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上男子如此这般对女儿“亲热”

高铁上男子如此这般对女儿“亲热”

关键词 猥亵

近日,一起发生在高铁上的疑似猥亵事件,引发公众的诸多猜疑之声,目前仍在持续发酵中。据媒体报道,10月29日,@南昌铁路公安局回应:通过实名制可以找到相关当事人,已开展相关工作。

10月27日晚,有网友爆料称,当天下午,在广州南开往上饶的G1402次高铁上,发现邻座一名男子对一女童做出猥亵动作。据该名网友观察和推测,这名男子和女孩应该是父女关系。

从网上流传的爆料人提供的一段视频中可以看到,一个30多岁的黑衣男子,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将手伸进女孩的下身和背部,还撩起女孩的衣服,不断抚摸、亲吻她的背部、脸部、颈部,但小女孩一直都很抗拒,试图挣脱。

更让网友气愤的是,该男子两边还坐着一个30多岁的女子和一位老人,小女孩叫她们妈妈和外婆,但二人一直在玩手机,毫无反应。

舆论 网友热议

视频曝光后,引发网友热议,仅在腾讯新闻就有2.1万网友发表评论,不少网友纷纷指责这种行为不仅“辣眼”,更“毁三观”。

也有网友认为是假新闻或炒作,但多被网友驳回。还有网友认为公安机关应尽快调查公布结果,以免出现重庆公交车坠河事件中,舆论伤害无辜女私家车主的情况。

该事件引发媒体关注,有媒体认为:公众警觉应引起警方关注,真相需要依法还原。

新京报评论称:如果单从视频资料来看,涉事男子撩起小女孩的衣服,不断抚摸、亲吻,还将手伸进女孩裤子里,小女孩则叫道:“爸爸,我疼,你不要又摸我屁股了……”这些行为的确有些不堪入目,也超出了正常承受范围,很难视为一种亲昵行为。但究竟是不是猥亵,恐怕不能简单地凭借一段视频或旁观“落槌”,真相还需依法调查认定。

知云舆情 系统分析

知云网全网监测“高铁父亲猥亵女儿”相关报道941篇。其中包括正面报道6篇,占0.64%,负面报道537篇,占比57.07%,中性398篇占比42.30%。按照媒体类型统计,微信报道35篇,新闻报道46篇,微博报道最多,占报道总数的85.44%,新闻次之,占报道总数的4.89%,论坛报道最少,仅占报道总数的2.34%。

从各媒体报道倾向性来看,正面信息主要通过微博传播,负面信息在微博等媒体流传较广。

相关话题负面言论主要来源于微博,负面信息量438条。

本文图表数据来源于北京软云神州科技有限公司舆情监测云平台

话题焦点

保护未成年人

公众对于这样一起事件的高度关注,并不是“小题大作”,之前,有统计称,在猥亵案件中,熟人作案率高达近70%。比如,2017年8月份的“南京南站猥亵女童事件”、“重庆医院大厅男子猥亵女童事件”两起案件,前者是哥哥猥亵养妹,后者是姑父猥亵侄女,媒体报道的“最后结果”是二人均被刑拘。高铁上这位“父亲”在共公共场合的过分举止,同样刺激了乘客乃至公众的敏感神经。这种事会存在误会吗?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对正常的父女关系、父女之间的正常亲昵应是什么样的,公众有基本的判断力。

未成年人是最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群体,家长作为监护人,必须倍加呵护、细心抚养。俗话说,男大避母,女大避父。父母再爱孩子,都要有个度。如果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或者近亲属“监守自盗”,不仅会严重伤害未成年人,而且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一生的阴影。

对社会而言,一旦发现这样的事实或苗头,必须及时干预,避免儿童遭受进一步侵害,并努力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将伤害的涟漪降到最小。网友期望,学校和家长应对儿童进行性教育与自我保护的教育;受到侵害的孩子要敢于说“不”,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可以宽慰的是,目前,铁路警方已经介入调查,网友质疑的有些“事实”仍待查证,如当事男子与女童究竟是否是父女,男子的相关行为又是否属于法律意义上的“猥亵”,公众期待警方公布的调查结果,但也有必要对一些针对未成年人的越界行为保持足够警惕。为人父母者当引以为戒,妥善把握好对子女爱的“分寸”,这不仅是父母的责任,也是对子女的尊重。如果突破人伦道德底线,不光为公众所不齿,也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信息来自互联网公开内容整理,不代表本方立场,如有对所提单位及个人,信息未经核实,不承担法律责任。

以上数据均来源于知云网互联网大数据舆情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