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水军:老舍一篇写戏子的短文,“预言”了当今娱乐圈乱象

文前注:本篇文章图片来自网络搜索,图文无关


“兔”这个词其实在我国坊间一直都有,就是戏园子里面的旦角,清朝的时候他们委身于男人,被叫做“兔”。

而在《品花宝鉴》里面,对“兔”这个词有着更加详细的解释。

原是旦脚出身,三十年中便有四变。你说那四变:少年时丰姿美秀,人所钟爱……人说是兔。

而老舍先生的文章《兔》,引用的正是此意,我本以为是讲述梨园相公的故事,读完以后却发现,这篇文章和感情无关,讲的是一个男孩小陈从当票友到正式入梨园以至于最后毁灭的故事,而这个故事,也可以映射到我国现在娱乐圈现状,引发多重思考。

兔:一个“小鲜肉”短暂的一生

在《兔》中,老舍讲述了主角小陈的短暂生涯,开始小陈是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很聪明,没有学过戏,唱戏也一般,可是扮相身段却很老道,被老票友俞先生注意到,收为了徒弟。

小陈学戏很快,俞先生又太严格,很快小陈就和其他票友混在一起,远离了俞先生。

离开俞先生的小陈认识了一个黑汉,这个黑汉不停地夸奖小陈,让小陈以为自己在梨园能混出名声,成为名伶,到时候就有着数不清的银子。

但是小陈将成为名伶的希望并没有寄托在自己的努力上,相反,他寄托在了黑汉的身上。因为戏台上的这些,都得听黑汉的调动,就像是《兔》原文里面说的那样:

黑汉一句话便能教小陈没地方去过戏瘾,先不用说别的了。

也因为黑汉的存在,所以小陈在台上算是顺利,拉琴的也不敢使坏,可是小陈表面风光的背后,却是他需要为了他在台上的光彩而付出的大额资金,以及观众们暗地评价他是“兔子”的嘲讽。

小陈只是一个普通的职员,是承担不起这些行头的,当然黑汉可以去替小陈承担。“我”作为小陈的前同事,看不下去小陈现在的处境,劝小陈回头是岸,却没有想到被小陈激烈地反驳。


热搜、水军:老舍一篇写戏子的短文,“预言”了当今娱乐圈乱象

在之后,小陈辞职,彻底以唱戏为生,“我”去听他戏之时,见到小陈讨好楚总长,“我”才幡然醒悟:黑汉只是办事的人,真正愿意“捧”小陈的是“热爱艺术”的楚总长。

后来“我”又听说,小陈的妹妹长得漂亮,是小陈赔上了自己的妹妹,才换来自己在外唱戏的机会:

楚总长得到个美人,黑汉落下了不少的钱,小陈得去唱戏,而且被人叫做“兔子”。

而在结局的时候,小陈的妹妹被楚总长抛弃,小陈的行头也被黑汉没收走,小陈在半空的戏园子里唱戏,那时候小陈已经身患肺病,“我”无意间偶遇到他,没过多久,“我”就在小报上看到了小陈去世的消息。

这就是《兔》中小陈短暂的一生,其实老舍先生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想要通过“小陈”这一个人物去表达底层小人物的悲欢以及坎坷,他向来是擅长去写这些的,可是这篇文章现在来看,早已脱离了年代的桎梏,映射到现在的娱乐圈。

热搜、水军:老舍一篇写戏子的短文,“预言”了当今娱乐圈乱象

产业链影射:资本的产物与弃儿

从《兔》这篇文章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到一个“明星”诞生的产业链。

在《兔》里面,小陈放在现在的娱乐圈,其实也是随处可见的男孩:热爱舞台,有些资质,聪明且有天赋,并且怀着一颗想要在舞台上大红大紫的心。

如果说小陈就是民国时期某个初闯娱乐圈明星的索性的话,那么《兔》里面能够操控一切的“黑汉”,就是经纪人,或者往大点说,就是娱乐公司。

根据《兔》里面的描述,黑汉和小陈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

要走这条路,黑汉是个宝贝。在黑汉的口中,不但极到家的讲究戏,他也谈怎样为朋友家办堂会戏,怎样约角,怎样派份儿,怎样赁衣箱。职业的,玩票的,“使黑杵的”,全得听他的调动。他可以把谁捧起来,也可以把谁摔下去;他不但懂戏,他也懂“事”。小陈没法不听他的话,没法不和他亲近。

如果把当时的梨园比作一个娱乐圈,那么小陈的“唱戏”就和现在娱乐圈明星的“拍戏”一样,有地方唱戏放在现在娱乐圈里,也就是有戏拍,有资源。

“黑汉”这个角色在整个圈子里是有着话语权的,他可以“捧”谁。也可以“摔”谁,“黑汉”甚至可以一句话让小陈是没有地方唱戏的,戏台上的人都要听“黑汉”这个角色的调动,小陈不敢不听“黑汉”的话。

