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爱
刘备入蜀的时候,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出现:就是原本刘焉带入蜀地的东州将领,基本上都投降了。而原属于蜀地的益州派系,或以死劝谏,或战败不屈。益州从事王累、张任就是其中的两位。
而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在于对益州的感情不同和双方的利益出现了冲突。
比起刘备,益州人士更喜欢刘璋;而比起刘璋,东州人士则更喜欢刘备
刘璋请刘备入蜀的时候,成都方面就分成了互相对立的两派:“拥刘备派”和“反刘备派”。“拥刘派”以法正、张松为首,“反刘派”以王累、黄权为首。
“反刘派”更看重的是刘璋的“仁德”,他们知道刘备一旦入蜀,则会给益州带来更多的灾难,他们对益州是有“家”的情怀在里面的。
其他派系就算失败了,也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但他们走不了,因为益州才是他们的根。他们更想的是让刘璋继续治理,一直等到曹操来接管益州最好。
而“拥刘派”更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们不希望辛辛苦苦在益州经营下来的地盘被别人拿去。毕竟他们都是益州外来人,要是曹操南下的话,为了方便治理,极有可能会把他们调回北方,把益州留给本土土著。
可要是换成刘备的话就没这个烦恼了:刘备当时的地盘不大,调也调不到哪里去,再加上拥立之功,能继续留在蜀地的可能性很大。
东州投降,益州坚守
大战前夕,法正(陕西人)、张松(成都人)极力劝谏刘璋配合刘备,该给兵给兵、该供粮供粮,加强刘备的实力。而益州从事王累(四川广汉人)以死劝谏,自吊于成都城门,黄权(巴西阆中人)也因为劝谏被贬官,外放广汉。
大战一开,刘璋亲家庞羲(河南人)、护军李严(南阳人)、中郎将吴懿(陈留人)就全部阵前倒戈了。而巴郡太守严颜甘做“断头将军,不做投降将军”,张任战败被擒,感叹“老臣不事二主”,誓死不降,最终被杀。严颜虽然被张飞赦免,并奉为上宾,但他终其余生没有为刘备集团出过力。
而且什么样的领导带什么兵,跟随张任抵挡刘备的三位将领:刘璝、冷苞、邓贤等也无一投降(演义中四人全部被杀)。
狐史首丘
张任虽然是寒门,却是本地人。
张松虽然是本地人,却是世家。
在这里,用两位益州本地人做对比。
刘焉刘璋,依靠东州集团统治益州,本地人当然得出仕。就如刘备占领益州,依旧得使用本地世家来管理基层。
但是,张松是世家子,厌恶无能的刘璋,自己也想飞黄腾达,所以最初劝说刘璋朝贡,结果张松发现曹操集团早就已经成形,新人根本就进入不了曹操的核心层。失望之下,被刘备所吸引,因此期望刘备主持益州。
事实上,本人认为,张松之死,极有可能是荆州集团的重大阴谋。
试想,张松这样的人物,怎么会在哥哥张肃面前露出马脚?
估计应该是庞统等人故意泄露消息給张肃。然后用严酷的事实逼迫张肃揭发。再用刘璋的激烈反应逼迫刘备正式撕破脸皮,便于刘备师出有名地夺取益州。
想来,刘备夺取益州后,该如何酬谢张松?
必然造成益州本地世家的张松获得晋升。
而如果张肃不向刘璋揭发张松,估计庞统法正还会把证据送到吴懿甚至刘璋面前。这样则可借刘璋的手重创益州大世家张家。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张松被刘璋杀了,但法正在刘备获胜后杀光张肃全家,借口就是为张松报仇,实则掩盖了相关真相,益州大世家张家连续损失两大骨干。
所以结论就是,东州集团相对亲近刘备。而益州世家相对亲近刘璋,原因是不希望比刘璋更有能力的刘备来控制益州。而刘备控制益州带給益州世家的不是好局面,刘备依旧只能与刘璋一样,依靠东州集团压制本地世家。
而张任这样的本地寒门,不论出于忠臣不事二主,还是不希望益州被刘备这样当然野心家当权造成伤害,都激烈反对刘备。在这里,益州寒门与世家的利益是一致的。
四川達州
个人感觉是和张飞的魅力名望有关。他非但不杀,还亲自抚慰招降。张飞在长坂坡名望太大了。
试想如果一个程序员很牛,比尔盖茨亲自找你,希望你去他那里工作,绝对无法拒绝。而如果是马云,虽然一样是人中之龙,但对于程序员来说,真的未必会去阿里巴巴。刘备就是马云,张飞就相当于盖茨吧。
比喻可能不恰当,大体是这个意思。
会意而忘食
严颏投降时,刘备不会杀他,因为在蜀地恩信未著,需要一大批蜀中人员为他服务,所以招降纳叛。而张任胆气尤豪,胜败不绥,是个将才,也不可能为刘备所用。而此时刘备要占领整个成都平原了,恩威并施,要不要降将都可以了。
高兰i柱
关羽投降了曹操,以后知道刘备的下落,而刘备还没有地位!为什么关羽辞别曹操!挂印封金,刘是曹操给他的好处辞掉!这是对刘备的忠义!张任是什么?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