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专家带枪进入康熙陵墓,后来为何慌忙出来决定封宫?

牧儒囧途


Hello,我是木鱼,很高兴为你解答。

康熙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也是一位英明的君主。

他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扩展了大清的疆域,更是开创了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当时的清朝帝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强大而富庶的国家了。

但是他也有失误的地方,主要就是在立储上犹豫不决,两度废除太子,造成朝内分帮结派,他最后也是为此心力交瘁而抱憾离世。

康熙驾崩后,葬进了清东陵的景陵,这里还葬着他的四位皇后、四十八位妃嫔和一位皇子。

有这么多人陪伴,康熙帝是不会寂寞的,可是却也是不安宁的,因为这座陵墓频频被盗。

1952年,据说几个专家带枪进入了康熙陵墓,却又慌张地关闭了地宫。为什么会这样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这座陵墓规模很大,可是却又是多灾多难的,在光绪年间就发生过两次重大的火灾。火灾都还是次要的,清朝还在,可以修复,可是清朝灭亡之后,又发生了几次盗墓事件。

一,孙殿英盗康熙墓未遂。

1928年6月,孙殿英打着军事演习的幌子,疯狂盗取清东陵墓,慈禧和乾隆的墓就遭到了毒手,现场惨不忍睹,但是康熙的景陵却躲过了这场劫难。

躲过劫难可不是孙殿英有了善意,而是他动手的时候,这座墓穴向外不停冒黄水,速度还很快,孙殿英被吓住了。

他已经盗了很多宝物了,担心这座陵墓机关重重,于是最终放弃了盗这座陵墓的念头。

二,土匪和农民盗康熙墓成功。

1945年,日本刚刚投降,趁着社会动荡不安,当地的土匪和农民约300多个人撬开了康熙墓的地宫门。

据说,打开棺材的时候,里面喷出了火焰,有靠近的人被灼烧了脸,也算是很诡异的。

但是贪婪的人还是没有被吓退,里面的珍贵随葬品几乎都被他们洗劫一空,康熙和皇后的尸骨也被随意扔在了地上。

三,考古队员持枪进入陵墓。

1952年,由于被雷电所击,景陵石碑楼起火,文物局的人前去查看,因为景陵的地宫门被盗后还没有封闭,三个人决定下去看看。

这三个人都是带着枪下去的,他们分别是考古学家李正,遵化公安局局长和管理清东陵的所长。

这一次很不顺利,因为里面的积水很深,进入到第三个墓室后,积水就已经到了胸口了,无法再前行了,只得退了回来。

这一次,他们封锁了地宫门,也就是说,康熙的尸骨至今还是泡在泥水中了。

这样的结局,千古一帝康熙是万万没有想到的吧,但愿能保护性发掘康熙陵墓的一天早点到来,这样就能清理被盗的陵墓,也让尸骨得到安息吧。

我是木鱼,小女子一枚,却痴迷于近现代史的风起云涌,每日更新,喜欢就关注我吧,感谢有你。


湘西小木鱼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的确,康熙在大清朝的这些皇帝当中,是一位既有抱负又有作为的皇帝之一。



他8岁登基,14岁亲政,16岁用智谋除掉了飞扬跋扈的鳌拜 。在他的统治下,清朝的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被人们称为“千古一帝”。


那么这位被誉为“千古一帝”的明君,死后陵墓又遭遇了什么呢?1952年,专家带枪进入他的陵墓,后来为何慌忙出来决定封宫呢?


一、陵墓遭遇两次重大的洗劫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死后葬于景陵之中。毫无疑问,他的陵墓建筑自然是修建的非常宏伟壮观,而且里面还有着中国现存面阔最宽的石牌坊。这样一座有名的陵墓,肯定是少不了大家的关注,以至于在后来的历史中,它遭受了两次重大的洗劫。


1. 孙殿英盗墓大案


1928年,军阀孙殿英为了能够获得大量的宝贝,他将目光投到了慈禧和乾隆等人的皇家陵墓中。打开陵墓时,陵墓里的陪葬品数量多的让人惊叹。



世上一个名一个利,最是让人念念不忘。孙殿英等人先后从陵墓中运出了将近20辆卡车的财宝,但是还是不满足。他又惦记上了康熙的陵墓,于是就派人开始挖。挖着挖着,地下突然不停地冒出了大量的黄色不明液体,所以在考虑到众多因素下,也是基于安全,孙殿英停止了挖掘。此次,在康熙陵,他并没有收获。


2. 遭遇土匪盗墓


1945年,大约有300余人的土匪,因受利益的诱惑。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挖了一天一夜打开了康熙的地宫。但是在打开棺椁的时候突然喷出大火将其中两人给烧伤,当时吓得盗贼四处逃散,过了一天后发现没有发现异常才再次进入地宫。


