匹林时,如果出现了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应立即停用阿司匹林,但是出血停止后,应权衡利弊。如果是重要脏器出血,比如脑出血、内脏出血,再出血的话可能会危及生命,那么应该停止使用阿司匹林,如果非重要器官出血停止后,比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可酌情再使用阿司匹林。另外当出现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出现严重心衰者禁用阿司匹林。在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察:有无消化不良、腹部疼痛;有无黑便;有无鼻腔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大便常规。


胡洋


拜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肠溶片)是拜耳公司出品的100mg/片的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型制剂。做成这样的制剂,就是为了心血管病患者长期临床用药或者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长期预防应用的。

小剂量(75~150mg/日)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用于心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可以预防病情进展、急性发作和减少死亡(因为这样的病人血小板活性高,容易聚集),这是经过大量临床研究、有定论的。

研究发现,低于75mg/日,抗血小板效果不好;超过150mg/日(早先曾用到325mg/日),不增加效果却增加不良反应。因此,拜阿司匹林选用了100mg/片的规格,每天1片,便于服用。国产有25mg/片、40mg/片、75mg/片等不同规格,美国还有81mg/片的规格。

做成肠溶剂型,是因为阿司匹林酸性,对胃有刺激,而肠溶型制剂,可以使药物在胃(液)内酸性环境下不崩解,到了肠道(液)碱性环境里再崩解,减少对胃的刺激,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如果没有禁忌证,有明确的适应证如冠心病病人,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脑梗死病人,颈动脉、主动脉、脑动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病人等,都是需要和可以长期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的。

争议较多的是小剂量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即对还没有明确心血管病的患者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以预防将来发生心血管病。因为阿司匹林既然可以抗血小板,也就增加出血风险。

经过临床研究,国内外专家的共识是,对于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没病防病),要求是具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的患者,比如具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吸烟、血高密度脂蛋白低、年龄(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或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发病)等危险因素中的数个,或者评估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病风险等于或超过10%(有具体评分标准的)。

对于评估心血管病高危的人,预计服药获益远超过出血风险时,可以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

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的身体也是一样。在长期服药的过程中,身体可能会出现不适合服药的变化或者病变。因此,即使在开始用药时没有禁忌证,也有可能在其后的服药过程中出现,服药期间是需要注意观察的。


心血管内科侯晓平


不是医生,本不应该掺和这种医学问题。但是因为每天服用拜耳阿司匹林已经快有8年,也算“久病成半医”,说说自己的经验吧。

我因为患心肌梗死(注意都不是“心肌梗塞”),从2010年底开始陆续做过7次catheter手术(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介入放射学治疗),到现在心血管里有5个支架,总长度达75mm,每次过机场安检时总纳闷为什么不响,呵呵。

(这是我现在在服用的药物,蓝线就是100mg拜耳阿司匹林,红线是防止消化道溃疡的兰索拉唑,在日本每次取药之后都会拿到一张这个东西贴在随身携带的“药品手帐”上,这样在急救的时候不认识的医生也能知道病人在使用什么药品以及过敏史)

(这就是“药品手帐”)

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必须坚持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会引起胃部不适,所以现在都是用肠溶的拜耳阿司匹林,但即使是这样还是对肠胃有刺激作用,所以我在服用拜阿司匹林的时候还要加服“ランソプラゾール”,也就是Lansoprazole,中文为“兰索拉唑”来防止消化道溃疡。

(左边是100mg拜耳阿司匹林,右边是15mg兰索拉唑)

虽然说“久病成半医”,但笔者毕竟不是医生,之所以要掺和这个话题是因为现在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劝人常服阿司匹林的文章,把阿司匹林形容成能包治百病羽化成仙的神药,是不是药厂的托儿不知道,反正起码是缺乏医学常识吧。

