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当中,日本所用的军舰在那个时代属什么型号?

飞鸟大贵警探


有关甲午战争、近代海军的问题问海研会就对了,陈悦来解答。

首先我们按照当时日本海军自己的分类标准来看。

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自己的舰船分类非常搞,当时日本海军不存在巡洋舰、铁甲舰之类的舰种名词,按照日本海军的分类,当时其舰种共有5种,分别叫作“第一种舰船”“第二种舰船”“第三种舰船”“第四种舰船”“第五种舰船”。

其中“第一种舰船”指所有能够参加出海作战的军舰,据此“松岛”“吉野”等在甲午战争中活跃的日本军舰都属于“第一种舰船”。“第二种舰船”专指鱼雷艇,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鱼雷营严格来说应该叫做“第二种舰船”。“第三种舰船”指老旧的作战军舰,甲午战争中日本留守本土的“干珠”“满珠”等军舰都属于这一类别。其他“第四种舰船”则是指运输船、拖轮;“第五种舰船”指趸船之类。


其次,再按照当时世界主流的英国式分类标准来看。

按照这个标准,甲午战争中上阵的日本军舰,包括了铁甲舰、装甲巡洋舰、穹甲巡洋舰、无防护巡洋舰、炮舰、鱼雷艇、风帆练习舰等类别。

(日本海军的铁甲舰,第一种舰船“扶桑”)

铁甲舰:广义来说,是拥有水线带装甲防护的军舰,甲午战争中日本海军的“扶桑”“金刚”“比叡”都属于这类。

(日本海军的第一种舰船“千代田”,按照英式标准属于装甲巡洋舰)

装甲巡洋舰:实际上也可以归纳入铁甲舰范畴,是指带有水线带装甲防御的巡洋舰,日本海军的“千代田”舰属于这类。

(第一种舰船“吉野”,按照英式标准属于穹甲巡洋舰)

穹甲巡洋舰:又称防护巡洋舰,指采取装甲甲板防护形式的巡洋舰,是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的主力舰型,“浪速”“高千穗”“吉野”“秋津洲”“松岛”“严岛”“桥立”“高雄”“筑紫”等均属于这类。

(第一种舰船“八重山”,属于西方所称的无防护巡洋舰)

无防护巡洋舰:即没有装甲防御的巡洋舰,甲午战争中日军的“八重山”属于这类。

(第一种舰船“天城”,属于西方所说的炮舰)

炮舰:即以火炮为主要武备,航速慢于巡洋舰的舰种,甲午时期日本海军的“天城”“磐城”“天龙”“海门”“葛城”“大和”“武藏”“鸟海”“摩耶”“赤城”“爱宕”“大岛”等军舰属于这类。

(第二种舰船“小鹰”,属于西方所说的鱼雷艇)

鱼雷艇:这一舰种比较好理解,甲午时期日本海军的“小鹰”以及用数字编号的所有“第二种舰船”都属于鱼雷艇。

(第三种舰船“馆山”,属于西方所说的风帆练习舰)

风帆练习舰:采用风帆动力的训练舰,日本海军的“馆山”“干珠”“满珠”属于此类。


海研会


甲午海战日本参战舰艇:旗舰松岛,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千代田,严岛,比睿,桥立,扶桑,西京丸,赤城。


松岛号防护巡洋舰:(三景舰之一,法国造)1888年2月17日在法国地中海铁工及造船厂铺设龙骨,开始建造,1890年1月22日下水,1892年4月5日建成。舰长89米,宽15.59米,吃水6.05米,排水量4287吨,航速16.5节,船员360人,主炮:法国320毫米加纳主炮1门

吉野号快速巡洋舰,(英国造)1892年1月3日开工,同年12月20日下水,1893年9月30日建成。船长109.73米,船宽14.17米,吃水5.18米,排水量4105吨,航速23节,船员360人,主炮:4门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生产的6寸40倍口径速射炮,

高千穗号巡洋舰,(英国造)日本向英国Armstrong公司订购的巡洋舰。1884年4月10日开工建造,1885年5月16日下水,1886年3月26日建成。船长91.4米,宽14米,吃水6.1米,航速18.5节,船员325人,主炮:1880年式260mm克虏伯主炮2门


秋津洲号防护巡洋舰,(英国设计,日本建造)该舰由英国设计,日本横须贺海军造船厂于1890年3月开工建造,1892年7月6日下水,1894年3月31日建成入日本海军现役。排水量3100吨,船长91.7米,船宽13.14米,吃水5.52米,航速19节,船员330人,主炮:152mm阿姆斯特朗速射炮4门,



