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的红孩儿MX-5 头文字D系列第一弹

马自达作为日本汽车传统的图腾式企业自然是不会错过头文字D这样的国宝级漫画,还是作为主角车型登场了。首先大家跟我读MA ZI DA, 全部是一声,这才是马自达的正确发音。

头文字D中有两款马自达车型登场,一款是RX-7,高桥兄弟的两代车(FC/FD),一款是末次彻的MX-5,也叫Miata。我今天要说的就是MX-5。

据说MX-5的诞生是美国顶级汽车媒体Motor Trend某总编80年代说的一句话。北美马自达某某officer问Motor Trend某总编说我们应该造一款什么样的车去迎合市场,注意是“车”,而不是跑车。但某总编作为血管里流淌汽油的狂热车迷当然会告诉他做一款跑车。它应该要轻!轻!轻!(说三遍),结构简单,配重合理,从而做到腰马合一。另外它要便宜,可靠耐用,从而让更广大的人体会到驾驶乐趣。于是,脑筋一条线的马自达真的就在1989年, MX-5就凌空出世了。

历代MX-5

鄙人在美旅居8年,见到了历代MX-5行驶在美国的大街小巷,年轻人车主居多,女生车主也不少。那些大学毕业,收入一般,如果你浪,买一辆第一代或二代的老MX-5代步,也就不到6000-8000美金上下,记录你轻狂不修边幅却惹人爱的岁月,是不是很酷?男女通吃。

MX-5代表了一种很理想很传统的汽车哲学。一切都回归驾驶,每一个部件都在理解驾驶者的意图然后快速的反应。在经历了二代三代车型的不停的增重之后,目前的新一代车型终于把体重降了下来,1058公斤,是绝大部分家用轿车三分之二的重量,也就比1990的第一代多出100公斤。让我们为马自达鼓掌!!

为什么轻量化很重要?超跑昂贵的价格一部分是来自于单独研发的高性能动力单元,另一部分就来自于对结构强度和车身重量的取舍。如果没啥好办法,就上铝合金,如果还超重,就得用碳纤维材料,然后成本就离开地球去火星了。第一代本田NSX就是量产车中第一款采用铝合金做车身主框架的汽车。铝合金重量轻,耐腐蚀,但是强度一般。为此,本田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如何提高铝合金的强度,最终发现铝合金材质只要通过复杂的加工做成合适的结构和形状,是可以媲美碳钢的强度的,(给大本田做个广告吧),这也就意味着本田不需要单独搞一款法拉利那样的大排量大马力发动机就可以赋予NSX与之相当的加速性能。再加上第一代VTEC发动机那分裂人格的性能和亢奋的声音,NSX在北环吊打了法拉利十几年,直到380匹的法拉利才终于跑平了280匹的NSX在北环的成绩,这也就是为什么NSX在超跑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是轻量化的功劳。

扯远了,我们回来到MX-5。虽然定位不同,但是马自达MX-5和本田NSX的设计哲学是非常相似的。MX-5要便宜,只能使用钢(一点点铝合金)。但是车可以做的小一点,发动机可以轻一点(四缸),动力不要澎湃,但是响应一定要迅速(跟脑跟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不仅仅提高了加速成绩,还提高车身的敏捷性,整车的可操控性,刹车的负载更小,制动性能更强,轮胎的极限来的更晚,驾驶者有很大的空间去发挥,去浪~~

最后借用Jeremy大猩猩对MX-5的评价,“没什么能比MX-5能给你提供更多的实惠和乐趣......我给它五星评价的唯一原因就是我没法给它十四星!”

没错,MX-5是一款不用很有钱的人的大玩具,最新款的目前国内也就卖30万出头。如果你要买,我建议你买PS4的GT限量版主机,也是30多万,关键是这个限量版它送一台MX-5,是不是感觉一次买了两个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