地宫里的宝物自是不用多说,他们红了眼拼命地拿着、装着,几乎把陵墓洗劫一空。贪昧让人丧失了理智,更为疯狂的是,他们把康熙的尸骨从棺椁中拖了出来,连带着把他四位皇后的尸骨也拖了出来。并且他们就这样不管不顾地,把尸骨丢弃在冰冷的地宫中。


因为有盗洞的存在,后来也经常有盗墓贼进洞挖掘。墓中珍贵的文物,也基本上荡然无存。


二、陵墓凌乱不堪,积水甚多


当时康熙墓里早已凌乱不堪,只有些木制品和丝织品。但是对考古学家来说,每个棺椁都是珍贵的文物。1952年,景陵的大碑楼被雷火击中损毁。为了调查损毁情况,几个考古专家从当时土匪所用过的盗墓口进入了景陵。


出于安全考虑,他们每人都配备了手枪。但是墓里积水太严重了,越走水越深。走到第三个门的时候,积水已到了胸口部位。走到棺材的后室,依旧全是水。在冰凉刺骨的水里,专家们没有看见棺椁,而且墓室结构已经不稳定,多处地方已经塌方。考虑到人员安全问题,专家也就没有继续往前走,而是匆匆地返回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那些尸骨就那样常年浸泡在污水里,形成的臭味是很难以描述的。在环境如此恶劣之下,又没有抽水机的情况下(当时国家百废待兴,所有的机器都是非常缺乏的),专家只好退出了康熙陵,最后将康熙陵封了起来,禁止任何人进入里面。


三、出于保护


康熙陵墓的墓室结构已经十分不稳定,地宫上面已经出现了两条大裂痕,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由于还没有能力对地宫进行深一层的了解,为了防止地宫再次遭受破坏。专家只能把地宫封了起来。



所以说,作为“千古一帝”,康熙皇帝在死后遭受如此的下场真是令人惋惜。专家也只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封了地宫,将地宫保护起来。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从下图就可以看出积水的严重性,而真正到了多雨季节,积水能够达到2米之深。

景陵可谓多灾多难,良好的保护措施也仅仅救了陵墓一次而已。

“机缘巧合”造成孙殿英盗东陵?

1928年春,孙殿英在军部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崩皇陵也是革命,是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为革命做出贡献的“正义”之举,并由冯养田宣布行动方案。

而事实却是这个样子的:

国民革命军派出孙殿英部前往冀东剿抚散匪。路途中,孙殿英屡见被拆毁的东陵殿宇木料被大量盗运,遂起了不义之心。当他得知马福田进驻马兰峪准备掘陵的消息,认为天赐良机,马上命令第八师师长谭温江连夜率兵前往,赶跑了马福田。同时,为遮人耳目,他们到处张贴布告,声称部队要搞军事演习,开始有计划的盗墓行动。

令孙殿英放弃挖掘景陵的原因是,当时从景陵中流出了大量的黄色液体,我们只能说是不明液体,毕竟孙殿英最终也就是为了财宝,没有那么大好奇心去做什么化学实验,但往往“不明”和“未知”的才会令人恐惧,所以孙殿英一怒之下......放弃了。

真正遭劫的盗墓行动源于土匪

1945年12月22日,张姓匪首,纠集约300余人对景陵展开了大规模的盗掘,将尘封了200余年的景陵地宫打开把随葬珍宝全部盗走,康熙皇帝及四后一妃的骸骨散落在地宫积水之中,一片狼藉惨不忍睹。上面一句话源于可靠的“江湖传闻”,令某诧异的是,连日期都那么清楚明了,难道是围观群众过多?还是管理人员不作为,虽然当时知道被盗ing,但不敢干预,最后据实上报的结果呢。嗯......反正我是信了。

有一点我们可以根据事实轻易的推论出来,即:

从1945年-1952年的7年时间,即被土匪“洗地”后,景陵“免票7年”——景陵大门再也没有关过,可想而知:

①并没有专职(或说专业)的管理人员来维护景陵。记:三无(无主管部门、无专业人士、无保护措施)情况,到1952年国家成立了河北省文化局和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后,此现象才有所改观。当时的工作人员,把景陵的盗洞口密封起来,但是对地宫内部并没有做任何清理。

②内部陪葬品、文物必定会被洗劫一空。

虽然是推论,但猜中率大概能达到100%了吧。

我们也可以从流传下来的线索知道一个讯息,之所以称之为“洗地”,当时连康熙帝和皇后的遗骨都被丢到了积水中,棺椁毁坏遗骨遍地,至今仍未清理,可想而知土匪们对景陵的搜掠多么干净彻底,对景陵抱有兴趣的“有心人”大有人在,即便土匪们有所遗漏,但文物的留存可能性也近乎于无了。

