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说我觉得华为不懂研发,研发费用并不是越多越好,你怎么看?

司徒1386579861063


雷军的这番话,提炼出来有这么几个观点:

1、研发费用不是越多越好,苹果研发费用比微软和IBM都低,但苹果创新做得比另外两家都好。

2、华为投入那么多研发费用,是因为高管不懂研发,效率低。

3、创新都是小公司做的。

4、小米高管都是懂研发的,目前小米的研发费用已经很多。

这几个观点,我们一个个来看吧。

研发费用确实不是越多越好,但举的例子一点说服力都没有

研发要出成果,不仅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同时还要有对的人,研发团队和高层的人,要有足够的专业能力、眼光、执行力,才能让投入的钱产出相应的成果,所以,要是研发的钱越多就越会出成果的话,那国企、央企应该是现在科研成果最多的企业了,也轮不到华为。

但是,雷军举的例子没有一点说服力,拿苹果和微软IBM相比,全世界只有一个苹果,全世界只有一个乔布斯,是乔布斯超前的眼光和惊为天人的布局,才能让苹果有了十年的辉煌,苹果在手机和电脑领域的竞争,其实与其他对手并不在同个维度,苹果有独家的IOS和OS系统,单这点就有很明显的优势壁垒。而且,虽然苹果只有2%的研发费用,但人家是全球市值第一的企业,营收2%的绝对数额,也要比华为10%以上要多,所以,苹果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并不少。

微软投入了更多的钱,但创新方面不如苹果,但人家也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者,电脑系统市场占有率绝对全球第一,最近也成为市值过万亿美元的企业了,没有坚持这么多年的研发高投入,微软能有这么深的技术积累翻身吗?不能说创新效率不如苹果,就说研发钱不是越多越好,这是经不起推敲的。

你没资格批评华为,有本事你搞一个真正创新的东西试试?

凡事我们看结果,华为多年以来坚持在研发上投入相当大比例的资金,去年就投入了1000多亿做研发,目前麒麟芯片已经步入全球顶级芯片行列,足以与高通骁龙掰手腕,这可是众多厂商想做没勇气做、或者没能力做好的事情啊,还有拍照,从几年前全球手机拍照排行榜20名开外,到现在独霸前三名,成为全球手机拍照绝对王者,要是只是简单地组装其他供应商提供的配件,那为什么只有华为是第一?还独霸前三席?这是拍照能力的绝对垄断。还有5G信号基带及基站,在5G领域,华为是全球第一,这将有助于华为、甚至我们国家的科技在5G时代取得主动权。这么多实打实的科技,这么多让其他厂商望尘莫及的领先优势,雷军怎么好意思说华为不懂研发,说人家效率低?要点脸好吗?

小米创立7年,截至前年研发投入才35亿,去年加大了研发投入,也才58亿,小米向来都是躺在高通上赚钱,没有自己独家的科技,被称为“组装机”一点都不冤枉,以前还能打着性价比的旗号获得点销量,现在国内其他厂商都有了自己的优势技术,在用户心中都建立了独特的定位,华为的拍照、信号、自研芯片,OV的设计、拍照、整体耐用流畅、售后方便,而提到小米,你们能想到什么?性价比?抱歉,现在手机市场开始拼差异化优势了,性价比就相当于什么都没有。

你们也可以发现,自己身边用小米的人越来越少了,回过头看,小米就是一直重营销,不重研发,导致现在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就这样,怎么还有脸去评价华为的研发?你管人家效率高不高,一是人家能支撑得起每年一千多亿的研发费用,二是人家真正把东西做出来了,你呢?

幸存者偏差的案例你也信?

