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是被黑洞拉入深渊的吗?

谁也想不到,神秘莫测的黑洞,有可能将几万光年外的一家公司拉入深渊。正可谓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可能会拉你一把。

对于大部分从事媒体行业的朋友来说,视觉中国这个名字并不陌生,甚至坊间更是将它誉为“视觉发函”。视觉中国的名气,曾让诸多使用图片的人闻风丧胆,更有网友调侃“没收到过视觉中国的律师函,说明你们公司做得还不够大!”

天眼查数据显示,视觉中国及旗下两家公司涉及法律诉讼4011条,涉及纠纷案件共12000余条,其中案由绝大部分为起诉他人公司作品侵权。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一家公司究竟能养活多少法律从业者?

受惠于时代发展的自媒体,对于视觉中国式的维权,大部分人可谓恨得牙痒痒,但侵权就是错,挨打要立正。不过话又说回来,视觉中国这样的商业模式,又能否经得起推敲呢?而对于它本次的自爆行为,在吐槽的同时竟然还有点想笑。

侵权必然是错误的,也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视觉中国这样的商业模式又是否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如果放任这种商业模式的发展,真正的版权保护还重要吗?通过技术手段让别人无法盗用、滥用拥有版权的内容还重要吗?让更多人知道这项内容的版权所有还重要吗?甚至说打着维权的大旗,钓鱼执法难道不是更快速的致富手段吗?

目前视觉中国股票跌停、全民口诛笔伐。那么它是被黑洞拉入深渊的吗?各种“众叛亲离”式的处境不正说明了这种商业模式是远离群众的吗?整改是必须的,但这背后整个行业的规范和发展更应该受到关注。维权的道路困难重重,相信所有人都支持维权的发展,但这更需要整个行业共同的学习和探索。

最后引用央视网言论

“尊重著作权,不意味要“尊重”视觉中国的经营方式;吐槽视觉中国,也不能损害来之不易的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共识。

视觉中国的主要问题在于:一、以保护之名实施著作权侵权,掠他人之美,冒充著作权人实施欺骗、讹诈,比如,黑洞照片的著作权人已经开放版权,视觉中国却假模假式对外收费,事实上视觉中国将大量海外开放版权的照片“占为己有”;二、视觉中国搞碰瓷式的维权,动辄进行高价索赔,动辄要求签订包年合同,搞得媒体、自媒体战战兢兢,不敢配图。

从之前随便侵权、盗用图片,摄影师欲哭无泪,到如今全民吐槽视觉中国的“过激”经营方式,这说明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只是还得探索出著作权保护和传播的权利平衡点,这次讨论是一个好机会。”

视觉中国,是被黑洞拉入深渊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