1952年发生了一件事,促成了国家对景陵地宫的“探索”即:

景陵的大碑楼被雷火击中损毁。为了调查损毁情况,河北省文化局派出了三名专业考古人员,在遵化公安局长和文物保管所(清东陵文物管理处)所长的陪同下,众人将自己的身上绑上绳子进入景陵。进入的洞口就是1945年土匪所用过的盗墓口。

因为早就听说了景陵之中,机关遍布,陵墓内部未知,盗洞和大门都已经敞开多年,里面有小动物还好,有大家伙的话,安全无法保障,所以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 每人都配备了手枪,进入景陵后,专家们发现地宫内的积水非一般严重,而且没有光源和照明系统的支持,四周一片漆黑,积水则随着专家们的深入而越来越深,某些部分已经坍塌,极不安全,当时想要找到康熙的尸骨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所以几人便离开地宫。

由于景陵地宫至今没有被发掘,因此康熙皇帝及皇后的尸体依旧被浸泡在污泥浊水之中。


古今通史


与其说专家们是吓走的,不如说是失望而归,早在1952年之前,康熙的景陵就被盗了多次了,而且由于地势原因,积水严重,里面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文物了,只有康熙的尸体浸泡在水里,没办法,只能放弃,密封陵墓了。


对于康熙皇帝本人,我不做评价,不过放在整个清朝,他算是有功的皇帝,也是命苦的皇帝,不到十岁,父母双亡,国家内忧外患,好在有个女强人祖母孝庄太后给他撑着,而且,孝庄太后不贪恋权力,等到康熙成年亲政后,就退居了。接下来,康熙皇帝平三藩,收台湾,灭噶尔丹,驱逐沙俄,治理黄河,整修吏治,算是一个勤勉之君,公元1722年,康熙驾崩在畅春园,葬在景陵。

1928年,军阀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由,盗取清东陵,慈禧,乾隆的陵墓一下子被洗劫一空,而当他开始打康熙的景陵主意时,却发现,景陵积水成渊,最终只能选择放弃!然而,孙殿英没能成功盗取景陵,不意味着后来人不能,那个军阀林立,局势动荡的年代,这些有着众多金银财宝的陵墓使得很多军阀土匪动心。

抗日战争结束后,有一个盗墓团伙来到了清东陵,他们瞄准了康熙皇帝的景陵,非常简单粗暴的方式,用炸药炸开了景陵,几百人不顾一切冲进了陵墓里,传说,这几百人有些死在了陵墓里的机关之下,但是毕竟年代久远,机关威力有限,所以活下来的盗匪还是把景陵洗劫一空!不仅如此,一代帝王康熙的棺椁也被打开,尸体也拖了出来,现场一片狼藉。



然而,景陵的噩运并没有因此结束,盗墓者走了后,景陵已经残破不堪,附近的百姓,经常有人过来搜寻,是不是找到一两个古物,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人来“寻宝”,景陵里除了大理石和尸骨基本上没有什么了!


1952年,新中国开始对历史文物加以保护,并且派出了专家工作组来到景陵,而由于担心里面机关还有剩下,于是专家们人手一把枪,以防不测,进入陵墓后,他们发现里面狼藉一片,积水成渊,并且有些令人作呕的恶臭,这种情况下找到康熙的尸骨是不可能的了,于是经过商讨,专家们决定封存景陵!

就这样,康熙皇帝的尸骨一直泡在有着异味的水里。

欢迎朋友们评论区交流!我是颍州小史官,喜欢文史野趣的朋友别忘记右上角关注哦!

无笔史官


大家对专家入墓似乎都比较敏感,确实,被他们破坏的例子也不是没有。

其中之典型,便是郭沫若掘定陵,定陵发掘之损失,不可估量,掘陵后,众多陪葬品随意堆积在仓库,龙袍等珍贵的宝物皆毁于一旦,万历帝后之尸骨被焚毁,棺椁弃于深山。


郭沫若本意是掘朱棣的长陵,提前拿定陵练手,定陵掘完了,出了事,他又觉得自己已经有了经验,下回肯定能成功。

于是要掘武则天的乾陵,还是周总理断然拒绝,否则他会干出什么事,也实在不好说。

言归正传,回到景陵这件事情上,带枪是为了安全,封宫则是是一种保护。

帝王陵墓,历来都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而在一个王朝动荡的末年,这种牵引要更为强烈。

为什么?因为这里埋着九五至尊,这里藏有海量的重宝,一旦这些陵墓失去有效的监管,有名无名的盗墓贼则将如卸闸之涛,滚滚而至。

景陵,便是如此。


康熙大家都清楚了,他的一生是辉煌的,只是死后的待遇难免令人唏嘘,他的景陵遭受过多次火灾,其中损失严重的有两次。

光绪三十一年,景陵大火,隆恩殿被焚,修缮工作至宣统年间才完成。

这场大火的发生至今未找到原因,有人认为是守陵人监守自盗,为了毁灭证据而纵火,有人则认为是守陵人玩忽职守,不小心引的火。

要说故意纵火也说得通,这种事情在清代已经发生过了,建福宫起火就是这样。


溥仪那时候已经退位,一个失去权力地位的皇帝,怎么守得住偌大的皇宫,怎么守得住人心?

