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京:藝術讓女人的身體說話

來源:中外藝術,ID: YISHUZHONGWAI

“生活沒有詩和遠方,

我覺得對每個人都一樣。”

向京像一個發光體,

她纖細的身體,

如同賈科梅蒂的雕塑,

釋放著無盡的力量。

宋丹丹曾說,

如果你對藝術稍微有些興趣,

你應該就知道向京,

至少知曉她的名字,

因為她真的了不起,

像她這樣的女藝術家,

中國多少年才出一個?

68年出生的向京,

95年畢業於央美雕塑系,

她被媒體稱為“天才”藝術家,

作品被國內外多個,

知名藝術機構收藏,

2010年她的雕塑作品,

更是以627.2萬人民幣的成交價,

刷新了中國雕塑拍賣最高紀錄。

向京和她的雕塑作品

面對外界給她,

加上的諸多“光環”,

向京卻說自己,

是一個不善交際的人,

真的是因為命好。

“通過身體說話”曾經是向京的個人標籤之一。在前兩次個展——“保持沉默”(2003-2005)以及“全裸”(2006-2007)以來,向京一直在女性身體這個主體性線索上進行思考。一些重要的個人作品如《你的身體》(2005)、《敞開者》(2006)和《一百個人演奏你,還是一個人?》(2007)等等通過藝術家的三個不同創作階段“處女系列”、“身體系列”以及“全裸系

列”來宣告了這種語言的日臻成熟,包括對雕塑語言的實驗,以及在創作、布展時用空間和鏡像等多重語言來映射,最終反射出藝術家在女性本體之外探討超越“性別”,並用身體作為一個命題去說明某個群體和世界關係的探索。

回顧向京的雕塑生涯,

漫長而單一,

從考入央美算起,

向京做雕塑已經有26年了。

《一百個人演奏你?還是一個人?》“全裸”系列,2007年,2010年北京瀚海春拍以627.2萬的成交價創造了中國雕塑界的拍賣紀錄

“我初中上的美院附中,

大學上的中央美院,

所以我享受著中國,

光線最好的教室。

我們這一代人,

受到了精英教育的尾巴。”

他們一個班只有6個人,3個老師,

教室卻有普通教室的三四倍大,

他們都是在幾千人中,

篩選中淘汰下來的,

“就像天光這個概念一樣,

我都會覺得自己,

是少數的一小撮人,

我也特別嚮往真正成為,

所謂的那一小撮兒。”

向京說自己選擇雕塑,

是一個偶然,也是叛逆使然。

這也成為她勸告許多年輕人,

不要入雕塑一行的一個引子。

“做雕塑太苦了。因為做雕塑是一件很讓人厭煩的事情,它太不直接了。”

當年一心想做藝術家,

卻沒明白藝術家是什麼。

向京就讀美院附中,

覺得畫畫就跟喝水、

吃飯一樣自然,

上大學就想學一個,

沒學過、有難度的專業,

於是上了雕塑這艘“賊船”。

“我在選擇雕塑作為媒介表達的時候就是盲目的,後來很多人說你可以做一些更時髦、更當代的藝術。

我性格里叛逆的東西,常常會在這個時候非常不幸地顯示出來。”

《淺水區》,2002年

用向京的話來說,

做雕塑有太多限制,

可能你想做的很多東西,

到最後都實現不了。

《右側》, 2015-2016年

但有時候正因為有著,

這種限定,或者限制,

它在無形中,

逼迫了一個生命的潛能,

它激發了你,

這就像我們叛逆一樣,

令人成長。

《有限的上升》局部,“S”系列,2013-2015年

對於一個創作者來說,

做作品不能變得更慰藉或者安寧,

但是他如果不做這個工作,

他才會真正陷入不安和恐懼。

《孔雀》“全裸”系列,2007年

“生活沒有詩和遠方,

我覺得對每個人都一樣,

首先作為人活著,

其次才是作為藝術家活著,

首先要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

才能再解決你的藝術生存問題,

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

如果克服不了這就不成立。”