雷军说创新都是小公司干的,举了谷歌搜索引擎的案例作支撑,这是极不具有说服力的。首先,谷歌创新做出搜索引擎那会,整个互联网环境是怎么样的?一片蓝海,只要你能够发现新的方向,新的需求,你就有自己的市场。那时候,还没有什么所谓的互联网巨头和流量资源垄断,创新小公司很容易凭借一个点子或者一个小产品就迅速成长。而现在呢?无论是互联网还是手机行业,都已经十分饱和,巨头们各占山头,甚至还要互抢山头,那还有那么多小公司创新和生存的空间?现在对于创新的资源支持要求已经明显高于以前。其次,小公司确实能有创新,但按照概率来说,到底是大公司创新多还是小公司?举个例子, 两个人,一个生于农村贫穷家庭,从小只能在村里读小学,县城读大学,师资资源非常有限,另一个人,生于一线大城市,从小都是最好的小学、中学,老师都是全国一线教师,请问,谁考上清华的概率大一些?毫无疑问是后者,那你说前者有没有可能考上呢?也有,但相对于后者只是极少数,凡是都要讲概率,你把幸存者偏差拿出来说,把谷歌的案例拿出来说,就相当于拿一个农村贫困小孩考上清华的案例,得出结论是考上清华的都是农村出来的,这合理吗?

懂研发,你倒是做一个真正的黑科技出来看看啊!

关于雷军的第四个观点,我不多说了,要不就变成人身攻击了,我只想说,你说你们懂,你说别人不懂效率低,那你倒是做一个出来看看?

研发永远是一个科技企业的立足之本,单靠营销只能忽悠一时,而大家心目中的“广告狂魔”OPPO和VIVO,其实2018全年的营销费用加起来都没小米多,大家之所以对他们广告感受那么深,只能说他们广告效率高,投放精准,而OV这两年推出的手机大家也都看到了,没有多年的技术研发积累,哪能推出这么一代代惊艳的机型?


拼营销,效率没有人家高,效果没有人家好(这还是创始人和高管团队扛起营销半壁江山的情况下),拼技术拼产品,毫无亮点,市场占有率一路下滑。

哎,先把企业做好吧,你说那么多话干什么。


科技扯谈官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雷布斯的言论:

雷军说,华为不懂研发,研发费用并不是越多越好。

从华为公布的2018年年报,全球销售收入7212亿元,净利润593亿元,研发费用为1015亿元,而小米的58亿研发费用竟然对华为的研发警告。

华为不懂研发?看一看这些年华为的研究成果

华为已经累计获得授权专利87,805项, 其中有11,152项核心专利是在美国授权获得。华为在全球部署16个研究所,综合全球能力地图,创新为我所用;华为有俄罗斯员工做算法,法国员工研究美学/色彩,日本员工研究材料应用,还有美国研究所、加拿大研究所等等。

如2005年华为发明了USB口模拟读写功能用于通信的技术,创造了一个新市场,原PCMCIA卡400美金,华为的新发明只要30美金!

又如华为俄罗斯研究所重点在于数学算法,俄罗斯工程师们发现移动网络中不同代的网络是可以通过软件打通的,在这个理论支持下,华为开发了业界首个SingleRAN技术。这项技术大大融合并简化了2G、3G和4G移动网络设备,这种平台统一在极端情况下,能够节省50%的成本,一般能够节省20%~30%。

最近炒的很火的5G,华为在10年3G开始普及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布局研发5G,当时没有人知道5G是怎么样的,但是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华为也还是成功研发出自己的5G技术。

这些例子反应出什么?最终反映出来的是华为背后实际上是技术实力的支撑。而这还是雷军说的不懂研发?

再看华为的研发效率到底低不低?

华为在世界各地招募了许多名校高材生和技术大牛,至今华为拥有8万多名科研人员,其建立庞大科研队伍的目的就是为了汇聚大众的智慧,更快速、更高效地发现更前沿的技术。所以仅是这些科研人员对公司的贡献就不是小米能比的。

华为做芯片,才10年不到的时间就走过了高通至少20年以上的技术历程;

华为进入通讯设备领域用20多年的时间就超过爱立信、诺基亚这些老牌公司做到了世界第一。

就这些还能说华为的效率低?

