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与发展的刚性约束——企业规划+预算,怎么做?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戴维·奥利所说,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预算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模式,在落实企业战略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业绩、强化风险控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说到规划、预算,其实都是在为企业的决策服务。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管理层要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的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规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管,将实际完成情况与当初的预算目标进行对比和分析,及时对经营活动进行改善与调整,便于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并且实现战略目标。

从规划到决策

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将发展规划作为对决策目标的一种分解。例如,公司定下了“今年营业额要同比上涨20%”的目标。那么下一步就需要将这个目标有效拆分到下面各个职能部门:生产部门要提高产量、降低能耗、节约成本;销售部要提高业绩、市场部要配合推广宣传、物流部门要提高配送效率;财务部门要监控各类成本、人事部门招揽人才的同时还要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减少内耗等。

只有有了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各部门才知道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也只有各部门都达到了指标,企业才能完成整个规划。如果有些指标没有办法达到,管理层就要考虑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或途径来弥补,甚至是调整策略、调整规划。这样,各部门跟着规划走,规划跟着战略走,而战略又根据实际的情况适时调整,企业的管理如此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从预算到决策

一般情况下,即将成立或者是刚刚成立的企业,首先都要做出一个中长期,大概5-10年的发展规划,而与这份规划相对应的还应该有一份发展预算。

全面的预算管理包括完整的利润表预算(销售、生产、成本、费用等)、公司今后几年的现金流预算和所需资金的投资计划、开业初期和中长期人员计划、开业初期和中长期的资本性投入(Capital Expenditure,也就是固定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等)的预算,另外根据税务和外汇管理的需要,或许还需要做相应的税务筹划、不同法律主体设立的进度安排和股权比例的分配,以及融资贷款计划等。

而如果是发展较成熟的企业来说,可以利用最为常见,并且最为简单易操作的预算方法,增量预算法(Incremental Budgeting)——以当期的销售成本费用水平为基础,结合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影响成本因素的未来变动情况,通过调整有关原有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

这看起来庞大而系统的财务计划,实际上就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蓝图。也就是说,一份成熟的预算就是一份刚性约束,指引公司业务向所规划的方向发展,充分利用公司的资源进行系统化实施,保持最好的投资回报。

做规划也好、做预算也好,归根结底,最终还是在为企业长期的健康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