《盡頭》(一對),2000年

但或許令向京自己,

也想不到的是,

當初叛逆的自己,

在雕塑這一行,

一干就是20多年。

即便是枯燥的創作,

她也一直在試圖在作品中,

打破“限制”,加入“叛逆”。

《拿煙的處女》,2005年

《砰!》“鏡像”系列,2002年

對於身形嬌弱的向京而言,

她一般用“幹活”來形容,

自己的創作過程,

可謂相當貼切。

做雕塑需要不停地,

打磨、拋光、上色,

有時甚至像個機器,

重複著同一個動作。

雕塑之外,

她幾乎沒有生活。

相對於更流行的觀念藝術,

雕塑簡直像老古董一樣。

《S》“S”系列,2016年

她從不畫草圖,

就直接把它們捏出來,

她幾乎不用模特,

她害怕被模特的形象束縛,

像是在寫生一樣,

最後做出的東西,

只是一個人體,

找不到靈魂。

“享受莫大快樂的前提,

是必須承受莫大的痛苦。”

在旁人眼裡,向京是十足的工作狂。自從搬去北京宋莊,把家和工作室安在了一起,她大部分時間都足不出戶,每天像“時鐘”一樣到點幹活,到點吃飯。

她每天穿梭在這些作品中,

有時自己都會感慨:

“我竟做了這麼多!”

《Baby Baby》,2014年

《保持沉默》處女系列,2003-2005年

向京還將創作視作,

理解自由、抗拒腐朽、

抗拒平庸的一種方式,

因此她的作品,

常常散發著個體純粹的本能,

而且表現出極強的超越性。

《善待你的抑鬱,它是一隻忠實的大狗》,2013-2016年

《一江春水向東流》,2016年

沒人指引她如何去做,

沒人能替她看見不足,

她曾經和一個畫家朋友說:

“我們都是走窄路的人。”

作為藝術家,其實很多時候,

都是孤軍作戰,自圓其說。

在中國當代雕塑領域,

向京無疑是高產的,

這個圈子裡,

人人都知道向京,

對雕塑有多麼熱忱。

《凡人-三位一體》,2011年

一直到後來遇到了,

志同道合的丈夫瞿廣慈,

著實是為向京的,

雕塑之路“錦上添花”。

瞿廣慈與向京

同為雕塑家的瞿廣慈陽光,向京內斂,在妻子看來,自己性格中的消極正是在丈夫的陽光之下變得“相對積極地活著”。

他們是如今中國當代藝術圈公認的“神仙眷侶”,外界看來風光無限,向京卻調侃說“我們是踩了狗屎運的夫妻”。

20多年來,

向京其實也想過放棄,

想好好休息,

但在她的內心深處,

還是有一道“天光”的,

向京的身邊總有很多,

默默支持她的好朋友。

趙薇與向京,桌上擺放的是她們的合作作品《致青春-我能飛》

周迅與向京

“有能量的人對我來說是一種營養,比較正面的激勵,我也會被感染,也許會克服掉我身體中的那些懦弱憂鬱,試圖去變得再有力量一點,而不會放棄了。”

s系列 裝扮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普通人,

在日常的混沌裡面發酵。”

獨特的視角,

返璞歸真的表現手法,

向京始終在追溯,

人類本性的純淨。

《我看見了幸福》系列作品

對於這個時代而言,

向京不僅是一位藝術家,

更是一位富有,

哲學態度的思想家,

而後者正是其作品,

超群出眾的本源。

《有限的上升》,2016年

她也曾憂鬱、迷茫過,

但她始終以自己的方式,

對抗外在世界物質性干擾,

重新關注女性的生存現狀。

如今的她開始正視作為女人的存在,用她的價值觀去認定、思考這個世界,做出自己的判斷。這些變化都體現向京最近的作品中。儘管她還是從自我的視角去看待這些問題,但已不同於以前的青澀與質疑,她的世界越來越大,可以包容、理解更多。

掃一掃

我想做那1/100個愛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