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买卖指标之王“成交量”,一文教你读懂成交量与股价的关系

【本文由公众号股海争渡攻略(ghzdgl)整理,仅供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如自行操作,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自负。】

成交量是股票市场的原动力,没有成交量配合,股价上涨永远是空中楼阁。成交量的变化最能反映股市的大趋势。

量价同向:即股价与成交量变化方向相同。股价上升,成交量也相伴而升,是市场继续看好的表现;股价下跌,成交量随之而减,说明卖方对后市看好,持仓惜售,转势反弹仍大有希望。

量价背离:即股价与成交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股价上升而成交量减少或持平,说明股价的升势得不到成交量的支撑,这种升势难于维持;股价下跌但成交量上升,是后市低迷的前兆,说明投资者惟恐大祸降临而抛售离市。

成交量是反映股市上人气聚散的一面镜子。人气旺盛才可能买卖踊跃,买气高涨,成交量自然放大;相反,投资者在人心动摇举棋不定,人气低迷时心灰意冷,成交量必定萎缩。

成交量是观察庄家大户动态的有效途径。资金巨大是庄家大户的实质,他们的一切意图都要通过成交来实现。成交量骤增,很可能是庄家在买进卖出。

成交量的表现形式:

1、缩量:市场交投表现为相对比较清淡,大部分人对市场后期走势认同较高。而他一般是与前面的成交量相比较而得出的一个增减概念。

2、地量:是缩量的一种极端表现,市场交投极为清淡,成交量创出较长时间段内的最低水平。

3、放量:市场交投变现为开始活跃,投资人对后市分歧逐渐加大,对后期走势认同度降低。

4、天量:是放量的一种极端表现形态,市场交投极为活跃,成交量创出较长时间段内的最高水平。

在股市里,主力机构操控股价,一般都包括建仓、洗盘、拉升、出货这四个阶段。由于大资金运作计划性强,运作时间较长,有的长达数年,主力机构在操盘过程中,股票的运行轨迹均是在事先计划好的,走势一般不会随波逐流,有其固定的操盘方式和特点。面对主力机构的操作手法,有经验的投资者往往能够通过盘口语言以及各个阶段成交量的细微变化捕捉到主力机构的许多做盘痕迹。下面我们分析一下主力机构在建仓、洗盘、拉升、出货这四个阶段中的成交量特征。各个阶段呈现出来的不同的成交量特征,为投资者捕捉股市中主力机构的动向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操作依据,值得投资者充分利用,科学总结。

(一)建仓阶段

在大多数情况下,主力机构在建仓吸货时,往往会做得比较隐蔽,成交量变化也不是太明显。但是,个股上涨时大幅放量以及个股下跌时急剧缩量是建仓阶段成交量变化的主要特征,或者在底部区域有明显的成交量持续放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即时图、分时量价走势以及成交量堆积的状况等发现主力机构进场的痕迹。

(二)洗盘阶段

主力机构在洗盘阶段,经常会利用大势不好或各种利空消息打压股价,从K线图看,往往是阴线不断,盘中还常常伴随着放量杀跌,表面上好像是主力机构正在大肆出货,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有经验的投资者只要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股价的重心仍然在中期均线系统的支撑下缓慢上升,即使股价出现快速下跌,跌破支撑位后也不会继续大幅下跌,而是在较短的时间内重返支撑位之上运行。此刻,主力机构低位回补的动作一目了然。一般情况下,在洗盘阶段末期,新的升势开始之前,成交量往往是大幅萎缩,而随着股价上升,成交量才开始逐步放大。

(三)拉升阶段

主力机构在拉升阶段,最典型的特征是成交量稳步连续放大,股价随之也不断攀升,形成经典的价升量增的趋势,制造诱人的获利效应。短中期移动平均线系统处于多头排列状态,或中长期移动平均线系统即将处于完全的多头排列状态,阳线出现的次数明显多于阴线出现的次数,从而引诱场外的跟风盘不断加入,以达到主力机构伺机减仓出货的目的。

(四)出货阶段

在出货阶段,股价已远离底部,于是主力机构不断利用对倒成交量,制造虚假的旺盛买进氛围,以诱骗散户或中小投资机构接走主力抛售的筹码。在K线图上呈现放量滞涨,高位大幅震荡的走势,成交量表现出不规则的放大和渐渐萎缩的特征。

成交量买卖基本原理

在技术分析中,研究量与价的关系占据了极重要的地位。成交量是推动股价上的原动力,市场的有效变动必须要有成交量的配合,成交量是一种惹你的指标,成交量的大小反映该种股票受投资者关注的程度。

1)量见底后,若又暴出巨量,此时要特别小心当日行情,一般情况下,量的暴增不是好事,除非第二天量缩价涨,否则是反弹而已。

2)任何进出,均以大盘为观察点,大盘不好时不要做,更不要被逆市上涨股迷惑。

3)在多数情况下,当量缩后价不再跌,一旦量逐步放大,这是好事。

4) 在下跌过程中,若成交量不断萎缩,在某天量缩到“不可思意”的程度,而股价跌势又趋缓时,就是买入的时机。

5) 成交量萎缩后,新底点连续2天不再出现时,量的打底已可确认,可考虑介入。

成交量判断技巧

1、任何进出,均以大盘为观察点,大盘不好时不要做,更不要被逆市上涨股迷惑。

2、在多数情况下,当量缩后价不再跌,一旦量逐步放大,这是好事。

3、在下跌过程中,若成交量不断萎缩,在某天量缩到“不可思意”的程度,而股价跌势又趋缓时,就是买入的时机。

4、成交量萎缩后,新底点连续2天不再出现时,量的打底已可确认,可考虑介入。

5、成交量萎缩后,呈现“价稳量缩”的时间越长,则日后上涨的力度愈强,反弹的幅度也愈大。

6、量见底后,若又暴出巨量,此时要特别小心当日行情,一般情况下,量的暴增不是好事,除非第二天量缩价涨,否则是反弹而已。

【若喜欢本文,可关注公众号 股海争渡攻略(ghzdgl),获取最新的股票情报和交易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