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不是挽救市场的“良药”,唯有“务实”,才是王道

最近一段时间,汽车市场什么最热?恐怕,非国家十部委联合发文宣布启动“汽车下乡”政策和上个月国家对于制造业增值税进行调整这两大政策带来的效应莫属。如果近期有关注车市或者打算买车的朋友应该最有体会——这两波热点信息都指向了同一个结果,那就是2019年车市“降价潮”的来袭!



“汽车下乡”政策的推出,让多家车企宣布“自掏腰包”补贴市场,而3月中旬,奔驰率先响应“国家增值税政策调整”,宣布下调全部在售车型厂商建议零售价,此后,包括宝马、捷豹路虎、奥迪在内的多个豪华车品牌跟进。

据悉,目前市面上多款在售的豪华车都有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让利幅度,有些车型甚至低至7折。三个月内两次大规模的降价,让今年的车市再度变幻莫测了起来,甚至有网友预测,接下来会有更多的车企降价“自救”!



当以BBA为首的豪车品牌都在为了生存集体“自降身价”的时候,更不用说其他汽车厂商所面临的市场压力。然而,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降价虽然是一个有效刺激汽车消费、提升新车销量的办法,但降价只是一种市场促销手段,车好不好卖,受不受欢迎,其实最根本的还是跟自身的产品力相关。

市场永远会有低谷和高潮,能经受住市场考验并勇立潮头的,永远是那些实力最硬的车型。拿东风本田旗下的CR-V来举例,这款车进入中国已经有十五年的历史,至今收获了180万车主。他经历过辉煌的加价提车时期,从2007年到2011年,连续5年蝉联中国SUV市场的销量冠军,并在2014年4月,成为第一款累积销量突破百万的城市SUV;他也经历过2012年钓鱼岛事件风波带来的低谷萎靡,见多了大风大浪,可谓身经百战。



正是有了如此深厚的品牌、产品和口碑积淀,才让CR-V在此起彼伏的降价声中依然保持稳定的市场表现。统计显示,今年1月和2月,CR-V的销量分别同比增长14.2%和47.4%,3月更是凭借13970辆的销量,跻身SUV销量榜的前十名,位列第八。这也是进入2019年以来,CR-V月销量首次进入SUV榜单前十名。

与此同时,CR-V在今年一季度的累计销量为38385辆,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6.5%。截止今年3月,CR-V更是连续五个月实现销量同比增长。

在CR-V的带动下,3月东风本田终端销量58234辆,同比增长50.7%。在此基础上,今年一季度终端累计销量达到15.4万辆,同比增长19.8%,创历年第一季度终端销量的最好成绩。



与东风本田的高歌猛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狭义乘用车共销售507.7万辆,同比下降10.5%。其中3月,我国狭义乘用车销量为174万辆,同比下降12.1%。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一季度车市下滑超过10%的核心原因,是楼市、金融市场等占用了普通民众过多消费能力,从而导致‘没车’的消费者仍没有购车计划,具体则表现在自主品牌入门级市场的消费萎靡。”

尽管大环境并不理想,但对于包括东风本田在内的一些实力出众的品牌来说,逆势而上更显得尤为珍贵,让人感叹车市真是“冰火两重天”。可以预测的是,未来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会愈发明显。



反差的背后,最根本的在于产品力。这么多年来,无论市场竞争如何变化,CR-V始终以大空间、低油耗、动力强劲和品质可靠等优势历经几代变革,直到今天依然在中国SUV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生存法则面前,降价,会让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加速消亡;降价,也会刺激那些跑不快的企业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降价,同样会让那些实力强硬的企业和产品居安思危,不断地自我鞭策,以求长远发展。



不得不说,此次车市的集体降价,对促进汽车销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过度依赖降价来走量,伤害的只能是品牌价值。降价容易涨价难,一旦一个品牌给消费者留下了低价甚至廉价的印象,后面再想要提升品牌价值,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相较于依赖降价走量,面对车市低迷,车企们更应该做的其实是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创新,快速推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在产品质量、车型配置、价格等方面多管齐下,提升综合实力。

因为,降价不是挽救市场的“良药”,唯有“务实”,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