雷军想要证明自己,请拿出你研发的成果,再来说小米研发的效率高。

现实就是这样,小米的研发都没有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雷军就公然公开谈论华为的”研发无用论”,“研发性价比”。现在讲真的没人相信。



科技小博主


4月8日,小米集团上市后公布的首份股东大会通告显示:小米CEO雷军去年年薪至少达到了98.18亿元。对此,小米公关部总经理徐云洁回应:“这是上市前的董事会会给予的2%的股权奖励,比例在同业内也不算高。且这部分股权奖励并未变现,这里的数字只是按股权的价值作为计算而已。”

而与此同时,有人还扒出了雷军在2018年4月25日的一段采访。雷军当时表示:我自己也是做技术的,研发费用的本质不是越多越好,如果越多越好,微软不久成了日不落帝国?其实,几乎所有的重大创新都是小公司干的。雷军不同意华为研发费用率要持续高于10%的说法,那是不懂研发。当年,乔布斯对此也是嗤之以鼻,苹果投2%在研发,别人的效率太低了!当年6月21日,在香港小米上市投资者推介会上,雷军也回应说,创业7年的小米在研发上投入35亿,已是天文数字。

拿了百亿年薪的雷总,却觉得小米在过去七年中投入的35亿研发费用是天文数字。这又是什么道理呢?对于此番言论,网上的争议颇大,徐云洁也曾出面解释:

雷军的话到底有没有道理呢?对此我是这么理解的!

一、存在即是合理,小米能活到今天。35亿研发费和雷军的100亿奖励都是合理的

小米的成功不是靠技术优势。而是雷军发现了智能手机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的入口。用极致性价比和网络营销的方式创立开创了全新营销模式。

当年小米1代手机发布在2011年,其时智能手机市场的格局还未初定。苹果、HTC、三星占据了高端智能手机市场,而在中低端市场中则是大量冒出的山寨手机和苦苦支撑的诺基亚。小米正是利用了这个时间差和价格差,在智能手机的普及前夕撕开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市场。

我还记得当年小米的“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与普通创业公司带着技术去创业不同,风险投资人出身的雷军是用自己的资金优势和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解去创业。小米模式在当年显得非常另类,相比于其他高端品牌。小米用几乎是一半的售价做到出了比它们更高的配置。由于将毛利率控制到了极低的程度,小米手机在那个时候没有建立线下门店,没有商业广告,没有明星代言(雷军自己就是小米的代言人)。仅仅靠高性价比和口碑传播。

经历了8年多的起起伏伏,2018年小米的全年销量1.22亿部。排名全球第四。不但手机销量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还借小米手机的品牌和流量衍生出了小米生态链和小米之家。小米公司更是在去年成功上市。可以说,在创立生态链和上市的道路上。小米并没有借助太多的技术优势,而是依靠创始人雷军的布局和运作。上市成功以后,作为创始人的雷军拿走价值百亿的股权奖励也并无不合理之处。

二、技术研发不足或成小米品牌发展的瓶颈

2018年第四季度,小米手机在国内的销量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这对于低利润率,依靠销量和流量生存的小米手机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回过头看,智能手机市场经历了几年的发展之后已经进入成熟期。大家换手机的频率没有像之前两年那么频繁。无论是全球还是国内,手机市场整体销量都呈现下滑态势。手机厂商之间更是进入了大鱼吃小鱼的兼并局面。此时小米手机在技术研发劣势就显露出来了——由于小米拿不出可以与友商相抗衡的独门技术,小米旗舰机MIX3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不足,才导致了小米销量的下滑。

2018年底,小米将原先的红米手机独立。延续小米手机的“性价比”策略。而小米手机自己将走品牌高端化路线,上探高端市场。但之前专注在性价比和营销,而在研发上投入不足的小米想在短期内拿出自己的拳头技术并不容易。在技术上的不足,或成小米今后发展道路上的“死结”。

