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持股,宜化输了,安琪赢了,探寻国企上市公司资本运营之道

作为宜昌本土的上市企业,在相同的地域文化和政策背景下,宜化、安琪管理层持股的起点比较近似,只是到了中期后,随着宜化、安琪采取不同的运营策略,他们的管理层持股,也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对宜化,多年来他们意图控股宜化而终陷僵局,随着资源型“国退民进”的趋向,宜化管理层持股的未来,已不可预知。对于安琪,他们以2006年为运作起点,到2009年9月参股上市公司,历经12年后资产增值约60倍。

一、宜化管理层持股的回顾

如何实施管理层持股,在2009年前,再造民营版宜化,是他们的着重点。2009年后,宜化重点推进民营化宜化。再造民营版的宜化,表现在:依托宜化,将宜化的优势产业,复制到民营公司。民营化宜化,表现在:获取宜化股权,目标控股。对宜化,他们之所以先后有二个不同的策略,在于国家政策。大约2004年之前,对于国有核心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尚在实验。2004年,我国掀起改制热,此后,管理层持股的模式逐渐放开了。由此,既有再造宜化,又有控股,宜化的管理层持股,可谓强悍。

1、再造民营版的宜化。1)2002年11月,宜化经营层成立湖北枣阳民丰化工有限公司,11月底,收购枣阳化肥厂,将之改制为枣阳化工工业有限公司。2)2003年12月,枣化和湖北楚星化工有限公司共同注册湖北大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宜化经营层对楚星化工的大部分国有股权进行收购,楚星化工变为宜化经营层控股的公司。3)2005年后,经过股份制改造,楚星化工变更为湖北楚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楚星股份成为大江集团下属的核心子公司。多次股权更迭,宜化经营层形成了以大江集团为母公司、以楚星股份为核心子公司的民营版宜化。不过,虽然大江集团和楚星股份不断发展,但无论在规模,还是在盈利上,他们无法与宜化相提并论。

2、入股宜化,目标民营化宜化。2004年前后,宜化经营层多次试图收购宜化股权,均未果。2010年通过收购、增资、再转让,宜化经营层入股宜化,宜化股权实现变更:宜昌国资委控股51%,宜昌财富公司参股49%。具体步骤:2010年4月,宜化经营层注册宜昌财富公司;2010年5月,宜昌财富公司收购上市公司旗下4家公司的部分股权;2010年6-12月,宜昌财富公司以收购的全部股权增资宜化,实现对宜化持股49%,随后,宜化将受让的股权又全部转让给上市公司。持股49%,宜化经营层离控股宜化仅差2%,但这个2%,2010年后,宜昌财富公司在持股宜化的股权上,再没有了突破。以宜化当前情形,可能永远也难突破。

二、安琪管理层持股回顾

相对宜化,在2006年之前,安琪的管理层持股,一直在观望和等待,没什么大动静。安琪也提出过改制方案:以净资产为基准,经营层出资680万元,收购安琪5%的股权,但方案未果。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资本市场展现了广阔的空间。在此背景下,安琪制定了自己的管理层持股策略:以安琪优质资产为媒介,以民营资本参股上市公司为目标,在二级市场兑现收益。

围绕上述策略,安琪通过构建平台、资产腾挪、增发掘金、运营增值、兑现收益的步骤:

1、2006年6月,安琪注册宜昌日升公司,注册资本4000万元。2、2006年6月,通过合资、收购、注资,日升公司控股和参股上市公司控股的子公司,具体:日升公司组建宜昌宏裕塑业公司,日升公司控股65%;日升公司出资436万元,收购上市公司控股的安琪赤峰公司10.5%的股权,而股权转让方为自然人;上市公司和日升公司,作为增资方增资安琪伊犁公司,日升公司现金出资3489万元,持有30%的股权。3、2009年 8月,上市公司收购日升公司上述股权,作价7.2亿元。同年9月,上市公司对日升公司以18元/股定向增发,上市公司应付的7.2亿元的收购款,置换为日升公司持有对上市公司的3823万股。4、定向增发股,三年后流通,2010-2013年上市公司业绩逐年走弱,股价曾跌至12元。2013年增发股流通后,上市公司业绩复苏。5、2015-2018年,历经2年的复苏,安琪业绩快速增长。同时,在资本市场,牛市崩盘后进入熊市,但安琪股价逆势上扬了3倍余。6、2016年5月,上市公司推出高送转政策,实行10股送15股,日升公司对上市公司持股由增发时的3832万股变为8661万股。

2017和 2018年,日升公司在二级市场减持套现约15.6亿元。目前,日升公司仍持有安琪2762万股,以9月末的股价计算,市值约8亿元。以日升公司注册资本4000万元,后期再无资金投入,经12年运作,4000万元增值至23.74亿元,收益翻了近60倍。

三、对宜化、安琪管理层持股的总结

1、国家宏观政策,管理层持股的前提。2004年之前的经营放权改革,2004-2006年的国企改制,2006年之后的管理层持股,2009年之后的股权激励,2016年之后的“国退民进”趋向。政策的温度,决定管理层持股的力度。

2、国有核心公司,国有控股,回避股权转让。对国有核心公司,纵观管理层持股历程,无论是宜化还是安琪,涉及股权的转让,无不以失败告终。国企改革,说到底,国家通过让权让利,提升经营层积极性,目的还是激发国企活力,而非国企民营化,即使在政策混沌期的2004-2006年,也是如此。国有核心公司的股权转让,审核核心是增值保值与资产流失,在没有明确的政策下,监管层很难去触碰,从而审批难。以直接转让股权的方式,审批受阻,宜化、安琪变更为曲线入股的策略,终获许可。不过,宜化入股母公司,仍想整体民营化宜化,而安琪转向,参股上市公司,以资本市场为目标。面对国有控股,一个坚持不懈,一个转向,由此分路。

4、国有上市公司,良好的风险投资平台。由于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我国的风险投资,多数要靠IPO,而我们的IPO以溢价著称,因此,风险投资呈现风险高、收益高的特点。而我们的国有上市平台,可让风险投资降低风险,甚至无风险。回顾安琪的管理层持股之路,他们利用了这一点。寻找优势项目,以混合制运营,成熟时注入上市公司,民营资本可收获产业与资本的双重估值,不理想时选择退出,以保本为底限,民营资本又有防火墙可抵御风险。在国有上市平台下的风险投资,可理解为曲线IPO。

5、实体产业与资本市场的融合,超额收益之道。无论是宜化、安琪,依托国有平台,单纯的发展实体产业,能满足分红,很难实现资产增值的超额收益。同样的,仅仅依托资本市场,风险大,不可预估因素太多,有可能致损,从而限制了增值收益。宜化的管理层持股之路,在实体上复制宜化,在股权上控股宜化,看上去有合围之势,有攻有守,但实体与股权之间并没有融合,没有呈现1+1>2的效应,攻也攻不上去,守也守不住。

6、资本运营,不求合理,但求合法。对安琪,以2006年注册民营平台算起,12年收益60余倍,在他们实施资本运营的过程里,很难说都是非常合理的,实际上,他们的资产腾挪一度引起社会的关注。但是,在搭建平台、资产腾挪、增值运营、掘金资本、兑现收益这7大步骤里,站在政策与法规的角度考量,他们都是合法的。不求合理,但求合法,实际就是趋利避害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