但是这个“黑汉”并不是真正的掌控者,他的背后依旧有人——“楚总长”。


热搜、水军:老舍一篇写戏子的短文,“预言”了当今娱乐圈乱象


在《兔》里面,小陈通过“黑汉”的人脉,将妹妹献给了楚总长,自己有了登台唱戏的机会。“黑汉”只是联通小陈和楚总长之间的一个办事者,当然,“黑汉”本人也是盈利的,但是真正幕后的推手是楚总长本人。

在《兔》里面,老舍先生给我们展现出一条“梨园明星”产业链:

拥有最大掌控权的楚总长-中间人“黑汉”-梨园的票友小陈

这条产业链里面,楚总长是赢家,他得到了小陈的妹妹,黑汉也是赢家,他出了力,但是得到了钱。

唯一输家便是小陈,小陈虽然短暂的得到了想要的掌声,但很快就消失了,他不但赔上了自己的妹妹,还有自己的前途。

而这一切,在现在的娱乐圈仍能够看到影子。


热搜、水军:老舍一篇写戏子的短文,“预言”了当今娱乐圈乱象


当然,现在的社会与过去不同,楚总长已经不再是一个人,

他变成了隐形的一股力量——资本。在过去黑暗的社会里面楚总长会和小陈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交易,但是在现在的娱乐圈,这些交易也不复存在了。


不过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不管“楚总长”是一个人还是资本本身,他的赢家地位绝对是不会变动的。

那么“黑汉”又是谁?“黑汉”也不再是一个人,他代表是资本下面具体运作,具体地说就是明星的娱乐公司,和“黑汉”本人一样,这些公司有一定的话语权,但是背后还是要仰仗着“楚总长”,他们上对资本,下对艺人,是一个中间的角色。

而“小陈”则是那些怀揣着梦想来到娱乐圈的小明星,当然,不是所有的明星都会有“小陈”这样悲惨的下场,相反,现在的明星大多数都比我们普通人过得要好很多,可能现在娱乐圈里面的“小陈”都不再是输家,赔钱到走上绝路这件事基本上也不再可能发生。可是“他们”如果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不去精进自己的能力,“丢失舞台”也渐渐会演变成了事实。


热搜、水军:老舍一篇写戏子的短文,“预言”了当今娱乐圈乱象


而自从“偶像”“小鲜肉”这样的名词出现以后,现在所谓的“造星”也成为了一条产业链:

由资本去推动娱乐公司以及提供资源,娱乐公司再用“资源”去捧红艺人,资本和娱乐公司二者得利,这是现在的一条产业链,当然艺人本身能够捧红也是需要潜力的,没有潜力,吃了资源还不红的艺人也有很多。

但是当艺人失去了价值的时候,比如沾染上了负面的新闻,或者是不能再带来更多的利益的时候,那么这位艺人如果还在吃老本,没有不断精进自己的业务,就像小陈唱戏到最后都很难让听戏的人“叫上一声好”,那么艺人很可能被资本所抛弃。

艺人本身的潜力和能带来的金钱就像是《兔》里面“小陈的妹妹”,过去在梨园里面小陈需要和楚总长进行一次交易,现在看似不用,实际上,艺人还是在和资本在做交易,不过交易的是自己本身能够带来的价值。

细节-娱乐圈的营销手段

《兔》里面影射娱乐圈的不仅是娱乐圈的产业链,还有“宣传”。

众所周知,“宣传”在娱乐行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宣传也有曝光,进而才会获得所有人的喜爱。

其实在古代梨园中,的确是有宣传的,不过这种宣传是一种被动宣传,即自己倚靠能力而名声在外,进而让大家喜欢。

但是,在老舍的《兔》里面,他提到了两个宣传营销的点:

一是观众,二是报纸。

在《兔》里面,老舍写了一批特殊的观众:

大家喊好的时候,他们不喊;他们却在那大家不注意的地方,赞叹着,仿佛是忘形的,不能不发泄的,喝一声彩,使大家惊异,而且没法不佩服他们是真懂行。据说,若是请他们吃一顿饭,他们便可以玩这一招。显然的,小陈要打算减除了那种嘀咕,也得请他们吃饭。

老舍先生还写了这批观众不像其他观众那样偶尔前来,

他们大多当过票友,专门叫“倒好”,以显示自己的专业,而身边的观众也会靠近这些观众,来显示自己的“专业”。


热搜、水军:老舍一篇写戏子的短文,“预言”了当今娱乐圈乱象

也就是说,这批专门叫“倒好”的观众一定程度上在引导着观众们对于台上人的品评,界定,

除此之外,这群人还将叫好或者是嘀咕列为收费项目(请吃饭),一个戏子想要扭转风评,一定程度上也要依赖这些“收费”的观众。

而报纸也是另外一个“宣传”手段。

在原文中,作者描述小陈的唱并不太好,甚至他的唱“后排观众都听不清”,但是根据“黑汉”的安排,报纸上还是将小陈夸奖成了“昔日田桂凤”(田桂凤,著名花旦,曾有人评:自田桂凤出,而花旦几与须生为敌体),甚至后来将他称为“名旦”。