三、中国大多数企业发展中遭遇了小米式困境

小米模式其实也代表了中国大多数企业的特点。中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这也给很多企业带来了“后发优势”。特点就是我们一开始照搬别人的成熟的商业体系和流水线。试错的成本非常低。加上中国市场大劳动力成本低。完全可以用规模优势去超越“复制公司”的商业规模。小米创业时,我们看到小米团队只做了一个深度优化的MIUI系统。至于手机的硬件方面,智能手机供应链已经形成。国内的代工厂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模具和零件了,只需要那过来用就好了。小米还直接找每一家厂家谈到一个最低价格,于是就创造了小米的极致性价比的商业模式。

但后发既有优势也有很大的劣势——后发企业往往在技术研发上不如先发企业。在需要持续投入的核心技术方面。我们的水平还远远不足。中国大部分企业都是“贸工技”和“工贸技”模式:比如联想,先做IBM的代理,再贴牌卖自己的电脑。最后做到了全球市场的老大了,才开始购买一些专利技术。

目前我们国内大量的企业的发展都走的是这种模式。但当你发展到了国内甚至全球前几名时你会发现:虽然产品的销量不错,但大部分的利润都贡献给了掌握核心技术的供应商。你只赚到了非常微薄的利润。而当你想进一步向高端发展时,你就会发现。目前最好的核心技术产品都是厂商们的非卖品:比如三星的2K OLED 屏幕 、苹果的iOS系统、还有华为的麒麟芯片和通讯技术。

一家上市公司每年拿出10%持续投入研发,很少有公司能够做到。但未必是不懂研发。但事实证明,只有拥有了核心技术并在研发上不断积累的公司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此,在品牌升级中遇到瓶颈的小米应该深有体会吧,不仅是小米,也是目前众多中国企业在产业升级中普遍会遇到的难题。


有态度的土豆


雷军说出这样的话,我认为他是在为自家研发强度太低找借口。2018年,小米公司营业收入1700多亿,但研发投入只有58亿,研发强度约为3.3%左右。而华为一年的研发,超过了1000亿元,研发强度高达15%左右。

虽然小米一直自称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但是把小米刨根问底,它终究是一家组装公司,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前两年小米还在研发澎湃手机芯片,这两年已经偃旗息鼓了。他所谓的手机研发,不过就是想一想怎么把各种元器件组合在一起,想一想什么手机外壳更漂亮。一家组装公司,根本不需要花太多的钱去搞研发。相反,他花了更多的钱去搞营销,去请明星代言,去投放电视广告。

华为方面,要是没有数十年如一日大手笔的研发投入,能有今天的海思麒麟吗?能在5G领域叱诧全球吗?今天,华为的手机、通信设备、路由器等领域都做到了全球前三,有的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能有今天这种地位,除了靠华为人的艰苦奋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砸真金白银搞研发。

研发能不能出成果,我们暂且不讨论。但研发肯定出专利,虽然专利在有的时候并不能马上转化为成果。但你意想不到将来哪天它就能成为你的杀手锏。

数据显示在2017年华为全年递交了4024件专利申请。而到了2018年,全年递交的专利申请总数比2017年增加近1400件,这也创下WIPO历史上由一家公司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总数量的最高纪录!华为递交的专利申请总数超过排在第二的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2812件)近一倍之多!而美国英特尔公司(2499件)、美国高通公司(2404件)也分别被华为甩在身后!

现在不但是华为的那头颅远远超过了小米,甚至很多人不知道,OPPO和vivo的研发投入也超过了小米。这让一家自称拥有“黑科技”的小米情何以堪?


