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6大“危害”抓紧看!

尿素是使用的肥料之一,也是农作物健康生长发育、提高产量不能缺少的三种大量元素之一,很多人也非常热衷于使用氮肥,但正所谓过犹则不及,任何营养过量也都会造成诸多危害。

尿素使用量超过特定量时,不仅会导致产量以及品质降低,还将会在土壤中产生有害的物质。

一、氮肥过量使用的危害

1、施用过多的氮肥,将会导致土壤氮素过剩。会造成农作物的细胞壁变薄,组织变得柔弱,造成作物吓长,茎蔓变粗,叶片变大且薄,比较容易折断。

2、农作物吸收大量的氮元素,叶片将会过于肥大,植株间郁闭,致使通风透光能力降低,致使农作物群体的光能利用率下降,农作物的呼吸旺盛,会提高光合产物的消耗,降低干物质积累,导致减产。

3、施用过多的氮肥,作物的抗逆能力降低,极易感病虫害与遭受冻害影响,尤其是容易感染病毒。如流胶病。

4、过量的施用氮肥,会降低磷、钾以及微量元素的吸收,造成果实成熟变慢,颜色出现不正,产生畸形果,导致花芽分化率下降,营养生长出现过剩,坐果率比较低或是不会坐果。

5、施用大量的氮肥,土壤水溶氮含量会非常高,极易转化成氨气或是硝酸气体,从而不断地从土壤中释放到作物的生长环境中,导致氨气或是硝酸气体出现中毒。

6、大量的施用氮肥,还将会使土壤酸化、盐碱化加剧,造成果实中的钙、镁等营养成分明显的降低,通常会产生缺钙、缺镁症状。

所以,适量合理施用尿素非常重要!

二、尿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1、平衡施肥

尿素是纯氮素化肥,不含作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中的磷、钾,因此,做追肥时应在测土化验的基础上,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平衡施入氮、磷、钾肥。先把作物全生育期所需的全部磷、钾肥和部分(30%左右)氮肥结合整地底施。再把剩下70%左右的氮肥(可以用尿素)作为追肥施入,其中作物的需肥临界期、最大效率期追施60%左右,后期追施10%左右。只有氮、磷、钾3种肥料合理配合、科学施入,才能使追施尿素的利用率提高。

2、适期追施

在农业生产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不合理的施肥现象:每年开春后的小麦返青期,农户借浇返青水的机会将尿素撒施或冲入麦田;玉米苗期,农户在雨前将尿素撒入田间;白菜苗期随浇水将尿素冲施;番茄在苗期浇水时冲施尿素等。这样追施尿素,虽说肥料用了,但浪费现象严重(氨气挥发,尿素颗粒随水流失),还会导致营养生长过旺,小麦、玉米后期倒伏、番茄“吹花”、白菜包心推迟等不良现象发生。

每种作物对氮、磷、钾的吸收都有一个特定的临界期(即作物对某种元素吸收特别敏感的时期)。此期缺肥(氮、磷、钾),作物的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影响巨大,即使以后再施入充足的肥料,对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也无法逆转。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大效率期,即此期施肥作物可获得较高的产量,作物对肥料的利用效率最高。由以上分析可见,只有在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追肥,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使作物达到高产、优质。

尿素做追肥时,应在作物的需氮临界期、最大效率期之前1周追施。不同的作物其需肥临界期、最大效率期不同,应区别对待,合理施用。比如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的需氮临界期在分蘖期、穗分化期,棉花在蕾铃期等。氮最大效率期小麦在拔节至孕穗期,水稻在分蘖至拔节期,玉米在大喇叭口期,番茄在结果期,白菜在莲座期,向日葵在花蕾期,大豆在初花期等。

3、适时追肥

尿素为酰胺态肥料,需要转化为碳酸铵被土壤胶体吸附,进而被作物吸收,这一过程需要6~7天,此间尿素首先被土壤中的水分溶化,后缓慢转化成为碳酸铵,因此,尿素做追肥施用时,应在作物的需氮临界期和肥料最大效率期前1周左右施入,不可过早或过迟。

4、深施覆土

施用方法不当极易造成尿素随水流失、氨气挥发等氮素损失现象,浪费肥料,耗费人工,还极大地降低了尿素的利用率。

正确的施用方法是:在玉米、小麦、番茄、白菜等作物上施用,应在距离作物20厘米处,挖15~20厘米深的穴,将肥料施入后用土盖严,在土壤不是太干旱的情况下7天后浇水。当土壤干旱严重确需浇水时,应小水轻浇1次,不可大水漫灌,以防尿素随水流失。在水稻上施用时,应采用撒施,施后保持土壤湿润,7天内不能灌水,待肥料充分溶化被土壤吸附后,可浇1次小水,而后再晾晒5~6天。