但看不到哪位医生出来说明事实以正视听。就像在这个题目里不少答主是医生,但除了介绍拜阿司匹林的功效之外,听不到介绍副作用和危险性,看上去就像在帮药厂打广告。

比如在电视上除了各种药品广告之外,还有不少节目介绍各种靠谱不靠谱基本不靠谱的各种药物和疗法,比如某视某套有一个《健康之路》的节目,整个就是在宣传阴阳五行的八卦巫医。出现在媒体或者网络上的医生们有一个共同之处:从不谈药品和疗法的副作用和危害。

这点国外不同,国外的电视上经常有专门的节目介绍某种药物或者疗法的副作用和危害,这个阿司匹林是经常被谈论的,因为不得不服用的人很多。

阿司匹林其实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药品,除了万不得已,绝不能长期服用。

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粘度的功能,用于治疗血管栓塞。但这个特性会造成内出血,经常服用阿司匹上会出现皮下出血而形成斑块,牙龈出血就更是标配了。

有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因为打一个喷嚏而送命的病例,这个患者在打喷嚏时因为体位和用力而造成了腹腔血管破裂而大出血,来不及抢救而死亡。

每次复查,我的主治医生在开药方时常总不会忘记告知我,在发生出血时一定要告诉医生自己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事实,以使医生有所准备。

我本人在一个月前就亲身经历了这一幕。

因为自己不慎,被菜刀切到了手,出血不止,叫了急救车去医院。一进急救室就对医生告知了自己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一听这句话,整个急救室的气氛仿佛都变了,各种认识不认识的器具都围了过来。两个医生忙了一个多小时才把血止住,我躺在那儿,只听到医生不停地在嘟哝:“这药真厉害,这药真厉害”。为了清创,拿一台真空泵来抽血,所以出了多少血我都能看到,最后止住血缝合了伤口之后一看,出了200cc血,再加上在家里以及一路上流的,估计有400cc。

(就这个地方拉个口子就失血400cc,两医生忙了一个多小时,可怕不?)

所以,阿斯匹林是一种会带来生命危险的危险药物,一定要在靠谱医生的医嘱下服用,千万不能胡乱服用而引起悲剧。

不是万不得已,万万不要“每天一片,长年吃”,万万。


冰冷雨天


拜阿司匹林肠溶片,其实就是阿司匹林肠溶片,只不过它是由合资企业拜耳公司生产,可能是为了区别于其他,或者有利于品牌发展,所以就叫了拜阿司匹林,剂量是100毫克每片。

拜阿司匹林终归是药,吃,要有严格的适应症,不吃,要有不吃的理由。

有一些患了心梗、脑梗的病人,为了预防梗死的再次发生,医生要常规开阿司匹林口服。从防止梗死再发这个角度来讲,阿司匹林是需要长期、常年口服的,在服药过程中,如果他们没有出现什么不良反应,比如,各种部位的出血倾向: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皮下出血点,瘀斑等等,就可以长期口服。
但是,如果在服用过程中出现了上述不良反应,甚至有的还出现阴道出血,严重者可以脑出血,那就需要与医生沟通,将这些症状告知医生,一般会给予停药。
吃与不吃,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说,权衡的是获益大,还是不良反应的风险大。大多数人没有什么明显的不良反应,或者只是症状轻微,如仅仅是牙龈出血,那他心血管获益要远远大于不良反应的风险,我们就可以长期口服;如果他不良反应的症状很严重,如出现消化道出血、脑出血,这些足以致命,我们就需要停药。
总之,原则是权衡利弊,口服的利大于弊,就可以长期口服,如果弊大于利那就停药。

殷殷期盼话健康


阿司匹林是百年老药,有120多年的历史。它有很多的功效,从最初的止痛退热,消炎抗风湿,到现今预防血栓,动脉斑块和心血管疾病,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在16年还把阿司匹林作为结直肠癌的一级预防药物。

阿司匹林也不是人人都适用,它的副反应很多,最常见的是消化道损伤。口服后对胃粘膜产生刺激,会有一系列的胃肠道不适,比方恶心,呕吐,胃痛,消化不良,严重者可出现溃疡或消化道出血,所以对于有溃疡的病人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



那么如何预防消化道出血呢?