财经知识局


那么说吧,任何一个行业,我们去买高端产品的时候,经常经常被卡脖子,为什么呢?技术壁垒!我们体量大啊!随便一个行业被宰,就让外国公司做梦都笑醒了!以手机举例子,如果我们没有麒麟芯片,你以为高通会那么好说话吗?不把你脖子勒紧,它就不叫高通!苹果手机是不是也可以不搞自己的芯片?没有京东方,三星能让国内手机厂商哭着回家找妈妈!但是一旦你国内有了相应的产品,哪怕性能差一些,外国公司立马就会以白菜价出售,甚至哭着喊着求你!为啥?很简单,卖东西的同时顺带打压国内厂家!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一个叫中国,一个叫外国!问题是外国有很多很多。我们有世界上最全的工业体系,就是为了不让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市场成为全世界韭菜!隔一段时间割一茬!雷布斯说搞汽车不做发动机?全世界有哪家著名的汽车企业没有自己的发动机?路虎?算了吧~没有山西煤老板,路虎估计还在印度喝奶呢!这些东西,不搞研发,哪来的?天上掉的?研发这些玩意,有时候扔钱都不一定能搞定!有远见的企业,恨不得在不影响运转的情况下把所有的钱投入研发,能领先同行五年,三年,一年,甚至半年三个月!如果不研发,靠组装,别人说弄死你就弄死你!还想起来一个例子,印度买武器,大家贼高兴~中国买武器,大家都不乐意卖给中国!道理自己想!


王五哥这个名字有重复


雷军需要完成如下事情后才有资格评价华为的研发投入:

1.研发水准已经赶上并超过思科、三星、诺基亚。

2.被美欧同行霸主列为主要竞争对手和追捕对象。

3.主要股东是自己的干部和普通员工。

4.给中国政府纳税连续五年达到华为的十分之一。

5.专利数连续三年达到华为的十分之一。

6.让美国同行给小米支付的专利费用连续三年达到华为的十分之一。

7.股东无罪情况下被美国国家机构伙同跟班全球追捕。

8.让欧洲人无数次排队购买小米新品。

9.每次新品同款国内比国外便宜20%.

10.雷军办公室放加班床垫。

11.雷军上下班剩公交、挤地铁,出差不带助理排队等出租。


龙御天下20


其实在雷军这番言论出来之后,很多网友的评论也是比较有意思,他们表示,雷军这是在科普研发费用过高的缺点。但就这个问题的本源,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基础通信行业的创始人和互联网转行做手机的创始人差别还是挺大的。



我们说任正非经历过与国际巨头竞争的一个年代,在一个交换机上就要面临世界巨头的一个强力阻击,也就更能明白,核心技术包括研发是对一个企业有多么重要。

对比来看的话,雷军作为一个软件行业的工程师,显然是没有那么多的核心技术阻碍。互联网作为一个可能更加开放的领域,也就不存在绝对的核心技术,或者说绝对的核心代码,所以从雷军进入智能手机行业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小米还是偏向于造概念造营销,但在研发方面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视。



与此同时,雷军也表示小米确实是愿意和更好的供应商来合作,推出更加优秀的手机,这也就表明了小米确实完全依赖供应链体系。

但雷军的此番言论逻辑上确实有问题,自己没有办法投入那么高的研发费用,却去表达忧伤,投入超过10%的研发费用是浪费,是效率低下,这就有点奇葩了,真是够酸的。



而华为目前的研发费用,带来的成果确实是回报远高于研发投入的资金!就在此前雷军还在社交平台上提问,为什么小米不能够成为国货,那原因也就在于此,因为可能华为的研发产出,支撑了华为国产品牌一哥的一个地位,也让央视免费为华为打广告。

那对于小米又该怎么宣传呢?难道要宣传成全面采用了国外顶尖的技术吗?那对于国产品牌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看出华为的投入研发资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基础通信行业,一部分则在手机领域,手机领域里目前,无论是拍照方面还是芯片方面都可以做到绝对的自主,以及领先程度。

同样在5G基础通信方面,也可以做到和高通平起平坐,甚至于在披露的可用专利方面,华为的专利是远远高于高通的。



那么雷军对这些成就是选择性忽视吗?作为对比的话小米9,作为小米史上最均衡的手机却没有一项可以称赞的亮点,这难道不应该值得雷军和小米反思吗?