太监们长于深宫,哪里有宝贝他们再清楚不过,于是触手伸到了建福宫,事后怕被发觉,即引火焚之。

这场大火从晚上烧到第二天中午,焚毁房屋三四百间,破坏宝物无数。

回到正题,景陵的第二次火灾是在1952年,因雷击而起。

这是火灾,下面是盗墓。

景陵第一次被盗是1928年,主谋者孙殿英,这个名字大家都应该不陌生,他对清代皇陵的破坏,罄竹难书,传闻他盗掘慈禧和乾隆陵墓时,宝物装了足有20卡车。


孙殿英并不满足,毕竟清东陵可不止这两座皇陵,他的目光盯上了景陵,既然号称千古一帝,他的陪葬品应该不会令人失望吧?

想到就干,但是当他挖开地宫大门时,顿时涌出一阵黄水,彼时天色突变,阴风怒号,孙殿英立时汗毛倒竖,惶然而退。

这不是一次成功的盗墓,当然,有了第一次,就自然有第二次。

一群悍匪摸入景陵,传闻是300人,首领姓张,这伙人再次进入了地宫。

康熙的棺材板压不住了,朕就这么好欺负?


于是这股愤怒化为汹汹之火,从棺材内喷薄而出,众匪哪见过这个?顿时呼天抢地,作鸟兽散。

天亮了,悍匪们重新聚在了一起,晚上你能显灵,白天总不能了吧?

于是去而复返,这一次,康熙没能保住自己,他和后妃们的尸骨被拉出棺椁,随意抛弃,宝物更是被席卷一空。

就这样,康熙之尸骨泡在了水里,直到今天。


孙殿英打开景陵地宫之后,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它才被封上。

可想而知,在那个长时间动荡的年代里,景陵会被光顾多少次。

专家造访景陵,还是因为一场大火,这场火发生在1952年,这次起火的,是碑楼。

这时候动荡的时代已经过去,该重视的要重视,该保护的,也有能力去保护了。

既然起火了,那就借着灭火,顺势去看看破坏程度,看看能不能抢修一下,避免损失扩大。


地宫内被光顾这么多次,里面状况怎么样,专家们自然要去看看,可是作为皇陵,很难说清楚里面到底有没有什么机关。

为了安全起见,大家佩了枪,进入地宫之后,大家大失所望,眼见积水甚重,异味扑鼻,又没有剩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专家们兴味索然,摇头而去。

专家们虽然退了,但为了避免破坏扩大,自此地宫被封,康熙终于得到安宁,虽然尸骨还是泡在水里。


浮沉于史


专家们之所以会慌张出来的原因,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奇特,这里面的过程很简单。

那就是专家们进入康熙景陵的时候,发现地宫中早已经被污水填满,因为常年不流通,这些污水所散发出的臭味导致了康熙陵中臭气熏天,寻常人是很难在这样污臭环境中继续待下去的,所以专家们才会有些匆忙地落荒而逃,从地宫中回到了地面上。

康熙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都清楚,在他身上经常出现的就是明君、千古一帝的称谓,对于他的许多功绩,历史都是十分认可的,他在清朝历代皇帝中是最亮眼的那一颗帝星,存在感很强。



康熙皇帝葬身之处,清东陵的景陵

康熙死后埋在了我们现在的清东陵,清东陵的位置就在现在的唐山市附近,可能很多人都会有一个认知误区,那就是觉得清东陵就是在北京附近的,但其实并不是。

古代帝皇将相下葬最看重的就是风水问题,北京在当时虽然是整个王朝的帝都,但却不是清朝皇室最理想的葬身之所,在他们派出风水师寻找之后,才在清东陵这一块距离北京一百多公里外的地方开阔了一片皇家墓地。


(清东陵)

在清东陵一共埋葬了五位帝皇以及无数的妃嫔、皇子、公主,其中康熙皇帝的景陵这里许许多多墓葬中的巨头,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东陵大盗孙殿英和康熙景陵的纠葛