浪速号防护巡洋舰,(英国造)公元1884年3月27日开工,公元1885年3月18日下水,明治18年(公元1885年12月1日建成。排水量3790吨,船长91.4米,船宽14.1米,吃水5.8米,航速18节,船员357人,主炮:260mm35倍口径克虏伯主炮2门

千代田号装甲巡洋舰,(英国造)1888年12月4日开工建造,1890年6月3日下水,1890年12月建成,1891年4月回日本 ,排水量2439炖,船长92米,宽13米,吃水4.3米,航速19节,船员350人,主炮:120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10门。

严岛号防护巡洋舰,(三景舰之一,法国造)1888年1月7日在法国地中海铁工及造船厂铺设龙骨,开始建造,1889年7月18日下水,1891年9月3日建成。舰长89米,宽15.59米,吃水6.05米,排水量4287吨,航速16.5节,船员360人,主炮:法国320毫米加纳主炮1门


比睿铁甲舰(二等,英国造)1875年9月24日开工,1877年6月12日下水,1878年3月建成,船长61.7米,宽12.5米,吃水5.3米,航速13节,船员286人,主炮:170mm克虏伯炮3门,

桥立号防护巡洋舰,(三景舰之一,法国技术日本建造)1888年8月6日在横须贺铺设龙骨,开始建造,1891年3月24日下水,1894年6月26日建成。舰长89米,宽15.59米,吃水6.05米,排水量4287吨,航速16.5节,船员360人,主炮:法国320毫米加纳主炮1门。

扶桑号巡洋舰,(英国造)1875年9月24日开工建造,1877年4月17日下水,1878年1月建成。1891年11月16日在横须贺撤去帆索装置。1894年7月21日完工。船长6197米,宽14.6米,吃水5.5米,排水量3717吨。船员377人,主炮:240mm20倍径克虏伯主炮4门,

西京丸号代用巡洋舰,(商船改巡洋舰)西京丸是日本日本游邮船公司的一艘商船,该舰排水量2913吨,387匹马力,航速12节,1895年3月15日西京丸被编入日本的南进舰队。主炮:120mm口径速射炮1门,日本军令部长桦山资纪的座船。

赤城号炮艇,(日本自造)开工于1886年6月,1890年8月竣工并交付日本帝国海军,被定为一等炮舰。船长46.94米,船宽8.23米,吃水2.95米,航速10节,主炮:12cm炮4门、


Trafalgar18051021


(白劳易)

1877年至1879年,日本海军省下属横须贺造船所先后派遣三批共计六名留学生,前往法国学习军舰制造课程,由此接触到了法国海军著名舰船设计师路易.埃米尔.贝尔廷(旧译白劳易),白劳易在军舰通风,锅炉,防火等各项技术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在留法学生的大力推荐下,出身萨摩藩的海军卿川村纯义,认为白氏就是为日本海军设计克制北洋舰队定远,镇远的下一代主力军舰的最好人选,于是向太政大臣三条实美提出聘请白氏来日设计军舰

10月2日,日本聘请白氏的聘书就寄到了法国海军部,条件优厚,包括比寻常外国专家高出20倍的薪水,并附带海军省顾问,海军工厂总监督官,舰政本部特任少将等显赫头像,邀请白劳易前往日本工作三年。白氏对日方的礼聘和重任十分感兴趣,于1886年2月2日携家眷抵达横须贺,一直工作了四年,于1890年才返回法国。

白劳易在日四年,一共设计了6艘军舰,除了三景舰还有无加护巡洋舰高雄号,八重山号,以及千岛号。下面来着重谈一下最主要的三景舰。

众所周知,当时日本明治维新改革,各项举措都需要巨额资金投入,白劳易和日本同僚所能拥有的造舰经费十分有限,需要白氏发挥“螺狮壳里做道场”的非凡创意,且要处处节约。白氏提出,三景舰的模型,以他主持设计的法国第一艘加护巡洋舰sfax号为舰体结构模型,排水量也严格限制在4000吨左右,为了在火力和速度上胜过定镇两舰,三景舰的防御能力并不做优先考虑。三景舰中的前两艘嚴島,松岛都在法国地中海铁工及造船厂生产制造,第三艘桥立号,是在日本横须贺造船所组装完成。

三景舰的基本技术指标为:排水量4278吨,马力5400匹,最高时速17.5节,武器为320毫米加纳舰炮一门(由地中海船厂附属炮厂总监古斯塔夫.加纳设计并命名),120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11或12门,47毫米哈奇开斯速射炮5门或6门,37毫米哈奇开斯五管速射炮11或12门,356毫米克虏伯鱼雷发射管4个。

