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网络水军”,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2018年以来,公安机关重拳出击,成功侦破自媒体“网络水军”团伙犯罪案件数十起,关闭各类网络“大V”账号上千个。不少案件显示,“网络水军”打着“优化舆情”“舆论监督”等幌子,实则干着有偿发帖、有偿删帖等勾当;一些人到各类论坛网站“灌水”“爆料”,实则大量发布抹黑信息,从事侮辱诽谤等违法活动……

当前,网络生态总体上健康、积极、向上。然而,“网络水军”把互联网搞得乌烟瘴气,在一定程度上给建设清朗网络添了堵。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公安机关重拳出击,成功侦破自媒体“网络水军”团伙犯罪案件数十起,关闭各类网络“大V”账号上千个,维护了网络空间的秩序,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网络水军”,以注水发帖为生。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讲诚信,到了网络这一虚拟空间依然要讲诚信。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都可以通过发帖表达对某一问题的观点、意见、看法。绝大多数人想发帖时才发帖,并不会刻意去发帖。“网络水军”则把发帖当成了一种产业,注水式地发帖,这种行为违背了诚信这一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网络水军”挂羊头卖狗肉,严重破坏网络空间的秩序。在不少案例中,“网络水军”打着“优化舆情”“舆论监督”等幌子,实则干着有偿发帖、有偿删帖等勾当,通过这种方式谋取非法利润。曾经名噪一时的陈杰人团伙,打着“法律和舆论监督”名义和公平正义的幌子,恶意炒作滋事,疯狂敲诈敛财,最终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可谓咎由自取。还有些人“灌水”“爆料”,实则发布抹黑信息,进行侮辱诽谤,已经违反了相应法律法规。

整治“网络水军”,还网络空间天朗气清。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整治兴风作浪的“网络水军”,要从源头着手,铲除其生存土壤。《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等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依法治网提供了法律依据。公检法机关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严重扰乱网络空间秩序的“网络水军”,相关部门要严厉整治,绝不姑息迁就。

整治“网络水军”,要“破”更要“立”。公检法机关依法整治,压缩了“网络水军”的生存空间,也可以警示潜在的“网络水军”消除侥幸心理。在公检法机关依法整治的同时,互联网主管部门要全力培育网络文明,引导广大互联网企业、网民认清“网络水军”的本质,自觉与“网络水军”划清界限,自觉投身营造网络文明的洪流中,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良好秩序,努力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最终受益的是广大网企、网民。不妨从我做起,不做“网络水军”,争做网络文明志愿者,为建设清朗网络空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