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明城墙之南城七门

西安城墙现有城门18座,从永宁门开始顺时针依次为:永宁门、朱雀门、勿幕门、含光门、安定门、玉祥门、尚武门、安远门、尚德门、解放门、尚俭门、尚勤门、朝阳门、中山门、长乐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这18座城门的形成时间和规格各不相同。

永宁门

永宁门

永宁门俗称南门,是西安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建于隋初。是皇城南面三座门中偏东的一座,称安上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留作南门,明代改名永宁门。永宁门箭楼在西安保卫战(也称二虎守长安)中被毁,于2013年在原址上重建。永宁门规格为6+1式门洞。

朱雀门

朱雀门

朱雀门原本是唐长安皇城的正南门,门下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唐时,皇帝常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开皇九年(589年),隋帝国统一天下,隋文帝在朱雀门城楼检阅凯旋大军。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朱雀门被封闭。1985年修复西安城墙时,发掘出包裹在明城墙内的朱雀门遗址。如隋唐文人描写的那样宏伟华丽,城门柱础用大理石制成,青石制作的门坎上刻有线条优美神采飞扬的蔓草花纹,磨砖对缝的门洞隔墙厚实端正。1986年开通的朱雀门位于遗址西侧。朱雀门规格为4门洞。

勿幕门

勿幕门

勿幕门俗称小南门,开通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更名为勿幕门,以此纪念辛亥革命中陕西的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井勿幕是同盟会最早一批会员,民主革命时期有重大影响的革命家,在护法运动中壮烈牺牲,被孙中山、黄兴称为“西北革命巨柱”。陕西军民为怀念先烈,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将井勿幕在西安居住过的四府街更名为“井上将街”,并将该街南端城门命名为“井上将门”。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又分别更名为“勿幕街”和“勿幕门”。勿幕门规格为单门洞。

含光门

含光门

含光门是南城墙最西一门,是唐长安皇城南面的偏西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封闭了中门洞和西门洞,保留了东门洞,北宋以后全部封闭。1984年整修西安城墙时,发掘出含光门遗址,发现花岗石制作的柱础、刻花的门槛门道。现已把新建券洞城门置于遗址东西两侧,对遗址作框架结构保护,外包城砖,使外观与城墙一致,内部设置人工采光和空调系统,供游客参观。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可以从城墙上进入[27]。含光门规格为4门洞

建国门

建国门

建国门是南城墙最东一门,为纪念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在建国路区段南城墙新开城门,故名建国门。建国路街道虽然短小,却承载了历史的厚重。据历史学者考证,唐代名臣长孙无忌就住如今的建国路。民国时期,震惊中国外的西安事变,其重要人物张学良将军的公馆就坐落于此。如今张学良公馆已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国门规格为3门洞。

和平门

和平门

和平门与大雁塔、大差市、西安火车站、大明宫含元殿处于同一南北轴线上,开通于1953年。为了表达饱经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取名和平门。城门内为和平路,城门外为雁塔路。和平门内向西走一直到文昌门之间的由青石板铺成的顺城巷就是下马陵。2100多年前,即使汉武帝途径此地,也要下马步行,因为当朝著名的政治家董仲舒葬于此处,下马陵便因此得名。和平门规格为4门洞。

文昌门

文昌门

文昌门位于碑林博物馆北侧,开通于1986年。这里的城墙上建有魁星楼,是西安城墙上唯一与军事防御无关的设施。魁星又名“奎星”、“奎宿”,位列二十八星宿之一,传说是主宰文运兴衰的神,被人们尊称“文曲星”、“文昌星”。如果被他的朱笔点中,就能妙笔生花,连中三元,成为状元。所以,古代孔庙、学府里都建有供奉香火的魁星楼。明清时的西安府学和孔庙建在城墙旁边(今碑林博物馆),魁星楼也顺势建在城墙之上。魁星楼在1986年修复,楼下这座新辟的城门,也就被命名为了文昌门。文昌门规格为4门洞。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旅游小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