随着清朝的灭亡,满人开始失去了保护他们先祖荣耀的能力,所以在军阀混战的时候,才被当时蒋介石北伐军队手下的军长孙殿英趁机用暴力手段盗了他们的皇家陵墓。

孙殿英当时的作案时间是很紧迫的,因为当时的他是受到蒋介石的命令来清东陵附近剿匪的,所以他都是用最快速、最暴力的方法以谋取最大的利益的,根本没有做慢工细活的时间。

孙殿英来到清东陵之后将原本想盗墓的土匪们赶跑了,自己开始挖掘起了乾隆和慈禧的陵墓。

清东陵中埋葬名气最大的三个人应该就是乾隆、慈禧还有康熙了,在挖完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之后,孙殿英实际上已经挖掘了庞大到无可描述的珍宝,其中就以慈禧太后的陵墓宝贝最多。



孙殿英为了省时间,开墓都是用炸药炸开的,当他还不满足准备打开康熙陵墓的时候,却发现这里早已经因为排水功能出现了问题,地宫中积满了水。

原本孙殿英只要花上一些时间,他是可以清理出康熙景陵中的宝物的,但是当时情势非常紧急,他不敢再多拖下去,怕呆的时间长了会生出变故,所以他就从附近强征了各种大车,将慈禧、乾隆墓中庞大的珍宝拉走了。


(康熙景陵)

这批珍宝在后来很大程度上也改变了孙殿英的人生。

康熙景陵在度过安稳期后,被土匪开始光顾

后来因为孙殿英的事情,满族的遗老遗少愤怒万分、各处奔走,在他们的压迫下,民国政府才不得不对清东陵重视了一些,所以在后来清东陵虽然小偷小盗不止,但是却很少出现太大规模的偷盗了。

而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北方沦陷在了日本的铁蹄之中,虽然日本人在中国烧杀抢掠没有丝毫的停歇,但是他们在对古文物、古建筑等方面却是很少会进行破坏的,所以在沦陷时期清东陵也保护了下来。

时间一直来到了抗日战争结束后,当时因为战争刚刚停息,所以局势非常混乱,谁也没有时间、精力来管清东陵这片死人居住的地方,所以当时就有一群土匪大约300来人光顾了清东陵。

一般的帝皇陵墓都是非常的坚固,在他们不动用暴力方法的情况下是很难进入这些帝皇陵墓的,而他们又不敢用类似于孙殿英之类的爆破方法,怕因此引来官方的关注,所以他们就将目标放在了曾经被孙殿英炸开、而又没有时间光顾的康熙景陵上。


康熙景陵虽然积满了污水,但是他们一个个都是在刀口上舔血的亡命之徒,他们是不会在乎这些小细节的,所以这些土匪就在污水之中开始打捞起了康熙皇帝的陪葬品。

即便有着污水的阻隔,他们也没放过丝毫的宝贝,在臭气熏天的康熙陵墓中狠狠地扫荡了起来。

其中他们获得的最珍贵宝贝就是康熙皇帝最喜爱的九龙玉杯,康熙皇帝的尸体也在他们的搜刮下被扒走了很多珍贵的玉塞件,在他们搜刮完后,康熙皇帝的尸体被丢在了污水中浸泡了起来。


考古专家们与康熙景陵的纠葛

时间再度的跳跃,又来到了1952年,这个时候的国家已经走向了稳定,已经开始有能力清理、保护各种古遗迹、古建筑了,所以各种各样的考古专家来到清东陵。

考古专家们在进入康熙景陵考察的时候,因为康熙景陵曾经有过许多的机关以及对这种古帝皇陵墓心怀特殊的敬畏,所以他们进入景陵时是有士兵保护的。


在士兵们的持枪保护下,考古专家们进入了康熙景陵之中,但是他们刚深入没多久就后悔了,因为这里常年积着污水的原因、又浸泡过康熙皇帝的尸体,所以形成的臭味是很难以描述的。

他们憋着臭味,在商量过后,因为知道康熙陵墓早已经被搜刮一空,就算有什么东西没被土匪们搜刮走,在污水的浸泡下也失去了考古研究意义,所以专家和士兵们退出了康熙陵,最后将康熙陵封存了起来,禁止了任何人进入里面。

不清理、修护康熙景陵的原因

这个时候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不用抽水机把里面的积水抽完,好保护这个古代的陵墓呢?