(1)用药前需明确是否有胃肠道疾病。首先确定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如有需要应行根治治疗;其次要查凝血,血小板,红细胞等血液检查,发现凝血障碍,红细胞减少等需遵医嘱服用。

(2)重视药物之间的拮抗作用。与下列药物合用:华法林类抗凝药、激素类药物、氯吡格雷类抗血小板药物,还有布洛芬类非甾体消炎药和VB1等都需遵医嘱,避免增加出血风险。

(3)预防性用药。为预防阿司匹林胃肠道出血症状可预防性服用抑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是抑酸药物首选,像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半托拉唑等。



(4)选择合适的服用剂型和剂量。由于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刺激作用,目前都建议选择阿司匹林肠溶片,问题中的拜阿司匹林就是肠溶片。肠溶片适合晨起空腹服用,它的外边有一层耐酸的包衣,可保护它在酸性环境不被溶解,空腹服用缩短药物在胃内的时间,快速到达小肠碱性环境缓慢释放吸收,这样就可以减少胃肠道反应。

用于预防血栓而服用阿司匹林的剂量适合小剂量,每日75~150mg最佳,可最大限度符合“疗效最大,毒性最小”的原则。

如果年龄在50岁以上,有心血管发病风险,存在高血压,高血糖,伴随血脂异常,无服用阿司匹林的危险因素和副反应,原则上都需长期服用。当然,最终都需要遵医嘱服药与停药,不可自己擅自执行。

(王芳,主管护师,注册营养技师,好食营养工作室创始人,王兴国营养特训班5期学员)


营养百事通


阿司匹林是乙酰化环氧合酶(COX-1)抑制剂,通过抑制花生四希酸代谢产生血栓素A2和前列腺素的形成,从而达到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和激活。阿司匹林一直是被视为已经诊断过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二级预防的基石。但是,近年来关于小剂量阿司匹林在未明确诊断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发挥一级预防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说白了就是明确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应该吃,没有明确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用于预防还有争议。

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机制在于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栓形成,并能有效减少心脏和大脑的损伤。合理选入剂量和剂型有助于减少阿司匹林用药的不良反应。对于心脑血管高危患者来说推荐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mg长期口服进行一级预防要进行个体化评估,简单说来就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常规口服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那么下面我们看看美国心脏学会是如何推荐的吧?

1、可以进行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人群是:50-59岁,10年间发生心脑血管风险高的人群,比如说患有糖尿病的人群。

2、需要进一步评价的人群:60-69岁,10年间发生心脑血管风险高的人群,但是由于其年纪大,出血风险也高,所以需要进行个体化评价。

3、70岁以上和50岁以下的人群,目前没有证据显示需要常规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总之,我们鼓励那些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同时综合评价后发现他们服药属于高获益、低风险,这种情况我们鼓励长期口服阿司匹林。但是对于那些低获益、高风险人群还需要进一步评价。

更多健康信息,请关注张之瀛大夫头条号


张之瀛大夫


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阿司匹林这个药。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抗炎药。起初多用于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关节炎,抗血栓。近年来该药物在临床上常用于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主要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血流障碍所致心脏疼痛);急性心肌梗塞、预防心肌梗塞复发;动脉血管的手术后(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主动脉冠状动脉静脉搭桥术,PCTA);预防大脑一过性的血流减少(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已出现早期症状(如面部或手背肌肉一过性瘫痪或一过性失明)后预防脑梗塞。近年来,有关于阿司匹林小剂量服用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病的说法,但是存在一定的争议。

所以,对于上述有明确诊断的病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规律地口服阿司匹林药物来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再发。对于未明确诊断的病人,有以下危险因素我们可以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小剂量口服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具体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在50-60岁的人群、平素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并且平素血压及血糖控制不佳、男性有长期吸烟史等高危因素者。其他人群没有必要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尤其是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女性这类特殊人群。

根据以上介绍大家应该对能否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应该有了一个简单的判断。

本期答主:赵治国,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