装甲厚度为“司令塔100毫米,炮塔305毫米,炮盾102毫米。

三景舰的主要功能,说白了就是为1门320毫米主炮提供一个速度尚可的发射平台,320毫米加纳炮的射程与侵彻威力确实胜过定镇两舰所用305毫米克虏伯炮。然而射速却极慢,大约为10分钟1发,在主炮设计上,嚴島和桥立号是320主炮前置,副炮在舰尾,然而松岛号却是想法,主炮向后放在舰尾,显然白劳易的算盘是,三景舰是一个需要精密协作的作战单位,追击时,可以用两舰两主炮,撤退时,可以用松岛的1门主炮,理想状态是通过优越的机动性,三景舰通过机动,以品字型阵容把定镇两舰困在当中,轮番射击。

然而,三景舰刚一下水,就发现了问题,首先是速度不理想,最高时速只能达到14节,虽然依旧比老旧的定远镇远时速快两节,但优势已经不大,这是因为三景舰的锅炉设计有问题,漏气和腐蚀现象不断,之所以黄海海战前夕,伊东祐亨选择“松岛”当旗舰,就是因为松岛锅炉刚刚完成大修,动力系统状况在三景舰中尚属最优。

不仅如此,三景舰都属于“小船装大炮”,主炮过重使得舰船重量分布严重不均衡,而且为了维持重心,主炮装的位置过低,更增加运作困难,再加上法国舰船设计特色的舰壳内倾,更使得军舰在转弯时,主炮会向转弯方向转动,瞄准更为困难。从而导致黄海海战中,三景舰上的三门主炮,一小时才能发射一次。根据统计,在长达五小时的海战中,三景舰的320主炮只发射了13次,连主炮的制退装置都出现了故障,13发320巨型炮弹全部落空,反而是松岛号被定远的305主炮击中了两次,幸而北洋舰队整体命中率低下,防守薄弱的三景舰整体中弹不多:松岛13发,桥立11发,嚴島8发。归根结底,日本联合舰队方面更优越的战术,训练和大量装备的速射炮才是制胜的根本原因。


晴天有时下猪


题主问的是甲午战争中日本军舰的型号?还是说类型?

型号无非就是舰名,如果是问类型那我也一起写在下面,当时的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如下:

巡洋舰吉野号、巡洋舰高千穗号、巡洋舰秋津号、巡洋舰浪速号、海防舰松岛号、巡洋舰千代田号、海防舰严岛号、海防舰桥立号、巡洋舰比叡号、装甲巡洋舰扶桑号、巡洋舰西京丸号、炮舰赤城号。

我们都知道海军军舰发展的时候已无畏舰的诞生为分水岭。第一艘无畏舰——英国皇家海军无畏号下水服役是在1906年,而在这之前的1890年代中期到1905年间各国兴建的战舰一般称之为前无畏舰。前无畏舰配备有作为主炮的重型火炮和一种以上的轻型武器,覆盖有强化装甲,配备燃煤蒸汽机做为动力机。这其中北洋水师的定远号和镇远号两舰就是前无畏舰的典型代表。

镇远号

而甲午战争中,日本联合舰队是没有前无畏舰这种级别的巨舰的,为了对付中国的定远和镇远,日本选择的是建造配备速射炮的快速巡洋舰。从口径对比上来看可能比较直观,当时定远和镇远装备的主炮为2座4门305mm口径双联炮,而日军主要火炮则为150mm的速射炮,从大口径火炮来看,是完全不占优势的。

战后被俘获的镇远号后被日军以战列舰的身份编入日本海军。

可能题主想问的类型是不是战列舰这类,但是其实是没有的,主要北洋水师的定远和镇远作为前无畏舰可以算作战列舰,日军则是巡洋舰。


西洋参考


你想问某条还是都问?

日本联合舰队参战部队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军舰。一种是1877年到1880年服役的二等铁甲舰三艘“金刚扶桑比叡”,这类军舰属于早期的铁甲舰,典型的船腰炮房设计,铁甲舰不大可能整舰铺满装甲,所以修了个铁甲堡把重要部件和储备浮力圈了起来,还把主要火炮圈进了一个装甲炮房,这就是所谓的船腰炮房铁甲舰。第二种是八十年代才兴起的防护巡洋舰,在船内修了个梯形装甲(没有底),斜面甲在水线上下,通过一定角度的装甲增强水线附近防打击能力,也叫穹甲巡洋舰,无论较早的浪速还是国产三景舰还是新锐吉野都是这种战舰。