当然这些报纸都是经过了“黑汉”的安排,报纸作为当时主要的宣传渠道,“黑汉”没有放过,他通过利益交换,让报纸虚伪地夸赞小陈,营造出一种“虚假繁荣”的场景。

而“虚假繁荣”背后,有多少人真的喜欢小陈,不过是在小陈唱戏的时候,嘀咕着他是“兔子”罢了。

而这些宣传手段,在现在依旧流行于娱乐圈,方式甚至没有变动,只不过名字变了而已。

那些收费“叫好”“嘀咕”的观众,放到现在的娱乐圈,就是“水军”以及“职粉”(职业粉丝)。“水军”收费来改变一个艺人的风评,其他不明真相的观众也会被“水军”和“职粉”引导。


热搜、水军:老舍一篇写戏子的短文,“预言”了当今娱乐圈乱象


而那些报纸上的营销手段,到现在变成了“买热搜”“发通稿”,让艺人不断攀上热搜,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在热搜上露脸,营造出艺人“非常红”的场面。

同样地,这些“非常红”的背后,有多少人是真的喜欢这个明星,又有多少人是等着看这个艺人翻车。

娱乐圈的营销手段与观众的心态,其实老舍先生早就写明白了。

主角-站在梦想和物欲的十字路口

既然艺人产业链近几十年没有变过,宣传手段近几十年没有变过,那么作为故事中心人物的小陈,是不是又能给当今的艺人一点启示?

我在前面说过,小陈和现在怀揣梦想进入娱乐圈的年轻人一样:热爱舞台,有些资质,聪明且有天赋,并且怀着一颗想要在舞台上大红大紫的心。

那造成小陈悲剧的是什么?

小陈开始和老票友俞先生学戏的时候,因为其他票友给小陈送了一双鞋,让俞先生愤怒,师徒自此分道扬镳。

而后,小陈唱戏,“黑汉”不告诉小陈的弱点,一味捧着他,说他唱得比名伶还好,让小陈信以为真,于是想要真正进入梨园,成为名伶,赚取大钱。

从这一步开始,小陈就没有办法再回头。


热搜、水军:老舍一篇写戏子的短文,“预言”了当今娱乐圈乱象

其实造成小陈悲剧有三点:

一是心态浮躁,小陈开始因为俞先生的戏老,没有心思学习,一味想着和其他票友混,并且学一些新潮的段子,在基本功完全没有打扎实的情况下,和师父决裂。倘若小陈静下心来好好学戏,也许不会造成悲剧。

二是自我认识不清,这是小陈最大、也是故事里最重要、最深刻的一点。小陈因为“黑汉”以及报纸的“吹捧”,真的以为自己是名伶,唱得比其他人还要好,甚至在他落魄的时候他都要激动地反驳。哪怕最后,小陈到了空戏园子以后,他都没有意识到其实自己的真正唱戏水平根本不像“黑汉”说得那样。

小陈是有天资,但是在他二十岁之前,他是没有唱过戏的,这和其他从小出身于梨园的人就有着天壤之别。他又不肯努力,心态浮躁,导致他的那一点点天资最后也被耗损。

也正是小陈没有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与其他人的真正差距有多大,一味听着“虚假吹捧”,导致他坚定了要唱戏的路,辞掉工作,一步一步把自己和家人送到了深渊。

三是迷失在物欲,物欲也是导致小陈悲剧的一个原因,如果不是艳羡其他名旦能够赚得的钱,小陈自己不会坚定地、不顾一切地想走唱戏的路,沉浸于物欲,心灵匮乏是小陈悲剧的另一原因。

其实在小陈的身上,是当时一个底层人物的缩影,其实何尝不是现在部分年轻艺人的缩影呢?


热搜、水军:老舍一篇写戏子的短文,“预言”了当今娱乐圈乱象

年轻艺人来到了娱乐圈,怀揣梦想,艳羡着别人的光鲜亮丽,可是成功的又有几人呢?

就算是成功了,能够稳定心神,在物欲横流的娱乐圈踏实下来,努力精进自己的,又有几人呢?

如果这些艺人不沉下心来精进自己,他们只能沦为资本的弃儿,观众茶余饭后的话题。

文后话:

娱乐圈先前被一些小鲜肉刷屏,有一夜成名的,也有一夜口碑崩盘的,对于这些情况公众号早就有品评,其实自媒体人也都是看风向写评论,大家接受的观点都是被自媒体所引导的。我虽然也作为自媒体,但是我希望借助老舍先生的文章,来告诉大家一些非观点、风向的意见。

参考文献:

老舍 《兔》



我是陆月圆,关注书、影中女性以及少数群体生存状态,并致力将其分享给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