5、叶面喷施

尿素易溶于水,扩散性强,易被叶片吸收,对叶片损伤较小,适合做根外追肥,可结合作物病虫害防治进行叶面喷施。但做根外追肥时,应选择缩二脲含量不超过2%的尿素,以防损伤叶片。根外追肥的浓度因作物不同而有差别。喷施时间宜在下午4时后,此时蒸腾量小,叶面气孔逐渐张开,有利于作物对尿素水溶液的充分吸收。

三、尿素使用十忌

一忌与碳铵混用

尿素施入土壤后,要转化成氨才能被作物吸收,其转化速度在碱性条件下比在酸性条件下慢得多。碳铵施入土壤后呈碱性反应,ph值为8.2~8.4。农田混施碳铵和尿素,会使尿素转化成氨的速度大大减慢,容易造成尿素的流失和挥发损失。因此,尿素与碳铵不宜混用或同时施用。

二忌地表撒施

尿素撒施在地表,常温下要经过4~5天的转化才能被利用,大部分氮素容易在氨化过程中挥发掉,一般实际利用率只有30%左右,如果在碱性土壤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撒施,氮素的损失会更快更多。而且尿素浅施,易被杂草消耗。尿素深施,融肥于土,使肥料处于湿润的土层中,有利于肥效的发挥。作追肥应穴施于苗旁或沟施在苗侧,深度应在10~15cm左右。这样,尿素集中在根系密集层,便于作物吸收利用。试验证明,深施比浅施能提高尿素的利用率10%~30%。

三忌作种肥

尿素在生产过程中,常产生少量的缩二脲,当缩二脲含量超过2%时就会对种子和幼苗产生毒害,这样的尿素进入种子和幼苗中会使蛋白质变性,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故不宜作种肥。若必须作为种肥施用,要避免种、肥接触,并控制用量。

四忌施后马上灌水

尿素属酰胺态氮肥,它要转化成氨态氮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转化过程因土质、水分和温度等条件不同,时间有长有短,一般在经过2~10天才能完成,若施后马上灌排水或旱地在大雨前施用,尿素就会溶解在水中而流失。一般夏秋季节应在施后2~3天才能灌水,冬春季节应在施后7~8天后浇灌水。

五忌与碱性肥料混施或同时施用

尿素施后须转化成氨态氮才会产生肥效,而氨态氮在碱性条件下,大部分氮素会变成氨气挥发掉,所以尿素不能与石灰、草木灰、钙镁磷肥等碱性肥料混施或同时施用。一般来说,夏秋季节,尿素与碱性肥料应错开3~4天施用,冬春季应错开7~8天。

六忌施于芹菜上

芹菜整个生长期间需追施大量的氮素肥料,但不可施尿素。因为追施尿素,芹菜纤维增多变粗,植株老化,生长缓慢,且食用带苦味,品质低劣。芹菜适宜施碳铵、氨水和有机肥料,有利提高品质。

七忌用量过大

尿素含氮量高,施用量不宜过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肥害”。一般每亩施用5~15公斤,水田每亩施15~20公斤。施用过多,在转变为碳铵前不能被土壤吸收,容易被雨水淋失,且易伤害作物。同时尿素施得过多,大部分被流失,进入地下水,将会导致水体的氮素污染,造成亚硝酸盐的沉积,严重影响人畜安全。

八忌高浓度叶面喷施

在所有氮肥里面,尿素是最理想的叶面肥。喷施尿素,作物合成蛋白质的数量和速度都超过其他氮肥。但是,叶面喷施时切忌尿素溶液浓度过大,否则会烧坏叶片,也会毒害植株。通常对玉米、小麦、水稻、棉花的浓度以2%为宜;蔬菜、瓜果以0.5-1%比较合适;果树以0.5-1.5%为宜。

九忌施用过迟

施用尿素过晚,不利于肥效的发挥,易造成作物贪青晚熟,故一般应比其他氮肥早4~7天施用。

十忌单一施用

尿素的有效成分是氮素,养分单一,而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成分。因此,尿素应和有机肥及磷、钾肥等配合施用,以满足农作物对各种养分的需要。而且尿素与有机肥及化肥合理混施,还能有效提高其利用率。如尿素与过磷酸钙混合施用,可以使不稳定的碳酸氢铵转变为稳定的磷酸铵,这样氮的自然挥发就大大减少。尿素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在发酵过程中产生有机酸,也可加速尿素的转化与分解,迅速被作物吸收,提高尿素的利用率。

喜欢我们的文章就赶快来关注我们吧,精彩文章持续更新中!

一起转发分享,让更多人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