在解答这个问题前,大家要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那个时候国家百废待兴,所有的机器都是非常缺乏的,好钢都是用在刀口上的。


当时因为机器缺少的原因,所以想调动一个抽水机来清理一个已经没有考察意义的古代皇帝陵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康熙陵仍旧保持了它多年以来的积水情况,又重新被尘封在了历史当中。

所以说这就是专家们携枪进入康熙陵而又慌张出来的原因,这种慌张很多时候会被人误解,以为这里面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但实际上专家门却是因为无法承受里面的臭味而逃出来的。

所以说作为“千古一帝”,康熙皇帝在死后遭受此下场是有些令人惋惜的,不过这也是一种历史定局,凡是历史中重葬厚埋者,很少有能逃脱得了被盗墓者光顾的下场的,真正能做到死后不受干扰的帝皇当如元朝统治者,元朝的历代皇帝实行的都是天葬,他们随机葬身在广袤的大草原中,没有浩大的工程、也没有珍贵的陪葬品,所以至今都没有人挖出过元朝皇帝的陵墓。


孤客生


在整个清东陵和清西陵中,康熙皇帝的景陵都有些奇特,而且也发生过至今都没有谜底的灵异事件。

为了说明1952年专家带枪进入陵墓的事情,我们必须先从景陵的灵异事件说起。景陵究竟发生过什么灵异事件呢?

康熙皇帝的陵墓选址有些蹊跷

答案就是火灾。按理说,帝王的陵墓应该建立在风水宝地,当时,帝王选择陵墓都会有专门的堪舆师进行调查。确实,东陵所在的河北遵化的确算得上是风水宝地,如果你们去遵化,也会发现,那里太适合做帝王陵墓了,周围的山都长得跟坟头一样,而且景色优美。

但是,奇怪的是,作为千古一帝的康熙,他的陵墓风水似乎不太好。

康熙皇帝的景陵坐落在顺治皇帝的孝陵东边,康熙皇帝很重视孝,所以这个位置就仿佛他依靠在自己父亲身上一样。景陵的位置是由雍正所选,景字就是敬仰的意思。

遵化的长城和山

第一次火灾 为夺珠宝守陵人监守自盗

谁也没想到,到了晚清时期,景陵就不断出现火灾。

第一次是在光绪31年也就是1905年,景陵里面的隆恩殿起火。隆恩殿是供奉康熙及其后妃神牌的所在地。当时守陵的大臣,冒着生命危险,将神牌抢救了出来,但是里面的金银财宝被付之一炬。

这场大火非常蹊跷。我们知道,我们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是木建筑。所以,赶上打雷下雨,很容易被雷劈倒,紫禁城的乾清宫就曾多次遭受火灾。然而,隆恩殿着火的时候,天气晴朗,并无雷雨。

其次,火灾往往不是自然现象就是人为的,但大火都是地面开始蔓延。然而,景陵开始着火的地方竟然是大殿顶上。很多人就认为,清朝已经摇摇欲坠,这是上天的警示。

不过,根据学者的推测,这场大火应该是人为故意放的,其目的就是想抢走里面的金银珠宝。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时,慈禧太后曾经派了两个大臣调查此事,一个是赵尔巽,一个是铁良。他们到东陵调查之后,竟然给慈禧上奏折说是一场怪火,无从查考。

景陵地宫

那个时候,科学思想已经进入中国。铁良又是新派人士,还去过日本。怪火的鬼话他肯定不信。所以,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怕这事情继续调查下去,守陵人会狗急跳墙,作出更严重的事。

从棺材里喷火,至今没有谜底

第二次景陵大火,就要与1952年这件事有关了。

那是在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当时,局势混乱,日本人投降了,国民党军队还没有过来,造成管理的真空。当地农民张尽忠(名字很讽刺)和王绍义趁此机会,带着一批人打算盗掘景陵,其目的是要里面一个绝世珍宝——九龙杯。

九龙杯

根据高学仁在《我所知道的清东陵第二次大盗案》中所说,他们二人用炸药炸开了石门,拿着枪进入了地宫。

进来之后,他们发现地宫里面有一团黑色的液体。几个人吓得不行,以为跟秦始皇陵一样,布满是水银,其实不过是渗入的地下水。这群人在地宫里面的六口棺材中(五个是康熙的后妃)最大的,用斧头劈开。但根本劈不开,只好找了个锯把它弄开。

正拉着,突然!棺材里面开始喷火。这些人吓得赶紧后退,后来火没了。然而,当他们再去锯,又继续喷火,烧死了两个人。

不过,最后,景陵的金银财宝还是被他们盗走了。但是,怪火事件一时间搞得人心惶惶。怪火事件,至今都还是一个谜。

带枪下地宫 有可能受传说影响

1952年景陵再次遭遇大火,只不过这次烧的不是宫殿,而是康熙皇帝的“圣德神功碑”,记录康熙皇帝一生的文治武功。

这次火灾之后两个月,国家成立了清东陵文保所。为了调查景陵的情况,文保所的工作人员决定下到地宫里面一看究竟。但是,大家都比较害怕流传的传说,尤其是喷出的怪火。

所以,工作人员都是带着枪进入。然而,由于里面地下水沉积过多,时间太长,气味难闻。因此,工作人员下去了短短一会,又全部返回。不过,后来清东陵文保所还是对地宫进行了清理和修缮,并关闭了大门。