互联网的放大镜


雷总的逻辑错误在于以偏概全。单纯把投资总量这一个标准拿出来评估有什么意义呢?非要把高效放在高投入的对立面,却忽略了这两点在大企业的研发团队中并不是不能并存的。非要指鹿为马,却又没有扎实的证据证明小米的研发比友商高效在什么地方,这样的逻辑问题真的不像是雷总这样水平的人应该犯的错误。话说回来,既然无法提出有利的证明,那么一切拉平来看,在以同样的效率和同样的团队能力为前提的条件下,高投入确实会带来相对的高产出,这个结论很难得出吗?这样的逻辑性,真的能代表小米的研发水平吗?教英语出身的罗胖还不是自诩产品经理,可是连基本电气常识和基础设计理论都没有学习过的人来做产品经理的公司的产品,真的值得信赖吗?不管是故作悲壮的大声疾呼,还是李代桃僵的所谓揭秘,还不是为了宣传和利益?作为一个公司的精神领袖,其实无可厚非,甚至这种能为企业宣传赤膊上阵的精神也很值得尊重。只是雷总背后的宣传文案团队能够再多点逻辑性就好了。



天公子大人


不是越多越好那得看你处于什么阶段,就像盖楼,如果处于打地基阶段,就不能省钱,基础上省钱,盖的再高再豪华,也不过浪费钱,所以别听雷军瞎哔哔,雷军虽然是技术猿出身,但不代表他就对技术研究多上心。看看小米就知道,它更像个笼钱的公司,虽然他主打高配置低价产品,但是都是用的别人的核心技术,靠的是花钱买别人的研发,没有长远眼光,等于拿钱供给别人搞研发。本来起步就晚,还不愿意多花钱追赶,难道靠嘴去赶超?


咕噜咕噜214090386


既然是科技公司,研发投入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上推出更多优质的产品,这样的企业才会立于不败之地。科技研发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对人才的要求也很高。雷军觉得华为不懂研发,认为过多的研发投入可能没有必要,但是我想说雷军你既然这么厉害,你的澎湃处理器现在进展得如何了?

根据《2018年欧洲工业研发投资排名》来看,去年华为研发投入高达113.34亿欧元,超过苹果公司,位居全球第五,中国第一。华为能有今天的成就,可以说和科技研发密不可分,却被雷军批得好像一文不值?试问国际上哪个巨头研发资金不高?三星研发134亿欧元,谷歌母公司Alphabet研发133亿欧元,大众研发131欧元,微软研发112亿欧元,唯独不见小米公司。



而世界专利产权组织(WPO)公布了去年的国际专利数据,华为以5405件的专利申请数量,摘下全球第一的桂冠。华为相比去年提交的专利多了1400多件,这和华为高强度的研发是离不开的。华为单是手机研发就超过了国内所有厂商的总和,在通信领域更是大展拳脚,因此才有了这么多的专利申请。

华为是全球第一大通信设备厂商,在5G方面领跑全球,投入了大量的人才和资金。而海思芯片同样适个成功的案例,过去中国没有自己的手机芯片,或者说国产芯片很垃圾。而华为海思半导体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局面,经过数年的努力,麒麟980芯片已经拥有了和高通一战的实力。还有拍照,华为的拍照这么厉害,研发也是必不可少的,索尼IMX600传感器就是华为和索尼公司共同研发,因此华为能够独占这颗摄像头。

科技公司不搞研发那还搞什么!华为如今成了中国企业的代表,在海外也有很高的知名度,付出终究是有回报的,可能这就是小米比不上华为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