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州周村東嶽廟



周村東嶽廟鐘鼓樓和倒座戲樓

位於澤州周村鎮北山崗上。據傳周村東嶽廟創建於唐代,現存建築為宋至清代重建、增建。建築主要有山門、鐘樓、鼓樓、舞樓、正殿、關帝殿、財神殿等,佔地22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餘平方米。



東嶽廟門前街景


門前的三級石階


文保碑

周村東嶽廟始建無考,宋元豐五年(1083年)重修,明宣德二年(1427年)、明隆慶四年(1570年)再次重修,以後歷代均重修。各殿雖經歷代重修,但其主要構件依然為宋、金遺物。進入廟內,正殿、財神殿、關帝殿一字排開,相間兩個獻殿,雄偉壯觀,氣勢不凡。

正殿、關帝殿、財神殿均為宋、金遺構,餘皆明清所建。



山門柱礎


山門石獅


山門裡


正對山門的戲樓


倒座戲樓兼鐘鼓樓


換個角度看鐘鼓樓


關帝殿、天齊殿、財神殿一字排開

正殿也叫天齊殿,建在高1.5米磚石臺基上,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簷歇山頂,柱頭斗栱為四鋪作單下昂,昂為真昂,後尾挑於摶下。正殿正對山門裡的倒座戲樓。



正殿也叫天齊殿


面闊三間進深六椽歇山頂前出廊


旁邊的獻殿

關帝殿,位於正殿西側,建在高1.3米石砌臺基上,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簷懸山頂,前簷出歇山式抱廈,柱頭斗栱為四鋪作出單抄。正面斜對關帝殿的戲臺。



關帝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簷懸山頂,前簷出歇山式抱廈


關帝殿柱頭斗栱為四鋪作出單抄


關帝殿前面的戲臺

財神殿,位於正殿東側,也是建在1.3米的臺基上,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簷懸山頂,前簷出歇山式抱廈,柱頭斗栱為四鋪作出單抄。財神殿的戲臺已不存。



財神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簷懸山頂,前簷出歇山式抱廈,柱頭斗栱為四鋪作出單抄


旁邊的獻殿

據說過去,每年陰曆的十月廿三,周村都會舉辦大型廟會,附近十里八鄉人們聚湧而來,十分熱鬧。作為廟會的壓軸節目,東嶽廟三戲臺同時唱戲,絕無干擾,相互對壘,人們看得十分愜意。清代時期,舞樓改為鐘鼓樓,高聳特立又成為周村標誌。



天齊殿轉角鋪作


獻殿轉角鋪作


獻殿結構


獻殿斗拱1


獻殿斗拱2


獻殿3


財神殿轉角鋪作


獻殿4

廟內現存壁畫、雕塑、碑文等,為今天研究宋金元明清時期山西地區的建築風格、壁畫工藝,以及當地民情風俗、經濟狀況提供了資料。



正殿柱礎


門墩


柱礎

現存正殿為宋金結構,廟東有一個造於金皇統三年(公元1143年)的門礅,證明此間曾經維修過一次。鐘鼓樓及山門又是清代遺物。山門外書“天尺五”,謂離天甚近,極言其高。內額一幅“見離”草書龍飛鳳舞,不知為何人所題。



山門外額書“天尺五”


內額書“見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