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塔村
三朝元老张廷玉的一生说明了上级是十分重要的,领导喜欢你,你的仕途就会十分顺畅,上级想整你,再谨慎也没用。张廷玉的上级康、雍、乾三朝皇帝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张廷玉(1672-1755),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次子。众所周知,安徽桐城是个人才济济的地方,在这样的文化氛围熏陶下,加之书香门第、官宦世家的影响下,张廷玉耳濡目染,也成为十分有才之人。
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及第,张廷玉的仕途之路确实是从四十年左右开始的,所以《康熙王朝》中所演绎的康熙皇帝废长城片段中,张廷玉被康熙帝发现的环节,时间是比较吻合的,而且事实是康熙皇帝也的确是喜欢他的才气。但不同的是,张廷玉并未做过知县,而是一直在内庭,并且升迁特别快。康熙末年,便升到了吏部左侍郎。
转眼到了雍正朝。雍正皇帝虽然以严苛著称,但他是爱才惜才之人。可以说雍正朝是张廷玉仕途腾飞的阶段。雍正元年,张廷玉便授礼部尚书、入直南书房,并授予太子太保,主持编纂明史和会典。张廷玉为人谨慎,办事认真,十分受雍正尊敬,常常聊政事至深夜。雍正四年,授文渊阁大学士;五年,升文华殿大学士;六年晋保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是大学士之首,可以说,张廷玉在雍正朝的仕途一路飙升。而且雍正还特旨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可以说这是莫大的殊荣了。
然而,到了乾隆朝,就出现了很大的波折。雍正皇帝突然去世,众臣十分慌乱。唯有张廷玉和鄂尔泰曾得到过旨意,待雍正百年之后,可以从正大光明匾后取出遗诏,宣布新君即位。当天夜里,张廷玉和鄂尔泰匆匆将遗诏取出,宣布乾隆皇帝即位。
乾隆皇帝的即位虽然是已经确定好的,但如此平静毫无波澜,也多亏了鄂尔泰和张廷玉。乾隆皇帝应该对其十分感激。而且乾隆初的几年里,也确实十分重视张廷玉和鄂尔泰两个人。但到了乾隆五年,随着乾隆皇帝集权的日益增强,鄂张二人日便成了乾隆皇帝的眼中钉,乾隆皇帝便开始打击张廷玉和鄂尔泰。
乾隆十三年,张廷玉已经年近八十了,身体十分不好,走路步履蹒跚,常常请求告老还乡,乾隆皇帝为了摆出了一副惜才的姿态,每每驳回他的请求,并下令年老不得乞休。直到乾隆十四年,乾隆皇帝经过群臣万般请求,允许了张廷玉退休,但是张廷玉因身体不好,只是写了谢恩折交给儿子去代呈,没有亲自谢恩。于是乾隆皇帝便怒了。恰逢张廷玉的门人汪由敦将此事告诉了张廷玉,张廷玉急忙赶来谢恩,乾隆皇帝认为这件事是私结朋党,更是恼怒,所以将其治罪,削去了其伯爵,但因配享太庙是雍正皇帝的旨意,所以保留下来。
张廷玉应是没有料到,自己为大清朝勤勤恳恳了一辈子,当牛做马,谨小慎微,丝毫不敢出差,生怕惹人口舌,最终却被小皇帝摆了一道。虽然很多荣誉保住了,但乾隆皇帝对他可以说是积怨已深了。
通过张廷玉的事业生涯,也可见康雍乾三朝君主的不同特点,比起康、雍二帝,乾隆皇帝更斤斤计较自己的那点颜面罢了。
历史系大师姐
张廷玉是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儿子,作为一个汉人,做官做到大学士位置,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而不倒,确实厉害。况且此人确实做了一些实事,不完全属于混日子的。
