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我的焦虑比我的脱发还要多——缓解焦虑

无法停止的焦虑,你焦虑了么?

从什么时候开始,年龄成了生活的基准线,努力反而被诟病?

从什么时候开始,年龄成了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

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因为年龄而放弃了自己的初心?

距离春节还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回首这一年,总觉得什么事情都没来得及干。多少山河没看过,有多少地方想去而没机会去。

看着别人晒美食美景美好的肉体,你的这一年除了徒增脱发、长胖的问题,自己好像也没有别的收获了;越想越焦虑,怎么办?

什么是焦虑?

我们每个人体验焦虑的情况会有不同,有的时候强烈,有的不强烈,有时人会常常出现,有的人只是偶尔出现。

但无论都谁来说,焦虑都不是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同时它会对妨碍我们享受我们的生活,不能放松。

让我们在做事情时因为无法集中精力而犯错;

上台讲话因为紧张而结巴甚至大脑空白;

在和家人在一起时无法享受欢乐时光,或情绪失控,给家人和自己都带来伤害。

它可能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焦虑的认知方面主要表现为内心对未来的担忧,这是焦虑的一个特点,它涉及的是对未来的痛苦想象,它常常是一些灾难性的想法,但人们相信它,就像它将会发生。

它如此真实地被相信,如果有人想安慰或劝说,都无法通过事实或道理让自己安心平静下来,因为这种灾难性的想法在潜意识中会坚信成为现实。

你为什么焦虑?

韩寒发文怼《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及原作者回应,“焦虑”这个词又一次被推到大众的视野当中。

韩寒用“贩卖焦虑”、“制造恐慌”这样的字眼来批判原作者,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

成功的定义是多样的,时代里不同人有不同的分工和命运,也有各自不同的幸福。

安于现状或不甘如此都是每个人自己的内心意愿,他人不可强求。

在中国人的意识中,每个人生阶段,都会存在一个“标配”的人,迫切成为这个“标准件”,是多数人焦虑的根本原因。

对于年轻父母而言,生孩子的“标配”就是生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听话懂事,学习成绩又好,年年拿奖状,给父母长脸面。

如果生了个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孩子,他们就会时刻拿自己的孩子和隔壁家的“标准件”去对比,在对比中越发觉得自己家的是个“残次品”。

你想要活出主流文化的标配,却忘记了这需要时间,需要经历,需要各种因素的结合。

有句话如是说:人这一生有两条路,一条是你想走的,一条是你必须要走的,当你走好了必须要走的路,你才有可能走你想走的路,而许多人一直幻想,没有去走自己必须要走的路!

俗话说的好,「打一巴掌,给个甜枣」,被生活压力下充满了紧迫感的年轻人,面对诸如此类渲染焦虑刻意制造迷茫情绪的文章,很难不产生发自内心的触动和跟随。

然后通过充斥着鸡汤、成功学的课程,宣扬乐观情绪,让年轻人得到一刻的放松和满足。

如何缓解你的焦虑?

张爱玲说,时间好比一把锋利的小刀,会在美丽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纹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消磨掉。

感觉到苍老是一瞬间的事,可能就是某天早上刷牙,看到镜子的自己,发现脸蛋已经不复当初的紧致光滑,细纹一条条的出现,再也不能骗自己了。

对抗焦虑和失眠带来的结果,需要长期作战。

狗屁逻辑

做好时间管理,调整生活节奏。

心理学研究发现,焦虑症和忧郁症,除了和孤独感有关,往往更容易发生在追求完美者的身上。

追求完美,本没有错。

但如果在这一过程中,你无法做好时间管理,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设定得太快,没有给自己留下喘息的空间,这种完美主义,最后往往会演化成一种慢慢失控的压力。

写过《身份的焦虑》一书的英国知名作家阿兰•德波顿,说过:

生活,就是用一种焦虑替代另一种焦虑,用一种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

有焦虑的情绪,并不可怕。

无视它,逃避它,甚至听命于它,最终影响的,不仅是你自己,还可能会是你的身边人。

自助者天助之。正视它的存在,学会与它相处,最后送它远去,才是我们最应该掌握的方法。

现代的生活,我们为了工作、赚钱、健康、伴侣、孩子等等问题焦虑着。

这意味着,当大脑有一点空闲的时候,它似乎常常用焦虑来填满。

当你想要解决问题的时候,焦虑是有用的。

但当焦虑仅仅让我们不开心或者打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的时候,它就不那么有用了。

解决日常焦虑的基本心理学方法其实非常简单。

但是因为它们的简单、几乎大家都知道而常常被忽略,所以我们需要时不时被提醒着使用这个方法。

直面你的焦虑

如果数学不好,就别忙着做英语题

之前有很多人提过类似的问题:我最近很焦虑啊,该怎么办呢?有什么建议吗?我是不是应该读点什么书?

每次我都想说:读哪门子的书?如果你想解决焦虑,那第一步难道不是搞清楚焦虑的原因吗?

发现没?当我们感到焦虑的时候,第一反应经常是「做点事情」来减轻焦虑;

但我们选择做的事情,经常是下意识的逃避——跟真正要解决的问没啥关系:

比如大吃一顿;比如「读书」;

比如休个假,「让自己休息一下」。

这让我想到,上学的时候,我们数学不好,于是采取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我们做了一下午英语题,回家了。

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发现还是焦虑。

为什么?因为真正应该做的是数学题,但我们就是偏偏不做。

焦虑,能让人成功么?

看清焦虑的正反面

焦虑可以是动力,也可能压得你无力喘息。

心理动力学派和存在主义的部分理论将焦虑视为一种成长的动力。

中年危机、社会孤立、死亡焦虑都有它有价值的部分。

比如荣格认为中年危机能让一个人有机会去整合内外资源,成为一个真正像自己的人。

人到中年很多责任完成到一定程度,可以把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当个体意识到自己好像从没有为自己而活的时候,焦虑的感觉浮现,跟随自己的内心,直面你焦虑的事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塔罗牌占卜师、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体会爱的老灵魂,人生路的探索者。

以有限文字,写无限可能!

倡导以爱为本质的精神生活,一起感悟生活的真谛,生命的真意!

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实用心理学

如需心理咨询、塔罗牌占卜、商务合作,请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