由此,就有了题目上的这种传说。


兮兮说事儿


不要打扰我

康熙爷是清朝的圣主,在位61年,平定了三藩,收复了台湾,亲征过噶尔丹,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础,68岁那年,圣祖爷驾崩,安葬在遵化的景陵。

康熙爷生前威武不可一世,死后自然也是风风光光。景陵中不光埋着康熙,还有4位皇后,48位妃嫔,1个皇子。埋葬了这么多尊贵的人物,墓中的宝贝自然无数,传说,其豪华程度不比秦始皇陵差。

清朝灭亡后,各路“好手”惦记上了这里。先是军阀孙殿英,这哥们先打开了乾隆和慈禧的陵墓,收获颇丰。尝到甜头后,他又盯上了景陵。但是,在盗掘过程中,不断有黄色的液体从墓门中流出,气味实在难闻,而且越流越多。孙也怂了,赶紧收工。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只要有财,就不缺不怕死的人。1945年,当地山匪勾结村民,挖开了景陵。这伙人赚大了!里面的金银财宝被抢劫一空。更惨的是,这伙人把康熙爷和那些妃子的尸体都拖了出来,扔在污水中。盗亦有道,盗墓贼看来是没有底线的。

1952年,景陵被雷电击中引发火灾,文物局决定要修复一下,先摸摸底。但是,因为缺乏经验,又有各种传说,谁都不敢下去。最后,派了三个人,拿着枪,哆哆嗦嗦地去一探究竟。

不过,他们很快就跑了回来。

他们遇见了啥?

啥都没遇见!由于盗掘严重,景陵中满是积水,刺鼻难闻,此外,啥也看不着。出于安全考虑,这哥仨就退了出来。最后,文物局把盗洞口密封了起来,避免再次遭到破坏。

1995年,清东陵文管处修复景陵的地面建筑,至于地宫内,再也没有谁进去过。

私人墓园,请勿打扰吧!


饮水君


其实不是专家带枪进入康熙陵墓,而是专家有部队士兵带枪保护进入康熙陵墓的,当时是害怕中了里面的玄机,为了安全起见所以才这么做的,因此才有了专家带枪进入康熙陵墓这一说法。



那么为什么又进去没多久就匆忙出来了,而且还决定封宫的呢?

这事其实没什么诡秘的,究其原因也就一点,康熙陵墓里面已经没什么价值可言,何况多年的积水已经将地宫灌满,因为常年不流通,所以散发的臭味让人无法接受。专家们很难在这种环境下作业,所以才会匆忙的跑了出来,另外地宫中的这种晦气也很难适应。因此专家们出来后决定立即封了地宫,从此不在有挖掘康熙陵墓的想法,也禁止任何人进入。


康熙陵墓很久以前就被盗匪洗劫过,尽管说陵墓一直被水淹没浸泡,但是贼不走空,毕竟是皇帝的陵墓,里面的东西都是无价之宝。所以无论里面有什么机关设计,还是外围环境恶劣,盗匪们都是亡命之徒,岂有不拿的道理。所以我估计康熙陵墓里面也不会有什么好东西啦!即便是有残留物品,经过这么多年的污水浸泡那也好不了哪去了,也失去了考古价值。所以我觉得主要一定还是康熙陵墓里面没有什么值得深挖的价值啦,再加上环境的恶劣,放弃也不足为奇。


没有研究价值,自然用不着劳民伤财,有人说把水抽干了,不就容易进去了吗?其实在1952年那会,虽然已经解放好几年啦,但是那时候的技术和设备非常落后,也没有那些先进设备去为了没有研究价值的东西劳民伤财,所以没必要在进入康熙陵墓之中。

搞得好像康熙陵墓里面有什么特殊玄机似的,带枪进入都不敢挖掘,还匆忙逃出来,然后立刻封了地宫,动静弄得确实不小,但仔细分析一下确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其实早在1928年的时候,军阀孙殿英在进入清东陵的时候,就试图要盗取康熙陵墓,据说当时孙殿英挖掘完慈禧墓后得到了大量珠宝,足足拉了二十多车,他还是不满足,又把目光定在了康熙的陵墓上。但是就在他派人挖掘康熙陵墓时,陵墓周围突然冒出来大量的黄色液体,一下子就淹没了整个陵墓。处心积虑的孙殿英由于时间关系,怕挖掘久了被人发现,于是就不得已放弃了康熙陵墓。康熙陵墓也因此逃过一劫。



虽然逃过了这一劫,但是康熙陵墓还是在解放前的1945年期间,惨遭涂炭,据说大约有300多名土匪进攻了康熙陵墓,由于利益驱使,这伙人冒着生命危险打开了康熙的地宫,趟着污水盗走了大量稀世珍宝,盗墓贼还将康熙的尸骨抛出了棺椁中,丢弃在污水里。据说当时的景象惨不忍睹。

所以说作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虽然活着时候威武霸气,九五至尊,但死后却遭受如此下场实在是令人惋惜至极。这也充分证明了凡是历史上重葬厚埋者,无论是地位尊卑都逃不过盗墓贼的光顾。

不过还好,1952年的那次专家考古,及时封存停止了挖掘康熙陵墓的活动,没有再次践踏先帝的亡灵,也算是对逝者的一点安慰吧!


