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内驱力,国际学校的领导力教育还需要走多远?

文丨新学说Blair

国际化学校需要在创新和进步的道路上不断奔驰,领导力就像引擎,给学校提供十足的动力,并提高学生内驱力,带动学生成长。作为打造校园文化的基础,领导力教育有着它迷人的魅力。

初见卡思科青少年领导力学院(CASC)中国项目主席张哲时,眼前这个身材娇小但颇具干练气质的人,强大的气场给人以自信十足的印象。从出出国到卡思科青少年领导力学院,从留学行业到领导力培养,对教育不懈的思考和坚持让张哲结缘卡思科。

在采访她的过程中,谈吐之间她更像是一位诲人不倦的教师——“做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只是以众多不同的方式来实现。”


卡思科青少年领导力学院中国项目主席张哲


曾认为结缘卡思科是“种因得果”,张哲在通过学生推荐接触卡思科之后,带领了几个学生前往美国参加CASC的领导力课程,由此发现了领导力教育的魅力。

作为卡思科中国项目主席,张哲对于当下中国国际化学校的领导力培养有着冷静的思考和敏锐的视角,她也由此向我们深入剖析了国际化学校中领导力教育的一些现状和问题,并为我们答疑解惑。

当下,教育的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正不断敦促各类素质教育形式的衍生与发展,学生素质教育愈发受到重视,且成为一个学校胜出的根本,这一特点尤其体现在国际化学校中。营地教育、领导力培养、全球胜任力培养等渐趋成长为教育模式创新的主力军,国际化学校的校园结构也正处于不断完善和细化的过程。

Q:首先,作为搭建起学校文化的领导力教育,它在国际化学校中是怎么样一种现状?通过这些现状您有哪些思考?

张哲分析说:“在教育不断全球化的背景下,有部分国际化学校对于领导力的理解还不够精准,甚至仍处在狭义的角度去理解,认为领导力是“奢侈品”,是不可教的。实际上,领导力是所有国际化学校的地基,如果通过领导力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目标、思维和行动方式连结和统一起来,学校的建设将更加稳定,更高效。

从概念的层面出发,张哲首先向我们分析了学校对于“领导力”的理解问题。“因此,基于历史的实践和积累,卡思科给予了领导力新的定义:找到你自己并成为自己。对于青少年来讲,找到对自己的定位,努力提升自己并帮助更多的人,

对身边的人产生影响力,即为领导力,而卡思科将这种领导力称为正向影响力。

细化到学校中的学生组织管理,张哲还给我们分析了当下学校中学生事务管理遇到的问题。

“目前,升学率高,招生好的学校非常重视学生事务,很大程度上来讲,学校在学生事务上花费的精力越多,也意味着学校的实力更强。但是我们逐渐发现,除了学生会以外,像学长团、House等的大多数学生管理社团都是舶来品,甚至学生会可能也是舶来品。这些舶来品目前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落地。

在此之前,中国的国际化学校缺乏这方面的经历,所以学校老师在带领孩子们进行活动和实践时往往会遇到很大困难。譬如,如何定位学生组织,划分内部职能,建立愿景价值观、选举和传承制度、建立支持学校大战略的活动计划、赋能学生独立运营学生组织等等。

其次,在国内,我们很难看到系统性的课程和方法为学生植入系统,为教师和学生赋能。

因此学生团队的定位、学生事务的细化、符合给学生赋能等往往都处于没有完善的体系去培养和执行的状态。”

基于张哲分析的种种问题,她紧接着给出了解决方案。


图源:卡思科


Q:卡思科都能为国际化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哪些帮助?

卡思科在介入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首先从帮助学校重新定位学生组织,让学生组织的愿景和目标与学校的愿景和目标完全吻合,以此建构起支持学校建设的完整的学生管理体系。学生团体本身是一个组合,组合起来的目标应该是协助学校解决问题,代表学生的声音反馈问题,因此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构建校园文化。


图源:卡思科


同时,卡思科提供的课程和教育方法拥有完整的系统性,学生们不仅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领导力,还可以通过SDP导师课程成长为领导力课程导师。这种非学校类的课程升级,在国内乃至全球范围都较为少见,卡思科培养出来的高标准学生导师非但能够覆盖全行业,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学校的课程质量。

除了学生能力培养,卡思科还将教师领导力课程和家长领导力课程形成完整的体系以发动学校的动力,这种“三位一体”的同频成长培养模式,有助于家长、教师和学生共建校园。


图源:卡思科


卡思科在教师培训上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帮助老师提升能力,弥补教学领导力能力上的缺陷。在教育中运用教育心理学并在教学和管理中应用是不可小觑的重要能力,但目前来看,大多数教师在教师领导力方面的运用较为薄弱。因此在课程本土化的过程中,卡思科通过如何透过行为看动机,教师中的非暴力沟通,班级管理,互动式沟通与共同决策,教学中的积极反馈和指导,道德困境与决策,基于课堂的情景式管理等课程,帮助教师提升班级管理,学生团体管理以及课堂管理等能力。

教学中的困惑无法及时得到解决是教师的难题。卡思科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让教师通过描述故事的方式写下最大的困惑,对问题进行整合和抽检。在了解了教师困惑后,更具针对性的培训和解决问题才能一针见血,帮助教师成长。

介入了教师培训后,学生培训的侧重点也变得清晰:如何在引导学生的同时适应教师的教学,而不是挑战教师,是卡思科在教师培训课程本土化的重要调整。让学生和老师成为有机整体,势必需要提取教师在教学中的需求,

在需求得到满足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能够回归到学生当中。

此外,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是营造良好教育环境的核心因素之一。因此卡思科在进行学生课程培训时,对家长进行同频培训。”张哲从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角度,向我们解释了卡思科“三位一体”的同频成长培养模式。


图源:卡思科


Q:在卡思科中国本土化落地的过程中,您都遇到过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

张哲回忆道:“有些学校还目前处于应试状态,所以如果只有校长一个人希望改变学校状态还远远不够。既拥有中国本土文化,又拥有国际化优质课程和先进的理念是学校的理想型,所有的学校和管理层都有这种改革的动机,但是又都尚且缺乏正确的方法,卡思科恰好可以提供方法论以弥补这个动机的需求。

其次,中国的教育观点更注重产出,教学效率和成果都是非常重要的证明。但实际上,‘慢教育’更加重要,素质教育也是一个“慢教育”的过程。与此同时,与知识教育不同,素质教育成果如何显化也是学校和家长关注的重点。

所以卡思科将领导力课程最终落实到实践性项目上,从项目设定、执行、赋能到最终完成目标,通过针对学生成长测评系统对整个过程进行持续评估,我们会出具专业的测评表现记录卡。通过学生实践显化学校变革的效果,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收获并产出成果,让素质教育量化也得以逐渐体现。”

最后,张哲在谈到“师生共建的校园”时,表达了自己对“共建”的理解:“学生在学校中不只是学习的角色,学生参与到学校事务中去,则转换成提出意见、参与改变学校的角色,这种实践形式不仅帮助学生提高内驱力,更有益于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学校才能不断创新和优化。”


图源:卡思科


教育拥有无限的可能,这是在采访完张哲后,她带给我们最深的感触。当下,未来的人才培养越来越表现出对于国际化视野和领导力与创新能力的强烈要求。我们也相信,卡思科在领导力教育的道路上将不断带给教育新鲜的元素,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