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懒”,是优秀管理者的本能!

许多管理者从早忙到晚,甚至已经不能严格地区分生活和工作。在崇尚勤劳的东方文化中,这样的管理者普遍深受老板的喜欢和下属的拥戴。

忙得有没有道理?

管理者的忙,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他们事情多、责任重。那么,如何解释:有的管理者忙得鸡飞狗跳但业绩平平,而有的管理者举重若轻却业绩出众?其中一项关键差别在于工作方式的不同。

事实上,真正优秀的管理者不会事无巨细、亲历亲为。高层管理者必须处理对长期绩效至关重要的一些务虚工作(例如战略思考、组织文化建设),需要留出时间安静思考。即使对于从事具体工作的基层管理者来说,他们也同样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不做具体事情!

“偷懒”,是优秀管理者的本能。换一句话说,把活交给别人干的才是管理者。“偷懒”,当然是一种玩笑话。管理者应当在具体事务上尽可能偷懒,在管理工作上尽可能勤奋。

在具体工作中,管理者的工作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把工作合理地分解为子工作;第二步,把各项子工作交给合适的下属去做;第三步,实时监控工作进程,及时纠偏调试,对经验和技能不足的下属及时地辅导和支持;第四步,把子工作整合、递交,并

对工作结果负责

老板和下属也应当调整对管理者的评价标准。从老板的角度看,如果一个财务总监去做了会计的活,那就是用财务总监的薪资福利招了个会计,是对公司资源的极大浪费;从下属的角度看,如果一个顶头上司喜欢做具体工作,那么部门绩效和下属的上升空间都将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