首先,此人深得官场三味,非常谨慎。 曾经有个情节,让我至今印象深刻。二月河先生的《康熙王朝》中写到高士奇在值班室,看到张廷玉在写日记。高很诧异,问之,张回答到:我在总结、反思每日得失,记录每天说的话、如何工作和君前奏对。高相,这庭院深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惹恼他人,激怒皇上,被罢官回家。我记日记,就是提醒自己身居高处不忘退路啊。高长叹一声,对这个仅20出头的年轻人说,我不如你。后挂冠而去。
第二,能力很强。写文章,一挥而就,多次皇帝口述,由其拟旨,文不加点,水平很高。作为宰相,对成立军机处、西北用兵方略、选拔人才等,功效卓著,可谓治世之能臣。
第三,对荣誉有强烈渴望。鉴于其巨大贡献,雍正特旨,张廷玉作为汉臣,死后可配享太庙。有清一来,这是首次,是莫大荣誉。。所以张晚年多次要求乾隆出手札,证明这事,惹得乾隆很不愉快。但虽一波三折,最终还是让其死后进入太庙,享受祭祀。
张的一生,就个人价值发挥而言,可谓淋漓尽致,此生无悔。就对社会的贡献来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算是官僚中杰出人士。就对我们的启示来讲,一是官场复杂,多方利益纠葛。要做成事,就要尽可能不伤害,或只伤害小部分人利益,争取多数人的支持。为此,做事情不可能随心所欲。在巨大约束下,还能做成一些事情,对社会和国家发展发挥到推动运用,很难得。二是身在官场要经常思退,要以此为戒,保持清廉,提高个人修养。官职如衣服,穿上时要有所作为,该脱下时,应悄然而去。离任荣逾在任时,才是做人做官的最高荣誉。
执着的放牛娃
大清一朝,受厚赏者,前有三藩之王;受至宠者,中有近臣和珅;受重用者,后有“完人”曾国藩。然而,历三皇而不倒,死后配太庙,唯张廷玉而已。法先人之经验,鉴前车之覆辙,以利后人前行,故而值得详析。
一、勤勉乃履职之本。身为人臣,年少有朝气,年中有进取,年老有不辍,一生兢业。康熙作为中国历史上颇有作为的大帝,能看不掉他。雍正作为中国历史上较为苛刻的皇帝,能离不开他。乾隆作为中国历史上恃才傲物的英主,能打不翻他。政治不倒翁的秘决是什么?夜以继日,勤勉尽责。
二、谦虚乃为人之基。长期任职大秘,贴身皇帝而行,宰相门前七品官,他这算几品?应该是除皇帝外,没几个人不拿他当回事儿。居高而狂是大多数人的通病,于是盛极而衰,眼看起高楼,眼看楼塌了。但张廷玉没有这样,他选择了静默,选择了低调。
三、无私乃长行之策。人之一生,能迈出步,未必能走得起;能走得起,未必能走得长。迈出步考验的是志气,走得起考验的是能力,走得长考验的是品性。终其一生,张廷玉只求工作,不求过分的利欲。身为三朝元老,未收十万雪花银,未建高宅大院,未圈良田万亩,未占佳丽千人,未结党起山头。
子月寒阳
清朝无宰相,上书房和军机处实际上是皇帝的办公室。上书房大臣、军机处大臣实际上就是皇帝办公室秘书,这种制度安排实际上就是杜绝相权和皇权争夺权利的问题。避免了权臣左右朝局,皇帝利用宦官外戚夺权的一系列问题。但是这种安排往往会让人看不清自己的位置,真的以为进了上书房就是宰傅了。张廷玉其实比人强的地方就在于兢兢业业办事,尽可能做到大公无私,少去想超出自己身份地位的事情,做好一个秘书的本分。可惜的是晚年有点老糊涂了,为了配享太庙的事一次次逼乾隆。而且他没看出来乾隆是看不上他老爸的政治成果的,连带的也看不太上雍正手下这批人,虽然乾隆有些迷之自信,但不可否认张廷玉老了以后是真的有点倚老卖老,没守住晚节。这告诉我们以前再大的领导,退下来就好好养花养鱼遛狗看孙子,少掺和以前单位的事,招人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