任驰赢天下


康熙是清朝入关的第二位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8岁继位,14岁亲政,16岁擒鳌拜,18岁平定“云南王”吴三桂叛乱。康熙可谓是“文治武功、千古一帝”。

康熙在位61年,公元1722年驾崩,享年69岁。康熙死后葬在了清东陵。地点在唐山遵化市马兰峪昌瑞山脚。

清东陵埋葬着顺治(孝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包括康熙(景陵)在内5位帝王,以及慈禧、慈安等嫔妃的陵墓。



▲康熙

康熙这么牛逼的一个帝王,活着没受过谁的窝囊气。想当初吴三桂带30万大军造反,当时吴三桂40多岁,有谋略有带兵经验,最后竟被不到20岁的康熙打败了。可是康熙死后,他的身后事可惨了。并且各种怪现象层出不穷。

1952年时候,考古专家带枪进入康熙墓,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人们不相信“千古一帝”康熙会受到这种待遇。随后这些人慌忙关上地宫大门跑了出来。专家们看到了什么呢?欲知详情且听我从头说起。

康熙死后并不太平,景陵无缘无故的发生了三次大火,有人说是康熙对后世子孙发火了,这些败家玩意不让好好安息。

第一次发生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大火从隆恩殿烧起,把景陵的大殿都烧毁了一半,据说慈禧闻之大怒,事后追查责任,原来是守陵人没有注意安全用火引起的,实际情况是守陵人“监守自盗”,怕慈禧发现故意点的火。



▲景陵位置

第二次大火发生在1945年,据说这场大火是从康熙的棺材中喷出来的。原来日本投降后,国家动荡不安,清东陵无人看守。当地一个姓张的人纠集约300余人对景陵进行了大规模的盗掘,盗走了一些随葬珍宝,当打开康熙棺材时,棺材突然喷出一团火,烧的盗贼四处乱窜,以为康熙显灵了,抄起财宝也不关地宫门就逃了。大火烧了一些嫔妃的棺椁,皇帝及四后一皇贵妃的骸骨散落在地宫之中,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第三次大火发生在了1952年7月14日,据说是由于雷击造成的,这次烧的是康熙皇帝的大碑楼。

三次大火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于是有了本文开始的问题——专家带枪进入康熙墓。

康熙的陵墓不但被三次大火烧过,而且被两伙盗贼光顾过。

早在1928年6月时,也就是东陵大盗孙殿英盗掘慈禧和乾隆墓以后,孙殿英又想到康熙墓盗宝,可是刚要进入,洞口突然冒出一股黄水,孙殿英不敢进入地宫,带着人马就撤了。盗口也不管就这样敞了17年。



▲当年的盗洞

1945年张姓盗贼带着300余人就是从这个旧盗口进入地宫的,刚进去也是突然涌出了许多黄水,这些人不能空手而归,有道是“贼不走空”,于是急手忙脚的打开地宫大门,进去疯狂打砸,抢了一些财宝,打开康熙棺材时喷出一团火,这才吓跑了这些人。

盗贼不顾一切的逃跑了,打开的地宫门就这样敞开达七年之久。

1952年,专家和考古队带枪下到地宫,随即被眼前景象惊呆了,从敞开的门往里一看,一片汪洋,地宫里到处是黄水,往里越走水越深,到了第三道门时,水漫过了胸口,并且水上飘着骨骸,发出阵阵恶臭。这些人简直不能呼吸。

勉强来到康熙放棺椁位时,专家和考古队员发现康熙的棺材不翼而飞。这让这些人大吃一惊,急忙反身往回走,据说考古见不到棺材不吉利,有道是“不见棺材不回头”。现在没见到……



▲景陵

这些人心惊胆战的往回走,边走边把门一道道关好,每关好一道门,就听到里面有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声,专家拔出手枪,一点点的后退,每个人脊梁骨嗖嗖冒冷气。退到最后,关闭了最后一道地宫门,专家和考古队员提着的心才放下了。

安全退出后,国家封闭了所有盗洞口,康熙陵墓重新修缮一新,从那时起地宫门也就从没有打开过。康熙大帝总算在地下安息了。

【不一样的历史解读,不一样的知识分享。欢迎转发、留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